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学史.docx
- 文档编号:5439498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84.83KB
世界生物学史.docx
《世界生物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生物学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生物学史
世界生物学史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
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随着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和对有机界奥秘探索兴趣的增长,有关动植物的知识逐渐积累。
早在文艺复兴前,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医学已在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艺复兴后的17世纪,生理学继解剖学而成为医学的重要部分。
实验方法也继观察、描述、比较和推测之后,开始在生物学中应用。
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揭示微观生物界的开始。
18世纪动物学、植物学已经进入大学的讲堂,集前人大成的动植物分类学也为以后的系统的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作为生物学基础的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先后建立,微生物学和胚胎学等学科均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学呈现空前的繁荣。
20世纪的生物学由于越来越多地受到化学、物理学、数学从原理到方法的巨大影响。
在微观方面向着生物大分子的水平发展,在宏观方面生态学向着生态系统的水平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改变着生物学的面貌而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随着这些发展,生物学跨入了精确科学的行列。
同时,生物学对医疗卫生和农业生产,以至于工业生产都显示出强大的推进作用。
古代人在采集野果、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动植物的知识;在抵御恶劣的环境条件,防治瘟疫疾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医药知识。
约公元前5000年古巴比伦人及亚述人就知道枣椰树(Phoenixdact-lifera)有雌雄之分,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王朝(Ham-murabidynasty)时,第一次报道了人工授粉。
古代埃及人制作了木乃伊(mummy),表明已了解草药的防腐性能。
在埃及找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医生作手术的古雕塑,表明那时已经有一些解剖学的知识。
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医学已较发达。
在释迦(公元前560~前480)时就有医学学校,在梵文本的医学内记述了割治白内障、疝气等的手术知识以及960余种药草。
中国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开始养蚕。
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100)中期的甲骨文中有500余条关于疾病的记载。
到西周(约公元前1100~前771)时期医学又分为“食医”、“疾医”、“病医”和“兽医”。
出现于战国(公元前476~前222)晚期的《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以及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知识。
由汉初学者缀辑周秦诸书、递相增益而成的《尔雅》,把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
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
从战国至汉初陆续写成的《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记载动物270种,植物160种。
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见生物学史(中国)〕。
近代自然科学的萌芽起于希腊。
当时的生物学是自然哲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600年前后,希腊哲学家相信万事必有原因,而且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的效果。
这些哲学家还设想存在一种统治宇宙的“自然法则”,认为这种自然法则通过人们的观察与推论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因果关系和理性思想的概念对以后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性质的物质,称为“无定限”(aperion),由此产生热与冷、形成水,再形成土、空气和火。
