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
- 文档编号:5476386
- 上传时间:2022-12-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0.08KB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教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教师
王医术
所在单位
白求恩医学院
课程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2009.9.22,3-4节
2009.9.22,5-6节
授课对象
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
2007级临床医学试验班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
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1、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和粘液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2、坏死
坏死的概念和基本病变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
坏疽
坏死的结局
3、凋亡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小结
5min
5min
10min
10min
4min
6min
5min
5min
10min
5min
8min
5min
7min
5min
损伤的原因:
全面但是要简明扼要。
可逆性损伤:
重点讲解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
不可逆性损伤:
重点掌握坏死的特点和类型。
坏死的结局:
要重点强调,因为后面许多章节的内容与此有关。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了解即可。
教学目的
及要求
通过对损伤的学习,掌握细胞损伤的形态、各种变性及坏死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为各种变性的病变特点及坏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
难点为变性的形态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参考资料
《病理学》第七版,《病理学》七年制规划教材,《病理学》六版
《病理学》科学出版社,《BasicPathology》
课后小结
本次课介绍的概念和病变比较多,学生们不易掌握,因此需要引导同学们进行整理归纳,从病变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理解与记忆,为其他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授课教师姓名:
王医术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自学)
二、损伤机制(自学)
四、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以缺氧为例,遭受了损伤的细胞,首先表现为代谢性变化;经过一段不等的时间(例如缺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受损伤细胞呈现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然后(例如缺血后数小时至数日),才呈现光镜下和用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即病理变化或病变(lesions)。
这种损伤性病变包括:
(1)在去除病因后有可能恢复常态的可逆性病变,亚致死性细胞损伤或变性;
(2)严重的不可逆性病变即细胞死亡。
在各种细胞损伤的早期改变为ATP的减少、细胞膜完整性的缺失,蛋白质合成下降、细胞骨架损伤和DNA损伤。
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为可逆的,传统形态学上称变性(degeneration)。
如果引起损伤的刺激持续存在或过于强烈则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损伤,细胞出现坏死,大部分细胞质膜均受到损伤,溶酶体肿胀、线粒体空泡化、ATP产生减少或停止。
细胞外钙流入及细胞内储存的钙释放出来,导致多种酶的激活,分解细胞膜、蛋白质、ATP和核酸。
由于细胞膜的破坏,细胞内的蛋白、酶类释放到细胞外,临床上测量血中某些酶的含量的变化可以推测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的浓度改变可用来诊断心肌梗死。
在细胞损伤和出现形态学改变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技术,在缺血后几分钟即可见到改变。
但光镜下出现病变则要几个小时或十几小时。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在光镜下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可逆性损伤,即细胞肿胀和脂肪变。
1.细胞肿胀(Cellularswelling)或称为水变性(hydropicdegeneration)、空泡变性,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
缺氧是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
(人类机体约一半由水构成,其中约2/3存在于细胞内,约1/3存在于细胞外。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的水分互相交流,协调一致,保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当因缺氧、缺血、电离辐射以及冷、热、微生物毒素等影响,而致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使细胞膜直接受损时,则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肿胀。
病理变化:
电镜下,可见细胞膜出现空泡、微绒毛变钝扭曲、髓鞘样小体形成、细胞间连接松散等细胞膜改变。
胞浆内的线粒体出现肿胀、淡染,可见小的富于磷脂德无定形物质。
内质网扩张肿胀呈囊泡状,核糖体脱落。
细胞核可出现颗粒丝状成分的解离。
