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分享11端午美文.docx
- 文档编号:715600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0.66KB
素材分享11端午美文.docx
《素材分享11端午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分享11端午美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材分享11端午美文
【端午美文】
艾蒿香里忆端午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这是我年少时就熟悉的诗句。
转眼间,我远离故乡很多年了,每年端午节来临,我都会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期盼着与艾蒿再次相逢。
我的故乡地处中原腹地,那里没有大江大河,自然也没有锣鼓喧天的龙舟赛事。
故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江南的精彩,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进入农历五月,乡邻渐趋繁忙,大麦摇头,小麦泛黄,都等着收割上场。
端午节的前两天,很多乡邻就在地里忙活了。
劳作的空当儿,就互相询问着,端午艾准备好了吗?
包粽子的糯米买了吗?
因为这些都是每个庄户人家过端午节的必需品。
记得端午这天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母亲会做很多事情,会踩着露珠去河畔采来艾叶,亲手挂在门楣上,用以驱邪,也会在端午这天,用艾叶煮水,盛在大盆里,让我们沐浴,用以防病。
母亲说过,艾蒿在这个季节如果不及时采集,就会变老,失去药用价值。
家乡艾蒿秆子笔直,很少有斜枝条,枝叶上面附着一层薄薄的乳白色绒毛,叶片类似菊叶,泛着银光,透着油绿。
叶片毛茸茸散发着一缕缕香味,使我心安,使我踏实,更使我愉悦。
母亲会趁太阳没有出来之前,给我们带上她亲手做的香袋和小符。
香袋是用七彩丝线和碎布缝制而成的,小巧精致,里面装着的就是剪碎了的艾叶,芳香无比。
勤快的母亲,还要扎几个艾蒿笤帚,用来敲打床角旮旯,边打边说:
“一年一个端午节,艾蒿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床头歇。
”母亲做的符是用桃树枝和小青桃做成的,大小和香袋差不多。
母亲会用七彩的丝线编成好看的丝绦系在我们的手踝和脚踝上,说是不怕蛇袭。
这些民间的习俗,无非是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但这些事情做起来却很繁琐,所以母亲会提前几天就开始预备。
童年时,青青的艾蒿不仅是我们过端午节的必需品,艾叶干燥后,再用棉布缝制的袋子装好,放置在通风阴凉处。
等到艾叶积攒的多了,是可以用作缝制枕头的。
在冬日里,母亲还会用艾蒿熬水,或加糖饮用暖胃,像吃中药一样,虽然苦涩,但饮后回味有甘;或盛在盆里泡脚。
我记忆最深的也最喜欢的是冬日里母亲为我们兄妹烧来大盆艾蒿水泡脚。
通常,我把母亲煮透了的艾蒿连同汁倒在盆中,稍降温,再慢慢地将双脚放入,当艾蒿连同火热的艾蒿汁浸没脚背,浸漫到脚踝时,刹那间,一股热量从脚心传递上来,并向整个身体发散。
一会儿,我的膝盖和背脊,乃至额头,沁出了微汗,全身发热,充满了惬意。
泡脚后,晚上睡在被窝里全身热热乎乎,舒舒服服,至今记忆犹新。
浓浓艾蒿香,悠悠母爱情。
现在,家乡的田野上仍有艾蒿,只是每年端午节前来采集艾蒿的人会很多,而我的母亲已不在人世。
从今往后,又有谁会在家乡给我悉心收藏药用价值很高的艾叶呢?
