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docx
- 文档编号:6719071
- 上传时间:2023-01-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54.93KB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docx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
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H2SO4+Zn=ZnSO4+H2↑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6HCl+Fe2O3=2FeCl3+3H2O
(4)酸+碱→盐+水H2SO4+Cu(OH)2=CuSO4+H2O
(5)酸+盐→新盐+新酸2HCl+CaCO3=CaCl2+CO2↑+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NaOH+CO2=Na2CO3+H2O
(3)碱+酸→盐+水Ba(OH)2+H2SO4=BaSO4↓+2H2O
(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另:
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
CuO+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
Fe(OH)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
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
电离时生成H+的盐.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
如:
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活泼金属→新盐+新金属CuSO4+Fe=FeSO4+Cu
(2)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
(3)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FeCl3+3NaOH=Fe(OH)3↓+3NaCl
(4)盐(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盐NaCl+AgNO3=NaNO3+AgCl↓
(1、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2、碳酸钠在工业上叫纯碱,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另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明矾含硫酸铝,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肥如硫酸铵、碳酸铵等都是盐。
)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
SO2、SO3、CO2、Mn2O7)
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
2NaOH+CO2===Na2CO3+H2OCO2+H2O===H2CO3C+O2CO2
(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
CaO、MgO、CuO、Fe2O3)
①碱性氧化物都能跟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极少数碱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碱(Na2O、BaO、CaO等)
③大多数碱性氧化物都可由金属与O2化合生成
CaO+2HCl===CaCl2+H2ONa2O+H2O===2NaOH2Mg+O22MgO
(不成盐氧化物:
与酸和碱都不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
CO、NO)
(教师提及两性氧化物,Al2O3,其性质新课中再讲)
思考:
判断正误
①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如:
Ca→CaO→Ca(OH)2→CaCO3
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如:
C→CO2→H2CO3→CaCO3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图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回忆初三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再完成下题)
1、对于如下反应:
Fe2O3+3CO
2Fe+3CO2
(1)从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此反应属于其中哪个吗?
(2)从初中得氧与失氧分析,Fe2O3→Fe属于反应,CO→CO2属于
反应,整个反应Fe2O3+3CO
2Fe+3CO2属于反应。
2、从上述反应:
Fe2O3+3CO
2Fe+3CO2。
(1)从Fe2O3→Fe变化来看,Fe元素化合价从价降低到价,发生
反应,从CO→CO2变化来看,C元素化合价从价升高到价,发生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反应。
(2)从电子得失来看,
,化合价降低,(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电子的反应,叫反应;
,化合价升高,(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电子的反应,叫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属于反应。
(根据得失电子相等,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平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知识点将在新课中讲)
(三)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回忆初三知识
1、
公式:
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质量数在数值上与相对原子质量(几乎)可看成相等
2、化合价
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银铵氢,二价钙镁钡铅锌;
三五价有磷和氮,四价硅锰还有碳;
一二铜汞二三铁,铝是三价要记得;
四六负二硫出现,氧是负二经常见。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例外)
最低负化合价=-(8-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
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和
根的名称
元素和
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元素和
根的名称
元素和
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钾
K
+1
氯
Cl
–1、+1、+5、+7
钠
Na
+1
溴
Br
–1
银
Ag
+1
氧
O
–2
钙
Ca
+2
硫
S
–2、+4、+6
镁
Mg
+2
碳
C
+2、+4
钡
Ba
+2
硅
Si
+4
铜
Cu
+1、+2
氮
N
–3、+2、+4、+5
铁
Fe
+2、+3
磷
P
–3、+3、+5
铝
Al
+3
氢
H
+1
锰
Mn
+2、+4、+6、+7
氟
F
–1
锌
Zn
+2
3、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带电原子团:
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亚硫酸根离子SO32-、高锰酸根离子MnO4-、硝酸根离子NO3-、磷酸根离子PO4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
4、电离方程式
(1)电离与溶液的电性
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即熔融状态)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过程是不需要通电的,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即“电荷守恒”),因此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与导电的关系
溶质先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够导电;溶液若能够导电,说明溶质发生了电离。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由离子形式存在的,在不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由分子形式存在的。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须同时满足“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
例:
HCl=H++Cl-Ca(OH)2=Ca2++2OH-NaCl=Na++Cl-
★请书写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NO3NH4NO3
KOHNa2CO3
CaCl2Fe(NO3)2Al2(SO4)3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
盐酸盐中氯化银,水中溶解不得行;
硫酸钡铅不溶外,微溶只有银和钙;
碳酸盐溶钾钠铵,余下沉淀记心间。
5、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但也不全是,比如AlCl3就是共价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
写出NaCl的形成过程
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构成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写出H2与HCl的形成过程。
(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认识常用仪器 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仪器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试
管
1、少量试剂的反应器,可加热,便于操作和观察。