他提出生命是在泥土内自然发生的,最初产生动物和植物,以后产生人;最初的人象鱼,生活在水中,以后脱去鱼的外皮,到陆地上生活。
恩培多克勒认为物质的“根源”或“元素”是土、水、气和火。
这4种元素受吸引力与排斥力的影响,按不同比例结合,形成各种类型的物质。
他第一个描述了内耳迷路,他把眼睛比作灯,认为血液是智慧的所在地。
希波克拉底等人代表一个讲究实际的理性医疗学派,他们把病因与神鬼分开。
详细地观察记录病症,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开辟了走向近代临床医学的道路。
希波克拉底的女婿波利布斯在《人类的本性》一书中提出所有生物都由4种体液即血液、黑胆汁、粘液与黄胆汁构成,它们分别起源于心脏、脾脏、脑与肝脏,如果某种液体失调就会生病。
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
他创立了吕克昂学园,又称逍遥学派。
他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又是第一个系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人。
他在动物分类、解剖、胚胎发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著有《动物志》、《动物的结构》(包括“动物的运动”与“动物的行进”二短篇)、《动物的繁殖》和《论灵魂》等。
在动物分类方面,他所用的“属”(Genus)和“种”(Species)是一种逻辑概念。
在实际分类时,他一方面使用逻辑上的两分法,如有血或无血,有毛或无毛,另一方面也注意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栖居地、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许多特征。
他把动物分成有血动物与无血动物:
有血动物分为①有毛胎生四足类(哺乳类),②鸟类,③鲸类,④鱼类,⑤蛇类,⑥卵生四足类(大多数的爬行类与两栖类);无血动物分为①软体类;②甲壳类,③有壳类,④昆虫类。
他正确描述了哺乳类的特点,并能区分哺乳类的真胎生和哺乳类以外的卵胎生。
他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对其中50多种做了解剖。
他根据物质的热、冷、湿、燥4种特性,他把热、湿列于冷、燥之上,依此形成的生物阶梯图把温暖、潮湿的人和哺乳类排在生物的顶端,把低等植物排在底层。
在对动物发育的观察研究基础上,他把动物的繁殖分为有性、无性与自然发生3类。
他提出灵魂是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而灵魂又有植物性、动物性与理性3个等级。
亚里士多德的开创性研究使他被公认为生物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在植物学方面的著作没有留存下来。
他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对植物分类、植物解剖和植物生理做了许多研究,著有《植物志》和《论植物的本源》等。
他的著作中涉及500多种植物,把许多种类归为现在的属,把植物分为果实植物与无果实植物,显花植物与隐花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他还记录了显花植物中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差异,这是一项重大进展。
他详细描述了枣椰的人工授粉,还记录了种子的萌发与发育过程。
公元前4世纪末或3世纪初学术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里亚。
亚历山大学派的希腊医生、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把人体结构与大型哺乳类结构进行了比较。
他认识到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智慧的所在,并把神经区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把血管区分为动脉与静脉,认为动脉内是空气中的灵气与血液的混合物,而静脉内只流过血液。
稍后希腊生理学家、医生克奥斯的埃拉西斯特拉图斯精确地描述了心脏,把心脏看作一个水泵,把瓣膜看成是单向泵中的可动阀门。
他研究了动脉与静脉在人体内的分布,猜测有毛细血管存在,并提出生命活动过程依靠血液和灵气的新理论。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的版图不断扩大。
由于他们比较重视实用,因此与农、医有关的生物学有一定的发展。
如P.迪奥斯科里德斯随罗马远征军到过许多国家,广泛考察了植物。
他的《医药资料》一书是西方最早的本草学著作。
同时代的老普林尼著有《博物志》37卷,详细记述了多种动、植物的习性及其同人类生活的益害关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生于小亚细亚帕加马、在罗马行医的加伦,在古代生物学中有光辉成就。
他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并把一些医学学派统一起来,是古代解剖学、医学知识的集大成者。
他用实验方法证明流动于动脉内的是血液而不是空气。
他的生理学贯穿着“元气”的思想。
他认为“元气”在不同场所分别为自然元气、活力元气、动物元气3种。
