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docx
- 文档编号:7365013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4.05KB
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docx
《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
高级企业培训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第一模块:
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马班路上的邮递员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道德的基本含义
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
道德的性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
因此,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而形成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了不同的道德类型。
知识点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原则的显著标志。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知识点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
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的,其中社会公德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表现,家庭美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四、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知识点五、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
一、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
三、赢得职业声誉
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二模块:
职业态度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看看他对工作的态度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一、团队意识差。
“模糊地带”“模糊区域”“模糊空间”
二、缺乏起码的工作责任心。
三、对工作的认识存在不正确的态度。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职业态度的基本含义
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职业培训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对待本职工作,端正职业态度,对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知识点二、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
一、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
二、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
知识点三、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
一、加强自我修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三、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第三模块:
职业道德守则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培训工作者小王的实践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含义
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守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内容方面,因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异。
知识点二、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三、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含义
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1、热爱本职兢兢业业
2、勤奋敬业任劳任怨
3、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章程
三、勤于钻研、精益求精
1、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2、精益求精积极进取
四、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1、提高认识、勇于创新
2、积极思考、敢于探索
五、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1、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知识点四、职业道德守则对实际工作的作用
一、可以提高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质,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办事。
二、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师以法律和职业纪律对自身的约束力,工作中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三、可以增强培训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其对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四、可以增强培训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
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第一模块:
《宪法》法律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接受培训的权益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宪法》的基本含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它是由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并颁布实施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原则和基本依据。
知识点二、法律的基本含义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颁布实施的强制性约束性文件。
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如《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就业促进法》等。
知识点三、《宪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第19条、第42条、第46条
小贴士:
《宪法》发展史
知识点四、《劳动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第3条、第8章、
一、目标。
第66条
二、职责。
第67条
三、原则。
第68条
四、制度,第68条、第69条、
五、意义。
知识点五、《职业教育法》的基本概况
一、基本作用
二、适用范围第2条
三、意义
知识点六、《职业教育法》有关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
一、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第13、14条
二、主要职责。
第6、11、20、23、24条
三、保障条件。
第26、36、37、38条
知识点七、《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知识点八、《就业促进法》的基本内容介绍
《就业促进法》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确立了一个方针、树立了一面旗帜、明确了六大责任、建立了五项制度、制定了十大政策,简称“116510”。
“确立了一个方针”:
即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树立了一面旗帜”:
即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
“明确了政府的六大责任”:
即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
“建立了五项制度”:
一是建立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二是建立对劳动者就业的公共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制度;三是建立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行为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加强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五是建立加强失业治理的失业保险与预防制度。
“制定了十大政策”:
一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二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三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四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五是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六是有利于区域统筹的就业政策;七是有利于群体统筹的就业政策;八是有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九是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政策;十是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政策。
第二模块:
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张厂长的做法对吗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职业教育培训行政法规的基本含义
职业培训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
如《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等。
知识点二、《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
1981年2月21日
知识点三、《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1999年6月13日
知识点四、《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002年9月
知识点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003年12月
知识点六、《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2005年10月28日
知识点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2006年4月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5+1”计划行动:
2005年11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
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
实施“技能再就业计划”
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
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
一项行动是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
第三模块:
职业教育培训有关规章制度解读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如何将培训、使用、待遇结合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该公司在培训、激励、评价、使用等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规章制度的基本含义
规章制度分为行政制度和企业事业规章制度,或其他规章制度。
所谓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单独或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或其他领域的相关规定。
如《工人考核条例》等。
企业事业规章制度,如上述案例所述。
知识点二、职业培训制度相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
一、工人考核条例
1990年7月12日,劳动部颁发了《工人考核条例》
二、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1996年,原劳动部、国家经贸委根据《劳动法》、《职工教育法》、《公司法》和〈〈企业法〉〉的有关规定,联合下发了〈〈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三、其他相关规章
劳动部于1993年制定并发布了〈〈职工技能鉴定规定〉〉
劳动部于1994年制定并发布了〈〈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
2001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知识点三、职业资格制度建设有关行政规章要点解读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反映劳动者职业技能状况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方式。
1994年劳动部和人事部联合颁布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第三章经济学基本常识
第一模块: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有米为什么难寻“巧妇”
技工荒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揭示了一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客观问题
市场是通过买卖双方相互作用而实现商品交换的一种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供给和需求是通过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平衡的。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市场的基本概念
“市”指的是商品的交换过程,而“场”则应理解为场所。
市场可直接理解为商品交换的场所。
一是具有商品的需求方,即买方;二是具有商品的供给方,即卖方;三是凡在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均具有其自身的价格和买卖的数量。
所谓市场,就是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知识点二、需求的基本概念
所谓需求,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和能力。
愿望和能力是需求的核心。
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价格因素
二、收入因素“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奢侈物品”
三、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
四、个人嗜好
五、消费者的未来预期
知识点三、供给的基本概念
所谓供给,是指商家提供某种商品的愿望和能力。
愿望和能力也成为能够供给消费品的核心问题,但主体变化了。
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价格因素
二、投入价格因素投入越大,供给越小,反之成立。
三、技术因素
四、预期因素
知识点四、市场机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一、为谁生产:
实际上是为那些掌握更多生产要素的人生产。
二、生产什么:
这一问题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入方向,即哪种商品的货币投入量大,就生产哪种商品。
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三、如何生产:
这一问题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知识点五、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的优点:
1、突出了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使社会经济运行充满了活力。
2、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的选择与评价,较好的与供需变化中的效用和效率相联系,可实现资源配置的较高效益和价值。
3、市场经济从本质上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这种指导思想,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计划经济手段是对市场经济不足的必要补充。
因此,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态中,较为常见的是市场调节机制为主,加之以政府宏观行政调控手段作为必要辅助的混合经济。
即便是那些市场机制非常发达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小贴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经济上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从政治上说,是以共产党为领导。
知识点六、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可集中表现为以下十一种规律:
一、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
1、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配置。
2、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
二、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
三、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
四、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
五、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
1、效用标准
2、成本标准
六、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
七、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
八、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
九、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
十、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
十一、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
知识点七、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
一、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发生转变。
二、由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呆板,向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多样化转化。
三、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
四、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
国家职业分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市场经济中,国家推进职业培训发展的重要制度。
五、企业行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知识点八、西方国家职业培训的发展
与高校联合与协作
产学合作
加拿大—社区学院
英国—半工半读的全日制“三明治”课程
日本—产学合作,“经济自立化”
瑞典—由政府、学校和产业部门三方代表组成的“工业联络办公室”
第二模块:
劳动经济学基本常识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这个“圈”值两万元吗?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劳动经济学是这样一个经济学领域:
一、它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
二、对现在的和预期的劳动参与的决策。
三、与劳动力资源报酬和就业相关的公共政策。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知识点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三、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
四、劳动力市场
知识点三、劳动力的需求弹性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知识点四、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即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知识点五、失业的含义及其种类
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知识点六、失业的衡量标准与失业率
失业衡量标准与失业率界定同以下三个概念相联系:
一、就业者
二、失业者
三、非劳动人口
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
失业量=劳动力总数-就业者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数*100%
知识点七、自然失业率和充分就业
所谓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量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失业率一般控制在5%以内。
所谓充分就业,不是指所有劳动力都就业,而是指在自然失业率范围之内的就业水平,其内涵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充分就业。
培训工作对实现充分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八、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职业培训
“积极”的就业政策是相对于“消极”而言。
“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指,向失业者支付失业保险金、给失去工作的生活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
对参加培训或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实行鼓励和补贴措施。
两者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对失业者进行生活救助,而不会增加就业岗位,这种政策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而且会对失业者重新就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职业培训应成为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核心要素,以及实现积极的就业政策的最为重要手段,即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培养失业者重新就业的能力,使其顺利实现再就业。
第三模块:
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新问题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这个企业不愿投资人才培养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略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外部性问题的含义及类型
一、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引发的,而又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一大社会性问题。
二、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1、负外部性
2、正外部性
知识点二、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所谓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信息不全,是指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均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信息不对称,或称信息不全。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加以注意。
小贴士: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日
小贴士: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一、建立产品质量的第三方质量监督及认证机制。
二、政府以法律手段加大对低质低价产品的监管,运用法律手段对质量低劣产品的生产厂家进行查处。
三、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运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客观反映应聘者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使用人单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做到量才使用。
知识点三、知识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简而言之,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的配置。
所以,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三、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第四章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第一模块: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第一单元案例精选
他们的做法是培训吗?
第二单元案例分析
第一,培训目标的问题。
第二,培训内容的问题。
第三,培训的形式问题。
第四,
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链接
知识点一、教育的基本含义
一般认为,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即可以称为教育,这是广义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活动,以便使受教育者的行为发生某种变化,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期望。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育又分为普教和职教两大类。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
教育和培训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但发展的宗旨和方针是相同的。
200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强调了在我国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中,必须贯彻国家的上述教育方针。
知识点二、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永恒性
二、历史性
三、相对独立性
知识点三、现代教育培训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教育培训从单一传授知识、技能,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能力拓展。
二、教育培训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意义日益扩大,产训研结合,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科学、有序。
三、教育培训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公共性日益突出,公正性和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培训决策及其行为的基本准则。
四、教育培训技术手段日益提升,教育培训的弹性制度和开放性不断强化。
五、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开发,更加与时俱进和创新。
六、教育培训的法制化、国际化、终身化趋势日益强化。
总之,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概括为:
教育的终身化、法制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及支持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教育培训的四大支柱:
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知识点四、素质教育培训及特点
素质教育培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活动。
素质教育培训的育人目标是:
坚持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需要的新型劳动者。
素质教育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劳动者
二、促进学生和劳动者全面发展
三、贯穿于教育培训活动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
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小贴士: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知识点五、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
三、与受教育培训者的相互制约的规律
知识点六、培训的基本含义
培训:
培养和训练
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和训练,旨在把一般的人培养训练成为具有一定政治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的一种活动。
知识点七、职业培训的特点
一、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
二、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
三、同生产岗位相结合的直接性
四、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
五、侧重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
知识点八、职业培训体系的基本内容
职业培训体系,作为一种从职前到职后的全程培训,大体概括为8个方面的内容:
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劳动监察。
职业培训的类型有:
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双元制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知识点九、教育与培训的关系
一、教育和培训的联系
四点:
社会性、科学性、活动性、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育和培训的区别
区别点:
两者传授内容,以及传授内容的过程、方法、对象和投入等,都是有所不同的。
三、教育和培训的关系
从世界发达国家看,教育与培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有淡化的趋势。
而且,二者有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
小贴士:
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知识点十、职业培训存在的误区
一、认为培训是“消费”,培训部门是花钱的部门。
二、培训部门和培训工作者缺乏经济意识和相应手段措施,造成培训无效或低效。
三、培训课程和培训手段没有建立在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规范精确分析的基础上,培训课程不够科学规范,培训手段设施落后,培训管理粗放。
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培训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知识点十一、终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企业 培训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