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工艺标准.docx
- 文档编号:7913918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69KB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docx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装配工艺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T5994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GB6557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
(4)GB6558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
(5)GB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6)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7)GB9239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8)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0)GB10096齿条精度
(11)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12)GB11368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3机械装配专业术语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生产对象
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以创造新产品的物质。
主要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辅助材料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毛坯根据零件(或产品)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
铸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所得到的金属工件或毛坯。
锻件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焊接件用焊接的方法而得到的接合件。
冲压件用冲压的方法制成的工件或毛坯。
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
工艺方法
铸造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方法。
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焊接将焊接处金属(或/和焊丝)熔化,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变为一体的操作方法。
热处理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加工方法。
表面处理改善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表面涂覆用规定的异已材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的方法。
机械加工利用机械力对各种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压力加工使毛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而无切削的加工方法。
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工艺要素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工步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作。
辅助工作由人和(或)设备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该部分工序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它是完成工步所必须的。
如更换刀具等。
工作行程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
空行程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
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文件
工艺路线表描述产品或零、部件工艺路线的一种工艺文件。
车间分工明细表按产品各车间应加工(或装配)的零、部件一览表。
工艺过程卡片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
工艺卡片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
它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工序卡片在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具有工序简图,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典型工艺过程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过程卡片。
典型工艺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艺卡片。
典型工序卡片具有相似结构和工艺特征的一组零、部件所能通用的工序卡片。
工艺守则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
工艺装备与工件装夹
专用工艺装备专为某一产品所用的工艺装备。
通用工艺装备能为几种产品所共用的工艺装备。
标准工艺装备已纳入标准的工艺装备。
夹具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
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刀具能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或切断材料的带刃工具。
计量器具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工具、仪器、仪表等。
辅具(机床辅具)用以连接刀具与机床的工具。
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工具的总称。
其它
粗加工从坯料上切除较多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低的加工过程。
精加工从工件上切除较少余量,所得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比较高的加工过程。
配作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
表面加工术语
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
扩孔用扩孔工具扩大工件孔径的加工方法。
锪孔用锪削方法加工平底或锥形沉孔。
冲孔用冲模在工件或板料上冲切孔的方法。
车外圆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圆表面。
磨外园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外园表面。
车平面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铣平面用铣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刨平面用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磨平面用磨削方法加工工件的平面。
车槽用车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
铣槽用铣槽方法加工工件的槽。
拉槽用拉削方法加工工件的槽或键槽。
车螺纹用螺纹车刀切出工件的螺纹。
滚压螺纹用一付螺纹滚轮,滚轧出工件的螺纹。
搓螺纹用一对螺纹模板(搓丝板)轧制出工件的螺纹。
攻螺纹用丝锥加工工件的内螺纹。
套螺纹用板牙或螺纹切头加工工件的螺纹。
磨螺纹用单线或多线砂轮磨削工件的螺纹。
铣齿用铣刀或铣刀盘按成形法或展成法加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滚齿用齿轮滚刀按展成法加工齿轮、蜗轮等的齿面。
刨齿用刨齿刀加工直齿园柱齿轮、锥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插齿用插齿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内、外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
车成形面用成形车刀、车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车削工件的成形面。
铣成形面用成形铣刀、铣刀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铣削工件的成形面。
磨成形面用成形砂轮、砂轮按成形法或仿形法等磨削工件的成形面。
电加工成形面用电火花成形、电解成形等方法加工工件的成形面。
滚花用滚花工具在工件表面上滚压出花纹的加工。
倒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一定斜面的加工。
倒园角把工件的棱角切削成园弧面的加工。
钻中心孔用中心钻在工件的端面加工定位孔。
冷作、钳工及装配常用术语
冷作
排料(排样)在板料或条料上合理安排每个坯件下料位置的过程。
放样根据构件图样,用1:
1的比例(或一定的比例)在放样台(或平板)上画出其所需图形的过程。
展开将构件的各个表面依次摊开在一个平面上的过程。
号料根据图样或利用样板、样杆等直接在材料上划出形状和加工界限的过程。
切割把板材或型材等切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或工件的过程。
剪切通过两剪刃的相对运动,切断材料的方法。
弯形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压弯用模具或压弯设备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和加工方法。
拉弯坯料在受拉状态下沿模具弯曲成形的方法。
钳工
划线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
打样冲眼在毛坯或工件划线后,在中心线或辅助线上用样冲打出冲点的方法。
锯削用锯对材料或工件进行切断或切削加工的方法。
錾削用锤打击錾子对金属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锉削用锉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堵孔按工艺要求堵住工件上某些工艺孔。
标记在毛坯或工件上做出规定的记号。
去毛刺清险工件已加工部位周围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
倒钝锐边除去工件上尖锐棱角的过程。
砂光用砂布或砂线磨光工件表面的过程。
除锈将工件表面上的锈蚀除去的过程。
清洗用清洗剂清除产品或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脏物的过程。
4机械装配基础规范
基本规范.
