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docx
- 文档编号:7495379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16KB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docx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
马尔克斯展现世界的方式很美,这点无需讨论。
但他的世界我曾一度拒绝苟合。
这本书,最神的是不停进行的视角切换。
我们一起过的人生,在你我看来,也能是如此不同的经历。
我们认为的对对错错,在对方眼里可能恰好是错错对对。
我读得挺吃力,从来没有因为一本书这么生气过。
以下是我两个月前写的:
我想这只是多轻薄的感情,就能靠个模糊形象意淫一辈子。
费尔明娜是谁不重要,这个具体人的脾气爱好都不重要,是个任意美好形象就可以。
插播一条真理:
请记住一个颓丧,自卑,没有自我追求的形象不讨任何人喜欢,这种人念出的爱情就像淋了大雨败在污泥里的花。
一个没经历过爱情就生出负面情绪只能宣扬自己床上功夫的男人就是很可怜,别人就是很幸福,那种幸福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呵呵,你永远体会不了了,就在泥里继续栽着吧。
“高尚”的人要灵魂相恋就只走灵魂好了,最后又上的什么床。
至于费尔明娜,一个在父亲商品标价式教育下长大的心理不健全女孩子而已,对好的买主来说她是个优秀的商品,可惜对一切情感来说她从没学会怎么爱,因为她没见过爱的模样。
以下是看到费尔明娜准备在生活中抹掉初恋时写的:
我现在开始明白了,少年时期多少次瞬间清醒的决绝可能不是“渣”,只是现实一口吞噬日复一日用幻想勾画出的虚假形象。
那不是恋人,那只是想象出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一个泛着温柔光泽的人微笑走来,爱情正式光临了,安定下来,代替了它先前躲躲藏藏造成的幻境和梦魇。
后来就把这本读到一半的书从四月丢到了六月。
前两天竟然发现自己是希望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的,我希望费尔明娜幸福,希望她找回自己。
直到读费尔明娜说的那句“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
”我才发现自己也是带着多大的偏见看待爱情。
我也是被马尔克斯通过欺骗带到结局的读者。
期间骂过鄙夷过,最后还是只想说:
马尔克斯牛逼!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故事与霍乱的关联性并不强,霍乱时期只是一个背景。
故事的梗概是年轻的阿里萨和费尔明娜坠入爱河,由于费尔明娜父亲的反对,费尔明娜最终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
阿里萨精心等待乌尔比诺医生去世,阿里萨虽终身未婚,但有着众多情人;乌尔比诺医生一死,阿里萨又重新开始追求费尔明娜,阿里萨和费尔明娜晚年终于在一起。
不能理解如此曲折的人物设定和费尔明娜年轻时候的选择。
费尔明娜父亲强行拆散女儿的恋情,费尔明娜自从和父亲远游之后,对阿里萨的态度大转变,结婚选择了乌尔比诺医生。
阿里萨在拥有众多情人的同时,保持对费尔明娜的长期等待。
书中对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婚姻生活的描写,充满了隐忍与相互妥协。
费尔明娜发现乌尔比诺医生出轨,两人相对平静的处理,继续波澜不惊的生活,外人丝毫看不出任何异常。
费尔明娜年轻时的选择或许是处于应对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婚后的生活维持外人看起来的体面和稳定。
阿里萨从没有放弃过等待费尔明娜,同时又拥有多个情人。
在阿里萨的定义里,没有结婚就算没有对费尔明娜的背叛。
阿里萨在得知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离开自己的几个情人,去找费尔明娜,并且在乌尔比诺医生葬礼结束之后,就对费尔明娜表白。
费尔明娜最开始很气愤,处理了乌尔比诺医生留下的所有东西。
费尔明娜慢慢接受了阿里萨,遭到了子女们的强烈反对,这次费尔明娜没有退缩与妥协,她与阿里萨同乘游轮出游,游轮一直没有靠岸,故事戛然而止。
