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169571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30KB
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辽宁省营口市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
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
梁衡
人类是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的家。
遗憾的是,正如社会上有对老人的虐待,也有对老树、古树的遗弃。
在我对古树的探访中,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古树养老院。
园子的主人叫王相泽。
他生在农村,小时家有大树,粗如圆桌,绿荫满院。
那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种下了永远的爱树情结。
他大慈大悲,爱吾老以及树之老,企业稍有余钱便开始收养古树。
那天在园子里,我边走边听他讲救死扶伤收养古树的故事。
十八年前的一天,他到外地出差,车子在公路上走,远处正在开山取石,山上隐隐有树。
他就绕路来到山下,一棵从未见过的大树有合抱之粗,满树白花,灿若霜雪,屹立于石崖之畔。
那粗壮的老根如老人青筋暴突的手指,正顽强地插入石缝,抓住每一处可借力存身的石块。
但是脚下炮声隆隆,烟尘已经淹上树身,窒息着它的绿叶白花。
眼看就要地动山摇,扑身倒地。
此地名黄巢关,据传当年黄巢起义曾驻兵于此,还在树上拴过马。
王相泽上去说:
“反正你们要开山,这棵树也存不住了,不如卖给我。
”结果他花了6000元把树带回了家。
后来一查,是棵毛梾树,山茱萸科,果可榨油,木质极硬,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就用这种树做车梁,所以又名车梁木。
现在这棵老树就舒舒服服地挺立在园中的一个小坡上,正时交6月,序属初夏,满树白花笑得十分灿烂。
老王收树有几条规矩。
一不收山上野生的大树,二不收正常生长的树,三不收小树。
反正一个原则:
不干预树的正常生活。
他只扶孤助老,做绿色慈善。
人总是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树却不同,它除了供人物质享受外还帮人记录历史、寄托精神。
可惜我们目光太浅,只讲实用,对树用则植,不用则弃。
园中有一棵柿子树十分惹眼,浑身堆满大大小小的疙瘩,像一个长满老年斑的老人。
它来自陕西,树上的瘤体是一种病,主人早已将它遗弃。
老王收来后仔细调理,现在树头已发出五尺长的新枝,去年又重新结果,挂满了一树的红灯笼。
疙瘩树身倒显得更加古拙可爱。
一次某司机告他某村有遗弃之树,他急去察访。
只见一处院内有两棵三百年的老紫薇,墙颓草长,满目荒凉。
一棵已经枯死,还有的一棵也被垃圾埋到半腰,奄奄一息。
经辨认树下废弃的井台和井石上的刻字,知道这是一处高家的旧祠堂。
他找到村委会,谈好价格。
人和树还未离村,就听见村主任在大喇叭上喊话:
“各家派人到村委会来领钱,每户10元。
”这真是物有其值,所见不同。
紫薇,又名百日红。
杆粉白,叶翠绿,花朵繁密,娇红明艳,百日不谢,向为名花奇树。
现在这棵紫薇成了老王的镇园之宝。
每有客来必领至树下,奇树共欣赏,花好相与析。
在园中看树是一道风景,听老王讲育树经更是一种享受。
他说移树最怕露根透气,所以每移之时必先将树根蘸满泥沙各半的糊浆,再小心培土。
对有的树则要在外围斩根一次,如是三年,为的是刺激新根的生长。
别人移大树要剃树冠,他却尽量不剃,免伤元气。
他指给我看两行对比的樱花树,那剃过头的竟十年不长,愈来愈瘦。
但柳树移栽时则必须剃头。
那年他从福建樟州买得两棵大榕树,时已入冬,车进山东界已飘起小雪。
到家后他急挖一暖窖暂埋,唯留少许枝叶透气,又放进一个电热器加热。
一过年就为它建了个20米高的保温大棚。
现在这榕树气根如林,枝繁叶茂,一派南国风光。
我一生不知看过多少天然林、人工林、植物园,但还从未见过这样一座古树养老院。
园内约有500多棵古树,有来自河南的乌桕、安徽的黄连、山西的皂角、陕西的苦楝、山东的木瓜……每棵树都是一本大书,各有各的故事,而且它们来时都不忘随身带了自己的身份证——年轮,这是数百年来的活记录啊,是一部中国生态史、文化史。
老王爱树,但并不小气。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
他张口就捐出了108棵古树。
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我想如果黄巢地下有知,那迁居远走的高家有知,那些分家卖树的弟兄有悟,那些扩城砍树的主政者们醒来,都能到这个园子里来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感恩老王在遥远的地方为他们本乡本族存了绵绵一脉。
我能体会到老王的爱树之心。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树养老院的主人做收养古树的慈善,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及由此而来的爱树情结。
古树之"古",自有其价值,它与生态相关,与文化相关。
B.现实生活中,人都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收买移栽古树,有利则行,无利则弃,只讲实用,目光短浅,古树养老院主人也有这样的功利心。
C.园中的毛梾古树,据传周游的孔子用它做过车梁,起兵的黄巢用它拴过马,这表明古树是历史的活记录,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了可读性。
D.文末委婉传达出这样的期盼---这座古树养老院,会给寻常百姓以警醒,也会给主政者们以警示;同时园子的主人也要警醒,不能随意捐出古树。
5.请赏析文中划线句。
(5分)
6.文中体现出“心有敬畏,方能行事”,这种敬畏之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是否在培训班学习过”调查情况
不在也不准备去课外培训机构学习
9.2%
计划去课外培训机构学习
6.6%
曾经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但目前不在
11.6%
现在正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
72.6%
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支出意愿
能不花就不花
0.6%
控制在很少的范围内
5.7%
支出上线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34.5%
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26.6%
花多少都愿意
31.6%
以上全部符合
1.0%
材料二:
今年“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成为一个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据3月10日《吉林日报》报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发挥补充学校教育、丰富教育类型、促进个性成长的功能,成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笔,以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充分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
日前,某机构负责人称,要将内容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能力”“素养”为目标,坚决避免超纲和超前,并表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精准辅导,通过科技和互联网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
“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
(摘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学生减负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一个热词。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
”陈宝生说,为学生“减负”要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方式、老师教学、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进行。
他指出,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改变、完善考试评价方式和学业考试办法,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炒作高考状元;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
“这些年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陈宝生说,“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摘自2018年3月17日《新京报》)
材料四:
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此进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摘自201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校外培训机构→补充学校教育等功能→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解决教育发展不充分问题
B.科技减负→内容研发、精准辅导→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大力发展
C.学生减负→各方关注→两会热词→从学校等多方面进行
D.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斩断联系→研究制定发展意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有过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可见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