他同意埃拉西斯特拉塔的血液产生于肝脏的观点,认为血液是由食物的有用部分变成的“乳糜”从肠道经门脉进入肝脏,受元气作用变成暗色静脉血,元气也被改造成自然灵气。
血液带着自然元气在静脉内通过涨落分布到全身组织,其中一部分经静脉主干进入内脏的右边。
同时一部分血液内的不纯物质通过动脉样静脉(即肺动脉)运送到肺部蒸发到体外,另一部分通过心脏隔膜上的小孔,进入心脏的左边,静脉血遇到田气管和静脉样动脉(即肺静脉)带来的元气,两者混和产生颜色鲜艳的动脉血和活力元气。
两者通过动脉系统分布到身体各部分使器官发挥功能。
一部分动脉血流到大脑基部的称“迷网”的血管网中,在这里活力元气变成动物灵气。
动物元气不与血液混合,却沿着神经流动,分布到全身,成为运动与感觉等动物性功能的原动力。
加伦在从事外科治疗时,虽有机会接触到人体,但由于当时不准解剖尸体,他就对猴体做了很完整的解剖研究。
著有《解剖纲要》16卷及《人体各部分的功能》等,但他以猴体代替人体,有不少结论是错误的。
加伦还做过切断中枢神经的实验,发现切断第1、第2节脊椎骨之间的脊髓,引起动物死亡;切断第3、第4节间的,则动物停止呼吸;切断第6节以下,发生胸腔肌肉麻痹,但并不防碍膈肌运动,动物仍可继续呼吸。
加伦的著作阐述清楚而有条理,但他用有神论的观点解释他的实验和观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加伦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教会的支持,使他的学说统治医学界长达1000多年之久,其错误的观点对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也起着阻碍作用。
中世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灭亡)虽然长约1000年,但生物学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发展,特别是其中的“黑暗时代”[从476年起到教皇西尔威特二世(999~1003在位)],从3世纪至11世纪初,生物学却成了阿拉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在这期间阿拉伯人并不重视对实物的观察研究,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发现、翻译、注释和阐述亚里士多德、加伦等的著作,并把它们奉为“圣书”,这样不可能使生物学得到较大发展。
11世纪初,阿拉伯医学家和哲学家伊本·西拿所著的《医典》是古代和穆斯林全部医学知识的汇合,是阿拉伯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它作为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一直沿用到17世纪。
12世纪植物学和动物学开始从医药、兽医方面独立出来。
13世纪科学活动的重点移到了欧洲。
在1200~1225年间,亚里士多德全集被译成了拉丁文。
德国学者大阿尔伯特的动物学、植物学著作虽仍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基础,但已补充了许多新的观察事实。
随后,意大利成为中世纪最活跃的科学中心。
14世纪初,意大利解剖学家蒙迪诺·戴·柳奇亲自解剖尸体,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于1316年出版了《解剖学》一书,在阐述人体结构时也记述了器官的功能,使中世纪的解剖生理学达到了高峰。
世界生物学史之二:
文艺复兴时期有关生物学的贡献及近代生物学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
开始是对古典文献和古典思想的再发现,继而冲破宗教与神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学者抛弃了对权威的盲从,树立起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同时,地理上的新发现和海外贸易与工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术研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著名画家达•芬奇摆脱了神学偏见,从事观察和实验,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起初,他出于艺术需要,研究了光学定律、眼睛构造、人体解剖的细节以及鸟雀的飞翔。
他不顾当时的传统,亲自解剖尸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提出人体运动是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他以牛心为材料,指出心脏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并正确记述了房室间有尖瓣,心室与动脉间有半月瓣。
他抛弃了加伦关于血管起始于肝脏的见解,认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
他比较了动物与人体的结构,指出同源现象,对进化思想也有一定贡献。
比利时解剖学家A.维萨里通过解剖大量人的尸体,发现加伦基于猴体解剖的人体解剖描述有不少的错误。
1543年,他的解剖学巨著《人体构造》出版,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和宗教界。