文学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终究不同,而现实中每个人的小世界也不尽相同。
感同身受是文字所能传达的一种魅力,同时读者也能知悉完全不同的世界。
阿里萨的坚持并不一定是好事,坚持是一种好的品质,同时也不是一个好的品质。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
龙与勇者——献给费尔明娜。
离开了我,你过得更好了。
我们之间只有熊熊燃烧的'爱的火焰,让彼此沉沦堕落、痛苦不堪。
我除了爱一无所有,甚至在爱情的驱使下面目可憎。
可我却觉得,和他在一起,你也不快乐。
的确,你更美了,稳重而内敛。
可是,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的你,是那样一个华彩纷披花光灿烂的,夺目的女孩啊。
阿里萨是龙,乌尔比诺是勇者。
勇者乌尔比诺将公主从恶龙的手中救了回来。
相对于阿里萨,乌尔比诺可不仅仅是“一个有声望的有钱人”。
乌尔比诺理智、包容、博学而睿智,肩负起治理霍乱的责任,因为其医术而远近闻名,甚至在乌尔比诺死后,瞻仰他的人简直要踏破门槛。
而阿里萨常常情绪激动,咄咄逼人,有时候连代笔的工作都会写成情诗。
乌尔比诺的爱是水流,阿里萨爱是火焰。
和阿里萨在一起那种灼眼的爱情,仿佛时刻都在战斗,根本不值得骄傲。
而和乌尔比诺在一起,费尔明娜可以卸下战斗的铠甲,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妻子,做一个沉静温婉的女人。
可问题在于,费尔明娜,是天生的女武神。
勇者的爱束缚了费尔明娜。
她可是能够为了爱情对父亲以死相逼的费尔明娜,她可是能够独自一人自如穿行在治安极差的集市的费尔明娜,她不就不该被困在锅炉灶台中啊。
婚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挑战费尔明娜。
从被逼吃茄子到不得不学竖琴,从要生几个孩子到茶水有窗户味儿,乌尔比诺自认为给了费尔明娜优渥平静的婚姻生活,便总是柔和地去控制费尔明娜。
他的爱是水,但是水滴石穿。
勇者对婚姻的理解是传统的,认为组成家庭是人的责任,而维系家庭必然要牺牲个体。
而他是绝对传统的人,他必须让费尔明娜作出牺牲。
曾经裙摆飞扬,自由自在的小怪兽,必须在和善的微笑面前,收敛起自己的爪牙,度过平凡的一生。
龙与勇者孰是孰非,其实在于费尔明娜本身。
如果费尔明娜是朵娇嫩的花,那么无疑乌尔比诺更适合她,他的爱是花儿的保护伞。
她需要的就是在晨曦中守望着丈夫,用母爱去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
可是费尔明娜是荆棘,她的生命蓬勃有力,她应该过得是一种肆意潇洒的生活,而不是被束缚在一栋华美的别墅中。
恶龙虽然带走了公主,但也从来没有伤害她。
而勇者给了公主一个家,却没问过公主愿不愿意。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4
曾经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一书的片段就深深迷上了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他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令人惊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心潮澎湃。
只是遗憾地是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完这本书。
放假前去图书馆借书,偶然看到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毫不犹豫就借了。
近来有闲翻看,一下子就沉湎其中,再一次被他的精神世界所震慑住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与这种乌托邦相反的现实”。
如果说《百年孤独》由于描写了拉丁美洲最残酷的真实而显现了魔幻的、似真非真的特点,那么,这本描写爱情的奇书却因为描写一个存在于未来或幻想中的世界而显现了朴实的、绝对确实无疑的品质。
当缺乏洞察力的评论者把小说的简朴明晰的叙事方式看作是传统现实主义的胜利的时候,你能说他读懂了这本描写爱情的书吗?