光镜下,损伤的细胞肿大,胞质中可见细小的空泡。
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见于病毒性肝炎)。
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等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脏器的包膜紧张,切面边缘外翻,色较苍白而无光泽,似沸水烫过一样。
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2.脂肪变
(二)细胞内(外)物质积聚
细胞损伤或代谢异常时可表现为细胞内物质积聚,积聚的物质可为:
(1)正常的细胞成分的过多积聚,如水、脂质、蛋白和糖类。
(2)外源性或内源性异常物质,如矿物质、感染产物或异常代谢或合成的产物。
(3)色素。
细胞内(外)物质积聚有时是无害的,有时是非常有害的。
细胞内物质积聚可能因为:
(1)正常内源性物质产生正常但消除不足而积聚,如因脂质转运出肝的障碍而出现的肝脂肪变。
(2)正常或异常内源性物质因先天或后天代谢的缺陷,如包装、转运、分泌的缺陷而造成积聚,如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此病因酶中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导致蛋白折叠的缺陷,造成此酶在肝细胞内质网内的积聚。
(3)异常外源性物质沉积,细胞无消化这些物质的酶或无力转运这些物质,如炭末。
细胞内物质积聚可以是可逆的,有时是进行性的,严重时可引起继发性损伤导致组织的坏死,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1.脂质
(1)脂肪变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脂肪变(fattychange)。
脂滴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中性脂肪)。
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病理变化:
电镜下,细胞胞浆内的脂滴为有膜包绕的圆形小体称脂质小体,这些小体可逐渐融合变大形成光镜下所见的脂滴。
光镜下,于HE染片中,脂滴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因脂肪被制片时有机溶剂溶解之故);HE切片终细胞胞质呈空泡化除见于脂肪变外,还常见于糖原沉积合细胞水肿。
因此需经特殊染色加以鉴别。
如PAS染色阳性可明确为糖原沉积。
于冷冻切片中,蓄积于胞浆内的脂肪可用脂溶性的苏丹III燃料染成红色,俄酸染色呈黑色。
既无脂肪又无糖原则空泡状胞质很可能是水分蓄积(细胞肿胀)。
去除病因后,蓄积于胞浆内的脂肪可消失。
1)肝脂肪变:
肝细胞是脂代谢的部位,最常发生脂肪变性。
显著弥漫性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
肉眼观:
肝增大、边缘钝、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
重度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其胞核被胞浆内蓄积的脂肪压向一侧,形似脂肪细胞,并可彼此融合成大小不等的脂囊。
肝细胞脂肪变性通常不引起肝功能障碍。
重度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可坏死,并可继发肝硬化。
脂肪变在肝小叶内的分布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如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缺氧较重,故脂肪变首先发生在该区。
妊娠急性脂肪肝时,脂肪变也以小叶中央区肝细胞最明显。
磷中毒常是小叶周边带肝细胞受累,这可能是此区肝细胞对磷中毒更敏感。
严重的中毒和传染病时脂肪变常累及全部肝细胞。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酗酒,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和肝毒素等。
机制自学。
2)心肌脂肪变:
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性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这种分布可能与乳头肌内血管分布有关。
黄色条纹相当于血管末梢分布区,因缺血缺氧程度重,病变明显。
而近血管供应区则缺氧程度轻,病变轻或无病变。
灶性心肌脂肪变可见于长期中等程度的缺氧。
弥漫性心肌脂肪变常侵犯两侧心窝,心肌呈弥漫性淡黄色。
中毒和严重缺氧可引起弥漫性改变。
白喉型中毒性心肌炎属弥漫型脂肪变的典型改变。
镜下,脂肪滴常位于心肌细胞核附近,较细小,排列呈串珠状。
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谓心肌脂肪浸润(fattyinfiltration),并非脂肪变性。
重度心肌脂肪浸润时,浸润于心肌内的脂肪组织可接近(甚至达于)心内膜下方,可导致心肌破裂、出血,引发猝死。
3)肾小管上皮脂肪变:
肾脏可稍增大,颜色淡黄,切面肾皮质增厚。
镜下,脂滴主要沉积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部。
严重病例远曲小管也可受累。
原因是由于原尿中脂蛋白含量增多所致。
严重的病变可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2)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胆固醇在正常情况下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一般不形成贮积,但在下列病理情况下胆固醇的贮积可出现在细胞内,形态上表现为细胞内的空泡。
1)粥样硬化: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大动脉内膜内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充满脂质空泡,其内主要为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这些细胞破裂可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胆固醇结晶。
2)黄色瘤:
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积聚多见于遗传性或后天性高胆固醇血症。
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胞质呈泡沫状。
