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871868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23KB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小小的船》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
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
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
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
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
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地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
(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月亮有时候又是这样的?
教师趁机提问:
A 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
诗人把它说成什么?
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 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 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又体现了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素,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带着强烈地求知欲去感知和领悟课文中月亮与船这两个意象的联系。
特别是对“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发言充满了新意,充满了童趣。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
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
(播放背景音乐)现在请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闭上眼睛。
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
是不是飞上蓝天了?
(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播放课件)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播放儿童歌曲《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
我看见了____。
引导学生说出:
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
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
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
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
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
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
于是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
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
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
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
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
b.个别演读
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
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
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其中一分子。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4.创作想像画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思维出发,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要求:
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我用上音乐泻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在上课时,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五、谈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寓教于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课堂带来的便利。
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好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比尾巴》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比尾巴》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
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比、尾、巴、长、短、伞、鸭、鸡”8个生字,并能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鸟字旁,指导书写生字“鸭、比、巴、长”。
2.朗读课文,做到借助拼音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
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
3.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特点;练习看图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把话说完整。
4.引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三、说学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在朗读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同桌合作朗读,大组赛读,既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导入课题时,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比尾巴的比赛,让小朋友也去参加。
这既导入了课题,又很好地引领了接下来各环节情境的创设与展开。
(二)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我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先出示图片与小动物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
学习生字。
又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随即识字。
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
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然后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集中复习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巩固识字。
(三)抓住重点,读中探索。
问句的教学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老师范读。
范读前,让学生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
2.领读问句。
提醒学生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向上扬,就像问读第二声一样。
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
3.练说问句。
同桌互相交流说问句。
4.对答练读。
分男女生对读、同桌两人对读,小组比赛读。
最后鼓励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
分步骤使学生在对读中掌握问句的读法。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
在课文结尾,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模仿课文的格式编一编儿歌《比尾巴》。
这一作业的设计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
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
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
哎呀!
怎么没有青蛙?
他正在睡觉呢?
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描述的画面。
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
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
因此,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
所以我把“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我把"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作为本课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演示法
演示法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这种方法在本课的教学将多次运用。
如在开课,教师通过用手在涂满白色粉笔的黑板上拍“画”,又让学生自由拍“画”,即形象直观,又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使教学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
又如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
2.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3.表演法
孩子是最善于模仿和创造的,教师只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理解小动物在雪地“画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特地做了动物头饰,请小朋友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欢快地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的场景。
此时,不仅是孩子,连老师也真想和他们尽情地玩耍。
这样的场景不正再现了我们课文的内容吗?
而且它更富有儿童的创造力。
4.板画贴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亲手画小动物和“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贴图。