少年时代朦胧的爱情幻影竟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一对濒临死亡的老人重新寻找并发现了它的全新的意义。
这个令人惊异的故事里充满了一切由于爱情而变得荒诞不经的胡话、痴言,在那个像得了霍乱症一样的恋人的乖张与惊惶里,那种一般说来显得如同爱情一样非现实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成了唯一的真实--就像弗洛伦蒂诺·阿里沙这个一生放荡的老人的那句毫无疑义的谎言“我为你保持了童贞”一样自然而真实。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按照费尔明娜·达萨的说法,这些句子的有用之处不在于它们的意义,而在于它们清晰明理的力量。
难道你能不喜欢作者的这种想像与创造的勇气吗?
因此,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既不起源于这个世界,也不归宿于这个世界。
从头至尾,爱情就是这个世界的异己力量。
看完后我查了一下写作背景,这时正是马尔克斯凭《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第三年,但他并没有为声名所累。
他曾说过《百年孤独》所带来的声名的威胁,让他特别反感。
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之后,他没有飘飘然,而是让围绕着自己的光环在心中黯淡,他因此于世俗生活中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那犀利的目光从狭窄坎坷的人性通道中穿过,以自己父母的爱情经历为蓝本,发现了充满暗礁、充满风浪但又壮阔浪漫的“爱情”的海洋。
在经过两年多的默默写作后,作家终于奉献给了世人一部非常之作——《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5
既要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要相守的婚姻。
“爱情”和“婚姻”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可是很多时候,爱情和婚姻似乎被割裂开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医生的婚姻是完美的,阿里萨的爱情是痛苦但却轰轰烈烈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和我一样,总觉得若是阿里萨和医生是一个人,分为一个男子的恋爱期和婚姻时期,轰轰烈烈地爱一场,两个人归于平淡之后是相守一生该是多好。
但这世间这样的似乎太少。
医生的的确确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伴侣——有地位、有责任、顾家、体面、优雅,是万千女子都想要嫁予的人。
所以,费尔明娜也选择嫁给了他,过得也算是幸福的一生,即使晚年的医生有过出轨,即使这让人羡慕的夫妻二人也有过冷战。
阿里萨是极端的,爱情的挫败让他心理变态,做了一系列变态行为,令人厌恶甚至作呕。
但他其实又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因为爱得太执着,所以他受到的伤害也更加沉重、更加刻骨铭心——他需要有地方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想要从失败的爱情中抽离出来,却最终发现只能越陷越深、所以干脆沉沦。
医生去世之后,阿里萨一如既往地爱着已是暮年的费尔明娜,他们选择远行,“既然都是为了爱,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不合理不合法的”。
于是,“一瞬间,两人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两只苍老的手都不是他们在互相触碰之前所想象的样子。
但片刻过后,它们就变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他想亲吻她的面颊。
她却躲开了,用沙哑而温柔的声音拒绝了他。
”
“已经不行了,”她对他说,“我闻起来尽是老太婆的味道”;“这是人发酵后的气味”。
当船返航要到家的时候,“她很清醒地意识到,这并非茴香酒产生的作用,而是对马上就要到家的恐惧。
”
于是,他下令船重新折返,并且是“一生一世”,因为“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故事的最后就这样停止了,没有写他们结婚与否。
他们的爱情似乎只能在海上漂泊,永远不能着陆。
爱情是这世间最奢侈的物品,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
弱者更是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国度。
爱情本应该是婚姻的开始,可很多时候婚姻却成了爱情的开端。
人生应真爱过才不遗憾,爱情和婚姻应该是可以同时拥有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6
像是介绍说的那样,马尔克斯试图将世间的一切爱情包括进去。
似乎他做到了,我读完后情绪久不能平,我一遍又一遍的咀嚼着小说中那些精彩的部分。
我停下来思考了很久,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爱。
爱情,这个曾经一直令我迷惑和怀疑的东西。
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只不过是荷尔蒙一时的吸引罢了,其实在说的时候在心底里,何尝不渴望得到一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呢?
