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第三章 筹资决策.docx
- 文档编号:762911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79.52KB
03 第三章 筹资决策.docx
《03 第三章 筹资决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 第三章 筹资决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第三章筹资决策
第三章筹资决策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股票、债券发行价格和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理解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了解权益资金、负债资金筹集的各种方式。
第一节企业筹资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概念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筹集资金既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又是谋求企业发展的基础。
筹资工作做得好,不仅能降低资本成本,给经营或投资创造较大的可行或有利的空间;而且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大企业经济效益。
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它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及效果。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把握企业何时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以何种合理的方式取得资金。
二、企业筹资的来源
企业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由投资人提供的,称为所有者权益,这部分资金称为权益资金;另一个方面是由债权人提供的,称为负债,这部分资金称为负债资金。
三、企业筹资的方式
企业筹资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3.发行债券。
4.融资租赁。
5.银行借款。
6.商业信用。
以上这些筹资方式,将在本章第二、第三节作详细介绍。
四、筹资的基本原则
采取一定的筹资方式,有效地组织资金供应,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为此,企业筹集资金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筹资,都必须预先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以需定筹。
既要防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要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及时性原则
按照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同等数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企业筹集资金应根据资金投放使用时间来合理安排,使筹资和用资在时间上相衔接。
既要避免过早筹资使资金过早到位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要避免资金到位滞后丧失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效益性原则
不同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各不相同,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
筹集资金应从资金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合适的方式操作,追求降低成本,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优化资金结构原则
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要有合适的比例,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也应比例适当。
资金筹集应注意这两方面内容,使企业减少财务风险,优化资金结构。
五、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筹集资金应以需定筹。
测算企业资金需要量是筹集资金的基础工作。
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有很多方法,现仅介绍销售百分比法。
所谓销售百分比法是指以未来销售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为主要参数,考虑随销售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及其他因素对资金需求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需要追加的资金量的一种定量计算方法。
销售百分比法下企业需要追加资金量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F=K(A-L)-R
F表示企业在预测年度需从企业外部追加筹措资金的数额。
K表示预测年度销售收入对于基年度增长的百分比。
A表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资产项目基期金额。
资产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随销售收入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如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这些是公式中A的计量对象。
第二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变动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如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这些项目不是A的计量对象。
第三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关系有多种可能的,如固定资产。
假定基期固定资产的利用已经饱和,那么增加销售必需追加固定资产投资,且一般可以认为与销售增长成正比,应把基期固定资产净额计入A之内;假定基期固定资产的剩余生产能力足以满足销售增长的需要,则不必追加资金添置固定资产;在销售百分比法中,固定资产仅作上述二种假定。
L表示随销售收入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负债项目基期金额。
负债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随销售收入变动成正比例变动,如应付帐款、应交税金等流动负债项目,这些是公式中L的计量对象。
第二种情况是与销售收入变动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如各种长期负债等,这些项目不是L的计量对象。
L在公式中前面取“-”号,是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可用资金。
“资产是资金的占用、负债是资金的来源。
”
R表示预测年度增加的可以使用的留存收益,在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等确定的情况下计算得到。
R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可用资金,可以作为向外界筹资的扣减数。
关于销售百分比法的使用应注意:
资产、负债中各项目与销售收入的关联情况各企业不一定是相同的,上面的叙述存在着假定性,应当考察企业本身的历史资料,确定A与L的计量范围。
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与销售收入变动无关,公式中没有涉及。
【例4-1】某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额30万元,销售净利率为10%,并按净利润的40%发放股利,假定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利用能力已经饱和,2002年底的资产负债表如表4-1所示:
表4-1
资产负债表单位:
万元
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1.货币资金
10
负债:
1.应付帐款
25
2.应收帐款
20
2.应交税金
5
3.存货
30
3.长期负债
10
4.固定资产
55
所有者权益:
