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docx
- 文档编号:10157450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37.99KB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docx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蛔虫与蚯蚓的解剖解剖比较
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学号:
**********
*****
*******
蛔虫、环毛蚓的比较解剖观察
学生:
赵政指导教师:
孙敏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
摘要:
通过蛔虫、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他们在外形、分节现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演化趋势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
环毛蚓人蛔虫解剖比较观察
前言:
环毛蚓是典型的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又是真体腔动物,蛔虫是假体腔动物,两者虽然在外形上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内部结构,反映出真体腔动物与假体腔动物的不同结构特点。
通过对这两种动物的解剖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以及动物各种器官结构和机能在相互联系中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
1研究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材料与器材
人蛔虫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环毛蚓浸制标本和横切面玻片标本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载玻片,烧杯,滴管
1.2研究方法
比较解剖法绘图分析法显微观察法整体到局部、外形到解剖结构,由体腔、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依次观察
2观察结果与分析
2.1人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切片观察
蛔虫(Ascarissuum)是无脊椎动物,原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线虫纲(Nematoda)蛔目(Ascaridida)蛔科(Ascarididae)。
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2.1.1人蛔虫的外形观察
取雌、雄蛔虫的浸制标本用清水冲洗、浸泡、除去药液后置蜡盘中,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蛔虫的身体为灰白色长圆柱状,长约15—35厘米,形似蚯蚓,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
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
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有交合刺两枚;雌虫稍长而粗,圆锥形尾部不弯曲。
1.头部
口呈三角形,位于中央,其周围有三个突起的唇瓣(lip),背面的一个较大为背唇,腹面的两个较小为腹唇.在背唇的两侧各有一个感觉乳突(sensepapillae),腹唇只有一个乳突,位于腹唇外缘中央处.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可见在背、腹唇的内缘及侧缘都有极细的角质小齿。
2.生殖孔和肛门
肛门(雌性):
近后端腹面约2mm处
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
位于身体前1/3稍后的腹线上
雄性生殖孔:
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cloacalpore)(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spicula)
2.1.2蛔虫解剖
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蛔虫前后端固定,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大头针左右交错,向外倾斜45°)
2.1.3蛔虫的内部结构观察
1.消化系统
口:
在3个唇瓣的中间,略呈三角形
咽(pharynx):
呈长梨形多肌肉质的一段管道
肠:
一根粗细相似的扁平直管。
直肠:
肠末端较细的一段,但二者界限不明显
肛门或泄殖腔
2生殖系统
雄性
精巢(testes):
游离端细长而弯曲的部分
输精管(deferen):
精巢的延续,但两者界限不明显
贮精囊(senminalvesicle):
膨大,较粗
射精管:
细直
泄殖腔:
直肠末端,泄殖孔
交接刺囊:
泄殖腔的背方,囊内由1对交接刺,常由泄殖孔伸出体外
雌性
卵巢(ovary):
两管游离端最细的部分
输卵管(oviduct):
逐渐加粗而半透明的一段
子宫(uterus):
膨大,较粗
阴道(vagina):
很短,两子宫汇合处
生殖孔:
阴道末端,开口于体前1/3腹面处
3.神经系统
围绕咽头有一围咽神经环(circumentericring),由围咽神经环向前通出6条神经达口唇,向后通出6条神经到身体各部.因神经都镶嵌在表皮中,观察较难.