只是用否认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贫瘠而已。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这句话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穿了爱情它神秘的皮囊,也将人毫不留情的分为了两派。
阿里萨在一边,乌尔比诺医生在另外一边。
像是乌尔比诺医生内心的诉说: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
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儿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
他明白他的爱,他认为的爱情,是稳定的婚姻生活,也就是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加起来近乎等同于爱情。
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而费尔明娜懂得爱,却为了一些东西放弃了爱,就像是书中所说。
当初,为了换取一种安全感,她们不仅放弃了自己家庭的姓氏,甚至放弃了自我,可那种安全感不过是她们做姑娘时许多幻想中的一个罢了。
最后在乌尔比诺医生去世之后,她也只不过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房子里游走的幽灵罢了。
回忆起婚姻生活,满是争执与无奈,在这里面竟然还有幸福。
她又是何其幸运,有一个不能更好的丈夫,有阿里萨这样懂得爱情本质的人,一直守候着她,在人生的最后走向了爱的内核。
说着费尔明娜是幸运的,仿佛我怀着羡慕的眼光,渴望她这样的生活一般。
不,我不渴望,因为我是更像是阿里萨。
一个找到所爱能执着一辈子的人,我贪婪的要带着我的爱与我所爱之人走过一生。
爱情,是看穿了一个人的本质而依旧爱他。
阿里萨爱费尔明娜的活泼与叛逆,他明白她的虚荣与傲气。
他包容着这一切,直到老去他也能看到她身上那吸引他疯狂的东西,骨子里那独一无二的东西,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被衰老的气息所覆盖。
我总觉得他在看着她的时候,看到的不只是那副皮囊,而是在皮囊之下令他疯狂的灵魂。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7
刚一看还以为是一部推理小说,再看才发现这是一个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主线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年轻的阿里萨为洛伦索·达萨送电报时不经意间瞟见他的女儿费尔米纳,从此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写情书,渐渐地让费尔米娜由最初的好奇心变成了爱情的萌芽。
费尔米纳给他寄去放在字典里的做成标本的叶子,阿里萨学会了小提琴,学会辨别风向,让风将他拉奏的曲子送到费尔米娜的窗边。
但这场秘密进行的热恋终究被打破,费尔米纳在课堂上装作记笔记实则是在写情书的举止被老师发现,被学校开除。
她的父亲对女儿有着厚重的期望。
他嫌弃阿里萨这般的穷小子,担心女儿会陷入这段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爱情。
于是带着女儿旅游,想让女儿忘却这段感情。
可尽管如此,费尔米纳仍然用尽一切方式与阿里萨发电报互通消息,他们把对方当作自己生命里存活下去最后的希望。
“今天,我看了您,我如梦初醒,我们之间的事,无非是幻想而已。
”这是费尔米纳给阿里萨最后的一封信,阿里萨陷入失恋,也让这段感情终止了五十一年。
乌尔比诺医生被费尔米纳的独特魅力所征服,而这位留学巴黎,学识渊博,家财万贯的男人也是费尔米纳父亲对女婿的不二人选。
二人顺其自然的完婚,他们都知道不是因为爱,乌尔比诺医生喜欢她的倔强和眼中的骄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费尔米纳只是被拒绝阿里萨的罪过的阴影弄得慌乱不已,恰巧碰见了这个能减轻她良心压力的人。
但他们都相信彼此之间会产生爱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就是一种稳定,舒适,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
上帝仿佛听到了阿里萨的渴望,让乌尔比诺医生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死去了。
而就是那天,阿里萨出现在费尔米纳门前,那场终止了五十一年的爱情仿佛又要浮现水面。
但他们毕竟是老了,没有人会承认他们的爱情,并且还认为这种年纪还谈恋爱就是可笑和卑鄙。
我刚燃起的爱情会不会因为我的年老而告终?
这个答案无从揭晓。
阿里萨与费尔米纳借旅行的名义躲进这所游轮——他们爱情的彼湾,并让船长升起霍乱的旗子不愿上岸,不愿结束这场刚圆下的梦。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
从一开始,我就能感觉到弗洛伦蒂诺?