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
肖复兴
在我国古代,端午节又叫天中节,是个大节,同中秋、春节并称三大节日。
如今,删繁就简,逐渐衍化成只是吃粽子了。
当然,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每个节日都会讲究不同的吃,所谓不时不食。
端午节讲究它特有的吃食,也是应该的,只是不仅仅是吃粽子。
汪曾祺老先生在他的《端午节的鸭蛋》一文里说,在他的家乡高邮,端午节讲究吃“十二红”,其中一红,便是咸鸭蛋,咸鸭蛋黄油多,浸出红色。
北京没有这个风俗。
台湾作家张北海写过一部长篇小说《侠隐》,专写老北京生活,其中有一章“端午节”,里面写到要吃上面刻着五毒图案的核桃酥,要喝雄黄酒,要吃樱桃和黑白桑葚。
这是老北京的风俗。
不过,我小时候家里从来没有喝过雄黄酒,或是贵、或是少的缘故吧,我父亲都是买二锅头替代。
小孩不能喝酒,一般用酒在脑门上涂个王字,或将酒抹在耳鼻处。
刻有五毒图案的核桃酥,我也从来没见过,核桃酥很酥,很难在上面刻图案。
倒是硬皮点心五毒饼,一直到现在稻香村都在卖。
端午节,正是樱桃和桑葚上市的时候。
这些果品,连同粽子、五毒饼,都是要先做供品然后再吃的。
其中重点要吃的是黑桑葚,《京都风俗记》里说:
“食黑桑葚,夏月无食蝇之患。
”这是因为端午节一到,夏天就来了,蚊子苍蝇就来了,所谓五毒——蜈蚣、蝎子、壁虎、癞蛤蟆和蛇,开始出没骚扰,人们称为毒五月。
端午节要吃桑葚等这些吃食,不像粽子为屈原而吃,而是有驱虫辟邪之意。
所以,端午节传统的意义更在于辟邪避毒,其卫生方面的意义和由此引申的人生意义大于纪念意义。
除吃之外,端午节还有由来已久的民间祭祀的仪式,其中最普遍的是门前要插艾草和菖蒲,门上要贴用朱砂在黄纸上绘制的钟馗和张天师的神符,目的也是为辟邪。
清诗说: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说是连来要账的债主一见这神符都不敢进门来了。
所以,端午节中午过后,粽子等食品吃过之后,神符要揭掉,艾草、菖蒲统统要丢到大门之外的当街上,这叫“扔灾”。
同春节讲究吃年夜饭不一样,端午节讲究中午过,说是午前避毒。
在老北京,特别讲究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之前到城南的金鱼池和天坛去。
到金鱼池,是为买小金鱼以辟邪。
《北平风物类征》引《燕京游览志》说:
“都人入夏到端午,结篷列肆,狂歌轰饮于秽流之上,以为愉快。
”可见阵势的热闹不亚于春节的庙会。
《北平风物类征》又引《燕京杂记》等书不止一处说:
“五月五日,多集天坛。
”“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
”“京师多重午节,天坛游人极盛。
”连宫中的大臣都特意请假到天坛来聚会。
清诗有曰:
“赤日中天万户动,椶藤清道骑官从。
”可谓气派。
在老北京,端午节又叫女儿节。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门,正是石榴花放火红之时,无论出阁的大女儿,还是待字闺中的小女儿,都要在发边簪一朵火红的石榴花。
如今,这一传统已经没有,只有那时诗的记载:
“都人重五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新。
”角黍,就是粽子。
在老北京,还有剪纸、折纸,或綵绒、编草,做成虎或蝠的形状,还是为驱邪祈福。
其中最简单的是用黑白黄红绿五种颜色的细线编成的线绳,旧书上说是“可避鬼,不染瘟”,还给它起了个好听文雅的名字“长命缕”。
一般老百姓都叫它五色线。
所谓五色,对应的是五毒。
这五色线,可以系在手腕上,也可以垂于头发间,依然是为驱赶五毒,平安祈福。
我小时候过端午节,这种五色线最为流行。
因为它简便,又不用花什么钱。
常常是我姐姐从母亲绣花的彩线中抽出几缕,编成麻花状的五色线,系在我的手脖子上。
这种五色线,不仅北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流行。
去年端午节前夕,我去郑州,返回北京前,到郑州火车站,离开车时间还早,就坐在候车大厅里看苏金伞的女儿送我的《苏金伞诗文集》。
苏金伞是河南最负盛名的老诗人,他的诗吸引了我,看得入迷,竟没有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站在我的身旁,递给我一张硬纸牌,上面写着“为残疾孩子捐赠”几个大字。
我很奇怪,候车大厅里的人非常多,她怎么一下子选中了我?