这些细胞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留样肿物,称黄色瘤。
3)炎症和坏死:
还因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破坏细胞释放的脂质,故也可常见到泡沫状巨噬细胞及磷脂和髓鞘样小体。
胆囊的粘膜固有膜内,有时有大量吞噬胆固醇的巨噬细胞积聚称为胆固醇沉积症。
其机制不清。
4)尼曼-匹克病C型时因胆固醇转运有关酶的突变导致各个脏器均出现胆固醇的贮积。
2.蛋白质细胞内蛋白积聚通常为胞质内圆形嗜酸性小滴、空泡或不规则聚集物。
电镜下为无定形、细丝状或结晶状。
有些疾病如淀粉样变,淀粉样物、异常蛋白主要沉积在细胞外间隙。
常见的细胞内蛋白的积聚如下:
(1)肾近曲小管内重吸收所形成的小滴。
蛋白尿时肾曲小管上皮重吸收蛋白增加。
吸收的蛋白进入胞质小泡中,小泡同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光学显微镜下在肾小管上皮胞质内可见粉红色透明滴。
如蛋白尿停止,蛋白滴可经代谢消失,故为可逆性。
(2)正常分泌蛋白的合成过多,如某些浆细胞合成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Russell小体。
(3)蛋白折叠缺陷。
蛋白最初的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最终排成a螺旋和b片层。
这些排列的适当构象(蛋白折叠)对各个蛋白的功能和转运到细胞器中是必须的。
在折叠的过程中可出现部分折叠的中间型蛋白,这些中间型蛋白可在细胞内自身积聚或同其他蛋白缠绕在一起。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中间型蛋白可由一些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伴侣所稳定。
分子伴侣帮助这些蛋白实现适当的折叠并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转运。
某些分子伴侣由身体正常合成并影响细胞内蛋白的转运,另一些分子伴侣由应激时产生,如热并拯救应激蛋白免于异常折叠。
如果折叠过程不成功,分子伴侣则促进损伤蛋白的降解,这种降解过程常需泛素的参与。
泛素与要降解的异常蛋白结合,使其在蛋白酶体复合体中进行降解。
蛋白折叠缺陷有几种形式可造成细胞内贮积而导致疾病。
1)细胞内转运和分泌关键蛋白的缺陷,如在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中,蛋白的突变造成明显的折叠减慢,导致部分折叠的中间型蛋白形成。
这些蛋白积聚在肝细胞的内质网内不能分泌。
血循环中缺乏这种酶则导致肺气肿。
囊性纤维化中基因突变使氯离子通道蛋白与其分子伴侣解离延迟,造成异常折叠并丧失功能。
2)由未折叠和异常折叠蛋白引发的内质网危机。
这些蛋白积聚在内质网内并诱发很多细胞反应,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
未折叠蛋白反应可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尤其是位于内质网的caspase12而导致细胞凋亡。
因此未折叠蛋白反应最初是细胞保护功能,但如果这些异常蛋白持续存在,则以促进凋亡的细胞毒性功能为主。
因遗传突变、老化或未知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折叠蛋白的积聚是很多神经变性性疾病,包括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舞蹈病及II型糖尿病的特征。
缺氧、糖的缺乏和热损伤也可能导致蛋白的异常折叠,诱发未折叠蛋白反应,造成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
异常蛋白也可能沉积于组织中,干扰其正常功能而引起疾病。
蛋白可沉积于细胞内、细胞外或二者均有。
这些疾病有时称为蛋白病或蛋白积聚病。
淀粉样变即属于此类。
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淀粉样变可出现心力衰竭、肝功能改变和肾功衰竭。
3.淀粉样变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兰色。
这种淀粉样物质(amyloid)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沉积于细胞间、小血管基底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
被刚果红染成红色、甲基紫染成紫红色。
电镜下,淀粉样物质为非分支的原纤维构成的网,这种原纤维长度不一,宽度为7.5-10nm。
除原纤维外,还含有由正常血清球蛋白构成的非纤维性五角形物质和硫酸肝素。
由淀粉样变物质引发的疾病称为淀粉样物质沉积症(amyloidosi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及全身性和局灶性。
原发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和B细胞肿瘤。
继发性全身性者的淀粉样物质是一种肝脏合成的非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质(淀粉样相关蛋白),常继发于严重的慢性炎症,例如慢性空洞性肺结核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和某些恶性肿瘤。
继发性的局灶性淀粉样物质沉积症见于Alzheimer病的脑、甲状腺髓样癌组织和II型糖尿病的胰岛等。
全身性淀粉样变时可累及许多部位,引发相关的临床表现。
肝、脾、肾、心常受累及,体积增大,色泽较淡,质地较脆,可因其实质细胞被压萎缩而发生功能障碍。
因此淀粉样物质是一类形态学和特殊染色反应相同,而化学结构不同的异质性物质。
其沉积的机制也不同。
4.糖原糖原是正常细胞内正常成分,糖或糖原代谢异常时可出现过多的细胞内沉积,如糖尿病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亨利氏攀的降支、肝细胞及胰岛B细胞、心脏细胞均可见有糖原沉积。
遗传性糖代谢缺陷可导致糖原贮积病,这类疾病因合成或分解糖原的酶缺陷而导致糖原过多贮积而继发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
5.玻璃样变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通常用来描述在常规HE切片中细胞内或细胞外组织变成均质、红染、毛玻璃样。
这种着色性变化可由很多改变产生,并不代表一种特殊的积聚。
不同部位的病变只是HE染色相似,而其病因、发病机制、功能意义和透明变物质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
