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docx
- 文档编号:426208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17.25KB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docx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而又具有底蕴的学院。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
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知识素质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能始终把学生成长置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和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还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
拥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和“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4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学”、“药学”2个硕士点一级学科和“发酵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植物病理学”3个硕士点二级学科。
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79名,本科生825名。
学院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条件、设施完善。
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物学、畜牧学和药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生物技术)。
拥有河南省高校生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农产品产后微生物检测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郑州市饲料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设有教学和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00多万元;设有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顿麦宝酶制剂研究中心、金百合微生态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基地。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2年科学研究(纵、横向)经费金额1194.6万元。
学院注重开放式办学,重视对外交流与校产研结合,分别与河南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大陆农牧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
聘任了十位企业高管及业内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
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业内知名人士来院讲学,而且选派教师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教师的科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保证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学生培养成就丰硕。
近5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逐步成为河南省及全国发酵工程、饲料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及现代生物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
二、招生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
生物工程专业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处于我国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使我校粮油食品学科向粮食生物转化、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方面拓展,1991年,在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中增设了发酵工程专业。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
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发酵工业的资源优势,我校依托本地资源特点及产业优势,构建了以发酵工程为主体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面向生产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生物质资源的转化与利用研究,成为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有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
本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在粮食产后储藏、运输环节中危害性微生物的类群与危害特点,粮食储运期间抑制危害性微生物活动的方法;粮食储藏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的快速检测、粮食储运霉菌危害活动的早期预测、预报;消除农产品中霉菌代谢产生真菌毒素的方法,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可能性等方面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涉及储粮微生物研究的单位之一。
完成了“储粮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饲料防霉保鲜技术”、“粮仓环流熏蒸”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星火二等奖等奖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工艺技术过程、生物工程设计、生物工业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生物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生产与分析、科技开发、生物新技术研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物化工工程、酶工程、生物工业分析、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酿酒工艺学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物工程相关企业、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生物工业菌种选育、生物工艺与工程设计、生物工业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生物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程)(理工四年制本科)
制药产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现代医药的两大支柱产业,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产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制药工程是药学和生物工程学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是利用生物学、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实现制造药物的实践过程,既是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又是生物学、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生物制药工程这一新兴学科的产业发展,满足生物制药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2年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开始培养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
2011年申请增设制药工程专业,上报河南省教育厅,并于2012年2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学位教师1人。
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其中完成“莲花菌多糖提取纯化新技术”等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奖励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制药工程设计、药物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为现代制药工程领域培养能够从事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制药工业产品的生产、分析检验、生物新药研究与开发、制药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毒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设备、制药工厂设计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药企业、医药卫生、生物制品等领域从事工业菌种选育、制药工艺与工程设计、药物产品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与经济分析,以及制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
生物技术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
21世纪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的时代。
根据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同时依靠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2003年,申请增设了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学等一批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成,为粮食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防霉与保鲜,以及我校粮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生物技术的平台。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1人。
近年来,本教学研究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食品成分的保健价值、抗病性评估及其机理的研究方面;在肿瘤发生分子机制及心血管疾病药物防治机制等方面;利用细胞模型进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作物抗逆性机制研究,在小麦抗旱及抗重金属机制,免疫原理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80多篇。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
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技术基础实验、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免疫学原理、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及制品等领域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
动物科学专业(理工四年制本科)
1980年,为了推动粮油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满足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在粮食工程专业中开设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此后,每年都有部分学生选择饲料工程方面的课题完成其毕业论文或设计。
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要,1987年,我校开始单独招收饲料工程大专班;1994年,开始招收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本科生。
1999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统一调整的要求,该专业更名为动物科学专业,但仍保持了其饲料加工的专业特色。
目前,饲料工业中将近80%的饲料原料,直接来源于粮油及其副产品。
与国内农业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偏重于饲养和动物营养不同,该专业正是从原有的传统粮油加工专业拓展而来,突出了饲料加工特色,重点是如何提高粮油及其副产品在饲料中的利用效率。
该专业一直是我校粮油食品学科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被教育部定位为我校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共建的三个特色专业之一。
本学科专业现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8人。
2012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地厅级及横向科研项目7项。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3篇。
出版著作5部,获得授权专利3项。
本专业是国内极具理工特色的专业,为从动物生产到动物源性食品加工的整个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校就业率、研究生考取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分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配方开发与设计、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饲料与饲养工程设计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产品研究开发、饲料资源开发与评价、饲料加工工程设计与开发、饲料与动物产品分析、饲料企业与动物养殖企业管理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饲养学、饲料制造工艺与设备、饲料工厂设计原理、饲料厂与饲养厂工程设计、饲料与动物产品分析、动物源性食品加工工艺、现代企业管理等。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科研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大专院校、事业单位、饲料生产与经营企业、饲料添加剂企业、动物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领域从事教学、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品质控制、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