1.实收资本
60
5.无形资产
5
2.留存收益
20
合计
120
120
若该公司计划在2003年把销售额提高到36万元,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仍保持2002年水平。
要求:
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该公司2003年需向外界融资额。
解:
K=
A=10+20+30+55=115(万元)
L=25+5=30(万元)
R=36×10%×(1-40%)=2.16(万元)
F=20%×(115-30)-2.16
=14.84(万元)
该公司2003年需向外界融资14.84万元。
第二节权益资金筹集
企业的全部资产由两部分构成:
投资人提供的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提供的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企业筹集债务资金的前提与基础。
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积累,如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资本金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企业设立时的启动资金,资本金的数额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开办此类企业的最低资本数额(法定资本金)。
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的资金都称为权益资金,权益资金不用还本,因而也称之为自有资金或主权资金。
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非股份制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不以股票为媒介,无需公开发行证券。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对企业拥有经营管理权,并按出资比例分享利润、承担损失。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渠道
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方式筹集资金有以下四种渠道:
1.吸收国家投资
吸收国家投资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国家资本金。
2.吸收法人投资
法人投资是指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其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由此形成法人资本金。
3.吸收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是指城乡居民或本企业内部职工以其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个人资本金。
4.吸收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企业,形成外商资本金。
(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投资者可采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多种形式出资。
主要出资方式有:
1.现金投资
现金投资是吸收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出资形式。
企业有了现金,就可获取所需物资,就可支付各种费用,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因此,企业要争取投资者尽可能采用现金方式出资。
2.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是指以房屋、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商品等流动资产所进行的投资。
实物投资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的需要;
(2)技术性能良好;(3)作价公平合理;(4)实物不能涉及抵押、担保、诉讼冻结。
投资实物的作价,除由出资各方协商确定外,也可聘请各方都同意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3.无形资产投资
无形资产投资是指以商标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所进行的投资。
企业在吸收无形资产投资时应持谨慎态度,避免吸收短期内会贬值的无形资产,避免吸收对本企业利益不大及不适宜的无形资产,还应注意符合法定比例,即吸收无形资产的出资额一般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对于高新技术等特殊行业,经有关部门审批最高放宽至30%。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一般要遵循如下程序:
1.确定吸收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企业新建或扩大经营规模时,应先确定资金的总需要量及理想的资本结构,然后据以确定吸收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量。
2.寻求投资单位,商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双方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受资单位要选择相宜的投资者,投资单位要选择收益理想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受资者。
为此,要做好信息交流工作,企业既要广泛了解有关投资者的财力和意向,又要主动传递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利于在较多的投资者中寻求最好的合作者。
投资单位确定后,双方便可进行具体的协商,确定投资数额和出资方式。
落实现金出资计划及实物、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
3.签署投资协议。
企业与投资者商定投资意向和具体条件后,便可签署投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4.执行投资协议。
企业与投资者按协议约定,做好投资交接及有关手续,并在以后确保投资者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及盈利分配权利。
(四)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1.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主要有:
(1)筹资方式简便、筹资速度快。
吸收直接投资的双方直接接触磋商,没有中间环节。
只要双方协商一致,筹资即可成功。
(2)有利用增强企业信誉。
吸收直接投资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比较,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借款能力。
(3)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吸收直接投资可直接获得现金、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与通过有价证券间接筹资比较,能尽快地形成生产能力,尽快开拓市场。
(4)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吸收直接投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没有固定的财务负担,比较灵活,所以财务风险较小。
2.吸收直接投资的缺点主要有:
(1)资金成本较高。
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根据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者的出资额计算的,不能减免企业所得税,当企业盈利丰厚时,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很大。
(2)企业控制权分散。
吸收直接投资的新投资者享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这会造成原有投资者控制权的分散与减弱。
二、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主权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它表示了持股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本章仅介绍股票与筹资有关的内容,有关股票的其他内容将在证券投资部分介绍。