2、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1、可直接用火加热,但外壁应为干燥。
2、加热后不能骤冷,否则容易破裂。
3、反应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
蒸
发
皿
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1、瓷质仪器,加直接加热,耐高温,但不能骤冷。
2、蒸发溶液时,液体量不超过容量的2/3。
燃
烧
匙
用于检验物质可燃性或进行少量固体与气体的燃烧反应。
1、伸入集气瓶时,应由上而下慢慢放入,不能触及瓶壁。
2、用毕应即洗净并干燥。
坩
埚
用于高温灼烧固体物质。
1、放在泥三角上直接灼烧。
2、加热或反应完毕后,要用坩埚钳取下坩埚,并放在石棉网上,防止骤冷破裂。
烧
杯
1、作反应容器,反应物易混和均匀,可加热。
2、配制、浓缩或稀释溶液。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即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水浴加热。
2、所盛液体不得超过烧杯容量的2/3。
锥
形
瓶
1、作反应容器,可加热;振荡方便,适用于滴定反应。
2、盛放试剂。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2、滴定时,盛液不宜太多,以免振荡时溅出。
平
底
烧
瓶
1、用作反应物多且需长时间加热的反应器。
2、装配气体发生器。
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圆
底
烧
瓶
1、用作反应物多且需长时间加热的反应器。
2、装配气体发生器。
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蒸
馏
烧
瓶
1、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
2、装配气体发生器。
1、加热时要用间接加热法。
2、蒸馏时,要加碎瓷片防暴沸。
量
筒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应竖起放置或持直,读数时视线应和液面水平,读取弯月面最下点刻度。
2、不可加热,不可用做实验容器,不可量取热的液体。
容
量
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
1、不能加热。
2、磨口瓶塞是配套的,一般不能互换,用前要检漏。
3、不能用来贮存溶液。
二、常见化学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类别
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容器与反应器
可直接加热
试管
进行少量物质间的反应
加热前外壁无水滴,最大盛液小1/3
蒸发皿
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盛液不超过容器的1/3
燃烧匙
固体或液体物质燃烧仪器
一般是铜或铁制容器
隔网
烧杯
溶解、配液、反应器等
加热外壁无水滴
加热
烧瓶
反应器
加热外壁无水滴
锥形瓶
反应器等
加热外壁无水滴
不能加热
集气瓶
收集气体
瓶口有磨砂
试剂瓶
广口盛固体、细口盛液体
滴瓶
盛少量液体药品
水槽
盛水容器
度量仪器
量筒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不能用作反应器,平视读数
托盘天平
称量物质(固体)的质量
左物右码,药物不能直接置于盘中
分离仪器
普通漏斗
与滤纸配合分离固体、向小口容器添加液体
过滤时下端靠在烧杯内壁
长颈漏斗
装配反应器中添加液体
末端插入反应器的液面以下
取液体仪器
滴管
滴加液体时取少量液体
应在容器上方垂直滴下
干燥仪器
干燥器
使物质保持干燥的容器
内盛有干燥剂
热源
酒精灯
加热实验的热源
注意点燃、加热、熄灭的操作
辅助仪器
药匙
取少量固体药品
研钵
研细块状固体
铁架台
固定各种仪器
石棉网
使受热仪器受热均匀
坩埚钳
夹持仪器
试管夹
夹持试管
夹试管于距管口1/3处
玻璃棒
搅拌、引流、取少量液体
试管刷
洗刷试管
三、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1)“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
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
用镊子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
先使试管平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中约2/3处,然后直立试管,使药剂放下去。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
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与容器口紧接,取出所需量后,应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把瓶口剩余的一滴试剂“碰”到容器内,以免液滴沿瓶外壁流下。
②较少量:
用胶头滴管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滴瓶上的滴管是配对专用的,不能搞错,使用后,应立刻将滴管插回原来的滴瓶中,不得乱放,以免沾污;另外,滴管入滴瓶中取出试剂后,应保持橡皮胶头在上,不能平放或斜放,以防滴管中的试剂流入腐蚀胶头。
③极少量:
用玻璃棒蘸取。
如用pH试纸测液体的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量筒:
a.量筒应放平稳,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②固体用托盘天平:
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砝码要从大到小加,用镊子拨动游码;称量物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物质加热应用外焰;
(2)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点燃时应用火柴,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5)停止加热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实验过程中,要谨防碰翻燃烧中的酒精灯。
若不小心造成酒精洒出着火,不要惊慌,应赶快用湿抹布将火扑灭。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3.固体的加热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冷凝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液体的加热
(1)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
(2)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五、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仪器的连接:
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等的连接,关键掌握两个字──“润、转”,即管口或塞子先用水润湿,插入过程应转动插入。
注意往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因为这样容易压破仪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要领:
导管一端先入水,手掌紧贴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手离容器壁水柱上升,方知装置气密性好。
六、物质的分离
1.过滤:
适用于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物质的分离。
(1)用到的主要仪器及用品:
铁架台、烧杯(两个)、漏斗、玻璃棒、滤纸。
(2)注意事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为了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要撕去折好滤纸外层折角的一个小角,用食指把滤纸按在漏斗内壁上,用水湿润滤纸,并使它紧贴在壁上,赶去滤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上。
2.蒸发
(1)用到的主要仪器: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2)注意;①使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1/3;⑦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③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七、溶液的配制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2.用到的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烧杯、滴管、玻璃棒。
3.注意:
(1)固体要用托盘天平称,液体要用量筒量;
(2)溶解要在烧杯中进行,要用玻璃棒搅拌;(3)若稀释浓硫酸,则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八、启普发生器及简易装置
启普发生器的操作原理是利用气压知识使固、液接触或脱离,控制对气体反应随即产生或停止,使之控制反应的产生。
若无启普发生器,可根据启普发生器反应原理设计出多种简易启普发生器。
图5图6
启普发生器适用条件:
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不需加热,生成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注意块状固体不能粉末化,反应放热少。
九、三种物质还原性实验比较
H2
CO
C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
主要步骤
1.装药品。
2.先通H2,后点燃酒精灯。
3.实验完毕,先撤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再停止通H2。
1.
2.同左3.同左
4.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1.。
2.装入药品。
3.加热
4.实验完毕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对CO、H2进行验纯。
2.先通后点防爆炸。
3.先撤后停防氧化。
1.为提高温度一般用酒精喷灯。
2.实验结束,应先
,后,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知识点 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