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docx
- 文档编号:7946504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99KB
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docx
《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MOOC、SPOC等网络教育模式的兴起对高校选修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强烈冲击,基于“MOOC+SPOCs”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基于此,从教学设计、时间安排、教学内容、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新时期的高校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MOOC;SPOC;校选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05-0048-03
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蓄水池,其课程具有丰富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的课程学习除专业通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外,还包括校选修课。
校选修课即公共选修课,它以全校学生为授课对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1],具有知识面宽、受众广、非强制、综合性高等特点。
校选修课作为一门综合类的教育课程,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有益补充,实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MOOC的教学模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选修课的建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进行MOOC化的有益尝试。
1MOOC与SPOC
1.1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又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DavidWiley创建的网络开放课程“INST7150”开创了MOOC教育的新纪元[2]。
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MOOC教学。
2012年被《纽约时报》评为“MOOC元年”[3],MOOC在美国得到飞速发展,MOOC平台三巨头Coursera、Udacity及edX先后建立。
MOOC打破了传统教育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学习更多的便捷与自由,具有课程精品化、教师明星化、学生全球化、教育网络化、学习自由化、内容模块化等一系列特点[4]。
教学资源上,MOOC课程作为各高校教学的基准课程,由高校联盟中明星教师制作并开放给各高校共同使用,通常包含教学视频、课件、习题测试及解析、互动专区等[5]。
MOOC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由于其反馈性较差、师生交互不充分、教学缺乏针对性,很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另外,MOOC热的背后也引发人们对其的冷思考,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显示:
MOOC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学习完成率低、辍学率高的弊端。
1.2SPOC
为了解决MOOC缺乏交互性的问题,SPOC应运而生。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又称小范围私有在线课程[6]。
与MOOC不同,SPOC虽然也借助于互联网进行教育,但其受众只限于某学校某班级的学生,多用于校内的封闭化教学。
例如,为了有效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职能,只有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才能够进入系统学习相关的知识。
作为各学校内部制作并使用的特色化课程,SPOC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倡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认知等级、所在专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除此之外,SPOC的交互性能使得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便捷,反馈及时,有助于教师根据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管理班级。
SPOC正逐渐走进高校,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名校纷纷开始尝试,并与MOOC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有效解除了MOOC的质量危机,提升了校园教学质量[7]。
1.3MOOC+SPOCs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地依靠MOOC或SPOC进行网络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于是“MOOC+SPOCs”的网络教育形式出现了。
这种网络教育形式既解决了传统教育形式、内容单一的问题,又关注学生的个体特性和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二者的统一。
“MOOC+SPOCs”使得线上深度/广度学习与线下特色化学习的融合成为可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出色地实现了优质化的班级管理目标。
因此,“MOOC+SPOCs”的网络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各高校的追捧,许多高校还将这种形式与翻转课堂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014年秋季,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团队牵头,十余所高校参与的国内首次大规模面向在校大学生的“MOOC+SPOCs”课程正式实施,实现了21.5万人同步学习,14万余人次参与谈论。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校校选修课,根据其特殊性,这里的“MOOC+SPOCs”教?
W模式特指除视频录制外其余教学活动皆在网上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2我国高校校选修课现状
很多高校至今依然沿用传统“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站在讲台前为学生细致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则机械化地摘录课堂笔记、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业活动,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仅限于教师个人能力范围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资源基础并不具备。
高校校选课开设的目的很难真正有效实现,容易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传统高校校选课的授课模式仍存在诸多弊端。
2.1课程选择方面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必定是受某种需要的影响。
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总会更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更偏好于那些内容有趣、教师幽默、课堂要求宽松、没有课后作业、考试容易的课程。
尽管在选课前,学校教务处都会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时间等多方因素,最终确定开设的课程及课程开设的时间、周期、限制人数、考核要求等项目,很多高校甚至还会在正式选课之前进行一次预选,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那些轻松、有趣的课程常常在选课系统刚刚开放就被“一扫而空”,有些课程则久久无人问津。
直到选课快结束时,很多学生迫于学分要求而不得不选择剩下的课程。
这种盲目选课的行为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校最初的教学目标几乎成为一纸空谈。
2.2时间安排方面
校选修课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课程时间较长,通常只有下午放学后才有时间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
然而由于专业的差异性,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具有很大差异,专业课与选修课的时间常发生冲撞,学生夹在两门课程中左右为难。
另外,高校通常将校选课安排在一天当中第9―10节课,由于我国南北地理位置差异而导致环境的不同,在北方冬季,16点以后就开始进入黑夜时段,此时天黑路滑,给上课的师生带来很多不便,人身安全成为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2.3教学效果方面
高校选修课的开设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完成相应学分任务的需要,更是为了在专业知识以外的方面扩展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然而,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尝到校选修课给他们带来的甜蜜果实,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原因有三:
首先,一部分学生选择的课程并非出自真心,要么毫无兴趣,要么不符合专业要求,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盲目选课致使有些课程学员太多,教室拥挤、桌椅紧张,甚至人满为患。
由于教师的授课活动多依靠多媒体与黑板进行,在拥挤的课堂环境下,往往只有前排同学能够很好地学到相关知识,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听不清,这就失去了选修该门课程的意义。
另外,选修课多安排在下午放学后的时段,此时学生身心疲惫,饥肠辘辘,对于知识的渴望慢慢消耗殆尽,而大学生的很多活动通常被安排在晚上。
因此,纵使身在教室,意识早就走出课堂“遥遥法外”了。
最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直接限制学生知识的广博程度。
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所学的内容直接来源于教师,如果教师个人知识储备不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将受限。
2.4考核管理方面
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监督是高校的教学任务之一。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缺乏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并没有形成对校选修课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只是简单地通过期末考试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与学分认定。
这种教学活动缺乏教学反馈,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做到及时的控制与管理,易导致结果偏差。
除此之外,单一评价模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大班授课使得教师不能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准确评价,这使得有效评价更加困难。
3“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MOOC+SPOCs”背景下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型的构建势在必行。
“MOOC+SPOCs”实际上就是一种混合教学[8],将线上广博的教育资源与线下的亲密互动巧妙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1教学设计方面
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基于“MOOC+SPOCs”的教学设计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教育的优势。
除教学视频的录制外,其余所有教学活动皆在线上完成。
与传统教学一样,网络教育平台上有课程导入、教学视频、习题演练、习题解答、知识拓展、期末考试等模块。
模块间的内容既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学生只有完成对前一模块的学习,才能继续下一模块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暂停但不能快进,对于学习过仍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重新听课。
这种娱乐化的学习方式,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网络教育平台上设有打卡模块,只有在学习时长达到规定时长时,系统才会自动执行打卡操作。
另外,区别于单纯的“MOOC”网络教学,“MOOC+SPOCs”的教学中增添了互动模块。
在网上教育系统中,既有互动讨论区,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聆听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也有“班级”,方便学生管理。
这里的班级是将线下的选课同学与授课教师通过网络的形式联系起来,形成网上交流群。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监控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后对每名学生学习的时长、效果等进行评价。
班级群里会发布每名学生的学习时长排行表,从而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
网络教育平台上还设有打卡模块,只有在学习时长达到规定时长时,系统才会自动执行打卡操作。
网络班级虽然在空间上隔断了师生的距离,却在时间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旦有困惑,学生可以立刻在群里发布消息或者单独咨询教师,而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
在这里,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丰富多彩的回答,也可以在聆听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学到更多。
3.2时间安排方面
由于“MOOC+SPOCs”实际上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一种远程教育形式,因此,选修课的时间安排相对于传统课堂较自由。
一般来?
f,课程定期开课,周期短于传统课堂,开课次数较多,即使学生第一次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在下次开课时进行学习。
同时,视频时间较短,大约15―2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核心知识点,并给学生留下思考题。
另外,每次课程结束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开放讨论专区,还有班任对于学生的困惑进行一对一的及时解答。
3.3教学内容方面
主要包含两种:
开放式的和本地化的。
开放式视频即MOOC,由名校中的明星教师现场录制,并授权给各高校使用,供所有学生自主学习。
本地化视频则是各高校内部根据本校学生专业设置、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由明星教师量身定做的特色化课程,也即SPOC。
在基于“MOOC+SPOCs”模式的网络教育平台上,学生既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自各地的教学视频,达到丰富知识、扩展视野的目的。
3.4评价考核方面
单纯根据出勤情况+期末考试的评价方法不再可信。
“MOOC+SPOCs”下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将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加权网络平台上的自动打卡数据、习题演练结果、教学互动活跃度、期末考试成绩等多个因子,最终形成对学生个人的综合性评价。
该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每一方面,反映结果更贴合实际。
4结束语
MOOC的兴起在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权威性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高校校选修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类课程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实现MOOC化的有益尝试。
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模式充分融合MOOC线上的资源优势及SPOC有针对性的亲密互动,在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考核等方面有所突破。
基于“MOOC+SPOCs”的高校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网络教育平台移动端趋势日益明显,加强网络教育平台APP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建珍,宋志平.高职院校选修课慕课化方案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4):
79―81.
[2]李青,王涛.MOOC:
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30―36.
[3]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102―108.
[4]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
5―8.
[5]战德臣.“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6
(1):
12―16.
[6]苟燕,赵希武.让MOOC落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一”翻转课堂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6(4):
110―113.
[7]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
(1):
85―93.
[8]廖宏建,胡宜安,蔡忠兵.校本SPOC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探究――以“生死学”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
93―99.
(责任编辑:
侯秀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OOC SPOCs 背景 高校 选修课 教学 模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