阿里萨绝对是个对爱情忠贞无二的人。
一辈子,他都用来爱。
即使费尔明娜?
达萨以那样无厘头的理由拒绝了他,他都没有选择恨,而是选择了等待。
看似懦弱无耻却也是一种坚持。
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岁月,他不断思念,不断渴望。
他找了各种女人企图替代她的位置。
但却悲哀地发现:
生命中有些人无法替代。
记得有一个女人对他说:
“爱从腰部分为两种。
腰部以上是灵魂之爱,腰部以下是肉体之爱。
”多年来,他尝试多次,希望肉体之爱能填补灵魂之爱,却发现自己是那么无力。
从第一次在她家见到她的午后,他就赌上了一生的时间。
可是时间总是轻易就改变了人的容颜。
他从二十多岁的矫健少年成了年逾古稀的老态龙钟。
他终于等到了费尔明娜丈夫的死亡。
他莽撞而直接,受责骂仍坚持不气馁。
慢慢地,从只能远远地渴求她瞥他一眼,到能够光明正大地与她坐在阳光下谈天。
费尔明娜曾评价他说:
“只是一个可怜人。
”是的,的确可怜。
可怜到只因她在一面镜子中出现过两个小时,他不惜花巨资买下,可怜到为了不让她看到自己落魄可怜的一面,他强忍疼痛,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
年轻时,他为她创作华尔兹《花冠女王》,老来只求一次再为她演奏的机会。
然而,世俗的偏见与子女的反对再次袭来。
这一次,费尔明娜也终于懂得面对内心:
“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计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
”登上“新忠诚号”就像是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罗斯,但少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情欲,更多是渗透在生活中超越爱情的安静与饱经人世的沧桑。
故事的结局温暖而感动。
他愿用一切赌上余生的相依相守。
迷失航道的船将永远在来回的海岸线上奔波,直到时间的尽头。
上个世纪她一念之间的错,这个世纪他才在余生牵起她的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9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应该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受欢迎的两本书了。
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感觉这两本书都被它们的名声耽误了。
前者因其复杂的家庭关系,难记的人物,是出了名的难读,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后者的书名又会让人联想到是描写特殊时期坚贞爱情的俗套故事,而失去翻开的兴趣。
但是没有人能逃过“真香定律”,《百年孤独》是我去年读过的书中,最为推荐的一本;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截止到目前,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
就像《百年孤独》感觉并不是在讲“孤独”,而是在说与孤独正好相反的东西,似乎是人类旺盛的生命力。
虽然结局是整个家族的倾覆,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尘土,消失殆尽。
但是我却没能感受到本应该感受到的凄凉,仿佛家族的世世代代依然活在某个平行宇宙中,生生不息。
是呀,每当有一位读者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人物都会因为他或她再活一次,宛若新生,可能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刚开始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也一样,这哪里是在写爱情呀,这是哪门子爱情,这能算爱情吗?
什么是爱情?
禅宗说人生又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句话恰好描述了我看这本书的心路历程。
读书之前,虽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并未怀疑过自己是否知道爱情是什么。
但是看得过程中,我迷惑了,不再那么确定,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到底什么是爱情。
读过之后,感觉这本书其实是在讲爱情,又不是在讲爱情,讲的是爱,讲的是人生、衰老、死亡。
这让我想起了语言,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通过学习语言我们渐渐了解这个世界,这是山、那是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深,更透彻,而是变得越来越迷茫,与此同时,我们渐渐发现了语言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或者让人更好的理解我们。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同时看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对爱情下的定义各不相同,我们又如何说得明白,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在写爱情呢?
