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85310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68.50KB
常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常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2020年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2.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4:
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20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6.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7.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B.NaClC.HClOD.KClO3
8.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0.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固体
B.用
量筒量取
蒸馏水
C.在
试管中倒入约
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
11.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图中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2.根据如图所示的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3.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4.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6.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7.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18.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磷元素:
PtB.钾离子:
K2+C.高锰酸钾:
K2MnO4D.5个氮原子:
5N
20.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来制备氧气。
①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选用____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组装好装置后在放入药品前要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填序号)装置,若把F装置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应让_______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应让_______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
收集好的氢气应该用毛玻璃片盖好后_______放在桌面上。
②用G装置电解水也可以制得氢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本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理论上应为__________。
22.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
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
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
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
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b_____。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装置A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
收集完气体后,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_____。
(3)装置B与D组合,可以制取多种气体:
①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和_____。
②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用D装置收集气体,其原因是_____。
④在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
24.实验室制下列三种气体
A.O2:
2KClO3
2KCl+3O2↑
B.CO2:
______
C.Cl2: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说明: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
(1)写出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下列有Ⅰ、Ⅱ、Ⅲ三种制气装置和Ⅳ、Ⅴ两个收集装置
①制取CO2应选取的装置是______,制取氯气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
②用Ⅳ装置收集Cl2时,Cl2应从______口(填导气管接口处的字母)进入瓶中。
(3)A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后,从剩余固体中分离出MnO2的实验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和洗涤。
其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用100g36.5%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热,理论上能制得Cl2的质量为______g,而至到反应停止时,实际收集到的Cl2质量远远小于这个数值,若操作正确,装置不漏气,则可能的原因是(只需答一条合理的原因)______。
25.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实验反思)
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
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2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欲调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______
28.实验室制取氢气,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一:
制取一瓶氢气
(1)上图标号表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收集装置C或D中导管都应尽量接近瓶底,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氢气的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氢气的体积分数的范围)
(3)一定量的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为了研究,需要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一定的混合气体,此时适合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序号)。
(5)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V表示体积)。
V(H2):
V(空气)
2:
8
4:
6
6:
4
8:
2
点火处理
炸
炸
炸
不炸
①V(H2):
V(空气)=2:
8时,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______%(体积分数,下同)到______%之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
故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Mg+CO2
2MgO+C,由此可知:
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
2:
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和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
(24+16)]=3:
20,故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
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
C
【解析】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4:
16×3,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3,正确;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质量问题。
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镁的燃烧实验,涉及到气体,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不能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实验生成氧气,逸出,不能称量生成氧气的质量。
故选A.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
C。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正确;B.图中n的值为8;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选B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带上电荷,为离子,而第二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
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表示四种不同元素,错误;
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前三个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第四个不同,错误;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4.D
解析:
D
【解析】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5.B
解析:
B
【解析】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O2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O2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磷元素的符号是P,此选项错误;B.钾离子的符号是K+,此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此选项错误;D.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5个氮原子用5N表示,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长颈漏斗不变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Ab倒氢气氢元
解析:
长颈漏斗
不变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Ab倒
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
8
【解析】
【详解】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①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该反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组装好装置后在放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故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氧气的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州市 初三化学 上册 期中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