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范围及提纲.docx
- 文档编号:6212495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76KB
毛概考试范围及提纲.docx
《毛概考试范围及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考试范围及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考试范围及提纲
一、考核目的
本课程考试要求学生系统、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较好的思想能力基础,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观察、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形式
闭卷,上机考试。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考核要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领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识记: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二、领会:
1、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特点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4、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原因
5、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确定的过程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识记: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领会: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识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领会: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识记: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领会: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考核要求
1、识记:
(1)实事求是的含义;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领会:
(1)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重新确立;
(2)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和领导真理标准讨论中阐述的主要观点;(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3、应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①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②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主要矛盾
4、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
5、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领会:
1、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包含:
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特点和实质
3、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4、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程
5、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6、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领会:
1、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考核要求
(一)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探索
1、识记:
邓小平反复强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内涵。
2、领会:
(1)“搞清楚”这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重要性;
(2)为什么我们长期没有搞清楚这两个问题。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1、识记:
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
2、领会:
(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3)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3、应用: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识记: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领会:
(1)马克思主主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2)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生产力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3)发展生产力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4)始终扭住发展力这个根本环节放松。
3、应用:
(1)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2)坚持发展生产力不动摇。
(四)发展才是硬道理
1、识记:
发展才是硬道理所包含的内容。
2、领会:
(1)处理和解决国际国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2)只有发展起来了,人民才能真正拥护社会主义;(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3、应用:
(1)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2)中国只有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识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2、领会:
(1)基本国情与初级阶段;
(2)我国对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的曲折过程;(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3、应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2)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识记:
(1)基本路线或总路线的含义;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
2、领会;
(1)我们党的历史上五次提出的基本路线;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3、应用: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
1、识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领会:
(1)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识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涵。
2、领会: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
3、应用:
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识记:
(1)“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的主要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
2、领会:
(1)我国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2)我国发展战略体现的实事求是原则。
3、应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目标、意义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考核要求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识记:
(1)改革的目的;
(2)改革的范围。
2、领会:
(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2)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3)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应用: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识记:
对外开放的含义。
2、领会:
(1)闭关自守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后果;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应用: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深刻含义;
(2)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含义。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考核要求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1、识记:
(1)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类;
(2)计划机制的含义和特点;(3)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点;(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领会:
(1)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
(2)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弊端;(3)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和社会制度的关系;(4)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应用:
(1)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必然性;(3)计划与市场的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识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领会:
(1)市场经济的共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识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领会: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3)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
3、应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识记: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2、领会: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3、应用:
正确认识改革以来我国所有制经构的变化。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领会: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2、应用: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原则
1、识记: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
(2)按劳分配的内涵;(3)按劳分配的前提;(4)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5)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领会: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尺度。
3、应用:
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特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1、识记:
(1)按劳分配以外劳动收入的含义;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含义;(3)资产收益的含义;(4)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的含义。
2、领会:
(1)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3、应用: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三)社会保障制度
1、识记: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2)社会救助的含义;(3)社会保险的含义;(4)社会优抚的含义;(5)社会福利的含义。
2、领会:
(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的原因;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3、应用:
(1)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
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1、识记:
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2、领会:
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积极扩大就业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识记: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2)民主是目的,又是手段。
2、领会: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治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3、应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人民民主专政
1、识记:
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
2、领会: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科学粉析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
3、应用: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识记: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领会: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表现;(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则;(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组织形式;(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应用:
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
(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识记: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含义;
(2)八字方针;(3)十六字方针。
2、领会: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相互关系;(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3、应用:
比较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识记: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2、领会: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应用:
联系实际说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意义。
(六)政治体制改革
1、识记:
(1)政治体制的含义;
(2)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近期的具体目标;(3)政治体制与根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2、领会: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3)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4)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意义。
3、应用:
(1)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积级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原则。
(七)依法治国
1、识记:
依法治国的含义。
2、领会:
(1)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依法治国同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的关系;(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4)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内容;(5)加强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3、应用:
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识记: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2、领会: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异同;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必要性;(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3、应用: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很需要保证;
(2)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1、识记: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的表述;
(2)“四有”公民的内涵;(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2、领会: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的意义;
(2)加强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建设指导的必要性;(3)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
3、应用:
联系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识记: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理想的含义;(3)理想的层次性;(4)道德的含义;(5)道德的层次性;(6)爱国主义的内涵;(7)为人民服务的内涵;(8)集体主义内涵。
2、领会: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4)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5)弘扬爱国主义与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关系;(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主要内容。
3、应用:
(1)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2)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四)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识记:
(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2、领会:
(1)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2)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3)文化的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领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考核要求
(一)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
1、识记:
(1)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3)台湾问题的由来。
2、领会:
(1)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
(2)新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立场;(3)毛泽东和周恩来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思路。
(二)“一国两制”
1、识记:
(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2)“一国两制”概念的最早提出;(3)“一国两制”的含义。
2、领会:
(1)“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以“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三)祖国统一
1、识记:
(1)“叶必条”;
(2)“邓六条”;(3)“江八条”;(4)“汪辜会谈”。
2、领会:
(1)台湾的前途和命运系于统一;
(2)“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3)“江八条”的重要意义。
3、应用:
坚决反对“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反对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奋斗。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考核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1、识记: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2、领会:
(1)对世界大战爆发可能性的判断及其意义;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要性;(3)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
3、应用:
(1)国际环境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2)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3)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识记:
(1)独立自主的含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领会:
(1)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必要性;
(2)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关系;(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3、应用: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及其意义。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1、识记: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
2、领会: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必要性;
(2)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识记:
我国的领导阶级。
2、领会:
(1)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3)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4)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5)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各族人民大团结
1、识记: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领会:
(1)加强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意义;
(2)民族平等及其意义;(3)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识记: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2)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2、领会: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4)加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5)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核要求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识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2、领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考验形成的;
(2)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3)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1、识记:
党的领导的内涵。
2、领会: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改善党的领导与改革政治体制的关系。
3、应用:
说明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
1、识记:
(1)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个方面的考验;
(2)加强思想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3)党的三大作风。
2、领会:
(1)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思想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3)加强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4)加强作风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5)“三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应用:
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四、考核题型
(一)考核题型
考试一般使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材料分析题等。
(二)题型、题量、考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20-30小题,多项选择题15-20小题,判断题20-30小题,填空题10-20小题,连线题4-6小题,材料分析题4-6小题。
题量80-90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范围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