以上所描述的细胞内蛋白积聚(重吸收小滴)、Russell小体、酒精性肝炎时的Mallory小体均为细胞内透明变。
细胞外透明变则更难分析,陈旧瘢痕中的胶原性纤维组织可有玻璃样变,机制不清。
肉眼观,大范围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例如大块瘢痕)呈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弹性消失,较硬韧。
镜下:
增生的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形成均质、粉色或淡红染的索、片状结构,其中很少纤维细胞和血管。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又称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常见于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弥漫地累及肾、脑、脾和视网膜等处的细小动脉壁。
玻璃样变的细小动脉壁因有血浆蛋白质渗出和基底膜样物质的沉积而呈透明变,管壁增厚、均质性红染,管腔狭窄,可导致血管变硬,可导致该器官缺血。
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加和局部缺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因而继发扩张,导致破裂出血。
6.粘液样变性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
镜下:
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兰色粘液样基质中。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减少所致的透明质酸酶活性减弱,使含有透明质酸的粘液样物质以及水分蓄积于皮肤及皮下的间质中,形成粘液性水肿(myxedema)。
借助alcianblue等染色,粘液样变可与分泌上皮产生的粘液区别。
7.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pigmentation)。
沉着的色素主要是由体内生成的(内源性色素),包括含铁血黄素、脂褐素、胆红素、黑色素等。
随空气吸入肺内的炭尘和纹身时注入皮内的着色物质等属于外源性色素沉着。
这些吞噬的色素也可长期留在吞噬细胞内形成色素颗粒。
(1)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组织内出血时,从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并由其溶酶体将解。
使来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成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为光镜下可见的棕黄色、较粗大的折光颗粒,称为含铁血黄素。
巨噬细胞破裂后,此色素也可见于细胞外,可有少量含铁血黄素形成。
含铁血黄素的病理性沉着多为局部性,提示陈旧性出血。
当溶血性贫血时,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可出现全身性含铁血黄素沉着,主要见于肝、僻、淋巴结和骨髓等器官。
(2)脂褐素(lipofuscin):
是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中50%为脂质。
脂褐素本身对细胞并无损伤,它只代表自由基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的结果。
附睾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正常时便含有脂褐素。
老年人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等萎缩时,其胞浆内核周围(如肝细胞)或核得两端(如心肌细胞)。
当老年或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心脏体积缩小,且又有过多的脂褐素沉积时,称为褐色萎缩。
故此色素又有消耗性色素之称。
(3)黑色素(melanin):
是由黑色素细胞生成的黑褐色的内源性色素。
正常是存在于皮肤、毛发、虹膜、脉络膜、软脑膜、卵巢、肾上腺髓质、膀胱及脑的黑质等处。
黑色素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和粘膜的基底层或基底上层,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树突状细胞。
黑色素细胞与基底细胞及角化细胞的比例随种族、年龄、身体部位和日照的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以黑色素颗粒的形式传递到周围的角质细胞,对紫外线的辐射有保护作用。
黑色素细胞含有洛氨酸酶,能催化胞质内的洛氨酸氧化成多巴,并进一步生成黑色素。
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多巴染色鉴定黑色素细胞。
人类的黑色素合成受垂体、肾上腺和性腺等激素的调控。
在腺垂体分泌的ACTH和MSH(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促进下,黑色素细胞胞浆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由多巴反应生成黑色素。
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MSH的释放,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ADDISON病患者皮肤色素增多。
全身性皮肤黑色素增多除见于ADDISON外,还见于某些与性激素有关的疾病和状态,如前列腺癌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慢性肝病病人、孕妇和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的妇女。
局部性黑色素增多见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
尿黑酸尿症的病人,黑色色素可沉淀于皮肤、结缔组织和软骨称为褐黄病。
(4)胆红素(bilirubin):
胆红素是正常胆汁的主要色素,由血红蛋白衍生而来,不含铁。
胆红素在细胞或组织内增多时可导致组织淤胆。
临床上出现黄疸。
8.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
当钙盐在组织中沉积岛一定量时,肉眼可见灰白颗粒状或团块状坚硬的物质,触之有砂粒感或石砾感。