(事实是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竟然对“出轨”的定义也起了冲突)也就是说,如果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爱情那就更难了,如果真的存在的话。
“学会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0
刚开始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特别欣赏和羡慕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状态,像一场战争、像一种游戏......书中道出了婚姻的许多本质。
费尔明娜曾说:
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控制厌恶。
作为一个已婚两年的我来说,渐渐会感受到这些,因为两个人长期在一起,看到对方的所有,婚姻的真实面貌慢慢就会变成越来越接近世俗和彼此较劲的一场游戏。
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们继续相爱,反而会增加某种黏性,我把它称之为亲人间的纽带。
继续读,读到弗罗伦蒂诺.阿里萨的出现,那个热烈、纯真的诗人般的少年,在见到费尔明娜的第一眼起,他的失眠、紧张、焦虑......就伴随了他一生。
这里让我惊艳的有两个点:
一个是马尔克斯描写关于弗罗伦蒂诺的母亲发现儿子坠入情后,鼓励他要充分享受爱情带给他的感受,不论是痛苦还是欣喜,都要去接受,因为世上没有几人能尝到真爱,并去真正经历这些过程。
还有一个点是弗罗伦蒂诺被费尔明娜拒绝后,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直忠诚于费尔明娜,并坚守自己给她的承诺。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爱想要去占有和破坏费尔明娜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直默默守护在有她的地方,并且静静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亡的那一天。
最后瘦骨嶙峋的两位老人终于结合,这种结合我认为是形而上的,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这真的是一本伟大的史诗般的书籍!
故事的原型人物是马尔克斯的父亲,他是一名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家,正是弗罗伦蒂诺的原型。
包括里面姑妈的设定、阿里萨在福音花园夜拉小夜曲......等等这些细节也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真的,作家就是有非凡的能力,能把生活变成艺术。
我所能想到,上天给一个年轻人最棒的礼物,大概是“热爱艺术”。
越是用心孤苦的,越是能抵御世俗。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
六年前通宵在被窝拿着小台灯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虽然早已忘记了里面所写的内容,但貌似不妨碍我在人前炫耀的那种自豪感。
“啊,《百年孤独》呀,早就看过了”。
是的。
仅仅就是看过了,但是看过之后的结果是怎样恐怕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貌似里面的人名很长,涉及几辈人的故事。
不过,仅仅知道这些就够了吗,就能在人前说我知道马尔克斯吗?
知道得越多,你会发现你越不敢乱讲话,生怕讲错了就误导了他人。
看过《百年孤独》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用“魔幻现实主义”写就的。
手法新颖,故事离奇,不过,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反过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作者摈弃了以往的手法,并没有太多的人物情节,不过和之前那本书类似的就是都跨过了时间的长河。
这本书的里面有着很多当代人们所遇到的问题,想得到的答案。
一场由爱念引发的故事,终究是没有得到爱情的完美结局。
不过,对于彼此来说,这又算得上些什么呢?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提到的,我们首先应该要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不要相互遗忘。
里面有着浓烈的爱,热情的爱,等待的爱,以及成全的爱。
有着人类的善恶,爱憎,嫉妒等等。
当然了,里面也有着迷乱的性,狂欢后的孤单。
有着迷茫,有着恐惧,也有着贪婪。
不正因为如此,世间才显得多次多彩吗。
如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这样一句:
心有很多的规矩,要守住自己心里的规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人人都能舍得。
在一个极度迷乱的世界里,你能保证一定能够守住心中的那个规矩吗?
选择的机会增加,也就意味着犯错的几率增加。
最终能够走出来的才是成长。
同时看的另外一本书则是《学会提问》,现在的人为什么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就是因为更多的思维固化,把周边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空闲的时间又被手机给填补上了。
接受大量的“信息”。
接受着大数据的“按喜欢推荐”。
之前曾看过一个调查,中国的人均读书量排在末尾,挺可惜的,中国也有很多大师经典之作,只是少有人去翻开,去记住,去感念。
《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里面你会感受到部落文化,感受到地中海似的爱情,以及对于真挚爱情的探讨,你所发生过的,或者你正在经历的,都有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 时期 爱情 读后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