1555年,他在该书的再版本中更明确指出心脏的膈膜和心脏其他部分一样,都是厚实致密的,血液不可能从右心室通过膈膜流入左心室。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宗教改革者和医生M.塞尔韦图斯于1553年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讨论神圣精神的同时也谈及人体构造与功能。
他摒弃了加伦有关血液运行的观点,提出了肺循环的推测。
以后,A.维萨里的助手与继承者R.哥伦布用观察和实验方法证明了肺循环的存在。
文艺复兴时期生物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英国医生、生理学家W.哈维建立的血液循环学说。
W.哈维根据他对几十种动物所做的实验与观察,首次认识到血液并非在静脉内涨落,而是从心脏通过动脉流向各种组织,再经静脉流回心脏的一种闭路循环。
1628年,他出版《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阐明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的新概念,指出心脏是主动收缩、被动舒张的;血液从心脏经动脉流向全身,是由于心脏收缩的机械力而不是缓慢的渗透过程。
W.哈维首先把物理学的概念和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中,并坚持用观察和实验代替主观的推测,使他被公认为近代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
文艺复兴后,地理探险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到17、18世纪随着动、植物标本的大量采集和积累,分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从草药、草本植物为主转向研究所有植物,从种类记述到建立分类系统,从分别对动、植物进行分类发展到建立动、植物统一的分类范畴和命名方法。
同时,在分类方法上,则从亚里士多德以逻辑区分的向下分类法,发展为以经验为主的向上分类法。
对物种的认识也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物种不变观点,逐步过渡到生物进化的思想。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揭示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与微生物世界,促进了组织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的发展。
19世纪是生物学取得重要进展和巨大成就的时代,动、植物间相似性与亲缘关系的揭示,形态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自然哲学原型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显微镜的改进,30年代末,M.J.施莱登与T.A.H.施万建立了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并具有共同的形成规律,大大促进了细胞学和胚胎学的发展。
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对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中后叶,物理、化学和一些数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逐渐渗入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使生物学、特别是生理学向着较深的层次发展。
总之,19世纪生物学的巨大成就,是20世纪生物学的深入发展的先导。
世界生物学史之三:
显微镜及动、植物微细结构的发现
G.伽利略在1609年,根据望远镜倒视有放大物体的效应,制成一台复合显微镜,并对昆虫进行了观察。
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于1665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有许多蜂窝状小空室并称之为细胞(cell)。
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这张软木显微结构图,登载于1665年英国出版的《显微图谱》上。
他还对鱼鳞、蜜蜂螫针、家蚕卵、家蝇的头和足以及跳蚤等进行了精细的描绘。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开创了动物与植物的显微解剖工作。
1660年他通过向蛙肺动脉注水的方法,发现有连接动脉与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W.哈维未能观察到的由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的血液循环。
他描述了肝脏的微细结构,舌的乳头突,大脑皮层,以及用他名字命名的肾小体和皮肤微细结构等。
他对家蚕进行了显微解剖,发现同样具有复杂的微细结构。
他关于家蚕的著作是无脊椎动物方面的第一本专著。
他对不同的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系统地描述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指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间的区别,以及虫瘿是由昆虫引起等。
并且提出植物的各部分是由“小囊”(即细胞)组成的。
