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docx
- 文档编号:4008607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64.58KB
最新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docx
《最新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17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1)
我们的生活何去何从
——论中国食品安全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一顾毁人城,再顾毁人国”。
从地摊到大企业,从家里到商店,无孔不入,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则无疑成为了直接的受害者。
一日三餐,而我们这三餐里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有多少呢?
课堂第一节课,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是一首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食品安全打油诗:
早起
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
中午
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猪脚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
下班
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
饭后
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网,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核辐射算啥?
很“盐”重吗?
看上去是一部闹剧,但,它确确实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生活安全问题!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何为食品安全呢?
所谓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是商家不识字?
是商家没有安全意识?
三聚氰胺伤害了多少婴儿,三聚氰胺带走了多少如金般的生命。
当生活只剩下利益,当社会没有了伦理道德,当法律成了摆设。
那么,一切的一切,便造就了悲哀的社会。
我们不妨想想,三鹿企业,曾经赢得了多少信任,曾经成为多少家长小孩的信赖品,曾经那高大的信任支撑,在一夜之间却成了众矢之的。
利益利益,一切为了利益,当人性泯灭到如此地步,那么,这世界还有正义吗?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瘦肉精,到底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源起则是双汇食品集团。
提到双汇,估计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个牌子了,可见,曾经的双汇是多么具有名气的肉制品集团,他资金雄厚,信誉度高,只是,这些只能成为过去。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被曝光部分养殖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时,曾经以“诚信企业,德行天下”为核心价值观的双汇最终也逃不过破产的命运了!
商家是这样,那么学校是不是如此呢?
有谁能保证学校里的卫生很干净,馒头呢?
会是染色馒头吗?
肉包呢?
里面是否有瘦肉精的影子?
热狗呢?
会是双汇的吗?
油条呢?
会是地沟油炸的吗……一切的一切,谁给我们答案,谁来保证我们的利益与权利?
我们找不到答案!
为什么堂堂五千年的历史古国,为什么文化如此繁荣的中华大地,为什么提倡着诚信美德的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这么不堪一击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成了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呢?
下面就来探讨探讨食品安全所存在的原因:
从商家角度出发,那么一切事件的本质原因是利益。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利益成了商家们追求的唯一标准。
利益就像潮水般吞噬着那些不法商家的全身,甚至于社会。
企业的不负责任,商家的人性泯灭,铸就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链条。
从政府角度出发,那么执法不严则成为最大的缺陷。
国家食品安全存在的巨大制度漏洞,通过那么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后还是没有得到实际上的解决。
而究其根本,则在于权责对应至今没有理顺,前置预防体系和事后惩戒机制也没有从根本上的得到完善。
从商业后期得以推广的链条上说,那么本质上的原因则是卖家与买家之间的勾当了。
如果卖家找不到买家,那就是说他的利益链条断裂了既然没有利益可存,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生产一些存在安全问题的产品了。
比如说地沟油事件,如果没有黑心餐馆的求那么会有产家的供应吗?
从消费着角度出发,我们不是专家,可以辨别产品的优劣;我们不是执法部门,可以在发现问题是利用合法手段保护我们的利益。
那么,谁来擦亮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不能改变被欺骗、被试验、被奴役、被灭绝的命运?
这一切的问题需要我们一步步去解决。
出现问题,就得找到解决方法。
那么,拥有十三亿国民的中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又该如何杜绝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呢?
企业该担负的责任固然不可避免,可是政府打击力度也不可有丝毫的松懈。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核心价值,本着讲诚信讲安全的态度,讲良心道德素养放首位,提升社会的道德良心水准不为自身获利而去害人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大大的减少了。
其次,大力落实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
另外,立法部门应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法律监管秩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
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另外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提高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
最后针对中国食品市场的现状和国情,应增加媒体透明度。
那么“食品安全”事件则将可以的到有效地堵截。
同时,消费者应该加大对食品的辨别能力,理性购物。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遏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调动起广大老百姓监督食品市场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若这样一切的政策得以有效执行,那么,我们离和谐社会将不远,而我们的生活也将得以改善。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2)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
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
“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
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1.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
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2.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
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
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
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
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五、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3)
食品安全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
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15年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共有68起,其中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致使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典型,中毒人数上百人,而且此事件正发生在过年期间,事件影响巨大。
另外一些,就是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是因为一些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所致。
还有就是,上半年正是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季节,很多人喜欢采摘野菜,因为不了解一些野菜食用安全常识而导致食物中毒。
2015年1月13日,陈女士从菜市场和家乐福超市买回了各种新鲜食材给家人做午饭,可饭后大家都出现了头晕、上吐下泻等症状,幸亏抢救及时,后经海珠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初步检测表明,陈女士一家是亚硝酸盐中毒。
5月28日下午3时50分,徐莉、徐超业两姐弟饮用了在莞城八达路某士多店购买的两盒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抽搐、呕吐白沫等症状,晚上8时,莫见齐、殷桂良两人同样因饮用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呕心、四肢乏力等症状于晚上10时到普济医院就诊。
市食药监局接报后,立即组织莞城街道、公安局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开展调查。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2015年1月14日21时46分许,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珂糖业公司金珂糖厂发生甘蔗糖浆池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
这次事件共导致12人中毒。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
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
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
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首先,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方面消费者要求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
据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4市l863名消费者的调查,50%的人表示,在选择日常食品时不会特别关注安全食品,7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安全食品的辨别知识。
在目前全社会缺乏诚信、拜金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超范围、超期使用、假冒安全食品标识的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
这里面有执法不严的问题,但与宣传不够也有关系。
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
其次,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目繁多,难以辨别,比较混乱。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分辨到底何类食品为优,何类为差,有时业内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楚。
从安全食品认证的机构来看,有机食品认证归口环保部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归口农业部门。
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
第三,法律体系不完善。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四,对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缺乏系统的研究。
我国对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动植物种植、饲养技术、加工技术、贮存技术等。
无论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的集成,还是产品质量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
此外,在检测技术方面,无论是检测的手段,还是检测点的分布都还显得不足。
第五,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就产地环境质量而言,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10—2001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GB/T18407.1—2001都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作了规定,但要求程度却不甚一致,如对环境空气标准值而言,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大气中铅的浓度限值,而行业标准却未规定此项。
另外,在空气样点的采集周期与频率上也有明显不一。
对土壤环境而言,行业标准规定铅含量限值为:
pH值7.5时为350mg/kg;而国家标准则分别为100,150,150mg/kg,相差较大,此类问题在两标准中多处出现,在实际评价中很难遵循。
3.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
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1从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
3.1.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
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
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
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
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但在人的口腔和胃肠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
当亚硝酸盐大量聚集则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
流行病学实验已经证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胺的诱癌时间随人体摄入量增多而缩短。
3.1.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
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或耐药性细菌种群的增长,将增加潜在健康安全问题。
近年,在我国由于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兴奋剂可以使禽、畜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3.1.3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
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
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
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较为严重。
3.1.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3.1.5毒素污染
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如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即为黄曲霉毒素污染。
3.1.6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
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3.1.7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
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如:
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3.1.8假冒伪劣食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如:
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等。
3.1.9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
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3.1.11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食品基本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
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等。
11、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如今,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转基因食品也具有潜在的危险:
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标记基因);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
4.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
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
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
建议在全行业推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关于 食品安全 论文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