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01758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21KB
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docx
《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4大题,51小题,共100分答题时间:
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
1.第三人效果的提出者是()。
A.戴维森
B.戴扬
C.卡茨
D.格伯纳
2.下列关于消费者的受众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既是服务对象,又是被教育对象
B.把受众看成是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有一定的需求
C.消费者对某些内容会有一些偏好
D.是从商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待受众
3.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低估他人的倾向
B.高估自己的倾向
C.信息对自己有利
D.受信息影响显得自己很不明智
4.下列关于作为大众的受众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西方现代化初期文化精英们形成的一种普遍的判断
B.受众被看做是被动的整体
C.大众是无根的、异质化的、原子式的存在
D.大众容易受社会精英控制
5.下列关于受害者的受众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害者从大众传播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这一受众观影响较大
B.这是一种对于大众传播的恐惧遗传
C.作为受害者的受众观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使缺乏抵抗力的受众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D.作为受害者的受众观过分夸大媒体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大众更希望政府加强社会管制
6.下述哪项不是关于第三人效果的描述?
()
A.大众媒体对我(们)和你(们)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判断
B.但当这种由大众媒体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影响时,则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而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C.“第三人”指和我(们)、你(们)相对的第三人称的他(们)或作为旁观者的第三者
D.第三人效果也可以被看作是大众媒体的一种影响
7.诺尔·纽曼认为人们的准统计感官和()会导致沉默的螺旋现象的发生。
A.缺乏自信
B.缺乏对外界的感知
C.对孤立的恐惧
D.人的本能
8.下列关于群体的受众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众是以各种形式的群体存在的
B.不同的文化群体拥有各自的历史传统、身份认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
C.不同的文化社群对相同的事件会做出不同的诠释
D.传播媒介在营造和维系文化社群方面没有太大的效果
9.卡茨等人也提出,我们使用大众传播的需求与满足并不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它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其中有5方面的需求都来自于()。
A.社会阶层
B.社会情境
C.社会关系
D.社会角色
10.鲁宾把媒介使用分成了两种类型,即仪式性的使用和()。
A.长期性的使用
B.暂时性的使用
C.传递式的使用
D.工具性的使用
11.下列关于媒介依赖议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媒介依赖理论分成宏观和微观的两种
B.媒介依赖理论认为,我们通过使用大众媒介获得特定满足或完成一定的目标,如果受众缺乏其他替代性的方式(或资源)完成媒体提供的满足或特定目标,就会对大众媒体形成依赖
C.依赖程度越大,大众媒体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D.在众多的使用-效果理论中,媒介依赖理论是最成熟的
12.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广播竞猜节目《教授小测验》对听众的吸引和妇女收听日间广播连续剧进行研究的是()。
A.赫佐格
B.贝雷尔森
C.卡茨
D.戴扬
13.下面没有对使用与满足进行过研究的学者是()。
A.卡茨
B.贝雷尔森
C.格伯纳
D.赫佐格
1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沉默的螺旋的出现条件()。
A.涉及到的评价和价值评价等极具争议的问题
B.大众媒体关于某一议题的共鸣性
C.群体或参照群体不能为少数意见提供有力的支持
D.个人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知该议题信息
15.()在卡茨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包括传播行为等5个前提假设。
A.赫佐格
B.鲁宾
C.麦库姆斯
D.格伯纳
16.宣传研究的传统由谁开创?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卡尔霍夫兰
D.卢因
17.下面关于社会认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认知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形成推理的过程
B.社会认知包括人们对他人或社会群体、社会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经验的判断
C.社会认知仅关注人们对他人的判断而不包括如何理解自己的他人的判断
D.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的判断过程和他人的判断过程
1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19.有关大众传播效果最早的实证研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分析研究
B.佩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说服方法研究
D.伊里县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影响研究
20.沉默的螺旋的提出者是()。
A.格伯纳
B.诺尔·纽曼
C.卡茨
D.麦库姆斯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
21.人们从媒体获得的满足一般来自()。
A.媒体内容
B.媒体接触
C.媒体使用过程
D.导致接触不同媒体的社会环境
22.使用与满足研究产生的一个背景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一个重要发现:
()。
A.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反应受到性格的影响
B.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反应不是直接的,而是选择性的
C.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反应受到社会属性的影响
D.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反应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
23.20世纪70年代,使用与满足重新引起学界关注,焦点问题包括()。
A.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B.受众的动机与受众的愿望如何发生联系
C.社会环境对使用与满足的影响
D.使用与满足的内容选择
2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是受众()。
A.使用什么媒体
B.如何使用媒体
C.为什么使用媒体
D.取得了什么效果
25.基模理论的意义包括()。
A.会加快信息处理与加工,有助于形成自动推理,添加缺失的信息,形成某种解释,提供预期
B.基模所代表的旧信息很可能不适应新的认知对象,我们有选择地吸收与基模相一致的信息,有可能错误地添加认知对象不具备的特征,而且基模一旦形成,我们不愿意轻易地修改它
C.基模非常牢固,会让我们容易注意那些与既有基模一致的信息。
D.基模具有两面性,有优点也有缺点,无论是作为传播者还是接受者,我们都要注意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陷阱,这样才能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6.基模如何影响受众的认识过程和大众传播的效果?
