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docx
- 文档编号:382180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0.28KB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docx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周长
第五单元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包括:
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
教科书先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
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周长并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
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本单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
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一个量进行估计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估测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
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
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
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
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
二、描一描,量一量
1、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
2、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
请试一试。
(培养动手能力。
)
3、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
4、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
5、小结:
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
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摸一摸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
(注意:
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
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
(如:
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
四、算一算,比一比
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
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角形要量几条边?
四边形要量几条边?
为什么?
”(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
2、教科书第45页第3题:
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五、课堂回顾
六、课后活动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游园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
教学目标:
4、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灯片。
教学过程:
1、活动一:
游园
(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
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2、活动二:
算一算
(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
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3、课后练习
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3)
(4)(5)(6)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
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第①图:
4+5+6=15(cm)
第②图:
5+5+4=14(cm)5×2+4=14(cm)
第③图:
6+6+6=18(cm)6×3=18(cm)
●讨论:
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
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
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
②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
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
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
③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
④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
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
34+34+12+12=92(分米)
34×2+12×2=92(分米)
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
(34+12)×2=92(分米)
(说出算式中每个数34、12、2所表示的含义)
⑤回答问题:
花边至少长92分米。
⑥小结:
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思考练习六第一题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P493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练习六第5题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
谈话:
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出示地砖一块)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
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正方形)
②出示数学信息: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学生独立思考:
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
④讨论交流:
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问题:
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
⑥小结: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
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60cm
60cm60cm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60×2+60)=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
写出它们的长和宽。
(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长有几根小棒
宽有几根小棒
提问:
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一样长)
为什么?
(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游戏:
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
(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a)2cm
10cm
(b)
6cm
8cm
(c)2cm
2cm
6cm
10cm
(1)
(2)
6cm4cm
9cm
8cm
(3)(4)10cm
6cm6cm2cm
2cm
6cm
(5)2cm(6)
2cm
4cm
6cm
8cm
10cm
(7)8cm
6cm
(a)——(3)(6)
(b)——
(1)(7)
(c)——(4)(5)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
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
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
(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
第五课时拼桌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米尺、小棒、细铁丝。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想一想。
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
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
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师:
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
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
3、师:
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
)
(1)8×6=48(分米)。
(2)32×2-2×8=48(分米)
(3)(8×2+8)×2=48(分米)
4、师:
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
(学生模拟操作并计算交流。
)
(!
)8×8=64(分米)
(2)3×8×2+8×2=64(分米)
5、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桌子,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
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
试试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
(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10=80(分米)。
(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8×2×4=64(分米)或
8×8=64(分米)。
(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
二、练习
1、P506
师:
要求小正方形的周长就要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集体订正。
2、P507
(1)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围一围,在具体操作中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2)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3、摆一摆。
P508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总结规律。
4、实践活动。
P51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案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二、步行中的数学问题
1、边谈话边出示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理解图意。
①这两幅图有什么变化?
②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东从家到校用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65米。
2、先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①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65×10=650(米)
②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650+650=1300(米)或650×2=1300(米)
③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走多少米路?
1300+1300=2600(米)或1300×2=2600(米)或650×4=2600(米)
3、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12×6=72(秒)的错误。
]
②帮助解决问题:
小东共上了几层楼?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从1楼到6楼共走了几层?
(5层)
③订正:
小东从一层到家的时间是12×5=60(秒)=1分
三、买火车票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一张火车硬卧票价表,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题意,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中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2、出示问题,先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①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买4张需多少元?
先明确689千米是在671~700千米之间,找到相应的票价为每张156元;买4张就是156×4=624(元)
②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买3张票,500元够吗?
191×3=573(元)500元不够
③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310元)
④张叔叔预定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票价+手续费=310×2+5×2=630(元)
四、线路图中的数学问题
1、出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独立观察并思考:
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估计走哪条路最近。
2、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3、算一算:
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
(将计算各条路的长短与观察路的长短两方面结合起来。
)
280+150+190=620(米)
五、课后实践活动
1、找一找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与同伴说一说。
2、交通标志知多少:
通过向父母长辈、交通警察请教,上网、看书查询,认识一些交通标志,比一比谁认识的交通标志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第五 册全册 教案 单元 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