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6页精品.docx
- 文档编号:785311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566.15KB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6页精品.docx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6页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6页精品.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6页精品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单元综述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这一单元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包括《独树一帜的中国画》和《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两课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欣赏.评述”课程“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目标设定的,旨在体现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美术的丰富性,教材中的中国画、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等图片,在视觉美感上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可以通过欣赏活动帮组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一课选择了从中国画的诞生,到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直至发展成熟,尽显不同形式和不同题材的风格特征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并从中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一课则站在艺术多元表现的角度,希望同学们经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丰富内涵,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一般欣赏方法,并能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中国古代美术名作进行简短的评述,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古代美术的审美特征这一要点,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线索,对教材中呈现的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欣赏。
中国画教学,对不同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其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尝试归类欣赏法主导教学内容,体会我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
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造型特点及作品风格的演变过程。
对不同表现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主观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欣赏、讨论、分析为主,运用教学提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调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历史发展线索为主线,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和网络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评述活动,感悟中国古代美术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使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科渗透:
通过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课题:
第一课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
教材用三条主线组织架构,一是时间,以中国画的起及发展为经;二是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类为纬;三是技法,以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为关键点。
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时期(发展的关键期或繁荣期)的经典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流派等,对画作进行欣赏、品评、分析,从而感受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中国画的起,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之说,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发展的脉络。
随之以壁画、帛画等形式出现,直至演变为卷轴画为主要形式。
并且先后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
从技法上,又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起、发展、定型、繁荣和变革的时间发展轨迹,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
在欣赏过程中,理解中国画逐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领域,各领域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从而理解美术表达方法的多样性。
在审美活动中,以作品为依托,了解作品的创作技法等美术本体知识,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经历等,从而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活动,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在丰富多彩的中国画名作中,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结合课堂中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欣赏与评述,重在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意在促进审美活动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及艺术内涵,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
理解中国画不同的艺术分类,并能应用所学辨识画作。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依托画作,在自身已有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审美探知,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中国画从起、发展、定型、成熟到变革的过程。
2、中国画先后形成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领域,它们共同的特点及区别。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中国画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和油画名作《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角度,辨别这两种画种的不同。
引出本课的题目---《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从已有审美经验出发,直观感知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
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特征明显的画种对比欣赏,便于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
追根溯
中国画的起与发展远流长,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可以追溯至象形文字,故有“书画同”之说。
在陶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和摩崖石刻(岩画)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们的发展脉络。
出示象形文字范例、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青铜器《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贺兰山岩画等多媒体图文资料。
欣赏丰富的多媒体图文资料,感知、欣赏、品味中国古代美术从稚拙走向繁复、规范的发展历程。
追根溯,引导学生梳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丰富个人审美经验,产生历史纵深感和民族自豪感。
品评体验
在中国画的逐渐定型阶段,多以壁画形式出现,后演变为以卷轴画为主要形式。
唐代和五代时,人物画达到高峰。
欣赏《洛神赋图》,提问:
这幅画的作者,以及表达的故事题材?
这幅画以人物为主,人物各自的身份不同,他们的服饰、姿态也相应有何不同?
(强调人物画的特点:
以形传神)
这幅画虽然属于人物画,但里面也表现了一些山水的内容,只是比较支持稚拙,但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这幅画中已见雏形。
欣赏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作品的主要表达对象是什么?
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直观感受是什么?
能否用一两个词语形容?
你能够分辨出作品里面表现的是北方的山峦还是南方的山峦吗?
简述理由。
为了表现山峦的高峻雄奇,作者在构图上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画面右下部分有一支小小商旅队伍,他们与整幅作品的比例怎样?
这样表现有何作用?
