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5476373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28.81KB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
(满分:
100分 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解析:
选D 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非等位基因不一定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其表现型可能相同,如Aa与AA。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将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结的种子混合播种,所长出的植株的表现型情况将是( )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3∶1
C.以上A、B都可能D.不能判断(无一定比例)
解析:
选B 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F1全为高茎,并且基因型均为Dd,因此不管采用哪种传粉方式,实际上都是Dd×Dd,那么后代中植株的表现型为高茎∶矮茎=3∶1。
3.下列有关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B.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中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出现4种基因型和9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解析:
选B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中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现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雌或雄)D∶d=1∶1,但雄配子总数远大于雌配子总数。
4.人的i、IA、I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解析:
选A 子女之一为A型血,基因型可能为IAIA或IAi,双亲至少有一方含有IA,但不一定是A型血,可能是AB型血;O型血的基因型为ii,所以其双亲不可能是AB型血;双亲基因型为IBi、IAi时,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可能为IBi,即为B型血;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基因型为ii,则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IAIB)。
5.做两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时,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是( )
A.亲本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分配
D.显性亲本做父本,隐性亲本做母本
解析:
选D 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时,亲本双方必须都是具有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而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应是独立分配的。
但是用谁做父本,用谁做母本都可以,不影响实验结果。
6.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A.160株B.240株
C.320株D.480株
解析:
选C 由题可知,F1的基因型为YySs,表现为黄色非甜玉米。
F2中白色甜玉米(yyss)占1/16,有80株,所以F2玉米总数为16×80=1280株,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是黄色甜玉米(Yyss)和白色非甜玉米(yySs),二者各占1/8,共占1/4,所以植株数量为1/4×1280=320株。
7.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解析:
选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④⑤,A错误;③⑥表示受精作用,B错误;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C正确;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1/16,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2/16,所以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
8.如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
据图分析,该细胞有( )
A.4个DNA分子
B.8条染色体
C.4个四分体
D.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
选D 题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其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8个DNA分子和4条染色体,D正确。
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解析:
选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为了验证所作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连锁和交换、母系遗传等现象。
10.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
C.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选C 图中甲→乙为有丝分裂,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乙中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
乙→丙→丁为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在减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P、Q不可能为同源染色体,应为非同源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1.某男孩色盲,他的祖父和父亲均色盲,祖母、母亲和外祖父以及外祖母均色觉正常,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
A.外祖母→母亲→男孩
B.祖父→父亲→男孩
C.祖母→父亲→男孩
D.外祖父→母亲→男孩
解析:
选A 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外祖父,一条来自外祖母,外祖父的色觉正常,则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外祖母。
因此色盲基因传递途径是:
外祖母→母亲→男孩。
12.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
选D 由题意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且为雌性,雄性中无玳瑁猫,A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1/4,B错误;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需用黑猫和黄猫进行杂交,子代中雌猫均为玳瑁猫,C错误,D正确。
13.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C.先天愚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D.苯丙酮尿症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解析:
选A 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先天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它是由于人体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所致,患病个体高度不育,不会产生后代,无明显家族聚集现象;苯丙酮尿症在群体中发病率并不高。
14.人类眼球震颤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轻者(Aa)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AA)不能转动。
下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推测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可推测此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可推测眼球微动患者多为女性
D.3和4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
解析:
选C 如果为常染色体遗传,1为AA,2为aa,5必为Aa,与题不符,因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一条为XA即患病,B正确;只有女性才有XAXa,眼球微动患者全为女性,C错误;3、4分别为XaY、XAXa,后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
15.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解析:
选B 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时,15N可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可标记噬菌体的DNA,35S可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由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外壳。
16.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图中每个五碳糖都只有1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
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解析:
选A 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碱基组成,即图中的a,b中磷酸的连接位置不正确,A错误;由题图可知,每个五碳糖都只有1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B正确;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即图中③相连形成核苷酸链,C正确;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D正确。
17.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使后代( )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
C.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解析:
选D 通过减数分裂获得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再通过受精作用,会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18.研究人员在利用实验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一种小核糖核酸124a与脑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的形成有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124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主要参与控制基因表达。
下列对小核糖核酸124a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关
B.可能通过与某些mRNA结合控制基因表达
C.一定不含有胸腺嘧啶,但可能含有尿嘧啶
D.在翻译过程中可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解析:
选D 小核糖核酸124a与脑神经和视网膜神经的形成有关,故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关;小核糖核酸124a不编码蛋白质,但能控制基因表达,故可能通过与某些mRNA结合控制基因表达。
RNA不含有胸腺嘧啶,可能含有尿嘧啶。
