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docx
- 文档编号:9270103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1.90KB
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docx
《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6课时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学案浙科版
第6课时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学考要求
选考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a
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a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a
a
核心素养要求
1.通过说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卫方式,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2.说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一、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免疫的定义和类型
(1)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
(2)免疫系统的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②第二道防线: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③第三道防线: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的组成
体表屏障
特别提醒
化学防御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都具有杀菌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
①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对象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针对的是突破体表屏障的各种病原体,而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②第二道防线的构成
体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等)。
③体内非特异性反应的实例——炎症反应。
3.白细胞在体内非特异性反应中的作用
(1)变形运动:
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在此过程中,白细胞需要做变形运动。
(2)吞噬作用:
一个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几个细菌;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3)分化作用:
单核细胞可以分化成巨噬细胞。
4.炎症反应
(1)原因
(2)结果:
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例1
(2017·浙江11月学考)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答案 C
解析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A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皮肤受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C正确;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D错误。
例2
若身体的某部位受到损伤引起发炎,则该处会迅速聚集大量的( )
A.营养物质B.淋巴
C.白细胞D.抗体
答案 C
解析 当人体某处受伤,病原体入侵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原体。
二、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非特异性免疫
从第一、二道防线来看,这两种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都对多种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无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
这道防线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第二道防线:
包括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主要是淋巴细胞
例3
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巨噬细胞参与
B.小肠黏膜烫伤后会因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D.第二、第三道防线都涉及免疫细胞,它们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析 对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不需要巨噬细胞参与;小肠黏膜烫伤后会因第一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第二、三道防线都涉及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例4
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答案 D
解析 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巨噬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方法技巧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
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
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
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例5
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两道免疫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
A.溶酶体B.汗液
C.口腔黏膜D.胃酸
(2)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道防线中除了图示细胞参与外,还参与的化学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A
(2)非特异性 (3)溶菌酶、血浆蛋白
解析
(1)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指皮肤、黏膜。
汗液、胃酸属于皮肤、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2)图示细胞为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故不具有特异性。
(3)参与第二道防线的有某些白细胞和化学物质,如溶菌酶、血浆蛋白等。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比较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判断正误:
(1)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
(2)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可以对付所有病原体的免疫( )
(3)泪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4)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答案
(1)×
(2)√ (3)× (4)√
2.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答案 D
解析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灭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3.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B.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
C.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D.油脂腺分泌油脂
答案 C
解析 皮肤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油脂腺分泌油脂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
4.(2018·丽水学院附中1月模拟)皮肤破损后,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
下列选项不属于该物质作用的效果的是( )
A.使人产生痛觉
B.使皮肤变红
C.使局部体温升高
D.形成脓液
答案 D
解析 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
5.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机能
B.它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D.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是第二道防线
答案 B
解析 非特异性防卫包括第一道防线(即体表屏障)和第二道防线(即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反应。
题组一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对真菌和某些细菌的作用是( )
A.抑制
B.促进
C.既促进又抑制
D.既不促进又不抑制
答案 A
解析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对真菌和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
2.(2018·台州质量评估)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B.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
C.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
D.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异反应
答案 C
解析 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黏膜对细菌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3.胃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中的( )
A.物理屏障B.化学防御
C.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D.无法判定
答案 C
解析 胃黏膜能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胃腺能分泌胃酸,杀死病原微生物,属于化学防御。
题组二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4.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清除病原体。
这种免疫不属于( )
A.先天具有的B.第二道防线
C.非特异性免疫D.第一道防线
答案 D
解析 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人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第二道防线。
5.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A.唾液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B.呼吸道纤毛摆动对病菌的排除作用
C.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坏作用
D.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答案 C
解析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6.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的
B.尿道、生殖道等管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巨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D.只有免疫力弱的人才具有
答案 D
7.(原创)皮肤的某处破损,一些血浆蛋白也会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
这种免疫属于(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第一、第二道防线D.特异性免疫
答案 B
8.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损失B.第二道防线的能力减弱
C.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答案 D
解析 皮肤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一方面,皮肤起物理屏障作用;另一方面,皮肤表面有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皮肤大面积烧伤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就大大减弱。
题组三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9.(2018·温州学考模拟)下列哪一类细胞不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
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D.皮肤表层死细胞
答案 B
解析 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反应。
10.人体受到病原体侵染时,体内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清除。
这种免疫是( )
A.先天具有的B.针对某种抗原的
C.后天获得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答案 A
解析 体内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清除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即非特异性防卫,非特异性防卫是先天具有的。
11.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C.第一、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由遗传而来的先天性免疫,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无特异性
D.唾液、胃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其免疫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 B
解析 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12.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肤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反应
B.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乳酸,使汗液和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大多数病菌的生长
C.油脂腺分泌的油脂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D.皮肤、黏膜分泌的多种物质如溶菌酶、胃酸和蛋白酶等,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答案 A
解析 非特异性防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其物质基础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及由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以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可以防御天花病毒
答案 D
14.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
B.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C.人体皮肤破损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减弱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D.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由于都涉及免疫细胞,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解析 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皮肤破损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可增强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只有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反应。
15.如图表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属于__________,其作用机理如下:
①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________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________。
②皮肤的表面有一层____________,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2)图3属于____________,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答案
(1)物理屏障 ①皮肤 黏膜 ②死细胞(角质细胞)
(2)化学防御
16.(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联盟联考)如图为巨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的第一步,将被吞噬的细菌等抗原黏附在细胞膜上,巨噬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将颗粒包围,最后包入细胞质内,形成由一层质膜包围的小泡,称为吞噬体。
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吞噬体形成后,溶酶体便向吞噬体靠拢,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能够相互融合,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
(3)溶酶体中的溶菌酶等可直接杀死微生物,而各种水解酶再进一步将它们消化,消化后的残渣碎片,再排出体外。
这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4)吞噬过程中,巨噬细胞加速________,导致乳酸的形成,因而引起pH降低。
乳酸本身有杀菌作用,同时也为水解酶提供了________环境。
(5)巨噬细胞由________分化而成,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答案
(1)一定的流动性
(2)相似性 (3)非特异性 (4)厌氧呼吸 酸性 (5)单核细胞
解析
(1)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不同的膜结构之所以能够融合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3)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
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乳酸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的。
水解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酸性环境,也是由乳酸提供的。
(5)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
17.(2018·杭州选考模拟)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表示免疫分子。
请据图回答:
(1)免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免疫。
(3)图中第三道防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免疫。
(4)人体出现炎症,受损伤的部位往往伴随着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答案
(1)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2)非特异性 (3)特异性 (4)①发红:
皮肤破损,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②肿胀、发热:
皮肤破损,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胀,同时局部体温升高;③疼痛:
皮肤破损,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释放一种多肽类的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产生痛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生物 第三 免疫系统 免疫 功能 课时 人体 对抗 病原体 感染 非特 异性 防卫 学案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