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硫和氮78.docx
- 文档编号:7495391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18.33KB
13硫和氮78.docx
《13硫和氮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硫和氮78.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硫和氮78
硫和氮
【学习目标】
1.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制取;铵盐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氨和铵盐的检验;
3.记住硝酸的物理性质,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硝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硝酸的方法;
【聚焦重难点】
1、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
易液化(-10℃)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H2SO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SO2+H2O
H2SO3
SO2与CO2性质的比较
名称
CO2
SO2
与H2O反应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与碱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SO2+Ca(OH)2===CaSO3↓+H2O
与盐反应
CO2+CaCO3+H2O===Ca(HCO3)2
CaSO3+SO2+H2O===Ca(HSO3)2
2 氧化性:
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2+2H2S===3S↓+2H2O
3 还原性:
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SO2+O22SO3
(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
4 漂白性: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O3、H2O2、Na2O2
SO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为什么?
〖答案〗不能,SO2+Cl2+2H2O===H2SO4+2HCl
SO2与CO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
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3.用途
1 制硫酸;
2 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 杀菌消毒。
4.制法
1 工业制法
a,硫磺燃烧法S+O2
SO2
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
2Fe2O3+8SO2
2 实验室制法
Na2SO3(s)+H2SO4(浓)===Na2SO4+SO2↑+H2O
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
5.二氧化硫的污染
1 pH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2 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当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雨水酸性变大,pH变小。
其转化可简单表示如下:
2SO2+2H2O+O2
2H2SO4
NOx
HNO3
3 酸雨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
(3)使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
(4)破坏建筑物。
2、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
(1)物理性质:
NO是色毒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NO易与O2化合,所以不能与O2共存。
与O2反应的方程式为:
所以实验室收集只能用法收集,而不能用法收集。
2.二氧化氮
(1)物理性质:
NO2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NO2易与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实验室收集只能用法收集,而不能用法收集。
做实验想问题——NO、NO2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并不断振荡
试管内的气体颜色由色慢慢变为色,最后剩余气体为原气体体积的;液体进入试管中,并
NO2溶于水并与H2O发生反应
通过导管通入少量的氧气
气体迅速由色变为
色,液面,气体最后又变为
NO不溶于水,易于氧气发生反应,
重复上述操作几次
重复出现第二步骤中的现象,最终,
4NO2+O2+2H2O
4HNO3
3、硫酸
1.浓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
①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
<1>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
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脱水性(炭化)
[实验]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
现象: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
<1>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
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强氧化性
[实验]浓硫酸与铜反应。
(浓)
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小结:
<1>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
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
。
2.有关计算
1 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
(1)物质纯度(%)=不纯物质中含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
(2)原料利用率(%)=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投入原料总量×100%(或转化率)
(3)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
2 多步反应计算
(1)关系式法:
先写出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列出关系式,即可一步计算。
(2)元素守衡法:
找出主要原料和最终产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对应关系。
找出此关系的简便方法,就是分析原料与产物之间所含关键元素原子个数关系,如:
FeS2~2H2SO4,S~H2SO4。
4、氨、铵盐
1.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氨的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三角锥形;NH3是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NH3。
(3)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NH4++OH―
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3。
②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生成白烟)
NH3+CO2+H2O=NH4HCO3
③与氧化剂反应:
4NH3+3O24NO+6H2O
2NH3+3CuON2+3Cu+3H2O
8NH3+3Cl2=N2+6NH4Cl
2.氨的实验室法:
用铵盐与碱共热