股票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分。
(一)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管理权而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最主要方式。
1.普通股的特点
(1)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经营管理权。
(2)普通股股东对公司有盈利分享权。
(3)普通股股东有优先认股权。
(4)普通股股东有剩余财产要求权。
(5)普通股股东有股票转让权。
2.普通股的发行价格
普通股的发行价格可以按照不同情况采取两种办法:
一是按票面金额等价发行;二是按高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公司始发股的发行价格与票面金额通常是一致的,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则需根据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增值水平加以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未来股利计算
每股价格=
预期股利
=
票面价值×股利率
利息率
利息率
公式中的利息率最好使用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也可用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
(2)以市盈率计算
每股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合适的市盈率
(3)以资产净值计算
每股价格=
=
不论用以上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如果计算得到的结果低于股票面值,那么股票的发行价格就取股票面值。
3.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a.能增加股份公司的信誉。
普通股筹资能增加股份公司主权资金的比重,较多的主权资金为债务人提供了较大的偿债保障,这有助于增加公司的信誉,有助于增加公司的举债能力。
b.能减少股份公司的风险。
普通股既无到期日,又无固定的股利负担,因此不存在不能偿付的风险。
c.能增强公司经营灵活性。
普通股筹资比发行优先股或债券限制少,它的价值较少因通货膨胀而贬值,普通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较灵活。
(2)普通股筹资的缺点
a.资金成本较高。
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一般高于债务资金,因为普通股股东期望报酬高,又因为股利要从税后净利润中支付,且发行费用也高于其他证券。
b.新股东的增加,导致分散和削弱原股东对公司控股权。
c.有可能降低原股东的收益水平。
(二)优先股筹资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
它既具有普通股的某些特征,又与债券有相似之处。
从法律上讲,企业对优先股不承担还本义务,因此它是企业自有资金的一部分。
1.优先股的特点
优先股的特点是较普通股有某些优先权利同时也有一定限制,其“优先”表现在:
(1)优先分配股利权
优先股股利的分配在普通股之前,其股利率是固定的。
(2)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
当企业清算时,优先股的剩余财产请求权位于债权人之后,但位于普通股之前。
2.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1)优先股筹资的优点
a.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
b.股利支付率虽然固定,但无约定性。
当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也可暂不支付,不像债券到期无力偿还本息有破产风险。
c.优先股属于自有资金,能增强公司信誉及借款能力,又能保持原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
(2)优先股筹资的缺点
a.资金成本高,优先股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股利支付虽无约定性且可以延时,但终究是一种较重的财务负担。
b.优先股较普通股限制条款多。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也是权益资金的一种,是指企业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与其他权益资金相比,取得更为主动简便,它不需作筹资活动,又无筹资费用,因此这种筹资方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企业的信誉。
留存收益的实质是投资者对企业的再投资。
但这种筹资方式受制于企业盈利的多寡及企业的分配政策。
第三节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
由于负债要归还本金和利息,因而称为企业的借入资金或债务资金。
一、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
(一)银行借款的种类
1.按借款期限长短分
按借款期限长短可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借款;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款。
2.按借款担保条件分
按借款担保条件可分为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
3.按借款用途分
按借款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借款、专项借款和流动资金借款。
4.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可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性银行贷款。
(二)银行借款的程序
1.企业提出借款申请
企业要向银行借入资金,必须向银行提出申请,填写包括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内容的《借款申请书》,并提供有关资料。
2.银行进行审查
银行对企业的借款申请要从企业的信用等级、基本财务情况、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偿债能力等多方面作必要的审查,以决定是否提供贷款。
3.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规定借款单位和银行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的法律文件。
借款合同包括基本条款、保证条款、违约条款及其他附属条款等内容。
4.企业取得借款
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后,银行应如期向企业发放贷款。
5.企业归还借款
企业应按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足额归还借款本息。
如因故不能按期归还,应在借款到期之前的3~5天内,提出展期申请,由贷款银行审定是否给予展期。
(三)银行借款的信用条件
向银行借款往往附带一些信用条件。
主要有:
1.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留一定数额的存款余额,约为借款额的10%-20%,其目的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对借款企业来说,加重了利息负担。
【例4-2】某企业按年利率9%向银行借款100万元,补偿性余额比例10%。
要求:
计算企业实际借款利率。
解:
企业实际借款利率=
=
=10%
2.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是借款企业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借款最高限额。
在信贷额度内,企业可以随时按需要支用借款。
但如协议是非正式的,则银行并无必须按最高借款限额保证贷款的法律义务。
3.周转信贷协议
周转信贷协议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议。
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议,要对贷款限额中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例4-3】某企业与银行商定的周转信贷额度为2000万元,承诺费为1%,该企业年度内实际借款额为1600万元。
要求:
计算该企业应向银行支付的承诺费。
解:
应付承诺费=(2000-1600)×1%=4(万元)
(四)银行借款的优缺点
1.银行借款的优点
(1)筹资速度快。
与发行证券相比,不需印刷证券、报请批准等,一般所需时间短,可以较快满足资金的需要。
(2)筹资的成本低。
与发行债券相比,借款利率较低,且不需支付发行费用。
(3)借款灵活性大。