我问她,她是个聋哑的孩子,但是从我的连比划带说中明白了我的意思。
她笑着指指我手中的《苏金伞诗集》,那意思是看苏金伞的诗的人,应该有爱心。
我也笑了,掏出一百元交给了她。
她把钱装进书包里,顺便从书包里掏出一根鲜艳的线绳,是端午节的五色线,她帮我系在我的手脖子上。
又到粽叶飘香时
当四月的春风拂遍大地,窗前的杜鹃花透出第一抹娇羞的粉红时,我便殷切的期盼着河塘边那细长的苇叶快快长大……
喜欢吃粽子,也就自然而然的爱上了端午节。
端午节远没有春节热闹,也没有中秋甜美,更没有七夕节的浪漫,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它显得这样的朴素和自然,有的只是一抹淡淡的清香和悠悠的思绪。
农历五月初五,又到粽叶飘香时,此刻,这一抹淡淡的清香就像是一双灵巧的手,撩拨着我记忆深处最柔软最温情的心弦,牵出一段尘封的思绪,拨弄一丝难忘的情愫,悠远绵长……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耳边响起了这首熟悉的童谣。
孩提时代的我,对“节”的记忆,恐怕只是停留在对吃的记忆上了,而那与众不同的粽香,更让我对端午节的来临欢呼雀跃,至于对那个忧国忧民屈原投江的故事,粽子的诱惑力明显要强得太多,香喷喷的粽子使我孩提时代的端午节更显得生机盎然了。
记忆中,仿佛又飘来熟悉的粽香……
从小到大吃粽子,总是妈妈自己动手包好的。
每逢端午来临,妈妈总是准备好一大堆的材料,从苇叶的清洗到糯米的浸泡,旁人均是插不得手的,说是怕旁人做坏了品相和味道。
青绿的苇叶,白胖的糯米,被妈妈娴熟的巧手包裹在一起,用棉线绳扎好,有鲜肉的、红枣的、绿豆的,花生的,三角形的粽子就像一串串吉祥的灯笼,满含着妈妈浓郁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系红线的是鲜肉的,系白线的是红枣的,系绿线的是绿豆的,系彩线的是花生的,层层粽叶下包裹着家的温馨和甜蜜,系上的是对儿女的希冀和嘱托。
每当热腾腾的锅盖掀开的刹那,一股粽叶的清香伴着肉香枣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儿时的我,特别喜欢这种香糯可口的味道,或粘糖,或蘸调上蒜泥、酸萝卜丁、辣酱等,常常一天能吃下好几个。
看着袅袅娜娜升腾的蒸气里,浮现出妈妈忙碌着却依然泛红的笑脸,嘴里大快朵颐的享受着美味,这时的端午于我,恐怕是一年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刻了。
妈妈的本事,只是遗憾做女儿的我竟学不会。
还记得学包粽子的情形,细长的粽叶在我的手里就像是一湾迷失方向的扁舟,软软长长的叶片,任凭我怎么努力,就是不能让它听从意愿,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天,米还是米,叶还是叶,自己倒是忙出了一身大汗,妈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笑说我的手简直笨得像在捉鱼。
而后又尝试了好几次,但不知何故,且均以失败告终,学包粽子的事情于是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妈妈年事已高,近几年来已经很少包粽子了。
端午将至,也想聊表孝心,顺便怀念一下儿时的味道,自己依葫芦画瓢的摸索着包了些许粽子,一半碱水肉粽,一半红枣素粽,蒸将出来,别说味道,就连品相却也不及妈妈做的十分之一了。
现在的市场里,粽子已经随处可见了。
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品牌,让人们的饮食和餐桌变得丰富多彩,也不一定非要挑着端午节才吃粽子了,只是相较儿时,粽子却再也吃不出那唇齿留香的味道,更少了些许别样的浓情和温情了吧。
又到艾叶飘香时
今天朋友给我发来的一条信息: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猛然间我想到又快过端午节了。
也许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家乡在塞北,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或者是墙上挂一束新鲜的艾蒿叶(必须是端午节清晨采摘的)。
讲究一点儿的人家还在自家的角角落落放一束,有孩子的人家还在每个小孩子的耳朵上各挂一朵,听外婆说:
“艾蒿的叶子像一把长箭,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
把艾蒿叶子挂在门上,那些不干净的恶神小鬼不敢进屋,可以保全家人的健康平安,一辈子不生灾难。
”
艾蒿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
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透着一股清香,散发出一股中药气味儿。
这种植物散发的气味,一般畜牲是不吃的。
每到这个时节,你走到河边或者是池塘边,总会有茂盛葱郁的艾蒿叶在飘着香味儿。
到了端午节,艾蒿梗便长到一尺多高,你若站在艾叶地里,满眼都是清冽的嫩绿。
淡淡的清香夹带着淡淡的涩味,直入人的鼻腔肺腑。
它的根部是银灰色的,光溜溜的,谈不上好看,但是在端午节带着它感觉很吉祥,很幸福!
