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765618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4.92KB
化学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docx
《化学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中考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
粮食酿酒菜刀生锈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消化食物食物腐败燃放烟花
火烧赤壁光合作用双氧水制氧气焚烧垃圾蜡炬成灰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如:
胆矾研碎空气液化电灯发光酒精挥发蜡烛熔化气球充气过多爆炸海水晒盐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湿衣服晾干铁杵成针干冰升华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
O2、N2、CO2、SO2、H2O、P2O5、Fe3O4、MnO2、KMnO4、KClO3、冰水混合物、液氮
6.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
如:
空气、海水、自来水、矿泉水、稀有气体、石灰石、铁矿石、澄清石灰水、过氧化氢溶液、碘酒、可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7.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8.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缓慢氧化:
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9.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二、基本知识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①氧气的用途:
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
②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上利用这一点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用途——制氮肥、硝酸,作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冷冻麻醉,超导材料。
③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用途——作保护气(焊接,灯泡)、多用途电光源、激光、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
3.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SO2、NO2、CO、可吸入颗粒物等
4.一些重要反应的表达式及现象
①石蜡燃烧: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镁+氧气
氧化镁Mg+O2
MgO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Fe+O2
Fe3O4
现象: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
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熔落物炸裂瓶底。
④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P+O2
P2O5
现象: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⑤硫粉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S+O2
SO2
现象:
A、在纯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
瓶底要放少量水,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⑥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
CO2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⑦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O2
⑧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K2MnO4+MnO2+O2
⑨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H2O2
H2O+O2
现象:
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
操作简便,节约能源,无污染
⑩拉瓦锡的实验:
汞+氧气
氧化汞Hg+O2
HgO
氧化汞
汞+氧气HgO
Hg+O2
化合反应:
②、③、④、⑤、⑥
分解反应:
⑦、⑧、⑨
三、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容器
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②可以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2.量筒
①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②量取液体时,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③10毫升量筒的精确度为0.1毫升。
俯视实际值会偏小,仰视实际值会偏大。
④不可对量筒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3.托盘天平
①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②先调整零点再称量。
③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④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⑤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⑥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酒精灯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应用漏斗。
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④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⑤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用外焰加热。
⑥酒精灯在燃烧时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盖灭。
5.试管夹、铁夹
①夹持试管时应靠近试管口中上部(距离管口1/3处)。
②试管夹使用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③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二)药品的存放和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原则
①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②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内。
③“三不”:
不能用手拿、不能品尝、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④嗅闻气体的方法: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颗粒状药品:
一般用药匙取。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②块状药品及金属颗粒:
用镊子夹取。
先把试管横放,将固体颗粒放入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
③用过的药匙和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液体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防止药品被污染),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滴加少量液体
a.先挤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完,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三)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
②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有水柱上升,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四)给物质加热
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③导致试管破损的原因——用焰心加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制取氧气结束时,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没有预热;安装仪器时放在桌子上用力按等。
(五)仪器的洗涤
①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需回收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六)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安装装置的注意事项
①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防止试管炸裂)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药品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增大受热面积)
④试管口处塞上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⑤伸入试管口的导管不要过长(便于气体顺利导出)
2.操作步骤
①装配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平铺或斜铺在试管的底部,塞一团棉花,塞紧橡皮塞。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在水槽里。
④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⑤当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开始冒出的是空气。
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⑥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盖上毛玻璃片,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并正放在桌子上。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七)检验气体
检验一瓶CO2气体:
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①CO2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空气中含CO2气体: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一瓶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
②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检验一瓶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正常燃烧。
③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一片干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变软了。
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很快瓶壁上就凝结很多水珠。
夏天,我从空调房间出来,眼镜片上立刻凝结一层水雾。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里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C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固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若A为常见的碱,且通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E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B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C+2CuO
2Cu+CO2↑Ca(OH)2Na2CO3
【解析】
【详解】
(1)根据A、C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固体,故A可能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铜,C是二氧化碳;反应①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
C+2CuO
2Cu+CO2↑;
(2)A为常见的碱,且通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A是氢氧化钙。
E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E物质是CO2,
,A可与B反应,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B可能碳酸钠,
,D是氢氧化钠,反应②是
,故A的化学式为Ca(OH)2,B可能是Na2CO3。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该题的突破口。
3.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③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完成①转化中,可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的物质类别是_____(选填序号,A.氧化物B.酸C.碱D.盐)。
(3)写出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⑧反应时一定发生的现象是_____;若④反应出现蓝色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①~⑧能够逆向转化的有_____(填序号)。
【答案】复分解反应BDNaOH+HNO3=NaNO3+H2O产生白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②⑤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
复分解反应;
(2)碳酸钠能与盐酸(属于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属于盐)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
BD;
(3)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即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填:
NaOH+HNO3=NaNO3+H2O;
(4)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故填:
产生白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
(5)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
②⑤。
4.甲、乙、丙是仅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丁由钙、氧和碳三种元素组成。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丙______。
(2)实验室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由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CO2CO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CO2+C
2CO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甲、乙、丙是仅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丁由Ca、O和C三种元素组成,故丁是碳酸钙,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甲是二氧化碳,由于甲能与丙相互转化,乙能生成二氧化碳和丙,故乙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炭,丙可能是一氧化碳;若甲中不含碳元素,则甲可能是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的水,根据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与水相互转化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甲的化学式为CO2,丙的化学式为CO;
(2)实验室通过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可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和碳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
5.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作导线H2CO2CO2+H2O=H2CO3
【解析】
【详解】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紫红色金属,所以A是铜;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灭火剂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水;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C是盐酸;盐酸会转化成B、D,B、D都会转化成铜,所以B是氢气,D是氯化铜。
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A是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铜的一种用途是:
作导线(合理的答案都可以);
(2)因为B能转化为铜,所以B是氢气;而E能灭火,所以E是二氧化碳。
B、E的化学式分别为:
H2、CO2;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4)B→A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本题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是紫红色金属,B、E常温下均是气体,E、F都能用于灭火,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首先根据A是紫红色金属,推出A是铜,然后根据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推出C是盐酸,再根据,E、F都能用于灭火,且还能相互反应,推出E、F。
6.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
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Fe+CuCl2=FeCl2+CuCuCl2+2NaOH=Cu(OH)2↓+2NaCl③④+2
【解析】
【分析】
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CuCl2=FeCl2+Cu;
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故填③④;
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中考 苏教版 九年级 第一 单元 重要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