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 文档编号:3017448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5.95KB
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
《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记叙文阅读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因为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
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工作。
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的卡上。
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吃一顿简单的饭。
③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
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的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土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
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
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
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
他来到北京,只主动与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
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
“55秒了,快挂!
”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
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⑥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
就在所有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到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
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
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
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
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是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
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看。
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就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
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
她一下子怔住了。
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⑧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
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⑨从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的近,近到不过是几十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5层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动者。
⑩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
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模棱两可:
2.第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3.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从前文找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然后结合文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5.通读文章,谈谈你对“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一句的理解。
特殊的圣诞礼物
〔美〕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
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
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
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
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
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
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
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
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
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
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
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
“你好早啊!
”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
他开始干起来:
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
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
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
11门关上了。
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
我爱您!
”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
孩子,我真谢谢你!
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3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不觉得意地笑了。
(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
3.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
(2分)
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分)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2分)
继父
张亚凌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
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
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
我呢,一直在旁边玩。
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
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
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
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
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
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来源:
学科网ZXXK]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
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
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
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
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
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
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
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
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
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
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
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
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
”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
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
”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
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
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
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
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
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
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
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
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
倘若他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
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
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3分)
10.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4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11.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4分)
12.“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
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期末 现代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