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学年八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467899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85KB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八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八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学年八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八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月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答题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1至5题每小题3分,6题
(1)小题3分,
(2)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芜湖(wú)歼灭(qiān)颁发(bān)卓有成效(zhuó)
B.诘责(jié)凌空(líng)解剖(pō)油光可鉴(jiàn)
C.私塾(shú)绯红(féi)瞥见(piē)锐不可当(dāng)
D.挟着(xié)篡改(cuàn)铭记(míng)悄无声息(q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呓语娴熟殚精竭虑颇有建树B.拔款泄气杳无消息任劳任怨
C.镌刻劳碌宛如天成震聋发聩D.彰显落弟鞠躬尽瘁深恶痛疾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侵华期间曾经出言不逊,扬言要三个月拿下中国,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力反抗,狼子野心以失败告终。
B.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大草原上,狮子追捕猎物的场景让人看得惊心动魄,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D.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C.随着眉山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东坡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就是这样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②当然,人们需要在规则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方式或者基本的生命准则
③一个人能做出一万种姿势,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姿势的改变就是潜能最大限度的开发
④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
⑤然后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⑥也能在生命的规则中找到一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法
A.②①③⑤⑥④B.③①②⑥④⑤C.②⑥④③⑤①D.①③②④⑥⑤
6.
(1)阅读下面两则诚信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重诚信”的含义。
(3分)
材料一:
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
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默许赠送,但因为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
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离去。
材料二:
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他对皇帝说:
“这个题目十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划线句构成一句排比句。
(2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__________,
那么______________;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朵漂浮的云。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7.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填空(7分)
(1)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字。
(曹植《梁甫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全句处处无“月”却写月,描绘出一个清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6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江上怎样的景色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19分)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横柯上蔽负势竟上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猛浪若奔上善若水D.争高直指直视无碍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正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明净。
B.“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勾勒出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C.第三段写“奇山”先从远处写目见之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D.本文生动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对曰:
“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
“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12、文中划线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3分)
A、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B、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C、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D、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所言所言/薄葬其义至矣。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使其自迁善也迁:
()
(2)或谓母曰或:
()
(3)状己之过过:
()(4)临终救诸子曰救:
()
14、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8分)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
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
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
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
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
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
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
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
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
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
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
"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
"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5、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件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课文中的这些事件来写?
这些事件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6分)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婚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才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渡过。
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
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
“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
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
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扬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水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
“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
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8.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6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①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丝路丝语”
【丝路之源】
丝绸之路,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它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丝路交流】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这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上,丝绸与瓷器成为当时东方强盛文明的象征。
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技术文化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深刻而久远地影响着世界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文化等。
同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有稀有动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和葡萄、核桃、黄瓜、石榴等农作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
这些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造纸术、印刷术、凿井灌溉技术、冶炼技术等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形成了造纸中心,后来进一步西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眉山市 学年 年级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