他在植物解剖方面的许多精确绘图未能为当时的植物学家所理解,直到19世纪才被重新认识。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在显微镜下发现植物叶面有气孔,它们可使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并吸入空气。
他发现植物的组织是由多孔的小胞(即细胞)所组成,但他经常描述的只是小胞的壁。
他认识到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可区分为萼、花冠、雄蕊与雌蕊,并指出雌蕊、雄蕊和花粉分别相当于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而且植物一般是雌雄同体的。
他的著作《植物解剖》由M.马尔皮基译成拉丁文,流传了100多年后才有人做了一些重要补充。
荷兰显微镜学家A.van列文虎克自制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显微镜,最高的放大倍数达270倍。
他通过大量细微的观察,解释并完善了M.马尔皮基提出的关于毛细血管系统的知识,证明动脉与静脉分别和毛细血管直接相连。
他发现人和哺乳类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而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核的;发现了人的精子,并研究了各种动物特别是鱼和蛙的受精作用;还发现了许多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水螅、纤毛虫等。
还在19世纪显微镜改进之前,他首先看到并记述了细菌,实属难得。
荷兰显微镜学家J.斯瓦默丹对不同类型的昆虫发育做了许多研究。
他的著作《昆虫志》、《蜉蝣的生活》中有许多出色的显微解剖图,如昆虫的神经节,气管系统等。
他去世几十年后出版的《自然的圣经》是当时显微镜观察的最好著作,其中对蜜蜂内部器官、蚊子、蜻蜓发育的描述,都非常精确但由于复合显微镜的色差问题,使这方面的工作在其后的100多年内没有多大进展。
世界生物学史之四:
分类原理的发现
16世纪德国神学家和植物学家O.布龙费尔斯、德国植物学家H.T.博克及L.福克斯等对植物分类都作出了贡献。
他们对植物进行了观察和生动逼真的描述并试图编写地方植物志,由此在中欧发现了许多植物的新种。
O.布龙费尔斯描述了260种植物。
H.T.博克和L.福克斯描述了500多种植物。
但他们缺少比较一致的分类系统,而且不甚关注属以上的较高分类阶元。
O.布龙费尔斯关于属的顺序是随意的,L.福克斯主要按字母排列,只有H.T.博克按植物营养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的系统。
意大利植物学家A.切萨皮诺首先在其巨著《植物十六卷》(1583)一书内应用了一致的植物分类法。
他为提出一个易于鉴定的系统,借用了亚里士多德通过逻辑区分的向下分类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两分法,适合于构想鉴定的关键特征,但易于导致人为分类。
A.切萨皮诺认识到应用逻辑区分最重要的是选择区分特征,并首先重视了果实的分类价值。
由于他在实际分类时先把植物分成自然类群,然后再寻找适用的关键特征,所以他划分的32类植物从整体上看是符合自然分类的。
尽管他的分类系统有明显缺点,但对以后200年的植物学,包括对瑞典的C.von林奈都很有影响。
以后荷兰植物学家M.德尔奥贝尔进一步探寻植物的自然相似性,并以叶的形态为分类特征。
瑞士植物学家G.博安追随M.德尔奥贝尔的思路按自然相似性对植物进行从简到繁的排列,同时考虑了大量不同的特征。
有意识地划分了种、属之间的区别,还指出了同种异名现象,但并未描述属的特征。
他描述的植物约有6000种,对每种植物都在属名后面接以“种加词”。
例如在区别两种相似的牧草时就分别给予共同的属名和不同的“种加词”,成为最早的双名法。
G.博安的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份使用方便的植物名录,故未提出更高的分类阶元名称。
法国植物学家J.P.de图内福尔把重点放在“属”上,把相似的植物放在一起,并用单个名词来代替属名。
他划分并描述的698个属大多数为以后C.von林奈所采用。
他首先提出属以上的正式分类阶元。
但他划分的22个纲和122个组,大多是人为的。
当植物分类不断取得进展时,动物分类却一直停滞不前。
16世纪有几位博物学家描述了鸟、鱼的种类,瑞士博物学家C.格斯纳编撰了《动物志》,按字母顺序编排了文献上所有的动物。
英国博物学家J.雷首先根据分类原理进行植物与动物的分类。
他比前人更透彻地讨论了种的概念,这种概念在其后150年内仍被广泛采用。
他对动物分类既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分类原理,也采用新的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的分类标准。
他对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的分类,做了许多工作,较前人更重视以结构(如齿、趾的排列)为依据,而较少采用颜色、大小、习性等。
因此他提出的动植物界的某些大类,是较为符合自然分类的。
瑞典植物学家C.von林奈以雄蕊和雄蕊作为系统分类的基础,根据它们的数目与排列,把植物分成24个纲。
1735年,他出版了《自然系统》一书,把自然物分为植物、动物、矿物3大界;把动、植物各分成纲、目、属、种4个阶元,首先实现了植物和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增强了生物科学的整体性。