我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每到端午节清晨,太阳未露出笑脸,我还在睡梦中,外婆就起床去屋后的地里采摘艾叶。
她把带着露珠的艾叶,轻轻地挂在我的耳朵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念有词,她想让艾叶给我带来吉祥,保佑我一生平安。
当凉凉的艾叶把我“唤醒”时,我用手轻轻摸一下,再望一下正在给我忙碌的外婆,感觉心里暖暖的。
她那慈祥的笑容像池塘里落进一块砖石一样,涟漪四散皱纹满脸。
她忙完这些时,还要给我们用黄米和红枣给我们包粽子吃(因为当时买不到包粽子的糯米)当吃着甜甜的,粘粘的甜粽子时,心里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我跟着外婆外公长大,毋庸置疑,我和他们的感情很深厚。
外婆一生命运很坎坷,她一生中生过三个孩子,其中二舅在五岁时受了惊吓后夭折。
那会农村的医疗条件差,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后来导致病情恶化在无法治疗的情况下,一个可怜的小生命就这样无奈地离开了人世。
由于外婆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提前走上黄泉路。
在外公和舅舅的精心照料下,外婆的病情一天天好转,又过了十六年后生了我的妈妈,她把我的大舅和妈妈视为宝贝,生怕他们出点儿事,就这样在她每天的精心呵护下,我妈妈和舅舅一天天健康长大。
外婆人很善良,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争吵,特别是她对任何一个晚辈,都是一样的疼爱。
每到端午节时,我们每个晚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外婆的那一束艾叶的保佑。
外婆平平淡淡一生,心胸开阔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外婆生来就胆小怕事,后来两个表哥都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可妯娌俩呆在一个院里居住,每天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隔三差五地吵嘴,久而久之外婆看不习惯她们的作法,她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后来气得左手不停地颤抖(现在叫帕金森综合症)。
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女没让她操心,在两个孙媳妇的身上倒操了不少的心。
在外婆清醒时就一再嘱咐我的妈妈,无论她的病情到什么地步也不能送她去医院,因为她怕去医院,活了八十二岁也没有去过一次医院(外婆认为一生中不去医院是她的福气)。
记得九一年的那个夏天,我回去看望外婆。
当我第一眼见到她时,感觉外婆苍老了许多,她的脸是瘦削的。
黑黄色的,那眼角和嘴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像一块老树皮;他凸出的前额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皱纹,好像是被鞭子抽打出来的,她的眼睛里细小的,微黄色的,她的背佝偻着,像一个枯枝似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着……当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万万没想到那是和外婆的最后一面,离端午节没几天,我外婆走完了她的人生,永远离我们而去。
那年的端午节没有吃粽子的热忱,也没有艾叶的香味儿,那满地满坡的艾蒿也没有飘香。
是呀!