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标准和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
.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降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产品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除有特殊要求外,在装配前零件的尖角和锐边必须倒钝。
配作表面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加工后应清理干净。
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工艺规定。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油漆未干的零、部件不得进行装配。
各种连接方法的要求
对于覆盖件的装配
1、所有覆盖件在装配前需进行检查,保证其干净、无灰尘,无磕碰、变形、掉漆、喷涂缺陷现象,焊接部位不得有焊接缺陷,如有必须修复后方可使用,如无法现场修复的,则退回上工序或供应商处;
2、装配时,应避免敲击、踩踏,装配过程中不允许造成变形、掉漆;
3、装配完成后,应进行自检,覆盖件不允许有多余的孔洞;
4、两零件对接或搭接时,边缘应该对齐平整,错位量h≤(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5、两零件贴合处间隙≤(较薄板厚度),最大不得超过,如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执行;
6、装配中需要切割时,切口必须平整,毛边必须打磨、不割手。
对于轴承的装配规范
一、对于普通轴承的装配
1、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2、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标识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有油嘴的按方便加油的方式装配;
3、轴承装配时应使用专用压具,原则上严禁采用直接击打的方法装配,如因现场条件制约用手键敲打,则中间垫以铜棒或其它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物体。
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轴卡),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5、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6、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8、轴承在拆卸后再次装配时应清洗,必须用原装位置组装不准颠倒。
二、对于滚动轴承的装配规范
1、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2、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如图所示),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4、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紧轴肩,其最大间隙,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其他轴承应不大于。
5、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和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6、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7、热装轴承时,加热温度一般应不高于120℃;冷装时,冷却温度应不低于–80℃。
8、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9、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10、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不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定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
1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三、滑动轴承的装配规范
1、上下轴瓦应与轴颈(或工艺轴)配加工,以达到设计规定的配合间隙、接触面积、孔与端面的垂直和前后轴承的同轴度要求。
2、刮削滑动轴承轴瓦孔的刮研接触点数,若设计未规定,不应低于表的要求。
3、上下轴瓦的接合面要紧密接触,用的塞尺从外侧检查时,任何部位塞入深度均不得大于接合面宽度的三分之一。
4、上下轴瓦应按加工时的配对标记装配,不得装错。
5、瓦口垫片应平整,其宽度应小于瓦口面宽度1~2mm,长度方向应小于瓦口面长度。
垫片不得与轴颈接触,一般应与轴颈保持1~2mm的间隙。
6、当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保证瓦口面、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端面保持平齐。
固定销打入后不得有松动现象,且销的端面应低于轴瓦内孔表面1~2mm。
7、球面自位轴承的轴承体与球面座装配时,应涂色检查它们的配合表面接触情况,一般接触面积应大于70%,并应均匀接触。
四、整体圆柱式滑动轴承装配规范
1、固定式圆柱滑动轴承装配时可根据过盈量的大小,采用压装或冷装,装入后内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轴套装入后,固定轴承用的锥端紧定螺钉或固定销端头应埋入轴承内。
3、轴装入轴套后应转动自如。
五、整体圆锥式滑动轴承装配规范
装配圆锥滑动轴承时,应涂色检查锥孔与主轴颈的接触情况,一般接触长度应大于70%,并应靠近大端。
螺钉、螺栓装配规范
1、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尾部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垫片不得大于接触面;
2、覆盖件装配或同类、同一零部件锁紧时,应使用同规格和颜色螺栓、螺母、垫片及结构方式;
3、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或加涂螺纹胶,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4、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5、螺栓锁紧后应松两圈然后再最终锁紧;
6、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下表的规定。
7、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8、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9、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10、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件贴合。
11、钉拧紧后,钉头不得高出沉孔端面。
表X
销与键连接
1、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应不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
2、销的端面一般应略突出零件表面。
内螺纹圆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3、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4、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5、键、楔形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而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段。
