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docx
- 文档编号:27222243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40KB
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docx
《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
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防范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的关联性增强,每个国家所面临世界经济波动、跨国贸易冲击和国际金融风险所造成的经济不安全性增强。
区域性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因各种突发性事件而引起的石油价格的不断波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敲响了警钟。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之争逐步让位于民族利益与经济利益之争,经济安全问题应运而生,并成为不少发达国家优先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一方面它们迫切需要获得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担心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和产业命脉实行控制,从而危害本国经济健康安全地发展,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合理利用外资、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金融等领域安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的对外关联度、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的涌入造成国际收支的风险防范任务日趋加重的背景下,理论界和产业界纷纷探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若干表现
(一)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手段,缩短了时空距离。
首先,因特网的全球延伸,缩短了时空,到1999年,网上用户为1亿1千万,互联网遍布世界,从总统选举,到世界小姐选美,从股票、证券的买卖,到远程教学,远程疾病治疗。
信息技术革命使“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
”
其次,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体系形成,例如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由1600多家其它国家公司生产,日本本国轿车25%的零部件是海外生产,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程度越来越高。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直接投资的大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促进了资本的双向流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以经济为纽带的世界经济网络已经形成。
首先,全球53000家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对外投资的90%,其中,前5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了对外投资的50%。
跨国公司的发展强化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纽带。
少数大的跨国公司不仅控制和影响着它国的经济,而且对它国的政权格局、文化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其次,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构造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
在科技力量强的地区进行科研和产品开发,在税收低的地区进行注册,在购买力最强的地区进行销售。
跨国公司构造了全球分工新格局,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量建立和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交易与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
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贸易创新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规则创新,为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此外,还有大量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
以及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诞生。
现在的世界市场体系已日趋完善。
(四)全球范围内的体制改革,使得经济制度对抗得到缓和,市场经济成为涵盖全世界的共同体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两大平行经济体制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经济体制。
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宽的过程,是经济规则的全球化。
然而。
市场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
市场经济规则的内容主体也是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完善而形成的国内游戏规则。
所以,经济全球化就必然和各独立主权国家的经济制度、贸易规则相冲突,最终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
可见,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在国家和民族大利益存在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和侵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可能危及的领域
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经济不安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即产业不安全、贸易与资源不安全、金融不安全、环境不安全、信息不安全。
第一,经济全球化与产业不安全。
产业不安全是指一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不能按本国政府的意志,遵循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本国民族资本为主实施和控制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
跨国公司和外资的无国界的行为。
例如:
兼并、收购、使东道国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所垄断。
东道国经济的支配权和产业政策受到冲击,无法对本国经济发展实施有效控制;产业结构夕阳化,支柱产业受到外国资本意志的左右。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国家纷纷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量的传统工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始终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产业利益大量流失。
跨国公司通过交易内部化,高价进口机器设备、低价出售产成品,使东道国的产业利益大量流失,有限资源被外国资本控制或被毁灭性开发,外国资本在东道国服务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投入,引起东道国的人才资源大量流向外资企业。
第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源贸易不安全。
表现是:
进口国在大宗进口产品中,受到出口国的低价倾销:
大宗出口商品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并施以高额关税,贸易利益在反倾销败诉中大量流失:
歧视性的贸易法案和条款,对国际贸易的不平等限制,造成主权国家贸易受阻,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阻挠发展中国家获得平等贸易的地位;恶性欺诈、走私、骗汇、逃汇、套汇,使受害国利益损失巨大。
第三,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不安全。
所谓金融不安全是指一国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而对各种金融危机失去抵抗能力。
其表现是:
一国的金融体系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阻击,它往往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经常项目长期发生逆差,外汇储备减少,而且呈下降趋势;巨额的外债,而且债务结构不合理:
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多,大量的呆账、死账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金融体系管理混乱,经常有巨额金融资产流失和亏损。
第四,经济全球化与环境不安全。
环境不安全包括:
全球环境不安全,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沙漠化、热带雨林的破坏,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区域环境不安全。
如跨国界河流污染、海洋污染、核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给邻国带来的生态灾难和危险、污染产业的转移、有毒有害物质的转移等。
使邻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潜在的危机:
局部环境不安全,如产业垃圾、汽车废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等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五,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不安全。
经济全球化一个最典型特征是信息全球化,信息不安全是指信息技术的控制权掌握在别国政府手中,重要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不能抗卸系统内外的入侵、破坏的状态。
其表现是:
信息技术落后,造成信息依赖、技术依赖、经济依赖,引致国家经济利益的大量流失:
计算机黑客对经济目标的攻击、入侵和破坏,造成网络瘫痪、系统毁坏、经济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落后的软件开发技术无法保护重要的经济系统,网络的透明度造成重要的经济数据流失,电子犯罪是信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
例如,重要网络的节点受到他人或他国邮件的攻击,从而消耗大量服务器资源:
盗用他人账号上因特网;攻击股票证券的电脑系统,非法盗卖他人股票。
防范经济不安全的应对举措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经济不安全的威胁。
所以必须积极地制定应对措施以防范经济不安全。
(一)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
1.动态、发展的安全观。
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没有发展,既谈不上有效维护国内社会的稳定,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
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是双向互动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国的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又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
寓经济安全于经济发展之中,才是真正确保一国经济安全的有效途径。
2.综合的经济安全观。
经济安全战略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考虑,还要考虑经济安全对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实现经济安全的作用。
3.积极进取的经济安全观。
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争取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劣势地位。
当然,积极进取并不是盲从冒进,要把握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时序性,审时度势地参与全球化。
(二)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缓解制度上的不均衡,要有序地革除和旧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游戏规则,尽快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贸易规则和管理系统。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
通过加强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多边和双边的经济协作与协调机制,来缓解经济不安全性。
(三)构筑经济不安全防御体系
1.构造制度防御体系。
要针对国内现状,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保护行业安全的网络体系。
包括:
金融安全保护网络;产业安全保护网络;贸易安全保护网络;环境安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网络。
2.构造监督和执行的防御体系。
在具备制度防御体系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
3.构造经济安全预警体系。
使政府能够及时掌握经济安全动态,适时地制定相关政策以应付各种危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化 经济 安全 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