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高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题库模块检测卷三.docx
- 文档编号:5966044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58.93KB
高届高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题库模块检测卷三.docx
《高届高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题库模块检测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题库模块检测卷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届高级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题库模块检测卷三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6·重庆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免疫系统的作用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
C.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会定向运输给产热器官
D.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导致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C错误;大量出汗时机体还排出大量无机盐,若只补充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D错误。
答案 A
2.(2016·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调研)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D.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泌,A错误;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但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C错误;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被消化而失效,只能注射,D错误。
答案 B
3.(2016·四川遂宁期末)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样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成年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解析 不是所有的动物体内都存在神经调节,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形成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A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主要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引起大脖子病,D错误。
答案 D
4.(2016·天星大联考)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T3和T4表示甲状腺激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垂体释放TSH方面,TRH与T3和T4之间具有拮抗关系
B.在下丘脑释放TRH方面,TSH与T3和T4之间具有协同关系
C.在短反馈和长反馈的作用下,图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各种靶细胞内的基因不同
解析 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存在差异的原因是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不同。
答案 D
5.(2017·衡水中学摸底考试)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
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如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如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解析 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如果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如果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答案 C
6.(2016·潍坊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
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解析 跳水运动员做出复杂动作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如下丘脑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激素只能作用于(而不是只“运输给”)靶细胞、靶器官,人体衰老、凋亡的细胞也可成为抗原。
答案 B
7.(2016·安徽淮南一模)图甲表示不同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乙植物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图甲C点对应浓度,则远地侧为D点对应浓度
C.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图甲中若曲线Ⅱ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Ⅰ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解析 图乙中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图甲C点对应的浓度,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近地侧,即位于C点左侧;图丙A段生长素既可极性运输,也可横向运输;与双子叶杂草相比,单子叶作物生长所需生长素浓度应更高而不是更低。
答案 A
8.在植物生长旺季,一枝条上有顶芽a和侧芽b(如图1所示)。
已知芽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如图2所示,则图3中表示a、b两芽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②①B.③①
C.②③D.③④
解析 由图2可知,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图1中的顶芽a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导致枝条上部的侧芽b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它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当顶芽a处的生长素浓度保持在最适浓度10-8mol·L-1时,能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b处的生长素浓度由于积累将大于最适浓度10-8mol·L-1时,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即图3中表示a、b两芽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②①,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9.(2016·广西南宁调研,2)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解析 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
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否则,反射弧不完整、不正常,故A正确;兴奋的传递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故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有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故C正确;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效应器,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故D错。
答案 D
10.(2016·东北四市联考)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
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突触是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的部位,因此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小体和2个突触,A错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刺激c处,肌肉会收缩,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此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正确;d是突触间隙,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答案 C
11.如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后骨骼肌做出相应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图示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B.图中的神经中枢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C.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则激素M主要通过血液运输至骨骼肌
D.刺激图中的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属于反射活动
解析 反射必须经完整反射弧方可完成,单独刺激传出神经引发骨骼肌做出反应不属反射。
答案 D
1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C.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
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
解析 “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其中肾上腺是效应器。
“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通过增强细胞呼吸释放更多热量。
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分别属于效应器和靶器官。
答案 D
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
B.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
C.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D.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A正确;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B错误;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正确;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干旱的荒漠地区,D正确。
答案 B
14.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即第30年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也最大
C.50年后该绵羊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A错误;由“S”型增长曲线可知,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此时出生率并非最大(在K值时达到最大),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答案 C
15.(2017·哈尔滨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小明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分别选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g/L)均分三组,编号A、B、C,分别同时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仅进行A、B组实验即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
B.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关系
C.实验过程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比胰高血糖素明显
D.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
解析 必须有对照实验C组,A、B两组实验才能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A错误;在调节血糖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关系,B正确;由图可知,在注射激素1h时间内,胰高血糖素比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好,1h以后,肾上腺素比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效果好,C错误;血糖浓度的稳定不仅需要升高血糖的激素,还需要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共同调节,D错误。