C.von林奈对动植物命名时采用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的双名名称,完善和推广了“双名法”。
他起初用单个词代表属名,用几个词简述种的特征。
以后改用两个词命名每种植物,并将此种方法扩展到动物方面。
他统一采用拉丁文命名。
属名采用大写的名词,种名采用小写的形容词。
林奈认为种和属都是从一开始就被创造出来的,但他更重视属的作用。
他以属作为分类基础,把向下分类法严格限制在属的水平。
他强调的是“发现”属而不是“设置”属。
林奈在确定属时,首先根据植物的外形,随后再详述其本质。
因此,他划分的许多属符合自然分类。
但他出于应用方便而划分的“纲”和“目”,则多是人为的。
林奈是自A.切萨皮诺以来的动、植物分类知识的集大成者。
他对双名法的发展与完善,对分类系统及其方法的建立,使他被公认为近代植物和动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及其先驱大都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反映了某种深刻的顺序或和谐,但却归之为造物主的设计,这种人为的分类方法使分类系统因人而异,造成许多混乱。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由于向下分类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逐渐兴起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向上分类法或综合分类法。
这种方法把各个种归纳为相似的类群,再把相似的类群结合成更高的分类阶元。
这在原则上是严格的经验方法,标志着一种全面的方法学上的革命。
这种方法不仅方向相反,而且从依靠单一特征转向利用并同时考虑多种特征。
法国是欧洲受“本质论”哲学思想影响最少的国家,因而首先发展了这种新的分类方法。
法国植物学家P.马尼奥尔在分类时不仅采用果实的特征,而且利用植物各部分的特征,并强调“整体途径”即通过观察归类的重要性。
法国博物学家G.-L.de布丰也强调把相似种归类,把相异种分开,并考虑全部特征的分类方法。
法国博物学家M.阿当松首先对逻辑区分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建议代之以经验的归纳法。
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也主张用归类而不是逻辑区分进行分类。
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G.居维叶关于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理论,更促进了分类阶元多特征概念的发展。
这样,对特征的评价是根据其是否有助于形成“自然”类群而定的,而且特征的分类价值也随分类阶元的不同而改变。
随着新种的不断增加,属的变动也较大,因此,分类的重点也从C.von林奈的属转到较高的等级──科(family),成为最稳定的分类阶元。
但是经验分类学家根据“相似性”进行归类,并无因果性的关系。
直到C.R.达尔文运用进化论明确指出同一分类阶元内各成员间的相似性来自它们共同的祖先,才为进化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世界生物学史之五:
胚胎学研究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胚胎发育或是预先形成、或是从无结构状态分化而成,但他更倾向于卵是未分化的物质,受精后才开始形成器官。
这是关于胚胎发育的先成论与后成论的最早起源。
W.哈维对鸡胚、鹿胚发育做了许多研究,于1651年出版《动物的生殖》一书。
他的工作纠正了许多前人的错误,并使他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后成论思想。
17世纪后叶,M.马尔皮基对鸡胚早期发育做了详细描述,但他认为心脏是一开始就有的,40小时后才开始跳动。
他还观察过一枚产下两天未经孵化的鸡蛋,发现已能看到鸡胚的外形。
他的这些看法为先成论提供了依据。
J.斯瓦默丹在研究蛙卵发育和昆虫变态时,发现蛹内有蝶类成虫,蛹又来自幼虫和卵,因此认为在卵内就有隐蔽着的微小成体,由此主张先成论。
法国哲学家N.de马勒布朗什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认为预成胚胎中存在着更微小的成体,就象一个套一个的盒子,以致在夏娃的卵内已经套装着所有的人体,称为套装学说。
1677年荷兰的A.van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精子。
N.哈尔措克描绘了自称用显微镜看到的含有小人的精子。
他们主张一切生命起源于精子。
因此,先成论又以卵原论及精原论两种形式出现,直到18世纪仍占统治地位。
如瑞士著名解剖生理学家A.von哈勒等都坚持先成论看法,这与当时显微镜学家反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发生说有关,而且他们的机械论观点也受到当时哲学上的机械学派的支持。
18世纪后叶,德国胚胎学家C.F.沃尔夫证明植物的叶、茎、根等,是由植物的生长点分化发育成的,鸡血管与肠道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他主张后成论反对A.von哈勒的先成论观点,但是由于先成论占很大优势,他的工作直到19世纪才被承认。
19世纪早期。
俄国胚胎学家、潘德尔研究鸡胚发育,证明各种器官都是由原始胚层形成的。
随后,俄国胚胎学家贝尔肯定了C.F.沃尔夫、潘德尔的观点,进一步提出动物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