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7053613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89.87KB
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省高三上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语言应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
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
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画/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
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
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②________,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渊远流长______________拐弯抹(mò)角
B.引申蕴(yùn)涵
C.隐晦曲(qū)折________璀灿
D.朗(láng)朗上口________着(zhuó)眼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或抽象化________传诵
B.和________形象化________传颂
C.和抽象化________传颂
D.或________形象化________传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____________________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______________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______________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C.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D.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有考生利益。
B.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C.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种入侵叫观赏
有一组照片,对我构成了刺激。
那是许多专业、半专业或根本不专业的摄影师在西藏行游时的作为,其中一张是,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
被拍者显然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
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在文章中写道:
你不知道那些背长枪大炮的人,拍人像是拍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
拍照片也好,拍电视也好,原本是个技术活;但掌握这种技术的人若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哪怕技术水平再高,也永远只是不入流的角色。
关于照相机的侵略性,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
例如,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对非洲的侵犯,便同时在两条线路上进行,一是用坚船利炮直接攻溃防御系统,第二便是挂着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羊头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
拍摄者将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随意拍摄,揭露出他们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
而如今,在我们的国家,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
这些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换来供自己“收藏”或“玩赏”的资料。
其实,“入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
读大学时,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过一项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项目,亲身采访过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其中一位因性传播而感染受访者对我说,你是唯一一个只关心我如何治病的记者,其他记者似乎更关心我是如何得上这病的。
2009年夏天,我在某基层政府实习,协助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制片人会为每一位受访者(大多是中小学生)写好稿件,规定他们对着镜头说什么话。
其中一次,一个小学生无论如何都背不下来那一大套官样套话,竟被现场的班主任老师一通呵斥。
孩子很委屈,泪在眼圈打转,但成年人对他的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更多无法估量的伤害。
强者对弱者的态度,不是悲悯、真诚,而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甚至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其实,类似的问题以前不是没有讨论过,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了,这显然过于浅尝辄止。
无论什么道德,终究是要建立在普遍人性的基础之上,否则专业主义也会成为屠戮的凶器。
我所信仰的“专业主义”究竟有无资格以“主义”自居?
应当用什么去操纵镜头,是冷冰冰的“操作规范”,还是尊重普遍人性的心?
心灵的安宁是否比“资料”的获得更加重要?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属于“入侵”行为的一项是()
A.七八个人举着长短不一的“大炮筒”,对一位极度厌恶和惊恐、用面纱蒙住脸、身体蜷缩成一团的西部的本地妇女猛拍。
B.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借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名义用照相机对土著居民猛拍。
把其他人类当做没有情感与自尊的物件。
C.因参与关于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现状的调查,“我”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对一些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做过采访。
D.在拍摄教育宣传纪录片的时候,制片人为每一位受访者写好稿件,要求每一位受访者对着镜头背一大套官样套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些人为换取“收藏”或“玩赏”的资料,不惜以他人受到侮辱为代价,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去入侵弱者原已脆弱的防线。
B.不论是悲悯、真诚,还是居高临下的俯瞰、为我所用的控制,强者对弱者的态度都带着某种伪高尚色彩的羞辱。
C.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实际上是“观赏”的“入侵”的过于肤浅的反省使之将其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尊重他人”和“职业道德”的范畴内。
D.不能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冷冰冰地按“操作规范”操纵镜头,应该有一颗尊重普遍人性的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缺乏基本悲悯心和道德感的拍摄者来说,不管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他永远都不入流。
B.用相机把其他人类当做物件随意拍摄,是拍摄者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卑劣的道德观的自我曝光。
C.成年人用所谓冷峻的专业信条不自觉地将弱势群体物化,这种对思维方式的入侵恐怕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
D.本文以一连串的疑问句结尾,虽提出疑问,但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反思已经得到了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明良①论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②愈偷。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臣节之盛,扫地久矣。
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
曰:
以教之耻为先。
贾谊谏汉文帝曰:
“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
堂陛下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
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
问以大臣应如是乎?
则其可耻之言曰:
我辈只能如是而已。
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
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
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
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嗟乎哉!
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
明君良臣。
②气:
知耻的精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益久,则气愈偷______________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___________工:
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危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
危险
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________霁:
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一组是
A.①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①而耻已存者寡矣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C.①以教之耻为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D.①彼其心岂真敬畏哉______________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激发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
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君主应该尊重臣子,这样臣子也会按官吏标准要求自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五、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六、名句名篇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统治者汲取秦速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应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二者有明显区别。
然而,教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①________。
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因此,②。
9.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
请依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表述简练,有积极意义。
(示例)骗:
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看“扁”。
超:
___________舒:
值:
___________起:
10.请根据下图,分别说明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植树者的具体的集合地点。
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八、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猫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
“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
“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
“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
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
“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
“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
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
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
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
“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
忙叫声:
“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
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2)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九、作文题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照要求作文。
猫到林中捕鸟,猫头鹰告诉它:
“不要吃我的孩子。
”
“你的孩子长得怎么样?
”
“我的孩最漂亮。
”
猫答应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中尽是一些美丽的小鸟,猫怕都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口,最后,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放心的饱餐一顿。
猫头鹰回来一看,他的"漂亮"的孩子一个也不见了。
这则寓言中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
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高三上 第三次 诊断 考试 语文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