答案 B
16.如图为一食物网。
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B.y=25ax+5x
C.y=20ax+5xD.y=10ax+10x
解析 由题干中的“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a表示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1-a表示直接从生产者(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a)x÷20%+ax÷20%÷20%=y,即y=20ax+5x。
答案 C
17.(2016·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
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会使种群的年龄组成呈增长型,这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A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破坏害虫的正常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B正确;稻田里的水稻是一个种群,没有垂直结构,C错误;农田除草能减少杂草对太阳光能的竞争,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答案 C
18.(2016·福建质检)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水族箱中群落演替”的实验,水族箱达到稳定状态一段时间后,生物逐渐死亡。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族箱内的生物构成一个人工生物群落
B.不需要向水族箱输入外界的物质和能量
C.定时记录水族箱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
D.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不同会影响演替速度
解析 群落是水族箱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水族箱中的植物需进行光合作用,因此需要外界光能的输入;在实验过程中要定时记录水族箱内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不同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
答案 B
19.(2016·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联考)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
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
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解析 椰树苗与椰树属于同一种群,不会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于该小岛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游人与岛上生物可能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
故选B。
答案 B
20.(2016·河北衡水中学期末,5)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解析 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不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A错误;2~4年λ<1,说明兔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错误;8年间λ值不断变化,兔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C错误;第8年兔种群密度为起始种群密度的0.5×1.5=0.75倍,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吲哚丁酸(IBA)是一种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激动素(KT)是一种外源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研究人员研究了这两种激素对棉花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根的形态学上端是________(填“A”或“B”),生长素在A、B之间的运输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自然状态下________现象叫根的顶端优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IBA和KT这两种外源激素能够消除根顶端优势的是________,若该实验改为处理幼苗的芽,实验得到了不同的变化曲线,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IBA和KT用于棉花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中的IBA与KT用量比值________(填“高”“适中”或“低”)时容易促进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解析
(1)形态学上端生长迅速,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是上端,所以植物根的形态学上端是A。
生长素在A、B之间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ATP。
(2)自然状态下主根优先生长,侧根生长被抑制现象叫根的顶端优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IBA浓度的增加,主根的长度变短,侧根的数目增多,所以能够消除根顶端优势的是IBA。
若该实验改为处理幼苗的芽,实验得到了不同的变化曲线,可能的原因是芽与根对这两种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4)将IBA和KT用于棉花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中的IBA与KT用量比值高时容易促进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答案
(1)A 需要
(2)主根优先生长,侧根生长被抑制 两重性 (3)IBA 芽与根对这两种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4)高
22.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________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GnRH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abc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________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
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
(mlu/mL)
FSH(mlu/mL)
睾丸酮(mlu/mL)
吸毒者
23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
-
4.66
6.6
6.69
若吸毒者体内GnRH浓度与正常人无异,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________(请填图中字母)。
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
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发生________________(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高。
答案
(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蛋白质(多肽类) 分级 (3)bcd 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 (4)食物链(食物网)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缺失)
23.(2017·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点。
(1)如果病人能感觉到手上伤口,但手不能动,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
(2)如果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
(3)如果病人不能感觉到手上伤口,手也不能动,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_______。
(4)如果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④。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皮层,但不能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传出神经的某个部位,结合图示即③处。
(2)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同时可以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的最大可能是脊髓到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的某个部位,结合图示即①处。
(3)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既没有感觉,手也不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既没有传到大脑皮层,也没有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的最可能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某个部位,结合图示即②处。
(4)当“病人有感觉,手也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皮层,也能传到手部肌肉即效应器,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不是缩手反射的整个反射弧,而是其他某个部位,结合图示即④处。
答案
(1)③
(2)① (3)② (4)能感觉到伤口,并且手也能动
24.(2016·贵州遵义三模)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可知,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________(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3)距石头的远近________(填“是”或“不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调查还发现,灰喜鹊是蜥蜴和蝗虫的共同天敌,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招引鸟类来落户,可有效防治蝗虫。
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这种生物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依据调查结果,请再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蜥蜴种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分布。
(2)据图2曲线中植物生物量和蝗虫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分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生物量降低不明显,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下降非常明显,两类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3)据图分析,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明显降低,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4)与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生物治虫能够降低成本,防止环境污染。
在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以增加蜥蜴的数量,从而减少蝗虫的数量,促进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
(1)集群分布
(2)减弱 (3)是
(4)降低成本,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即可) 在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合理即可)
25.如图是某公园中生态系统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碳循环的角度考虑,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碳元素在图中的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2)图中的黄雀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
蝉和螳螂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高中生物 一轮 复习 名校 试题 汇编 题库 模块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