4.排泄系统
由两条排泄管组成,位于侧线中
2.1.4.蛔虫组织切片观察
取蛔虫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体壁:
由三层组成,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
肠:
内胚层形成,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原体腔:
肠与体壁之间的空腔。
雌虫的原体腔内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卵巢细,细胞辐射状排列,中心有一轴形似车轮。
输卵管中心轴消失,管壁细胞为单层,中空。
最大的两管为子宫,管腔大,内有很多虫卵。
雄蛔虫原体腔内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精巢内精细胞的密度大,染色深。
输精管内管腔空隙较大,精细胞密度较小,染色较浅。
储精囊很大,内有很多精子,染色与输卵管相似。
2.2环毛蚓外形、解剖与组织结构观察
环毛蚓(Pheretimatschiliensis)隶属动物界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引目巨蚓科(Amynthasaspergillum)环毛蚓属(Pheretima)。
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覆以清水.蚯蚓为两头略尖的长柱状动物颜色较深的一侧是背面,较浅的一侧是腹面.有一棕红色环带的一侧是前端
1.外形:
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钝圆。
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cheata)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2.体节:
虫体的外表由环形的沟缝分成很多的节段,每个节段就是一个体节。
3.口前叶(prostomium):
虫体最前端一个乳白色的肉质环,围绕着口,口前叶后为第一节,称围口节peristomium。
4.环带:
性成熟的蚯蚓在第14~16体节的表面,有一明显的指状胶质套,表面光滑,颜色较深,这个结构称为环带。
5.后端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6.腹面
受精囊孔:
3对(因种类不同有所不同),位于6/7、7/8、8/9体节腹面两侧的节间沟中。
雌性生殖孔:
1个,位于第14体节腹面正中央处。
雄性生殖孔:
1对。
第18体节腹面两侧各有一个突起,称为雄性生殖突,雄生殖孔,即开口于突的顶端。
背孔:
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都有1个小孔,这就是背孔。
刚毛:
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一圈刚毛。
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
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7.背面
背孔(dorsalpore):
为第11节以后,各节间背方中央节间沟处的一个小孔,将蚯蚓背面擦干后用手轻压其体内侧,可见液体流出,此处即背孔
2.2.2环毛蚓解剖
从身体前端1/3处开始,左手展开食指和中指轻压环毛蚓背侧,右手用剪刀在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由后向前剪开体壁至口
用镊子将剪开的体壁略掀开,用解剖针划开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隔膜联系
将剪开的体壁向两侧展平,并用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
加清水没过蚯蚓,依次观察
注意事项
剪开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线处的背血管
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伤内部器官
剪开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官
约每5节钉一针,左右交错,针体向外倾斜45°
14节以前的隔膜越来越厚,需用眼科剪
1.消化系统:
为体腔中央的一条直管。
从前向后依次为:
(1)口腔管(位于1-3节),构成口腔外壁。
(2)咽(位于4-5节),为一膨大的梨形囊,富含肌肉(硬),有虹吸食物能力。
(3)食道(位于6-8节),是一段细管(裹有肌肉不易看清)。
(4)嗉囊:
食道后的膨大部分,有贮藏食物的功能(不明显)。
(5)砂囊(位于9-10节),是一球状膨大的囊,富含肌肉(硬、大、色浅),有磨碎食物的作用。
(6)胃(11-14节)是一段细长的管,被储精囊所包围(不易看清)。
(7)肠(第15节至肛门),肠壁很薄(很粗)。
(8)盲肠(位于第26节),一对,向前伸出(明显)。
2.循环系统:
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其血管为紫黑色。
(1)背血管:
紧贴消化管的背中线上(从肠道上看),血液从后向前流动。
(2)心脏:
四对环状血管,分别位于7、9、12、13节内(因种而异)。
连接背腹血管。
(3)腹血管:
紧贴消化道腹面(从肠道腹面看),腹神经链之上的一条纵贯
(4)神经下血管:
位于腹神经节之下,很细,每节有分支与隔膜上的血管相连,负责把体壁的血液输给背血管。
用针掀起腹神经链即可看到(下面一条隐
约黑线)。
3.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系统:
储精囊:
大而明显,位于第11、12节内,
精巢囊:
椭圆形,内含精巢。
精漏斗:
花朵状,位于精巢囊的后部,其后连细的输精管,开口于第18节两侧的雄性生殖孔(明显)。
前列腺:
大而呈分叶状的腺体,分泌物与精子混合成精液,交配时注入对方的受精囊。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
一对,位于第13节前隔膜后壁上。
卵漏斗:
位于第13节后隔膜上。
后连短的输卵管,开口于第14节的雌性生殖孔(雌性生殖孔不明显)。
受精囊:
2-3对,位于第7-9节,每一受精囊连有一盲管,分别开口于各自的受精囊孔(接受异体精子)。
(受精囊孔不明显)
4.神经系统:
用解剖针和镊子剥除口腔管和咽部的肌肉,在第三节的前部,咽的上方可见白色的脑,两侧有围咽神经,将口腔管剪段,抽出消化道,即可露出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腹神经索明显)。
(1)咽上神经节(脑)(suprapharyealganglion)两叶,位于第4节的咽部背面.
(2)围咽神经(circumpharygealnerve)由咽上神经节两侧下行的一对神经.
(3)咽下神经节(subpharyealganglion)在咽部下方与围咽神经相连的一对神经节.
(4)腹神经索(wentralnervecord)在消化道的腹面,呈链索状,每一体节有一对稍膨大的神经节,各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索相连.腹神经索上的第一个神经节是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发出3对神经到体壁与内脏器官.