不变的艾蒿,似乎无言地在作着某种坚持。
只要在端午节把那一束艾蒿叶插在门上,我就想起了那份沉甸甸的爱;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那份珍贵的艾蒿的香味儿,把外婆的恩情永远珍藏于心底。
此时,在我心里感觉有一种香味儿,从更深更远的地方飘过来,穿过千山万水,从我外婆的坟头飘过来……
故乡的端午
又是端午节令,到处早开始议论起了端午。
大约总是与屈原、龙舟、赛诗、棕子等等联系在一起。
总感觉那些端午没来由地生分,带着遥远的南方气息,离我们远,离我的故乡更远。
于是在这个夏初的时令里,忆起故乡的端午。
自儿时起,一直对端午怀着一种特别的钟爱,不止是有好吃的,还有许多令人欢喜的小活动。
在故乡过端午,要打棕叶、包棕子,采青芽、喝蛋汤,戴荷包、系五色线,采艾、插艾、擦艾汤,零零碎碎、拉拉杂杂却又令人如此地乐此不疲。
端午前人们都喜欢上山去,后山的山谷中生着一种灌木,因叶子阔大如针线笸箩,被我们称为笸箩树。
其实大如笸箩有些夸张,那叶片呈长圆形,一般二十几厘米长,十几厘米宽,叶边是漂亮的一瓣一瓣的半月形边,倒也像笸箩的沿呢。
叶子正面很光滑,背面却有一层细白的绒毛,摸上去很温存。
最好的是那叶子上带着一股馥郁的木香,后来想起,也真有一点菠萝的味道,想来是叫菠萝树的吧。
家乡人都喜欢吃这种叶子包的棕子,想是专爱那种淡淡的菠萝味。
艾蒿,是我们过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东西。
那是一种草本植物,通体带着一种浓郁的药味,故乡人管这时候的艾叫五月艾。
采艾不必上山,山脚下小溪边、山坡上到处都是的。
鸭掌形的叶子,叶背的颜色也是泛白的,小风吹过,到处就流淌起艾蒿略苦的药香。
到端午的早晨插在门边、窗缝,还有栅栏上,据说能避邪祛病。
家乡人还喜欢在端午时用山艾煎汤擦身,说这样不怕蚊虫叮咬,一年不生疖子疮包。
我想,其实这也有些医学道理,这种山艾本就是一味草药,门上、院里都插了,先就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
又常听说中医用艾炙治病,这用艾汤擦身,也算全身消毒了吧。
姥姥会在端午时给我们戴艾荷包和五色手环,听老辈人传说,端午戴上这些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
午后,姥姥把针线笸箩端出来,单捡出那些色彩明丽又柔软的布头。
用剪刀把这些布头贴边剪成对称的细长树叶形,有时也剪得像一张丰润的嘴巴。
把小布片按长方向对折,再沿着布角用大针脚缝起,缝到一半时装进去一小撮山艾和朱砂,然后沿着边缝好,此时倒很像水饺的模样了。
我最喜欢偎在姥姥腿边看着那些布片变戏法,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满了小筐。
五色手环用五种颜色的彩线编织,有的编成辫子花,有的编成麦穗花,最后余下的线系成一小绺流苏,戴在腕上就平添了一抹妩媚的感觉。
其实乡里人都说这五色手环是用来驱五毒的,说戴了这手环,五种毒虫就不敢靠近了。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棕子。
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两天就开始动手,好让我们能在端午的早晨吃上热棕子。
先要把买来的苇叶、竹叶和我们从山里采来的笸箩叶,用温水在大盆里刷干净,再放进锅里煮开。
接着把糯米和香米,有时还有黄粟米,洗净淘好,分开泡在盆子里,能泡上一天最好。
馅心也很费心思,一碗红枣、一碗花生、一碗杂豆,或者还有果脯都要用温水泡上,花生泡好后还要剥去红衣,就成了一碗白胖子。
以前家里包棕子大都是甜馅,有一年我不知从哪看了一本书,上面写着南方还包肉棕!