外露部分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6、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匀现象。
一、过盈连接规范
1)冷装
1、压装不得损伤零部件。
2、入过程应平稳,被压入件应准确到位。
3、装的轴或套引入端应有适当导锥,但导锥长度不得大于配合长度的15%,导向斜角一般不应大于10°。
4、将实心轴压入主盲孔时,应在适当部位有排气孔或槽。
5、装零件的配合表面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压装时应涂以清洁的润滑剂。
6、压力机压入时,压入前应根据零件的材料和配合尺寸,计算所需的压入力。
压力机的压力一般应为所需压入力的3~倍。
2)热装
1、热装时的具体最小间隙需要根据下表所示:
2、零件加热温度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结合直径、过盈量和热装的最小间隙等确定。
3、用油温加热时,被加热零件必须全部浸没在油中,加热温度应低于油的闪点20~30℃。
4、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应取出立即装配,并应一次装到预定位置,中间不得停顿。
5、后一般应让其自然冷却,不应速冷。
6、热装与压装的具体加工方式如下:
3)冷装
1、冷装的温度需要严格按照公式进行计算。
2、冷装与热装的最小间隙一样,可参照上表。
3、冷透零件取出后应立即装入包容件。
对于零件表面有厚霜者,不得装配,应重新冷却
4、冷装具体加工方式如下:
4.铆接与粘接的连接规范
一、铆接
1、铆钉的材料与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损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的零件变形。
3、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二、粘接
1、粘结剂必须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
2、被粘接的表面必须做好预处理,符合粘接工艺要求。
3、通过预处理的零件应立即进行粘接。
4、粘接时粘结剂应涂得均匀,相粘接的零件应注意定位。
5、固化时温度、压力、时间等必须严格按工艺规定。
6、粘接后应清除多余的粘结剂。
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1‰;
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1%~2%调整;
5链条接头处拆接面朝外,方便拆接。
齿轮传动的装配规范
1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适当,满足使用要求。
2齿轮在轴上不得有晃动现象;
3齿轮工作时不应有咬死或阻滞现象;
4齿轮不得有偏心或歪斜现象。
5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加剧磨损;侧隙过大,则易产生冲击振动。
6保证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
电机、减速器的装配规范
1检查电机型号是否正确,减速机型号是否正确;
2装配前,将电机轴和减速机的连接部份清洁干净;
3电机法兰螺丝拧紧前,应转动电机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对角拧紧固定螺栓。
各类辊轴、胶辊的装配规范
1装配前检查部件表面是否有磕碰、划伤等缺陷;
2装配中应保证两端轴承位同心度;
3不得野蛮强力装配,若发现任何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并解决后再装配;
4装配完成后,部件应能灵活转动,且前后顺序正确。
1主、从动皮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
2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
3皮带安装前,输送平面应调整好水平;
4皮带装配时不得强行撬入带轮,应通过缩短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装配,否则可能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
5张紧轮应安装在松边张紧;
制动器与联轴器的装配规范
1制动带与制动板铆合后,铆钉头应埋入制动带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得产生铆裂现象;制动带和制动板必须贴紧,局部间隙应符合以下要求:
a.当制动轮直径小于500mm时,局部间隙不得大于;b.当制动轮直径等于或大于500mm时,局部间隙不得大于。
2带式制动器在自由状态时,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装配时应调到1~2mm范围内,蹄式制动器在自由状态时,制动衬面与制动鼓的间隙应调整到~范围内。
3装配联轴器时,轴端面应埋入半联轴器1~2mm,联轴器相对两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4联轴器相对两轴的径向偏移量和角向偏量必须小于相应联轴器标准中规定的许用补偿量。
液压系统的装配规范
1液压系统的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
在装配和存放时应注意防尘、防锈。
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
软管不得有扭转现象。
3管路的排列要整齐,并要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
4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装配液压系统时必须注意密封,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液压系统装好后,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运转试验。
7有关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其他要求应分别符合GB3766和GB7935的规定。
密封件的装配
1装配密封件时,对石棉绳和毡垫应先浸透油;对油封和密封圈,装配前应先将油封唇部和密封圈表面涂上润滑油脂(需干装配的除外)。
2油封的装配方向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密封唇部压紧在轴上,不得装反。
如油封用于防尘时,则应使唇部背向轴承。
3若轴端有键槽、螺钉孔、台阶等时,为防止油封或密封圈损坏,装配时可采用装配导向套.
4装配密封件时必须使其与轴或孔壁贴紧,以防渗漏。
5装配端面密封件时,必须使动静环具有一定的浮动性。
但动、静环与相配零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以防渗漏。
电气元件的装配规范
1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
2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
3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应搪锡。
4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
焊点应光滑、均匀。
5电气系统装配的其他要求可参照GB5226的规定。
对平衡有要求的零件装配规范
1有不平衡力矩要求的零部件,装配时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
2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装配 工艺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