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①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与制备O2和CH4气体相似;收集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检验:
a.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③干燥:
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
P2O5与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3.氨的工业制法
N2+3H22NH3
4.铵盐
(1)结构:
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
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Ù不稳定性: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NH3¡ü+CO2¡ü+H2O
NH4NO3受热分解较复杂:
NH4NO3N2O+2H2O
2NH4NO32N2¡ü+O2¡ü+4H2O
¢Ú与碱反应
NH4++OH―NH3·H2O
或NH4++OH―NH3↑+H2O
¢Û水解反应:
NH4++H2ONH3·H2O+H+
(4)用途:
可用作氮肥,炸药,焊药。
(5)NH4+的检验:
往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放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含NH4+。
5.关于氨水的几个问题
(1)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
(2)在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显弱碱性,具有碱的通性。
氨水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的存在。
(3)氨水是混合物,溶液中存在微粒有:
三种分子:
NH3•H2O、NH3、H2O
三种离子:
NH4+、OH—、及少量H+
(4)氨水是弱电解质溶液,但电解质是NH3•H2O而不是NH3。
(5)氨水是很好的沉淀剂,可使多种阳离子:
Mg2+、Fe3+、Al3+、Ag+、Cu2+等生成沉淀。
其中AgOH、(或Ag2O)、Cu(OH)2等沉淀遇过量的氨水会生成络离子而溶解。
如:
Al3++3NH3•H2O=Al(OH)3↓+3NH4+
Ag++NH3•H2O=AgOH+NH4+
2AgOH=Ag2O+H2O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利用此性质在实验室中用氨水制取Al(OH)3和银氨溶液。
(6)涉及氨水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Ù氨水作反应物,用分子式NH3•H2O表示。
¢Ú生成氨水时,如使用的反应物为浓溶液或在加热条件下,用下式表示:
NH4++OH―NH3↑+H2O
③生成氨水时,如使用的反应物为稀溶液,用下式表示:
NH4++OH―=NH3·H2O
5、硝酸
1.物理性质
纯净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
因为它的晶体为分子
晶体,所以它的熔沸点较低。
因为硝酸分子为强极性分子,所以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浓硝酸为挥发性酸,打开瓶盖露置于空气中,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
2.化学性质
硝酸溶于水发生完全电离:
HNO3=H++NO3-,常用浓硝酸中,硝酸也是以离子形成存
在于水溶液中,因此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硝酸是一种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1 硝酸的不稳定性
4e
4HNO3△ 2H2O+4NO2↑+O2↑
或光照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光越强分解越快。
为了防止硝酸的分
解,必须把它盛在棕色瓶里密封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常用浓硝酸略带黄色,是因为少部分硝酸分解而产生的NO2气体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如果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溶于水时,该混合气可被水完全吸收,无残留气体。
这是因为收集到的气体中
=4:
1溶于水时,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恰好均被完全吸收。
2 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有氧化性。
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
同浓度的硝酸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硝酸能氧化除Pt、Au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还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H2S、Na2SO3、SO2、HBr、HI、Fe2+、Sn2+,松节油、锯未等)。
如:
铜、汞、银等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一般认为生成硝酸盐和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通常需加热,产生金属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①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
上述两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Cu+4H++2NO3-=Cu2++2NO2↑+2H2O
3Cu+4H++2NO3-=2Cu3++2NO↑+4H2O
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还原产物的价态来判断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必须肯定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
同时必须切实知道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产生气体(氮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即使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亦是如此。
反应①可用作实验室制取NO2气体,用平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组合实验装置,由于反应剧烈,可控制滴加浓硝酸的速率控制产生NO2的速率,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多余的NO2气体可用碱液吸收。
该制取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反应②可作为实验室制取NO的反应,装置选择固+液-----气的装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铝、铁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即浓硝酸将它们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的缘故。
铁在过量的浓硝酸中加热发生反应为:
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过量的铁在稀硝酸中发生反应为: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活泼金属跟稀硝酸反应,由于金属的强还原性,还原产物较为复杂。
例如:
4Mg+10HNO3(稀)=4Mg(NO3)2+NH4NO3+3H2O。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能使Pt、Au溶解。
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在热而浓的硝酸中剧烈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4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某些还原性的化合物能被硝酸氧化: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3H2S+2HNO3=3S+2NO+4H2O