2.2.4横切片观察
环毛蚓是三胚层真体腔动物。
取环毛蚓横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1.体壁体壁的组成自外到内依次是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单层柱状上皮的表皮层,体壁肌内层,包括外层较薄的环肌和内层较厚的纵肌,由扁平细胞构成的壁体腔膜。
此外,有的有刚毛自体壁伸出体表。
2.肠肠壁组成自外到内以此为脏体腔膜,肠壁肌肉层包括外纵肌和内环肌,单层柱状上皮即肠上皮。
肠壁上皮比较厚,为单层柱状上皮组成,细胞排列紧密,不规则,在细胞层得端部可见染成淡红色的由肠绒毛形成的纹状缘.
肌肉层很薄,由环肌和纵肌组成.环肌纤维呈线状,紧贴肠壁,需要在高倍镜下仔细寻找才可以看清楚肌纤维的断面.纵肌分布在环肌外侧,在横切片上看到的时一个个染成红色的小圆点,在盲道的凹陷处纵肌肌束较粗,较易观察.
体腔膜(黄色细胞(chloragogencell)在纵肌层外的一层立方形或柱形细胞,细胞界限明显,细胞的大小因细胞内储存物得多少而有变化.
3.体腔及其他器官
在体壁与肠壁之间的空腔,为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肠背面的中央、盲道的上方红色斑块为背血管;肠腹面中央的红色斑块为腹血管,以系膜与肠为连接;腹血管下方有以较大的椭圆形结构,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向两侧发出神经纤维
2.3蛔虫与环毛蚓外形与内部结构
2.3.1外形比较
1.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沟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2.雌、雄.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
2.3.2内部比较
3.1结论与讨论
1.蛔虫为假体腔动物,环毛蚓为真体腔动物.假体腔和真体腔在形态结构,发生和功能上各有何异同,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形态结构最大的区别是肠壁是否有肌肉.假体腔又名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来的.
假体腔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来源的组织结构,在肠壁外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没有体腔膜.假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或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
假体腔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真体腔的形成:
在胚胎或幼虫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个中胚层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体液,并分解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这样,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故又名裂体腔(schizocoel).
每个体腔继续发育扩大,其外侧的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peritoneum),与体表上皮形成体壁;内侧的中胚层附在内胚层的外面,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真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其内含有体腔细胞(coelomocyte),有内部防卫功能,有的体腔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也有气体运输功能.环节动物的体腔液具有强有力的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真体腔的出现提高了运动的灵活和有效性,而且促进了动物结构和机能多方面的复杂化、完善及进一步发展.如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进而促进消化管分化为明显的前肠、中肠和后肠.同时由于结构复杂化,简单借助体腔液循环输送营养物质已不敷用,由由此促进了循环系统的出现和排泄系统的发展.
又由于各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完善,也增强了对机体精细调控的需要,逐渐的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和发展.此外,真体腔的结构减少了受损伤的影响,如果有一个体节或少数几个体节受到伤害,其临近的体节由隔膜将其与受伤的体节隔开,仍能保持接近正常的机能,使动物免于床上或死亡.
2.蛔虫虫体壁内为广阔的角质膜,其内充满了体腔液.由于虫体表面被以角质膜,只有纵肌和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这些结构决定了蛔虫的运动机制.因为角质膜不能扩展以释放压力,肌肉结构总是呈部分收缩状态去压缩不意压缩的液体,致使虫体内部压力较大.这种假体腔的体腔液构成了流体静力骨骼(hydrostaticskeleton).由于蛔虫体壁无环肌颉抗纵肌作用,它可提供颉抗纵肌活动所必须的支撑.当虫体一侧纵肌收缩,压迫角质膜收缩的力通过假体腔液被传到虫体另一侧,肌肉迟缓角质膜伸展时虫体恢复原位.如此通过假体腔的流体静力骨骼传导的压力变化来颉抗肌肉活动,这样虫体产生背腹方向的摆动或拍打运动.环毛蚓刚毛的基部有肌肉与之相连,由于肌肉收缩可使刚毛伸缩或改变方向.蚯蚓蠕动时,体前端的环肌收缩,身体伸长变细,推动前端前进,在前端的刚毛锚定,然后纵肌收缩,环肌舒张,体缩短变粗,拉动后端向前,这样沿着整个身体的收缩波使其逐渐向前运动.即蚯蚓的蠕动运动和挖洞活动主要依靠体壁环肌和纵肌的交替收缩,在流体静力骨骼和刚毛的辅助作用下完成的.
综上所述,假体腔动物蛔虫,消化管发育完善,体表被角质膜,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统,雌雄异体,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有真体腔,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分节现象和真体腔的出现使各种器官系统趋于复杂,机能增强,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参考文献:
[1]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光盘
[2]郑光美,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8-35
[3]郑光美,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2-193
[4]杨琰云,韦正道,屈云芳.动物学实验教程.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48-61
[5]XX百科,维基百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蛔虫 蚯蚓 解剖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