B.从材料一看有绝大部分家长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愿意为孩子掏钱,这也成为近几年课外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
C.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D.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负担,这些内容必须减掉。
9.校外培训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
“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①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阯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
【注】①开中法:
明代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B.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C.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D.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生,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明朝、清朝时太学俗称国子监。
B.驿站,指古代路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
C.商贾,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为商,行走贩卖货物为贾;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
D.俸廪,指俸金与禄米,也泛指俸禄,是我国古代按照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
他提出轻省赋税、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给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了。
B.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
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和旨意;告诫下属不要苛扰百姓,上下顺服。
C.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
他帮助和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的官员,选出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奔走相送,哭泣不忍分别。
D.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
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妻子儿女也是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②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二)古代诗歌鉴赏(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①
张元干②
白衣苍狗变浮云。
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③,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①胡邦衡,名铨,南宋爱国名臣,题目中“新句”,作于其乞斩主和派秦桧等失败被贬后。
②张元干,入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麾下,遭秦桧陷害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
③底数:
事情的原委或始末。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次韵”,要求作者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本词是作者得胡邦衡新作之后以“次韵”方式写成的。
B.开头一句,借用杜甫《可叹》的名句“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用语峻峭,直写世事的变幻莫测。
C.第四句中的“同赋惜馀春”,既紧扣题目“次韵”二字,又暗含作者与胡邦衡有相同的命运、相同的情感之意。
D.下片“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承上转下,表明词人心中眼前风光与中原风光完全相同,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
E.这首词的构思新颖,融世事于风景之中,如“雨后飞花”描写暮春时节雨后花落,也暗点南宋朝廷前途飘摇不定。
15.这首词表现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句写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石块滚滚,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白居易有一首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是《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的化用。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遇到不公正时,讨要公道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也要注意“有理不在声高”。
学会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切忌单纯从个体与局部角度看得失、论成败。
②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政治活动失败后,又以韦编三绝的精神从事学术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③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规则。
但总有一些人觉得守规则是“迂腐”“刻板”,甚至将超越规则视为“走捷径”并以此沾沾自喜。
可是,结果呢?
④信仰和信念关乎人的灵魂,其重要性不可言传。
从哲学层面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理论逻辑,有利于我们增强理论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⑤中国人自古至今倡导苦读,更有苦读的范例:
孙敬悬梁,苏秦刺股,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刘绮燃荻,李密挂角,孙康映雪,江泌追月,董仲舒目不窥园。
⑥以“回望初心·梦幻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进人第三天时,慕名前来观看摄影大展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不绝如缕。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其主持人采访嘉宾时说:
“咱们已经八年未见了,您看上去一直没变,还是那么年轻。
”嘉宾谦虚地说:
“哪里,哪里,献丑,献丑。
”
B.某高三教室挂着励志对联,横批是:
“吾日三省吾身:
高否、富否,帅否?
”上联:
“是,滚回家里。
”下联:
“否,滚去学习。
”
C.某演员获奖之后发表感言:
“我拿到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刚刚上路,有句话叫‘艺术无止境’,希望与各位共勉。
”
D.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谴责美国副总统最近催促巴西等拉美国家赶紧与朝鲜断交,认为这种强权行为反映出美国的极端自私和傲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①__________。
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人才,我们除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之外,②__________,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③__________,切实增强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担当的年青一代,支撑起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21.4.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
(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
“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
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
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他认为。
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
①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营口市 开发区 第一 高级中学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二次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