因为小核糖核酸124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单链核糖核酸分子,故其不可能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19.下列关于细胞中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C.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基因经过复制传递给子代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都会表达
解析:
选B 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A错误;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一般会改变肽链上的多个氨基酸,B错误;基因经过复制传递给子代细胞后,会在不同的子代细胞中进行选择性表达,D错误。
20.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基因型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基因
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同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
选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卵双生姐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21.为获得高产抗病小麦,育种者应用60Coγ射线照射感病小麦种子,通过鉴定发现了某些抗病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些抗病植株产生的种子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B.通常将干种子或将要开花的植株作为诱变材料
C.60Coγ射线照射后可以提高抗病类型出现的概率
D.该育种方法产生的新基因均可控制小麦优良性状
解析:
选C 抗病植株产生的种子可能有性状分离,出现不抗病的植株,A错误;诱变材料应该选择分裂旺盛的部位,干种子已进入休眠状态,不适合作诱变材料,B错误;60Coγ射线照射可以提高基因突变频率,提高抗病基因出现的概率,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大多是有害的,D错误。
22.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B.②④
C.②③④D.①⑤
解析:
选D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两大类。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23.“太空营养米”是搭载卫星上过太空的优质变异大米,分析下列哪项与“太空营养米”品种培育所依据的原理相似( )
A.人工栽培选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番茄雌蕊柱头获得无籽番茄
C.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
选C 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项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依据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项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项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24.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4.5%B.5.9%
C.6%D.9%
解析:
选C 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400×2+400=1200,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则色盲基因频率=72/1200×100%=6%。
25.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解析:
选C 白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使抗寒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从而使耐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
不耐寒的个体在与无机环境的斗争中被自然环境淘汰。
26.【加试题】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
解析:
选D 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暗红眼雄性果蝇与朱红眼雌性果蝇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故可以认定该性状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对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第一次杂交(XaY×XAXA)结果知,F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第二次杂交中(XAY×XaXa),F1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第一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2∶1∶1,而第二次杂交的子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7.【加试题】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B.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
C.图中rRNA与核糖体的合成及核仁有关
D.图中③④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解析:
选D 图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在转录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图示中与a相邻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较短,说明该核糖体离转录的起点较近,即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③④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最终合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28.【加试题】将纯种的某二倍体植物品种甲(AA)与近缘纯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培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品种甲没有此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
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
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丙品种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稳定遗传
解析:
选B 据题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可知,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分子上碱基对的替换是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杂交选育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能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丙品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EE∶AaEE∶aaEE=1∶2∶1,其中AAEE和aaEE为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4分)
29.(8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
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
合黑鼠
1黄鼠∶
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
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
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
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
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题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Ⅰ.灰色物质的合成肯定有A基因的表达;Ⅱ.黑色物质的合成肯定有B基因的表达;Ⅲ.aabb表现为白色,A和B基因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出。
(1)根据实验一F2的表现型比例9(灰)∶3(黑)∶4(白),可推出:
Ⅰ.F1灰鼠基因型为AaBb;Ⅱ.A_B_表现为灰色,由题干得知黑色个体中一定有B基因,故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而基因型为A_bb和aabb的个体表现为白色;Ⅲ.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①依据上述结论,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根据实验一的F1基因型和甲、乙都为纯合子,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②依据上述结论,可知实验一的F2中4白鼠共有AAbb、Aabb、aabb3种基因型,9灰鼠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AABB只占1份,故杂合子所占比例为8/9。
③依据上述结论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可推知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
实验二的亲本组合为(乙)aabb和(丙)aaBB,其F2的基因型为aaBB(黑鼠)、aaBb(黑鼠)、aabb(白鼠)。
(2)①根据题意和实验三可知,纯合灰鼠(AABB)后代中突变体丁(黄鼠)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F1出现灰鼠(A_B_)和黄鼠,比例为1∶1,F1中黄鼠随机交配,F2中黄鼠占3/4,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情况,基因A突变为A1,则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为A1ABB,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其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黄鼠A1_BB占3/4,符合题意;第二种情况,基因B突变为B1,则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是AAB1B,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其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灰鼠AaBB占1/8,黄鼠AaB1_占3/8,不符合题意。
②若上述第一种情况成立,实验三F1中黄鼠A1aBB与灰鼠AaBB杂交,后代会出现A1aBB、A1ABB、AaBB、aaBB4种基因型,其表现型比例为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突变体丁黄鼠基因型是A1ABB,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含有A1、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含有A1、A的染色体片段互换位置,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出现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
答案:
(1)①2 aabb ②3 8/9 ③黑 aaBB、aaBb
(2)①A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学案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高中生物 浙科版 浙江 专版 必修 二学案 模块 综合 检测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