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专业方向培养掌握优质饲料、动物产品生产、优质肉乳品研究与开发、肉乳品加工设备与工艺、肉乳品工厂工艺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优质动物产品生产、肉乳品加工工艺设计与开发、饲料与动物产品分析、肉乳品企业、饲料加工与动物养殖企业管理等领域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源性食品化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动物源性食品加工工艺、肉乳品厂与饲料工厂设计、动物性产品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等。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科研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大专院校、事业单位、肉乳品生产与经营企业、饲料与饲养企业等领域从事教学、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营销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色盲色弱者限报)
三、学生学习与培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出发点。
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吸收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造就“知识素质俱佳、实践能力见长、品行人格健全、社会适应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实施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形成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充分运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创造条件开设双语课程,有选择地使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提高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效果。
强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推进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实验教学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设计、创业竞赛、科技创作及有关社团活动。
进一步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构建适应学生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办学特色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学院的办学定位。
学院类型:
教学研究型。
办学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发展:
面向生物工程领域学科发展前沿,以学科与平台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面向国家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为基础,以机制与体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宏伟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适应性强,特长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化工科背景、理科基础、专业技能深厚、外语应用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重视创新、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优良人格塑造,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服务面向: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重大成果
(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06年7月学院实现从嵩山路校区搬迁至莲花街新校区。
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学院设立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科研实验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1500多万元。
办学规模逐渐扩大,2013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到825人,硕士研究生达到75人,比2006年之前显著增加。
(二)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突出
2005年~2013年,学院根据校、院发展目标定位与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在适度增加师资总量的同时,着重提升层次和优化结构,逐步形成了一支基础雄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富有活力,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名,还有4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十二五”末,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将占全体教职工总人数的70%以上。
(三)教学工作扎实推进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构建有特色、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工作以来,教学工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了教学质量全程监控及教师教学督导制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也取得了新成就,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各2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1个,校级优培工程专业建设项目1个。
(四)科学研究成绩丰硕
学院坚持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地位的战略发展定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的发展理念。
在规范基本教学秩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科学研究的工作力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五年来,生物工程学院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横向对外服务项目100余项,如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小麦加工与流通过程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K02A25-3)”、“储备粮减损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BADA0B0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物内源性多肽CGA-N46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31071922)”、“水——沉积物界面细菌群落与磷的互动机制研究(31000065)”,“鱼类弹状病毒核蛋白N的caspases切割机制及对病毒复制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31101931)”,“啤酒酵母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吸附机制的研究(31172241)”,“利用化学小分子三甲基白藜芦醇TMS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巨自噬的分子机制(31101001)”,“基于分子机制的食物蛋白质酶解改性机理研究(31071496)”、“自噬在酵母乙醇胁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31201409)、“小麦农家品种大红头抗白粉病新基因Pmdht的精细定位研究与利用(31201202)”、“蛋白激酶A和磷酸化酶2A影响脊髓小脑运动失调症I型的机制(31200801)”,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饲料加工设备专用术语”、“郑州市生物技术与生物质资源转化及安全科技创新团队(2006AA10Z326)”、“储粮中虫、霉活动位点的空间定位和危害度预测研究(31271948)”、级科技进步奖9项,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
2009年全院科研经费到帐26万元,2010年增加至97万元,2011年增加至175万元,2012年增加至1194.6万元。
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为2项,2011年增加至3项,2012年增加至4项。
此外,2012年还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3篇。
(五)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多年来,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我院高度重视对党员和思想进步学生的培养,采用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培养效果。
电子党校在党员和进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经过长期的学习,政治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生中坚持开展“树立诚信、放飞梦想”诚信·感恩系列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树诚信、讲诚信”氛围,使诚信更加深入人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诚信教育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注重探索社会实践新路子,带薪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双赢。
我院与华西希望集团漯河万千饲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暑期“社会实习大课堂,专业实践身笃行”实践小分队。
同学们作为公司员工在基层进行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暑期40多天的宣传和销售效果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预期,达到充分认可,并将这一活动传承下来。
同学们在得到专业锻炼的同时,每个人还能够获得3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此外,我院还与禾丰集团、新农集团等企业加强合作,设立“禾丰班”、“新农创新创业班”企业社会实践奖学金,表彰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班级。
3.创新创业活动厚积薄发。
学院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了广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每年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进行动员和审核。
11月份进行“挑战杯”项目进度检查,并进行深层次的指导。
2009年,在“挑战杯”竞赛中,《我国马铃薯Y病毒高致病性新株系的发现及其分子特征的研究》获得自然科学类全国1等奖,是我院、我校第一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自然科学类1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此外,学院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巧借企业的资源、资金培养人才。
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年保持高比例。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全方位鼓励、支持高年级学生准备考研究生活动。
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模式,即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教育,为四年的学习目标指明方向;大二第一学期,利用专业分流时机,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科方向介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大三第二学期,组织考研成绩好的同学讲解考研准备、复习、冲刺等考研的经验。
大四第一学期各系组织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开展学术报告活动月,介绍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与研究成就,鼓励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准备和参与考研活动。
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历年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均能取得好成绩,最近连续5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0%以上,在全校排名第一。
六、就业
学院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强化学生毕业成果的质量鉴定。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毕业生能够以扎实、深厚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谋取工作岗位;甚至在合资企业及外资企业谋取工作岗位具有显著优势。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而且就业质量好。
学院加强与生物类产业公司、企业的合作与联系,经常走访毕业生工作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素质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制定确定可行的培养措施。
并且,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总体情况是: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良好和优秀者占90%以上。
尤其是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等评价较高。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项目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吃苦、上手快、留得住,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