()
A.基模会导致我们有选择性地注意、感知、理解和记忆大众传播的信息
B.受众通过人际传播形成的新的基模会影响到受众受控地对大众传播的信息进行处理
C.大众媒体中信息的框架会触发我们使用不同的基模来处理新的信息
D.基模导致人们对缺少信息作出推断,基模蕴含着感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27.第三人效果中的“第三人”指的是()。
A.和我(们)、你(们)相对的第三人称的他(们)
B.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旁观者的第三者
C.所有普通的信息接收者
D.一切对媒介信息有判断力的受众
28.斯塔福德认为使用互联网能给受众带来什么样的满足()。
A.媒体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带来的满足
B.接触媒体的方式带来的满足
C.媒体内容带来的满足
D.社会性的满足
29.卡茨等人认为,使用与满足的受众视角是在()动机和思路下展开的。
A.短期效果研究仅从传播者角度看问题
B.深化研究效果
C.把受众的使用作为一个效果产生之前的中介变量加以研究
D.受众的选择性行为
30.纽曼认为沉默的螺旋中新闻媒介造成“缺乏感知”的三个特征是()。
A.普遍存在
B.重复积累
C.协调一致
D.充分影响
31.以下()因素可能对第三人效果产生制约。
A.信息的性质
B.信源的性质
C.社会距离
D.个人因素
32.第三人效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A.信源的可信度
B.认知不足或偏差
C.维护个人利益的动机
D.受众经济地位
33.德弗勒等人在编著《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时认为,需要从()几个维度判别一项或一系列研究的重要性。
()
A.历史的
B.理论的
C.方法的
D.整体的
34.珀洛夫(R.M.Perloff)认为第三人效果包含()。
A.感知部分
B.行为部分
C.态度部分
D.心理部分
35.心理学中对“自我强化”(自我膨胀)的定义包括()。
A.对自己的盲目乐观
B.虚幻的优越感
C.自我服务式归因
D.警觉的批判能力
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
36.()理论认为,我们通过使用大众媒介获得特定满足或完成一定的目标,如果受众缺乏其他替代性的方式(或资源)完成媒体提供的满足或特定目标,就会对大众媒体形成依赖。
37.()在1945年纽约送报工人罢工期间进行了“没有报纸时最想念报纸的哪一点”进行了研究。
38.人在加工信息的时候,会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迅速的基于基模的信息加工,另一种是系统的、深思的、注重细节的判断过程,这两种加工模式被称为()。
39.描述的是不同内容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基模是()。
40.基模有两种形式,即最常见的原型和具体的()。
41.普通个体感受意见气候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直接经验、人际传播和()。
42.大众媒体中信息的()会出发我们使用不同的基模来处理新的信息。
43.第三人效果的主要原因是高估自己和()。
44.人们从媒体获得的满足一般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媒介接触和使用的过程、导致接触不同媒体的社会环境和()。
45.()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如何形成推理的过程,包括人们如何对他人或者社会群体、社会角色以及人们自身的经验做出判断。
四、问答题(该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
)
46.在基模的形成中,大众传播扮演着什么角色?
47.简述宏观的媒介依赖理论
48.请简述媒介的发展对受众的影响
49.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有哪些?
该理论是如何回应的?
50.如何理解作为大众的受众?
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51.贝雷尔森对报纸的研究《失去报纸意味着什么》中有何发现?
传播学理论第十二讲传播效果(上)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4大题,51小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
1.A
2.A
3.C
4.B
5.A
6.B
7.C
8.D
9.B
10.D
11.D
12.A
13.C
14.D
15.B
16.A
17.C
18.D
19.B
20.B
二、多选题
21.ABCD
22.ABCD
23.ABC
24.BC
25.ABD
26.ACD
27.AB
28.ACD
29.ABC
30.ABC
31.ABCD
32.BC
33.ABCD
34.AB
35.ABC
三、填空题
36.
空1.媒介依赖
37.
空1.贝雷尔森
38.
空1.判断的双重加工模式
39.
空1.与内容无关的基模
40.
空1.典型
41.
空1.大众传播
42.
空1.框架
43.
空1.低估他人
44.
空1.媒体内容
45.
