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3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x
- 文档编号:903421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7.09KB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3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x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3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3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第3单元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1|联系及其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
全国卷5年6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Ⅰ·22,4分
2017·卷Ⅰ·23,4分
2015·卷Ⅱ·22,4分
2015·卷Ⅰ·23,4分
2014·卷Ⅰ·21,4分
2013·卷Ⅰ·23,4分
本考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结合名言、漫画、哲理故事等素材,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理解;同时,主观题中常作为答案要点之一出现。
复习过程中,务必注意细化把握各个特征的具体内涵和表现。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①联系的观点和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④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提醒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的含义:
指事物之间以及⑤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⑦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或内容。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唯物辩证法”,主要用于各种题目的各个知识范围的限定,务必理清其范围内外的知识点。
2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主要是运用联系的各个特征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和自然发展中的典型事例或现象。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准确把握联系的各个特征
[问题导引]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其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
上述材料体现出联系的哪些特征?
[提示] 从外国引入中国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先期作为饲料的好处和后期产生污染的问题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
[规律总结]
1.对比理解联系的各个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
义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
现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
法
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区分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区别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联系
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的基础,人为事物的联系是自在事物潜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
要求
都具有客观性,因此都应从其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随意无视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1 联系及其特征
1.[真题体验](2017·全国卷Ⅰ·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
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
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B [该油气田的做法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①正确。
该油气田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从而创造新的价值,④正确。
“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错误。
材料强调了人们根据联系的多样性进行实践活动。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客观的,而不是由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的,③错误。
]
2.[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
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D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特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同时表明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符合题意。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特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①说法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排除。
]
3.[真题体验](2015·全国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B [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谈谈对苏轼的《琴诗》的理解。
首先,琴声是人为事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①正确;②否认了人的主观世界对琴声的感受与影响,排除;琴、指、琴声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正确;美妙的音乐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④只看到了指与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
4.[真题体验](2014·全国卷Ⅰ·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
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C [本题的题眼是斯班瑟的“胶水”发明与弗雷“不干胶记事贴”的发明,“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符合题意;发明创造要改变事物的状态及联系的方式,①错误;联系有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事物的偶然性无法排除,③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符合题意。
]
高考失分点:
不能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也是客观的;人类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建立新联系,这也没有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人类是根据固有联系去建立新联系,人类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也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建立新联系。
[纠正训练]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
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
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由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事例表明
( )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关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格拉塞“受此启发”“不断实验”,最终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这个过程强调了在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建立新的人为联系,所以②④符合题意;间接联系与直接联系都是联系的具体形式,①错误;③说法错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是事物及其联系的客观性,而不是创新意识。
]
5.[高考预测]“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推动“互联网”与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对接。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导学号:
97300164】
①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
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
③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联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A [材料说明,“互联网+”带动多种资源的对接,即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排除;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可能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④排除。
]
考点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应学生用书第233页)
全国卷5年1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7·卷Ⅲ·39
(2),10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并常与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结合起来考查;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注意与联系的特性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我国各个领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各项改革的系统推进等热点问题。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①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②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3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文档 必修 单元 唯物辩证法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