同时,请学生和老师共同在黑板上贴图,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说学法
新的时代对于孩子们的要求更高。
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识字
新教材最大变化是“多认少写”,有“自主识字”的愿望。
教学中,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适当进行点拨,让他们自己悟出识字的方法。
如:
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教给他们借助汉语拼音,请同学帮忙等方法认字。
又如,认识完生字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把生字画出来。
再如,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住这个字的,这都是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
在这样过程中,教师只要及时进行鼓励、肯定,相信我们的孩子对识字会越来越有兴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在识字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识字,即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3.大胆质疑
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请学生说说自己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又如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也要冬眠等等,这样就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教师,习惯是轨道。
学生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何愁学不好语文。
因此,教学中,我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上课专心听课,别人发言时认真听,文具轻拿轻放,读书时眼到、心到、口到。
相信这些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用手“拍”画,引起学生兴趣。
2.播放下雪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四、小组合作识字。
五、交流识字方法。
六、指导背诵课文。
我的板书采用贴画加简笔画的形式,这样既形象直观,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乌鸦喝水》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
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学会想办法解决,从而也让学生学习乌鸦在困难面前学会动脑筋想办法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低段年级的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很短,因此我根据这个特点,使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我这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体悟乌鸦喝水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3.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文本基础上,适当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
这节课的生字是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区分“喝、渴”“处、外”的等字的区别,要让学生想出各种识记的好方法记住.要重点理解“到处、慢慢、升高”的意思,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理解。
在理解了一些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也是区分一些如“喝、渴”形近字,要多注意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区别“喝”与“渴”“处、外”等字。
2、这节课学完后,还要让学生知道遇到难题时要想办法解决。
可以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让学生也学会在困难面前学会动脑筋想办法。
四、说教法
1.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
2.让学生亲自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
“哟,水真的升高了!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采取猜谜语、加一加、旧字换偏旁等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交流,质疑后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很重要的,幽默富有情趣的导语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会自然拉近了。
这节课我采用谜语的方式导入:
一身羽毛黑又亮,一张长嘴尖又长,整天围着树林转,长大衔食喂妈妈。
(乌鸦)学生很快就猜出是乌鸦。
然后我便出示乌鸦的图片,让生说说对乌鸦的印象。
接着又把“鸟”和“乌”比较,学生思维很活跃,很快在我的提示下说鸟没了一只眼睛便念“乌”。
2.接着我便说乌鸦虽然长的乌黑,但乌鸦不仅是孝顺的好孩子,而且还很聪明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
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
“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观察。
3.这样便自然把课题引出来,再让学生有礼貌地和乌鸦打声招呼,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4.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
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学生对课文激起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识字量小,阅读方面还是欠缺,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我又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范读这篇课文,让学生看课件,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并且仔细听清老师的读音。
这样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听我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接着我便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
读完后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并且圈划出生字。
在一边巡视的过程中我随机检查学习预习情况。
(三)随文识字,以读促讲。
接下来,我采取的方式便是随文识字的方法,一边读文,一边是识记生字,
1.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首先让生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生说出大概意思。
接着便学习“口渴”、“到处”,出示渴、喝、处、外,注意区分。
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喝”为什么是“口”?
“外和处”怎么记住它们。
然后,让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识记方法,喝水要用口来“喝”,所以“喝”是“口”字旁,而口渴的时候一定要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记住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
一个人流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
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
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到处”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乌鸦都到哪里找水了?
这时它的心情怎样?
学生说出乌鸦会很着急后,然后随机再让学生读出乌鸦着急的语气,然后点评,再找多名学生朗读,最后.全班齐读。
这样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后,又以读促讲,学生很愿意接受。
2.学习第二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在自学生字的基础上,让生读中感悟小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1)在首先处理乌鸦看到瓶子的时候的惊喜时,我对学生说道:
乌鸦到处找水喝,正当它很愁眉不展时,它的眼前一亮,这时,乌鸦看见草地上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多高兴啊!
谁来读一读这句?
这时指生读完后,让生注意“瓶”是后鼻音,然后随机再出示随机出示“瓶、办、法”等生字卡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住“法”“瓶”“办”,在此我要强调了这几个字的书写要注意的地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2)接着我让学生读第二句来找出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因为瓶口太小,水不多。
乌鸦够不着。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段内容,我在让学生观察课件后,又让学生亲自来演示,我提供瓶子和乌鸦的图片,让一名学生亲自到黑板前演示,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原因,这样比直接的说教要有说服力,直观形象,学生也非常感兴趣。
在学生知道原因之后,我又让学生读中感受小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心情,读出小乌鸦难过、失望的心情,再通过比赛读、评价读,来让学生感受小乌鸦的心情,这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效果很好。
师试机点拨怎样读好最后一句。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首先,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然后指生读,让学生说出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随机教师引读:
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我同样用上面演示的方法,我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杯子,石子,让学生演示向瓶子里扔石子后,水的高度变化。
随机启发学生自己分析“放”的字形。
(3)再理解“一个一个”的意思,比较句子:
a.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进瓶子里。
b.乌鸦把小石子衔来,放进瓶子里。
让学生说出几个和“一个一个”相似的词语(一颗一颗、一块一块)。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部编版 一年级 上册 语文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