空1.社会认知
四、问答题
46.大众传播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其影响着人们基模的形成,与媒体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形成了许多专门处理媒体信息的基模。
基模来自社会化的过程,包括我们社会的互动和自我建构与学习。
在基模建构的两种途径中,大众传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大众传播向我们展示了大量受众无法亲自体验的个体、群体、角色和事件。
(2)媒体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与内容无关的基模。
(3)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或者至少让普通受众产生错觉,认为大众媒体的信息都是由专家发出的,这会影响到他们新基模的建立和对既有基模的修改。
(4)基模的使用过程可以分为受控的和自动的两种。
前一种是有意识的过程,后一种则参与度很低。
对大众媒体信息的理解即使出现失误,成本和风险也较低,因而受众的参与度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容易通过被动学习形成新的基模,也容易使用已有的基模处理大众信息。
另一方面,认知基模也影响着人们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
47.宏观的媒介依赖理论把整个社会看做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依赖关系就是众多关系中的一种。
社会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取决于资源和目标两个因素。
(1)资源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拥有就许多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波尔·洛基奇和德弗勒把这些资源分成三类:
一是收集或创造信息的资源,二是处理信息的资源,三是发布信息的资源。
(2)目标
1)个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多数时候不得不依赖大众媒体。
个人的目标可以分成三类:
理解、定向和游戏。
现代媒介控制着各类资源,所以个人目标或多或少依赖于大众媒体。
2)大众媒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很多时候也不得不依赖受众。
大众媒体的目标可以分成两种:
盈利和合法性。
盈利的目标使大众媒体要依赖受众的使用,合法性目标使媒介依赖于政治系统。
由于不同的受众对于资源的拥有程度不同,因而他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社会越复杂,个人的选择机会就越多。
个人与大众媒体之间存在双向的依赖关系,但是如果受众缺乏资源,对大众媒体的依赖就会成为双方关系的主导。
48.受众泛指大众媒介的信息接收者。
受众是一个不断变动的概念指的是在不同时代它代表着由信息联系起来的不同的群体。
印刷技术产生之前,受众意味着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里聚集起来的一群观众。
如罗马斗兽场里的观众。
印刷技术产生以后,受众不必再聚集起来,接受信息的时间也可以自由支配。
印刷媒介创造了真正的大众传播,来自同一信源的信息的扩散不再仅限于“在场”的群体,而是理论上的所有人。
电影出现以后,人们重新聚集在一起,“看电影”成为社会交往的机会。
但电影和早起的戏剧不同,其是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的艺术”,对于同一个电影院的观众来说是聚集观看,但对于不同的电影院的观众而言,又是分散接受标准化的内容。
广播、电视、录像机和DVD的出现,使电影制造的受众进一步分散,家庭乃至个人成为信息接收的单位,接收内容不再具有单一的标准,受众开始有了一些选择。
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和互动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样化,受众一方面变得更加分散,另一方面受众的重新聚合又变得更加方便。
受众的自由度在增大,同时传播者对受众的控制也更加容易。
除了受众的外延和消费方式不断变化外,人们谈论受众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
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域,围绕受众形成了许多话语,包括受众作为大众,作为人民,作为消费者,作为群体,作为公众,作为受害者等。
49.
(1)使用与满足缺乏明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比如使用、满足、动机、需求等都缺乏明确的界定。
而且该理论也被认为是一种同义反复,测量出受众的满足,再回过头来测量需求,或者由需求去测量满足,缺乏对两个因素的独立说明。
回应: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界定了满足,麦奎尔的媒体需求矩阵也对需求产生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探讨,期待-价值模式对整个使用-满足过程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2)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受众的主动性的问题。
对受众的主动性的界定不明,也质疑其是否真实存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否过分强调了受众的权力?
回应:
后续的很多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都证明了受众主动性的存在。
随着研究的深入,使用与满足理论不再孤立地看待受众的主动性的问题,也将社会环境纳入讨论之中。
修正后的使用满足理论认为,虽然受众的使用动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但仍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
(3)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方法。
早期研究建立在受众能明确意识并区分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状态,因此学者主要使用受众的自我报告的方法对各种动机进行分类和归纳。
这一研究方法被质疑过于主观,缺乏代表性和客观性。
回应:
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很多使用与满足的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实验、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的方法,更加客观地测量和分析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4)批判学者认为使用与满足忽略了政治经济学和文化。
比如埃利奥特认为,使用与满足把社会权力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排除在外,忽略了不同的群体的利益冲突和媒体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宣传。
回应:
受20世纪60年代学术思潮的影响,使用与满足也站在受众的视角来研究传播过程,但其并未完全放弃客观经验主义的立场,它并不像批判学者和文化研究者所要求的那样革命,相反,它在实证主义的范式下展开研究,现在使用与满足正在朝着量化的方向发展。
50.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出现的大批无根的、原子化的、同质化、易受暗示的乌合之众,被称之为“大众”(mass)。
大众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量的概念,而是一个关于质的概念,它强调了群体结构的松散与构成者素质的低下。
大众文化(massculture)则是庸俗的、缺乏深度的文化。
作为大众的受众话语,是西方现代化初期文化精英们形成的一种普遍的判断,他们把许多转轨期的社会问题归结为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之间的恶性循环。
这时的受众被看做是被动的整体。
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左派学者对二战的反思和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批判,作为大众的受众话语又重新兴起。
法兰克福学派、曼海姆、米尔斯(《权力精英》)、里斯曼(《孤独的人群》)等学者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大多数民众看成是随波逐流,容易受社会精英控制的大众。
他们的主要话题不再是早期社会学者所关心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差异和社会转型,而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与社会文化。
(结合个人思考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51.1949年恰好碰上纽约报业工人大罢工,他趁着这次机会做了一个研究,去访问一些没法看到报纸的订户,他们发现好像自己跟外界失去了联系,甚至是失去了世界。
他归纳了六种类型的使用与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学 理论 第十二 传播 效果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