2NaBr+4HNO3(稀)△2NaNO3+2NO2↑+Br2↑+H2O
6KI+8HNO3(稀)=6KNO3+I2+2NO↑+4H2O
3.硝酸的制法
1 硝酸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室里可以把硝酸盐跟浓硫酸共同加热来制取。
反应为:
NaNO3+H2SO4(浓)△NaHSO4+HNO3↑
装置图:
注意:
加热时最好微热。
因为HNO3受热易分解。
制得的硝酸常略显黄色,是因为溶有少量NO2的缘故。
2 硝酸的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
氨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两个阶段
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氮化氮被水吸收而生成硝酸
反应方程式:
4NH3(气)+5O2(气)催化剂4NO(气)+6H2O(气)+907KJ
2NO(气)+O2(气)=2NO2(气)+113kJ
3NO2(气)+H2O(液)=2HNO3(液)+NO(气)+136KJ
设备:
氧化炉、吸收塔
吸收剂:
水或稀硝酸
浓缩剂:
硝酸镁或浓硫酸
尾气吸收剂:
氢氧化钠溶液。
(NO+NO2+NaOH=2NaNO2+H2O)
注意点:
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使吸收生成的NO再氧化为NO2,NO2溶于水又生成HNO3和NO,经过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完全地被水吸收,能够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
因此起始物和反应终产物物质的量间关系为:
1molNH3转化1molHNO3。
【例题精讲】
[例1]含有硒(Se)的保键品已进入市场,已知该元素与氧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B.单质Se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比硫大,比溴小
D.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比溴强,比O3弱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Se与O、S、Cl、Br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及Se单质和臭氧的特殊性质。
如S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臭氧是很强的氧化剂等。
另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判断选项正误的钥匙。
S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最外层为6个电子,故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的形式为SeO3。
再由于Se原子半径较S原子的大,故体现部分金属性质。
硒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因此选项A、B都正确。
根据O、S、Cl、Br与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不难判断出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Se>S、Se>Br;单质的氧化性的关系为O3>O2>S>Se、Cl2>Br2>Se,因此可判断C、D两选项中的部分判断存在错误。
答案:
CD
点评: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能利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类比同族中代表性元素,抓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来分析、推理未知的或不太熟悉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性质,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或解决部分信息迁移题的常见思维方法。
[例2]臭氧(O3)是一种有点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氧气更强的氧化性。
臭氧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产生,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反应的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是一个牵涉由臭氧(O3)与K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单质(I2)产生,产物中还同时产生氧气(O2)。
由化合价分析,生成氧气的O元素价态不变,即实际并没有参加氧化反应,因此可推知起氧化作用的实际上是臭氧中的部分氧原子。
被还原的氧原子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一般产物为OH-,与K+组成产物中的KOH,因此反应中还须有H2O参加反应,从而解决问题。
答案:
方程式:
O3+2KI+H2O====I2+O2+2KOH;氧化产物:
碘单质(I2);还原产物:
氢氧化钾(KOH)。
点评:
本题属信息挖掘题,要善于挖掘分析题给信息,抓住“淀粉KI试纸变蓝”这一特征(暗示有I2单质生成),充分利用氧化还原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3](2000•上海•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
解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此报道内容。
答案:
C
[例4]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
2SO2(g)+O2(g)≒ 2 SO3(g);ΔH=-196.6KJ/mol
(1)该反应在__________(设备)中进行,这种生产硫酸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在实际生产中,操作温度选定400∽500℃,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硫酸工业选定压强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作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接触室;接触法。
(2)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较小;温度过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会降低。
考虑到催化剂在400~500℃时,活性最大,所以操作温度选定在400~500℃。
(3)常压;在常压下及400~500℃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若加压会增加设备、投资和能量消耗。
[例5]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
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
解析:
可先设烧瓶容积为1L,则NH3瓶中水充满整个烧瓶,NO2瓶中水充满烧瓶的2/3,如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
参考答案:
C
[例6]工业上由氮气制得氨气,氨再经催化氧化最终制得硝酸,如用去标准状况下560m3空气中的氮气(按N2占空气体积的4/5计算),则理论上可制得12mol/L的硝酸多少立方米(设反应过程中氮损失16%)?
解析:
生成硝酸的体积为V
N22NH32HNO3
12
V×103L/m3×12mol/L
V=2.8m3
答:
理论上可制得2.8m312mol/L的硝酸。
【习题精练】
1、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2.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B.可能是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和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