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概况导游词范文.docx
- 文档编号:7155998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3.11KB
四川概况导游词范文.docx
《四川概况导游词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概况导游词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概况导游词范文
四川概况导游词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
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
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
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
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
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
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
《华阳国志》说: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
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
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
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
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
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
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
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
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
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
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
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
2019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
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
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
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
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
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
西高东低。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
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
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
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
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
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
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
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
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
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
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
著名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
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
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
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
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
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
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
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
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
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
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
沱江水系。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九顶山。
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
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凤县的嘉陵谷。
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
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l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
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
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
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
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巴蜀大地资源富集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
就土地资源而言,四川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资源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其中,耕地面积456.04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林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于江河上游。
从1963年开始,四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1%。
全省森林蓄积量13.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是中国第三大林区。
四川的草原、草坡面积约1600多万公顷,特别是西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动物资源而言,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动物资源中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约占全国的40%;鸟类和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一半。
资源植物全省有4000种以上。
其中,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是中国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珍贵植物达100种以上,水杉、银杉、珙桐、树蕨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其中大熊猫还是四川的特产动物,四川因此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四川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24%,居中国首位。
四川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雅称。
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32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94种。
四川矿产蕴藏的特点是:
相对集中且伴生矿多,在地区范围内矿种组合好、配套程度高。
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位。
攀西地区是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矿的集中产地。
四川还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黄龙、九寨沟两处风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只有3处);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4处);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目前四川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有120处),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丰富的省分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个。
天府之土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
远古时期,四川人就学会了栽桑养蚕,到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已发展成专门的手工业,国家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织锦业,蜀锦成为朝庭的主要贡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地中海一带;四川的制盐业、冶铁业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
隋唐时期,四川的粮食生产已自给有余,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运剑南米,以实京师,又以剑南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
经济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种植已具有相当规模,仅贡麻织品就有绵布、葛布、筒布、弥牟布等很多品种;四川是茶叶生长的发源地之一,很早就发明了烘焙之法,境内名茶辈出,尤以蒙顶的石花号称第一,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誉;制盐业、造纸业在汉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四川生产的黄、白麻纸供朝庭书写文书和诏书的专用纸,成都制的蜀笺纸更是闻名全国。
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的重要经济基地。
据唐代陈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称:
国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西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莫不取办于蜀,此诚国之珍府。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织锦业出现了官营的织锦工场;随着制纸业的发展,出现了雕板印刷业;井盐开采技术方面发明了卓筒井的凿井工艺,使用了冲击式钻头。
商业更加发达,成都每月都有专业市场,并出现了商业资本。
明清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生产品种和经济门类不断增多,普遍开始种棉花;矿业方面,除铁的生产外,金、银、铜的开采业也发展起来;丝织业出现了地域分工,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具备了相当规模;商业资本开始渗入到手工业部门。
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
但四川有8000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克、攀枝花的20余县(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不少兵工厂由沿海迁入,部分私营企业也迁入四川,壮大了四川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四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庆市。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和二五时期,当时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成、渝两市;二五时期,工业建设项目逐步向铁路沿线和长江两岸分布,但成渝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
当时,国家从战备需要考虑,把从沿海到内地的中国大陆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决定重点建设三线,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大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概况 导游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