于是心心念念要吃肉棕。
妈妈按我想象的样子包了一些肉棕,不止受到我们姐弟的喜爱,还受到了邻居、同事的极大好评,妈妈的积极性迅猛提高,不止亲戚朋友家开始包肉棕,这肉棕也成了我家端午节的保留项目。
端午的清晨,我们还要上山。
这时候,天气很柔和,到处流露着如写意画般的清淡悠远。
尤其是田野和林间,一切全是油油的绿,连蒙蒙的天色仿佛也沾了一抹轻轻浅浅的绿。
就像刚洗了个凉水澡,那些乔木、灌木、小草、小苗,所有叶子上都还有咕噜噜的挂着小露珠,连沙地也被泼洒出来的水淋得湿漉漉的,一幅娇嗔不已的样子。
这时,我总在林间刻意寻找,寻找一种叫车前草和猪牙菜的植物。
家乡的人们传说,端午这天用新鲜的车前草和猪牙菜炖荷包蛋,吃鸡蛋、喝汤,一年肠胃不生病。
也不知这属不属于医学范畴,妈妈每年这一天都按这些办法给我们做东西吃,我们倒也真没生过什么大病。
于是,常常窃喜故乡端午的这些琐碎细节。
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
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或亲戚提来还冒着热气的棕子和温突突的鸡蛋,或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故乡的端午啊!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身在何方,你一直会青葱地流转在我的心里的。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
端午节,不仅仅是粽子的聚餐,也不单单是龙舟的赛会。
传统节日,剥去其物质载体后,留下的精神内核,才是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文化基因。
在屈原、伍员、曹娥之前,端午日的特定习俗早已有之,后人不断丰富端午的文化内涵,将端午与屈原投江、伍员复仇、曹娥殉父等元素结合,并不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文化习俗,而是将这个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通过节日的载体,用粽子、龙舟等形式印刻在群体记忆中。
由此,在数千年后,人们还能通过它们追忆起祖先的精神世界,延续种族的文化命脉。
本刊特组织稿件,从不同侧面,为读者解说端午文化。
文化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非物质的一面。
物质的一面是文象,非物质的一面是文脉。
节日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除了物质载体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审美的典型。
今天,我们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其目的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端午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中秋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端午节既有一般传统节日的共同特点,比如:
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纪念对象、特定的仪式、社交、生活习俗和娱乐活动。
同时,端午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形式:
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不仅有科学依据,同时,又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因此,传承端午特定的文化形式,弘扬其精神内涵,对于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创新、丰富中国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首先,端午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我们知道,大自然的运行是有节奏的,人类的生活也是有节奏的。
只有当自然的节奏与人类的节奏和谐统一,人类的生活才能幸福。
《易传·文言》中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敬畏的、顺应的,适应的。
老子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讲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讲人与自然的统一。
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许多节日都是根据自然时令的变化而定的。
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时令就有了不同的节日。
从端午节的名称看,端午节为五月初五,它是一个时间概念。
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从一到五就叫端午。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
它是根据阴阳二气的变化,端阳者,阳气之端点也。
这就是说它是阳气最盛的,阴气即将回升的时候,这个转折点就是夏至。
端午又称中天节,因为午在八卦上为离为火,太阳的威力走到午的方位达到登峰造极,因此,此节的每个时间层次都是午,即午月午日午时,日在中天,阳气达到极点。
根据中国阴阳变化的学说,如果月、日均为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突与不和谐,这就需要用另外一种力量达到阴阳平衡与阴阳和谐。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和春节都是不吉之日,人们正是通过自己的力量,逢凶化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是崇拜阴性之物以达到阴阳平衡,赛龙舟与水有关,水为阴性即是明证。
同时,人们通过祭祀、驱鬼、辟邪、祛恶、清洁身体、祓除秽气使凶日变成佳节,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其次,端午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中国传统节日实际上代表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道德追求。
从中国的节日来看,向来就有缅怀先贤的传统,通过对于先贤的纪念延续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而作为节日所纪念的人物大都有善行善德。
端午祭祀的人物主要的有屈原、曹娥、伍子胥,白娘子、钟馗、蚕神、农神等。
屈原、伍子胥是直臣,精忠报国;曹娥是孝女、白娘子救许仙,也救百姓:
钟馗是辟邪之神,既可打鬼,又可驱邪;蚕神和农神是百姓的衣食父母。
从端午祭拜的人物看,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屈原。
据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所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起源于中国古代吴越之地,远比纪念屈原早得多。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却深入人心。
屈原全心爱国,遭奸臣陷害,但他宁折不弯,依然追求自己的理想。
《离骚》中一串串闪光的诗句,今天人们读来依然砰然心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伟大在于他高洁的人格,后世的志士仁人无不以屈原为精神高标而身体力行,从而绵延一种血脉,一种传统,一种人格,一种高贵的气象。
“竹林七贤”代表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曲目《广陵散》。
东晋诗人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唐朝诗人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岳飞以“精忠报国”四字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宁可以“莫须有”的罪名死于狱中,也不向奸臣秦桧求情。
文天祥被俘乃书《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郑板桥清正为官后因请求赈济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掷去纱帽不为官”,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屈原精神就是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另外,端午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国人在节日里的许多活动都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生命健康、社会和谐的强烈愿望。
《风土记》记载:
“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的崇拜。
学者何星亮认为,粽子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至节的馄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合包裹之象,它表达古代中国人祈求端午之后,阴阳调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素材 分享 11 端午 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