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新作业语文八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472290
- 上传时间:2023-07-0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61.25KB
导学新作业语文八上答案.docx
《导学新作业语文八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新作业语文八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新作业语文八上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1.
(1)èwǎnyùwúsaipangbóshuaixiù
(2)一种像玉的石头推开管辖、管理盛水的瓶子阻止、禁止抵挡2.
(1)真实、及时、简明。
(2)“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3.示例: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7.“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或“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8.
(1)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
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2)写出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
真实可信。
9.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体现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还可以说明王凌云为什么弃城南逃。
10.导语中提到“正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中部”,主体部分写到“现在,我们就航行在这湾浅浅的海峡”,结尾部分写到“军舰夜航激起的雪白的浪迹分外夺目,海面上点点的灯火更加清晰了”,这些语句都可看出穿越正在进行中。
11.
(1)“浅浅的”“少了”“多了”,形象地表现出海峡把祖国母亲和宝岛台湾分隔,祖国统一尚未实现,令人心情沉重。
(2)描写自然环境,借景抒情。
美丽的新月,雪白的浪花,还有那点点的灯火,烘托人们
浓浓的情丝。
12.表达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祖国统一,祖国万岁。
13.抒发对宝岛台湾的思念,渴望它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14.略15.
(1)时迁或者史进
(2)温州
16.示例:
大学“诚信哥”不卖点心卖诚信。
或:
哥卖的不是点心是诚信。
2芦花荡
1.
(1)cuānsadīɡāoqiúzètɑnyāodian
(2)A.尖锐、锐利,指眼力、视力特别好B.暗淡凄惨C.负伤流血2.
(1)孙犁“荷花淀”老头子芦花荡夜里护送,孩子受伤;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雪恨。
(2)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老头子有爱国抗日的热情、爱憎分明的感情、智勇双全但又过于自信自尊的个性。
举例略。
3.示例:
①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星星、水鸟、苇子等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出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营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②“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4.
(1)AA
(2)BC(3)C(4)A5.B3116.C
7.①“提高”改为“成果”。
②删去“使”。
③“对”改为“为”。
8.
(1)“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2)你把
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9.“过于”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过分自信、过分自尊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关。
而也因老头子的自信勇敢,才有了后来酣畅淋漓的复仇。
10.“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既赞美了采蒲台的苇美,又隐含着对采蒲台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
11.
(1)运用比喻手法,“寄生”“穿来穿去”等词语,形象地写出这里的人与苇的关系紧密。
(2)从“偷
偷”“裤裆”“顺手”“不约而同”中看出,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不止是身强体壮的大汉子,就连柔弱的妇女也能无所畏惧地投身其中,表现了采蒲台人机智勇敢、团结一心、临危不惧的精神,令读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12.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对八路军的关怀爱护,对人民群众巧妙掩护八路军智慧的歌颂。
13.塑造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抒发对抗日根据地人民丰富而崇高的人、情、美的钦佩之情。
14.略
15.示例:
(1)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牺牲,我们会记住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幸福,祝您永葆青春。
(2)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仍怀
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
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
尊敬)
3蜡烛
1.
(1)jiangēngmòchanchuāi
(2)略
2.
(1)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早晨。
地点:
贝尔格莱德萨伐河畔。
人物:
老妇人
育乞西。
起因: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
经过:
南斯拉夫母亲不忍战士暴
尸战场,不顾年老体迈,艰难地将其掩埋。
结果:
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
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2)老妇人动作(外貌)置生死于度外,对待烈士如亲人老
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跪”与“爬”、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
3.如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很具体,“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
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一个一个动作都作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8.
(1)“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表现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
感,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寄托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9.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形象特点。
10.
(1)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2)推说睡觉拿走蜡烛
11.
(1)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其中强烈的反问语气,更加突出那个中尉凶恶残暴的态度。
(2)运用了
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德军的凶恶残暴,同时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
411既紧张又担心的复杂心理。
12.一方面体现了伯诺德夫人为保护情报所表现出的机警、沉着与智慧;另一方面对下文内容起过渡作用,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13.“生死攸关”指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敌人的步步威逼,蜡烛越烧越短,绝密情报的暴露也就在一线之间,一旦敌人掌握了情报,百万雄师将全军覆没,国家将不复存在。
在这场没
有硝烟的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凭着他们的勇敢、机智、镇定自若,成功地化解了危机,捍卫了祖
国,显得可亲可佩。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
15.