欣赏壁画形式的中国画感知中国画形式的多样性。
了解《洛神赋图》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欣赏作品,感知人物画“以形传神”的特点。
小组间合作交流。
尝试用一两个词总结作品的整体印象,培养审美的直觉。
理解画家通过比例对比的方法表现出山势雄奇,初步接触山水画构图中的“高远法”以及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
通过对中国画经典名作的学习,丰富个人审美经验。
《洛神赋图》与历史名人。
神话传说紧密联系,促成学生对美术与文学、历史等学科的跨域转换有直观体验。
《溪山行旅图》构图雄奇,墨色凝重浑厚,商旅行人与巨峰壁立对比强烈,应从美术本体知识方面切入,促成学生此方面审美经验的积累。
自主探究
中国画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逐渐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
根据刚学到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欣赏、分析徐渭的《墨葡萄图》。
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画面的构图、水墨干湿浓淡的处理、作者题咏所表达的意思等。
小组选代表,陈述自己所在小组的讨论意见。
小组合作探究,综合感知、欣赏、讨论花鸟画代表作《墨葡萄图》的审美意境。
讨论过程中,可以求助教师、网络或相关书籍的支持,验证本小组的论点。
根据上一环节中所学到的欣赏方法,尝试自主探究花鸟画作的欣赏,达成审美技能的内化。
总结评价
总结:
本课的知识点,串接各知识点的主线。
评价:
同学们在本堂课上的表现。
跟随教师思路,把本节课知识点再次回顾和串接。
学生自评或互评。
巩固知识点,梳理知识网络,提高总结、分析、评价能力。
延伸拓展
中国画传世名作频出,名家名作灿若繁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参观画展,多去图书馆借阅此方面的图书,开阔自身眼界,提高审美品位。
自主多渠道、多角度探究中国画的瑰丽世界,探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板书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意蕴与形式风格,它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而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那些形体概括、敦实浑厚的具有装饰美的雕塑;那些精雕细刻、技法娴熟的工艺美术;那些木结构、大屋顶富有精神内涵与象征意义,着重天人合一的传统建筑,无不给人以特有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它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题材内容和技法特征;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制特点,从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发展概括以及艺术成就,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强调不同时代的远关系,介绍这些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演变以及社会功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启发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此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活动一:
“研究与讨论”
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或建筑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历史流、形式和风格,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方法,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
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比较、讨论,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在欣赏过程中运用对比法、问题法、故事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艺术特点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理解,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比较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不同艺术风格的对比,对文化内涵的领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赞赏学生的课前表现。
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为顺利开展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引导阶段
播放音乐,展示《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舞蹈纹彩陶盆》、《北京故宫太和殿及其广场》,简要介绍以上三件作品的背景资料,导入本课教学。
学生欣赏。
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发展阶段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欣赏,感受作品不同的时代风貌。
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1、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造型等方面欣赏,体会工艺之美。
2、从器皿的装饰内容入手,从纹饰的含义、美学等方面加以分析,体会巧夺天工的真正含义。
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结合地方美术资,加进有特色的地方名胜古迹,收集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分析其主要的特点。
提问: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包含哪些方面?
教材中的主要建筑分别建于哪个朝代?
为什么要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类型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学生进行作品欣赏。
感受作品带的美感。
学生欣赏感悟,回答问题。
加深对丰富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深入阶段
展示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山西《应县木塔》等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用途---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等角度进行欣赏,从技法、实用、美学的角度了解其特征和功能。
学生分析比较,回答相关问题。
感受了解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
讨论阶段
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这三个领域所体现的社会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与思想?
教师讲评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自觉地培养审美的能力。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搜集的文献资料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回答问题。
研究当时的审美观念,认识当时的艺术成就。
总结阶段
我们应该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所骄傲,更应该为自己是华夏文明的传人而自豪
收拾学具。
板书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
课型: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
6课时
单元综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蜡染与扎染》《彩塑》五课内容,涉及“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两个学习领域,通过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剪纸》课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对民间传统剪纸作品的欣赏,探究剪纸的种类、艺术特点、剪纸的样式和表现形式,以此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
进而学习如何设计制作剪纸。
《编结艺术》课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人类古老的编结艺术,理解编结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指导学生学习编结技法,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美好愿望。
《线材造型》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对线材造型设计艺术作品的欣赏,探究线材造型的种类、艺术特点、线材造型的样式和表现形式,以此感受线材造型艺术的独特美感。
进而学习如何设计制作线材造型艺术作品。
《蜡染与扎染》课内容包括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以靛蓝或其他颜色的染料在纯白棉布上染上图案。
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防与染的技艺,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趣浓郁的蜡染和扎染作品。
《彩塑》课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对中国民间彩塑及其两大代表----南方无锡的“惠山泥人”和北方天津的“泥人张”,作简单介绍,后面部分介绍的则是这种民间彩塑的具体制作方法。
本单元教学可以采用欣赏讲授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艺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单元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赏析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作品,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技艺体会其审美特征。
学会各种手工艺品的设计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蜡染与扎染、彩塑的基本知识及审美特征,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手工艺品的设计制作方法,并能初步设计制作出体现个性风格的手工艺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热情,提高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水平。