企业与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商谈借款金额、期限和利率等具体条款。
借款后如情况变化可再次协商。
到期还款有困难,如能取得银行谅解,也可延期归还。
2.银行借款的缺点
(1)筹资数额往往不可能很多。
(2)银行会提出对企业不利的限制条款。
二、发行债券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凭证。
(一)债券的种类
1.按发行主体分类
按发行主体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政府债券风险小、流动性强。
金融债券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金融债券风险不大、流动性较强、利率较高。
企业债券是由各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企业债券风险较大、利率较高、流动性差别较大。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按有无抵押担保可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信用债券又称无抵押担保债券,是以债券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发行的债券。
政府债券属于信用债券,信誉良好的企业也可发行信用债券。
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不准企业将其财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不能随意增发企业债券,未清偿债券之前股利不能分得过多等。
抵押债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
当企业不能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将抵押品拍卖以获取债券本息。
担保债券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
当企业没有足够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偿还。
3.按偿还期限分类
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短期债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债券。
长期债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
4.按是否记名分类
按是否记名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5.按计息标准分类
按计息标准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6.按是否标明利息率分类
按是否标明利息率可分为有息债券和贴现债券。
7.按是否可转换成普通股分类
按是否可转换成普通股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
(二)债券的发行
国有企业、股份公司、责任有限公司只要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都可以依法申请发行债券。
1.发行方式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委托发行和自行发行。
委托发行是指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承销全部债券,并按总面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
自行发行是指债券发行企业不经过金融机构直接把债券配售给投资单位或个人。
2.发行债券的要素
(1)债券的面值。
债券面值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币种和票面金额。
币种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这取决于债券发行的地区及对象。
票面金额是债券到期时偿还本金的金额。
票面金额印在债券上,固定不变,到期必须足额偿还。
(2)债券的期限。
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称为债券的期限。
(3)债券的利率。
债券上一般都注明年利率,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
面值与利率相乘即为年利息。
(4)偿还方式。
债券的偿还方式有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及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
(5)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
一是按债券面值等价发行,等价发行又叫面值发行;二是按低于债券面值折价发行;三是按高于债券面值溢价发行。
债券之所以会偏离面值发行是因为债券票面利率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不一致。
如果债券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多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大而应采用溢价发行。
如果债券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则由于未来利息少计,导致债券内在价值小而应采用折价发行。
这是基于债券发行价格应该与它的价值贴近。
债券溢价、折价可依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算出的内在价值确定。
若每年末支付利息,到期支付面值的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
行价格
=
债券
面值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
期限计算的现值系数
+
债券应付
年利息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期限
计算的年金现值系数
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
=
按票面利率和期限计算债券到期的本利和
×
按市场利率和债券期限计算的现值系数
【例4-4】某企业发行债券筹资,面值500元,期限5年,发行时市场利率10%,每年未付息,到期还本。
要求:
分别按票面利率为8%、10%、12%计算债券的发行价格。
解:
若票面利率为8%:
发行价格=500×8%×(P/A,10%,5)+500×(P/F,10%,5)
=40×3.7908+500×0.6209=462.08(元)
若票面利率为10%
发行价格=500×10%×(P/A,10%,5)+500×(P/F,10%,5)
=50×3.7908+500×0.6209=500(元)
若票面利率为12%:
发行价格=500×12%(P/A,10%,5)+500×(P/F,10%,5)
=60×3.7908+500×0.6209=537.90(元)
从上例结果可见,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以折价、等价、溢价发行。
此类问题的市场利率是复利年利率,当债券以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即使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也不应是面值发行。
【例4-5】依[例4-4]资料,改成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其余不变。
解:
若票面利率为8%:
发行价格=500×(1+5×8%)×(P/F,10%,5)
=700×0.6209=434.63(元)
若票面利率为10%:
发行价格=500×(1+5×10%)×(P/F,10%,5)
=750×0.6209=465.68(元)
若票面利率为12%:
发行价格=500×(1+5×12%)×(P/F,10%,5)
=800×0.6209=496.72(元)
(三)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1.债券筹资的优点
(1)债券利息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而股票的股利需由税后利润发放,利用债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
(2)债券持有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不会减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3)债券利率在发行时就确定,如遇通货膨胀,则实际减轻了企业负担;如企业盈利情况好,由财务杠杆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 第三章 筹资决策 第三 筹资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