(1)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
(2)略。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1)xīliúlipiēcailiao
(2)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赞美,称赞非常吃惊
抢劫,掠夺2.
(1)世界奇迹典范结晶杰作绝唱名园
(2)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
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3.谴责: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
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讽刺强盗的心理与托词,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8.
(1)反语形象地活化出两个强盗狼狈为奸的丑态。
(2)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
的罪行。
9.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作为人类文明
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
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0.“我”刻意要去圆明园的理由:
缅怀过去,哭泣历史;面对现实,拼搏未来。
“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
圆明园没有什么看头,只是几块“烂石头”。
11.
(1)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联系到“断壁残垣下的圆明园”,深深抒发了此刻面对圆明园的悲伤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圆明园“在哭”“在泣”,形象地写出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12.作者持否定态度。
作者斥责的是那些忘却历史、忘却耻辱、没有理想、没有斗志的人。
13.言之有理即可。
14.《朝花夕拾》。
原名比较直白,用现名好,带有比喻性,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
早晨盛开的花朵晚上
才来捡拾。
意思为:
作者到了中年以后才去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
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参考:
1941年10月21日,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7000多人被纳粹杀害,其中包括300个孩子。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2.
(1)聂华苓法萨特哲学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2)本文
第一次出现“南京大屠杀”,是作者在看到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在以表演形式悼念遇害者时“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因为两者有很多共同点;第二次是开讨论会时中国大陆作家杨旭在发言中提到“南京大屠杀”;第三次是出自日本人之口,但他把“南京大屠杀”与“广岛原子弹”相提并论,这种论调受到了其他作家的反驳。
作者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在宽广的层面上突出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3.示例:
如课文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法西斯的残酷。
“亲爱的爸爸妈妈”突出孩511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让我们想见当年那场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
这样的标题要比“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
4.B
5.
(1)对纳粹残杀这个小城7000多人感到痛苦,心情沉重。
但作者赞美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所
以说记忆又是美丽的。
(2)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出南斯拉夫人民的纪念活动场面盛大。
(3)黑色是最不明亮的颜色,而在这里“黑色”都“太明亮了”,言下之意是灾难、悲哀在这儿也太突出了。
作者以一种对比的方法来表现那场屠杀的惨无人道以及对那场屠杀的发动者的憎恨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4)说它最感人,是因为这些字条是他们死前非常镇静地留给亲人的,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的
爱,对纳粹的恨。
6.
(1)拟人
(2)比喻(3)设问(4)排比7.B
8.
(1)作者从选材上体现写作意图:
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所以选择了中国作家、西德作家、日本作家
等有代表性的作家发言。
(2)大家因为明赫白的态度非常诚恳,握手表示对他的谅解、宽恕和尊重。
9.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历
史,危害和平的势力还存在,要提高警惕。
10.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11.
(1)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2)运用对比手法,寒冷的空气
似乎凝住了笛声,使之分外凄清隐忍,但孩子和自己心中的爱国火焰却进一步燃烧起来,使笛声充满
了感情。
12.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表现人物性格。
13.不设统一答案。
这种精神可能是指爱国、坚持操守、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
启示:
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
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
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14.略。
15.
(1)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2)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
1.
(1)①骇面如土色脯骇骇②霹雳震悚③哀悼渴慕
(2)朝花夕拾散文《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2.
(1)喜欢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
(2)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关心孩子等。
3.如第二十六自然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从此完全消灭了。
”如第三十自然段“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如第三十一自然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4.B5.
