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x
- 文档编号:8032401
- 上传时间:2023-01-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9.61KB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x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发育了大量的沟谷,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第2题,黄土高原上小流域众多,并且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产生水土流失的完整系统,从小流域综合整治入手,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1.D 2.B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
正确的是( )。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
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堆积;③处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堆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第4题,a地位于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
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荒漠化扩大。
c地位于黄土高原上,不适宜柑橘种植。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不适宜水稻种植。
答案 3.C 4.B
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D.土壤盐碱化
6.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5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第6题,③④⑤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答案 5.C 6.C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
米),回答7~9题。
7.“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
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8.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9.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解析 从等高线分布看,a处是一狭长谷地,筑坝应选沟谷口处;图中①处是河谷平地,不需修梯田,②处在塬面上,可发展种植业,但不应开垦草地,③处为陡坡,不应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④处为缓坡适合修梯田;治理水土流失,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将已有基本农田保护好是前提,提高植被覆盖率是主要措施。
答案 7.A 8.D 9.A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
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
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
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
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1.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
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A.20%~40%之间B.40%~60%之间
C.70%~85%之间D.85%以上
解析 第10题,认真读图,可看出二者呈负相关,但并非线性相关,B、C错;植被覆盖度在20%以下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第11题,从右图中看出,当植被覆盖度大于70%时,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减沙效益基本不变,因此70%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位置。
从左图看,植被覆盖度达到80%左右时,其生态效益已经十分明显。
故选C。
答案 10.A 11.C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
读图,回答12~13题。
12.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 )。
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
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
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
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
13.影响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草地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水分 气温B.土壤水分 坡度
C.气温 光照D.光照 坡度
解析 第12题,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根据图形做出判断,居民点密度与草地退化率、草地退化面积不是成正比的关系;草地退化率最小是海拔5200~5300米处;海拔4300~4400米处的草地面积最大,根据草地退化率计算得出,D项正确。
第13题,降水越多,土壤水分越丰富,草地面积越大;坡度越小,草地面积越大。
而草地面积大小与气温、光照相关性不强。
答案 12.D 13.B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对图示地区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类型侵蚀为风力侵蚀、Ⅱ类型侵蚀为流水侵蚀
B.Ⅰ类型、Ⅱ类型侵蚀为主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C.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沟谷地带
D.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秦岭山地地区
15.图中Ⅰ类型侵蚀区和Ⅱ类型侵蚀区的分界线大致位于( )。
A.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
B.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交错地带
D.农耕地区、牧业地区的交错地带
解析 第14题,Ⅰ类型侵蚀为风力侵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Ⅱ类型侵蚀为流水侵蚀,多分布于黄土高原;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大兴安岭及内蒙古高原北部;盐渍化严重区多位于灌溉农业区。
第15题,图中Ⅰ类型侵蚀区和Ⅱ类型侵蚀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线一致,因此也位于农耕地区、牧业地区的交错地带。
答案 14.A 15.D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壤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字母的含义,完成上图。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解析
(1)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可知,A表示人口增加,C表示滥伐森林,B表示高温多雨,D表示水土流失。
(2)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来分析,它应该发生在江南丘陵。
它的形成对生产和地理环境都有影响,主要使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减产;对地形产生影响,使下游湖泊河道淤积。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保护植被,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的荒漠化主要是因为人口过快增长,破坏植被,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丧失,因而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农民对生活能源的需求。
答案
(1)A—人口增加 B—高温多雨 C—滥伐森林 D—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
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
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17.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
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
类型
比重(%)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7.6
46.1
26.3
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其他
68.5
27.7
1.0
2.8
工业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轻工业
67.0
33.0
(1)结合图B,分析说明图A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
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
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3)请你在图C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解析
(1)题中要求结合图B来分析图A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A显示年降水量在450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mm至600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
(2)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
(3)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
答案
(1)降水量小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
理由:
甲地降水超过450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
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
理由:
乙地降水量小于450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植被更适宜。
(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区域 水土流失 及其 治理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