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培训.docx
- 文档编号:828681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66.41KB
财务培训.docx
《财务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培训.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培训
第一章财务知识
学习目标
1.明确会计的相关概念与职能。
2.理解会计核算的步骤与方法。
3.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内容。
4.通过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第一节:
会计相关理论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和行政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管理经济中具备的功能。
马克思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
这一著名的论断,指明了会计的基本职能,目前认为会计的职能包括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
1.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本身特有的方法,将复杂的经济活动通过归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数据。
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
它包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第二,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事前反映主要是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效果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事中反映是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计划或预期的目标进行;事后反映则是通过算帐、报帐,提供能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现状的核算指标。
第三,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监督除货币监督,还有实物监督。
会计监督的内容,是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进行的全面监督。
会计监督必须根据计划、预算、定额以及各种有关规章制度等,通过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分析和检查来实现。
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或预算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合理使用资金,促进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经营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决策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损失与浪费。
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而预测与决策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资料都必须依靠会计来提供。
因此,为企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的参与决策的职能,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职能就是反映、监督与参与经营决策,而会计要发挥这些功能,就必须进行预测、计划、记帐、算帐、分析、控制、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应当指出,从预测到反馈,各个工作环节综合地体现着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能,而不是一个工作环节孤立地只和某一项职能相联系。
三、会计的要素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Asset)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有: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制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CurrentAsset)和非流动资产(Non-CurrentAsset)。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2.负债(Liability)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主要特征有: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Owner'sEquity)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Shareholders'Equity)。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其中,资本公积包括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Revenue)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Expense)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Profit)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Gain)或损失(Loss),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四、企业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Assets=Liabilities+Owner'sEquity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效益的积累,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收入-费用=利润
Revenue-Expense=GrossProfit
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净额,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
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论述】
两组会计恒等式都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然而,这两组词汇又有区别,请你谈谈它们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会计核算简介
一、会计核算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一)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
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
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纪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已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七)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特定时点(月末、季末、年末)和一定时期(月、季、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成本费用等的书面文件。
上述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
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在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
这个转换过程,即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三、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会按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而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经营过程中按期清偿。
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分期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反映和控制,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账目结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为此,《企业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亦包含了币值不变。
我们要想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显然无法采用各种实物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而只能采用货币(严格地说,应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
四、会计核算的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
可以作为款项收付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等。
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财产权利或者支配权利的票证,如股票、国库券、其他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一个单位用来进行或维持经营管理活动的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机器、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家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一个单位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的款项。
债务则是一个单位需要以其货币资金等资产或者劳务清偿的义务,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资本一般是企业单位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因此亦称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基金,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等。
(五)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
收入是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或提供资产的使用权等取得的款项或收取款项的权利。
支出从狭义上理解,仅指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履行法定职能或发挥特定的功能时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或损失;如从广义上理解,支出是一个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或损失。
费用的涵义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围也小一些,仅指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因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
成本一般仅限于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购置商品和提供劳务或服务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费用、商品进价以及燃料、动力等其他直接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企业和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是亏损。
(七)其他会计事项
其他会计事项是指在上述六项会计核算内容中未能包括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或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需要办理会计手续和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单位在有这类事项时,应当按照各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会计制度的规定,认真、严格办理有关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论述】
请联系自身工作实际谈谈您所做的工作涉及会计核算的那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财务报表的介绍
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和附注。
一、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表1资产负债表格式
资产
行次
金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金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长期投资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
负债总计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
递延资产
资本公积
其他资产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1.反映资产及其分布状况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的信息。
它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
例如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
2.表明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其偿还时间
资产负债表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
如果是流动负债,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可以超过1年。
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3.反映净资产及其形成原因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
净资产其实是股东权益,或者是所有者权益的另外一种叫法。
在某一个特定时点,资产应该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因此,净资产就是资产减负债。
4.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趋势
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
当然,孤立的看一个时点数,也许反映的问题不够明显,但是如果把几个时点数排列在一起,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就很明显了。
二、利润表
(一)利润表:
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
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二)利润表的作用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表2利润表格式
项目
本月数
本年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0.00
0.0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0.00
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0.00
0.00
五、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0.00
0.00
三、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
又称账务状况变动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形。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现金流量表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还能力和周转能力;
2、现金流量表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
4、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表3现金流量表格式
项目
注释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加: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论述】
请谈谈您对三大报表的理解,您认为能阅读出公司那些相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
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
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
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
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
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财务比率的分类
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偿债能力
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营运能力
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盈利能力
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
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三、财务比率的计算与理解
1.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
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帐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
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待摊费用)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待摊费用)辅助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
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
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
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