(1)B
(2)A(3)B(4)A6.C7.C
8.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
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阿长关心《山海经》源于她对“我”的关爱,突出了她热心、611关爱孩子、淳朴的品质。
9.原因有三方面:
①《阿长与<山海经>》前一部分写阿长,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讨厌”“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
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令人好奇。
③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10.和文章的标题相互照应,由捡麦穗引出下文做媳妇,再引出卖灶糖老人,引起读者的兴趣。
为下文写
“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11.我是一个天真烂漫,幼稚纯真,天真无邪的女孩。
因为十分贫苦的生活让我喜欢上老汉的糖,更喜欢
上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真心疼爱贪吃、丑陋没人疼爱的小姑娘的老汉,所以“我”的梦想和一般的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汉的爱护。
12.①“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着卖灶糖老汉的善意和关怀,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②在“小火柿子”上,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美之情,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13.“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暖的爱,这种温暖的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4.提示:
写作时注意两点,一要突出阿长买书问路的艰难,二要突出阿长找书问书的细致耐心。
15.呐喊
7背影
1.
(1)①卸祸不单行②帖踌躇③蹒跚探
(2)略
2.
(1)回忆背影、买橘子时留下的背影、惜别时人群中看到的背影、读父亲的来信时眼前浮现的背影;详写买橘子时留下的背影。
(2)提示:
感动来自于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深切的“父子情”,感动来自于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深的感念,感动来自于作者朴素的叙述与描写。
3.略4.D5.A
6.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流7.①他处处忍让②一个善良的心包容别人,终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8.
(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褒词贬用,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
表明作者懊悔自责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
深情。
9.
(1)a
(2)×(3)×(4)a10.环境描写,为下文孩子离开自己去上学作铺垫,烘托人生成长的厚重。
11.6个;儿子第一天上小学,目送儿子进入校园;儿子十六岁去美国读书,目送儿子上飞机;儿子二十一
岁上大学,目送儿子独自离开去学校;我工作第一天,目送父亲送我上班后离开;在医院,目送轮椅上的父亲的背影;在殡仪馆,目送父亲的遗体被火化。
12.
(1)对比,“我”目光的一寸一寸“挪”,显示出母亲对儿子的深深不舍,而“闪”却写出了儿子的“无情”,一点也没有留恋。
反映出“我”当时淡淡的失落与无奈之感。
(2)“深深”其实是“我”最后一次目送父亲时的一种心理活动,体现着女儿对父亲无限的眷恋与追思。
13.本文写了6次“目送”,以“目送”为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目送”是线索;“目送”揭示主题;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能永远相扶相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要尽早地解读和万分珍惜亲人间在世的缘分,也要理解和学会———走好自己的路。
14.略711
8台阶
1.
(1)涎啃啃②撬③趟若有所失
(2)略
2.
(1)一方面文章多处写到了老房子、新房子的“台阶”;另一方面台阶体现的是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以及他那不断上进的精神,“台阶”成为父亲心血的凝聚物,是父亲心中尊严的象征。
(2)父亲是个勤劳、执着、憨厚、朴实、可怜、可悲的人。
3.略4.A5.D
6.①删去“再次”②在“治水治城”后面加“的实践”③将“有效扩大了杭州的国际影响”和“有力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两句位置互换。
7.西湖区留下街道加强管控,引导市民清明节文明扫墓。
8.
(1)父亲没真正觉得自己老,强调自己还很有力气。
(2)通过外貌描写,“我”看出父亲真老了。
9.坐得高了让他感觉有些高高在上,坐得低了又让他似乎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他都感到不自在。
10.
(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了母亲在三姐出嫁时的动作,表现了母亲的不舍以及拳拳爱女之
心。
(2)“笑”表现母亲看到儿子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愣”“叹”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更体现出她的深明大义,令人感动。
11.比喻。
说明三姐帮母亲做了许多事情,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12.表现出母亲疼爱儿女、深明大义、坚强、朴实的性格特点。
具体举例略。
13.A.“珍珍,小李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后天晚上去你家找你妈妈,不知
行不行?
”B.“张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
14.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老王
1.
(1)①倒骷髅②僵僵散成③攥滞笨
(2)略
2.
(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用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
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本文是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按照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安排。
开头四段交代老王的三
点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表现老王谋生困难及生活艰苦;第5、6、7自然段,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第8自然段至第22自然段,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从而表现老王的心地善良。
3.略
7.中国科学家在《柳叶刀》发表论文,阐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重大发现。
8.