4、学科渗透:
通过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
课题:
第一课剪纸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远在商周即已出现。
剪纸是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的平面造型艺术,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
剪纸作品讲究构图图案化,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
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剪纸。
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
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的广泛应用,了解剪纸艺术的种类、特点,了解剪纸的样式和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剪纸技法,学习对称、折叠团花和独幅剪纸等形式,并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装饰教室环境和居室环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对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有序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剪纸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和制作形象概括简练、装饰性强,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剪纸。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用课前搜集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营造学习环境。
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剪纸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感受剪纸的形式美。
了解剪纸概括、夸张、生动、简洁的艺术特点,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引导学生讨论剪纸的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比较剪纸的独特形式、特点及表现内容等,主动获取新知,求得发展。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剪纸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感受剪纸的形式美感,讲述剪纸概括、夸张、生动、简洁的艺术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能够对剪纸艺术的形式美和艺术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引岛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
发展阶段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在延续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介绍并讨论剪纸的创作、方法、要求,进行设计与制作方法的示范演示。
归纳出剪纸设计和制作步骤及要求,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简洁概括。
制作要先剪刻里面花纹,后剪刻轮廓。
要求安全使用剪刀,认真仔细。
自由选择题材,进行构思设计。
学生通过课堂中展示的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了解剪纸的创作、设计与制作方法。
学生自由选择题材,进行构思设计。
使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使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创作、设计与制作方法有所了解。
体验实践
展示独幅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以动物、十二生肖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
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简洁概括。
学生完成独幅剪纸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评价小结
点评学生剪纸练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鼓励相互交流、学习。
展示课堂剪纸作品,引导学生继承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品味。
学生进行优秀剪纸作品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剪纸作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参与。
课后拓展
用已学会的剪纸方法,以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
尝试用自己创作或搜集的剪纸作品为图样,装饰生活用品或装点居室环境。
板书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编结艺术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编结艺术是由远古时代的结网技术发展而,人们利用藤条表皮纤维,编结成细密的网,穿在身上,史称“网衣”。
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我国汉代开始出现毛线编结而成的流苏,装饰在车上、轿子上等居室环境中,之后流传到服饰的装饰。
编结中的汉字“结”有多种含义,在这里的“结”指的是采用绳子、绸带等条状物,运用盘绕、打结等方法制作而成,蕴含特定的含义装饰物,“结”谐音“吉”,具有吉祥的寓意,又称为“寓意结”。
中国结造型优美,编结手法多样,色彩多采用喜庆吉祥的红色、金黄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广泛的装饰作用。
授课人
刘俊君
原设计者
刘俊君
学科
美术
执教班级
初三年级
课题
编结艺术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造型
备课时间
9月16日
教材
分析
学习简单的变结技艺,表达美好的愿望,在整个单元中以编结的造型诠释传统文化,独具特色。
同时为第三课“线材造型”从文化层面引导,在技艺上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编结的起,中国结是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性传统技艺。
2、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结的起、历史和象征等。
3、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结的几种简单编结方法。
教学
重点
了解古代编结艺术的起与发展过程,理解与思考中国结的寓意。
教学
难点
初步掌握中国结的几种简单编结方法
媒体运用
相关的课件,美术作品欣赏视频。
教学时间
9月30日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导引新课、
生:
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结?
师:
中国结历经千年不衰,现在正逢盛世,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现已成为人们日常服饰的一贯重要装饰部分,并伴随着人类服饰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日益丰富的。
。
我国的结艺远流长,其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样的制作工艺。
其生动优美的造型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依标导学
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简单多样、好学易做。
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绳编结而成的;每一个基本结都有它编结的规律;每一个基本结又都根据其形、意而命名,如方胜结、笼目结、梅花结、酢浆草结等。
如果把不同的基本结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便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不同造型的组合表示一种强烈浓郁的美好祝福,赞颂与传达忠心至诚的祈祷和美好的心愿。
师:
介绍中国结编制的基本技法和小窍门。
A、编结:
一根线按一定线路走,要注意挑和压这两种线的走法。
B、抽型:
中国结里紧外松。
C、整理:
把结型固定下,可以用针线暗缝和少量喷发胶加固。
D、接线:
绳子对接用打火机或酒精灯烧一下接头,把接头连在一起即可。
生:
学编中国结:
(1)激发兴趣,师问:
同学们,我们对中国结了解了这么多,接下准备干什么?
(2)中国结的编制变化无穷,我们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结学习。
(3)参照课本步骤学习“中国结”的编制。
五、作业设计尝试完成一件中国结,并把自己的“美好情结”编结其中
欣赏
分析讨论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
欣赏
欣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
板书
设计
表现形式:
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
一、造型手法:
简化、夸张、添加。
二、纹样的构成形式:
对称、均衡。
剪纸的基本技法
阴刻
阳刻
(1) 锯齿纹
(2) 鱼鳞纹(3) 月牙纹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编结艺术看似简单,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艺术创作也并非轻松之事,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艺术财富非常宝贵,我们要继续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
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多多练习。
第三节线材造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形材料是立体造型运用得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它作为立体造型的基础语言广泛运用于各类立体造型中,但生活中的造型艺术往往是以各种完美的形式出现在观者的面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 66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