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大纲教学文案.docx
- 文档编号:421105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6.99KB
统计学大纲教学文案.docx
《统计学大纲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大纲教学文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大纲教学文案
统计学大纲
统计学
教学大纲
(二○○四年七月修订)
兰州商学院
二○○四年七月
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
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经典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较全面地阐述了统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对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作了重点介绍,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调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在统计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汲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要适当扩展知识面,不仅要讲明“是什么”、“怎么做”,更要讲清“为什么”,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考虑到财经类各专业未设置《统计学原理》与各专业统计课程,因而《统计学》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知识,使一般的统计理论方法,落实到实际的指标体系的运用上。
2、考虑到财经类各专业都需要加强数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不但介绍一般的统计方法,而且还介绍了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3、考虑到《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方面的应用科学,因而在《统计学》中,一方面对于描述统计内容保持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大大加强了统计分析、统计推断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
章节
课时数
绪论
4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7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8
时间数列分析
8
统计指数
6
抽样与抽样分布
8
假设检验
4
相关与回归分析
5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4
合计
54
五.教学方法
传统板书、幻灯片、多媒体、统计调查实践、上机实验等配合使用
六.面向专业
财经类各专业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应用范围及基本方法,尤其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要求
要求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对统计理论方法认识的起点。
(三)教学要点
1、统计一词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
3、统计的应用与基本方法
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总体、单位、样本、指标、变量
(四)教学时数
4课时
(五)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及其应用
按照国际惯例,对于“统计”一词一般可有三种理解,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统计学从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角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从统计方法的构成角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统计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商务活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甚至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目的是从中总结统计规律。
统计研究对象具有随机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大量观察法、归纳推理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
统计学与数学及其他学科之间既有显著的区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在统计学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包括:
统计总体、样本、变量、指标、概率等。
统计总体具有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的特点,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元素称为总体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出来的部分单位的集合。
样本的代表性高低对于估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变量是随研究具体对象不同而变化的一种特征。
一般可分为属性变量和数值变量,后者可区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或者确定型变量和随机变量。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名称和数值。
按作用与表现形式不同可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概率是对可能性大小所做的数值度量。
有古典概率、统计概率之分。
(六)本章的难点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学科的研究对象;
3、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特性;
(七)复习思考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
2、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
3、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研究的必要?
4、简述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书目
1、黄良文主编:
《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
2、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采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
(二)基本要求
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数据采集与整理方法收集、整理统计数据,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
1、数据采集的方式方法;
2、统计采集方案的设计;
3、统计分组;
4、变量数列的编制
(四)教学时数
7课时
(五)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变量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数据的类型可以区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第二节统计数据搜集的组织形式
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含义及其特点。
统计调查方案。
第三节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走访调查及其特点;电话调查及其特点;邮寄问卷及其特点;
其他方法:
如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第四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分组及其方法。
次数分布及其类型。
统计表与统计图。
(六)本章难点:
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
2、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
3、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的内涵;
4、次数分配数列、变量数列的内涵与外延;
5、统计分组的方法与技巧;
(七)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统计数据采集,它与一般社会调查有何区别?
2、统计数据采集方案包括哪几项内容?
3、简要解释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比较三种非全面调查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5、何谓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说明组距、组限、组数、全距与组中值的含义及其它们的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1、黄良文主编:
《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
2、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
3、郭海明主编:
《统计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正确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学会运用指标对总体进行分析说明。
(二)基本要求
学会运用指标对总体进行分析说明
(三)教学要点
1、集中趋势指标的类型与计算方法;
2、离散趋势指标的类型与计算方法;
3、总体分布的偏态与峰度的测定方法。
(四)教学时数
8课时
(五)学习内容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
测定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实际上就是寻找它的一般水平值或中心值。
常用的集中趋势值确定方法主要有: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特点比较。
第二节分布离散趋势的测定
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常用极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含比率的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第三节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定
偏度与峰度分别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和扁平程度,是对分布在形状上是否对称所作的进一步描述。
对于偏斜程度的描述用偏度系数,扁平程度的描述用峰度系数。
(六)本章难点
1、集中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2、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3、如何正确运用离散趋势指标评价总体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4、对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含义的准确理解。
(七)复习思考题
1、考察一个分布数列的特征时,为什么必须同时运用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
2、对总体进行平均分析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试比较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三种变异指标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标准差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变异指标?
4、试比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参考书目
1、黄良文主编:
《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
2、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
3、郭海明主编:
《统计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时间序列的概念、类型,学会各种动态比较分析方法。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会各种动态比较分析方法,并能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测和分析。
(三)教学要点
1、时间序列的概念与种类;
2、动态平均数的计算;
3、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
(四)教学时数
8课时
(五)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时间序列的含义、种类、编制原则,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
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二节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
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及其作用模式。
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及其特点。
趋势方程的拟合。
趋势类型的判断方法与标准;直线趋势方程的建立;非线性趋势方程的建立。
第三节季节变动分析
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季节指数及其测定方法;按月(季)平均法;趋势剔除法;季节变动的调整。
第四节循环变动分析
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目的;测定循环变动的剩余法。
(六)本章难点
1、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分;
2、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区分;
3、各种动态平均数的计算及分析;
4、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测定和分析。
(七)复习思考题
1、何谓时间序列,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2、比较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不同。
3、为什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不用算术平均而用几何平均?
4、给你一个时间序列,你如何将其主要因素测定出来,你准备如何完成这一工作?
参考书目
1、黄良文主编:
《统计学原理》(“九五”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
2、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二十一世纪统计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
3、郭海明主编:
《统计学》(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教学目的
对于初学者而言,正确理解指数的概念是学好指数的重要前提,而掌握各种指数的编制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学习指数的目的所在。
(二)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指数的概念、性质、种类和作用,学会编制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及平均指标指数,并能将不同的指数区分开来,最后还应该掌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
(三)教学要点
1、指数的概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大纲 教学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