(1)镶嵌:
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病得很重,像嵌进门框里。
强(
qiǎnɡ)笑:
勉强做出笑容。
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意外,也很同情;对他还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
(2)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象着他都要散架了。
9.虽然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不好,但相比于身体有残疾、无固定收入、生活贫困的老王来说,作者感到自己还是幸运的,这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因为作者感觉到自己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关爱还很不够。
10.肖像以瘦弱、贫穷没有美感的外表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
11.因为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因为老妪年老贫困,不善招徕,生意
冷清。
12.要点:
作者自感猥琐,是对自己的严厉解剖,是面对具有尊贵心灵的老妪的猥琐;而相对那些斤斤计
811较、以貌取人的人来说,则是高尚的。
13.都在表现一些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却都有一颗善良的、诚恳的金子般的心。
相比之下,“我们”就显得过于“做作”“猥琐”了。
这是作者的自省体现。
14.略
15.日照花如锦(风吹柳似丝)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16.C
10信客
1.
(1)èbaliǎngyanzhuóqióngniùzhōuzhōunuònuò
(2)略
2.
(1)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
后事,安慰家属。
如:
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以诚信为本,差事苦,常受委屈。
(2)任劳任怨诚信无
私待人宽容恪尽职守等。
3.略
(2)比喻(3)排比
7.C(A项,搭配不当,应把“扩大”改为“加大”。
B项,成分残缺,在“结伴骑摩托车”后加“的方式”。
D项,语序不当,应把“中低收入者”和“城乡居民”对换)
8.
(1)那是因为信客的阅历让他增长才干,文化程度提高了,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
(2)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这说明社会总体还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重与怀念。
10.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11.鼻子发酸是因为“我”难过,“我”为摆渡老人失去儿子而难过,为自己的恶作剧而难过,为自己不理解老人而难过。
12.①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彼岸;②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彼岸。
13.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14.白居易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
1.
(1)gǒngxiaochènxiaochóng
(2)巧妙绝伦:
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任何人或事物都无法
和它比较。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非常逼真,多用于艺术的手法。
2.
(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式递进式
(2)略
3.略
8.
(1)总结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不可以。
因为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或者事理的
时候都要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来进行,“首先”“其次”“再其次”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作为首要原因是合适的,所以不能换。
9.
(1)“各”这个词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和位置。
(2)“主要”突出了李春在设计者中的重要地位,
也说明了李春不是这座桥的唯一设计者。
911
10.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通过数字和比较说明了小商桥出现的年代之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1.①历史久远,它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②结构独特,设计科学,大拱采用了小于半圆的弧段,大拱
的两边各有一个小拱,减轻了拱桥的承重结构;③造型优美,有一个圆弧形的大拱,不是普通的半圆
形,而是像一张弓;④别致精美、惟妙惟肖的石雕艺术。
12.不能去掉。
加点的“经过专家实地测量”说明了“两个桥墩至今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说法是经过专家测量的,是有科学根据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选址非常讲究,建在水势减缓之处;在建桥的河床及两岸打下许多梅花状排列的木桩,使桥基非常
紧固。
14.略15.武汉长江大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12桥之美
1.
(1)gai大概kǎi慷慨shā煞风景ao煎熬zhān瞻仰shan赡养xia峡谷jia面颊
(2)驻
足:
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
(1)①桥自身的结构美。
②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③桥还起着联系形象的重叠和交错的作用。
(2)①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美感。
②石
桥和细柳创造的动人景致。
③长桥在宽阔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④风雨桥。
3.略
7.①“同学们”之后加“的热情”;②把“发扬”改为“发挥”;③“极大地”与“得到了”互换。
8.
(1)因为作者在文中是为了表现桥的美学功能,所以写这些内容是为了突出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
多样的形式作用。
(2)略
9.以《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和“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
10.“多种艺术”指的是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
文中首先举了卢沟桥的例子:
它含有雕刻狮子、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其次举了程阳风雨桥的例子:
它的特色是建有五座不同屋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学新 作业 语文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