在HE染色时,钙盐呈兰色颗粒状或片块状。
硝酸银染色呈黑色。
有时钙化的基础上又发生骨化,甚至有骨髓形成。
有时钙化呈同心圆样,状似砂粒,称沙砾体,可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等。
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1)营养不良性钙化:
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例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内的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calcification)。
可见于结核坏死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陈旧性疤痕组织和血栓等。
还见于坏死的寄生虫体、虫卵、石棉纤维和其他异物以及老化或损伤的心瓣膜。
可引起器官的功能异常。
营养不良性钙化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转移性钙化:
由于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血磷增高所引起的某些组织的钙盐沉积。
称为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calcification),可影响细胞、组织的功能。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破坏骨组织、维生素D过多摄入等可引发高血钙,导致转移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时钙盐沉积于正常泌酸得部位,如肾小管基底膜、肺泡壁、胃粘膜上皮等处。
转移性钙化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但严重的肺钙化可损伤呼吸功能,肾钙化可造成肾损害。
(三)细胞死亡
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此即细胞死亡(celldeath)。
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大类型。
1.坏死坏死(necrosis)是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可由不可逆损伤直接迅即发生,也可以由可逆性损伤发展而来。
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炎症时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促使坏死的发生和溶解。
有无炎症反应可用于鉴别坏死和死后自溶,后者无炎症反应。
(1)基本病变:
细胞死亡几小时(例如心肌梗死后4-12小时)后,光镜下才可见坏死细胞开始呈现自溶性变化。
1)细胞核的变化:
胞核一般依序呈现
(1)核固缩(pyknosis):
由于坏死细胞核水分脱失所致,表现为核缩小、凝聚,呈深兰色,提示DNA停止转录;
(2)核碎裂(karyorrhexis):
染色质崩解成致密兰色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3)核溶解(karyolysis):
染色质中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使嗜碱性减退,因此核淡染,只见、甚至不见核的轮廓。
核固缩、核碎裂最后染色质都溶解消失,但是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并不一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的核形态变化过程也不一样。
2)细胞质和胞膜的变化:
胞浆嗜酸性增强,可能因糖原丢失而比正常细胞更为均质。
这是因为RNA的丢失以及蛋白变性,增强其与伊红染料的亲合力的结果。
当酶消化细胞器时,则可出现虫蚀壮或空泡化。
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出,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坏死和凋亡的区别要点之一。
死亡细胞可最终由称为髓鞘样小体的旋涡样磷脂团所取代,这些磷脂沉淀物再被其他细胞吞噬或被进一步分解成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的钙化导致钙皂化。
电镜下坏死细胞特征为细胞膜和细胞器质膜的崩解、线粒体扩张,其内可见大的无定形物沉积。
另可见细胞内髓体、无定形的嗜锇酸碎屑和可能为变性蛋白的绒样物质。
3)间质的变化:
间质对这种损伤因子的耐受性大于实质细胞,所以早期间质可没有明显改变。
后期由于酶的作用,基质解聚,胶原纤维肿胀、液化和纤维性结构消失,最后坏死的细胞和崩解的间质融合成一片模糊的无结构的颗粒状红染物质。
由于坏死的形态学改变的出现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早期的组织坏死常不易辨认。
临床上一般将失去生活能力的组织称为失活组织,在治疗中必须将其清除。
一般讲,失活组织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苍白、混浊;失去原有弹性,刺激后回缩不良;无血管搏动,切开后无新鲜血液流出;失去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如肠蠕动)功能等。
坏死初发时,首先呈现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等的活性降低(可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进而呈现超微结构变化。
电镜下,坏死细胞胞核的染色质最初高度致密并聚集于胞膜附近(边集),细胞器退变,线粒体肿大、破裂和钙盐沉积,溶酶体也肿大、破裂,致使坏死细胞自溶。
由于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中的一些酶可释放至血液中(浓度升高),临床上可借以作为诊断某些部位细胞坏死性疾病的参考指标,例如心肌梗死时的血液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坏死时的血液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升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 组织 适应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