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docx
- 文档编号:10591788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6.99KB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docx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
3.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质疑—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读为主轴:
诵读——疑读——议读——品读,读懂古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第一节大意。
教学难点:
掌握几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很多人都很怕蛇,因为蛇身上有毒液,被蛇咬伤后会危及生命。
但是,有的地方的人却争相去捕蛇,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都很怕蛇,因为蛇身上有毒液,被蛇咬伤后会危及生命。
但是,有的地方的人却争相去捕蛇,这是为什么?
二、自学成果展示
1、介绍作者及背景:
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2、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
《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3、3、给加点字注音
啮(niè) 腊(xī) 挛(1uón) 踠(wǎn)瘘(1òu)
疠(lì) 当(dàng) 其租入 嗣(sì) 几(jī)死者数(shuò)矣
莅(lì) 蹙(cǜ) 殚(dān) 踣(b6) 死者相藉(jiè)
曩(nǎng)隳(huī) 恂(xǘn) 缶(fǒu) 谨食(sì)之
熙(xī) 以俟(sì) (fǘ)
三、朗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
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再次正音。
3.学生试读课文:
自由朗读或跟录音轻声朗读
4.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
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学法指导: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引导学生采用听读、自由读、个读、轮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四、合作翻译第一节
1、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难点提示:
“异”:
奇特。
“章”:
花纹。
“以”:
而,如果。
“然”:
然而。
“腊”:
晒干。
“为”:
作,制成。
“岁”:
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募”:
征集,召募。
“焉”:
于此,在这件事上。
“之”:
①的。
②代蛇毒。
③代蛇。
“而”:
①表并列。
②如果。
“以”:
①而,如果。
②用。
“者”:
①指办法。
②指人。
“其”:
①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
御医,皇帝的医生。
②指蛇。
③“其”:
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五、质疑交流,把握内容
1、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交代永州之民争着捕蛇的原因。
2、永州异蛇之剧毒表现在哪里?
明确: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毒蛇的特殊医疗功效是什么?
明确:
“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
4、蛇有剧毒,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
明确:
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5、自由朗读第1节,边读边理解大意。
6、齐读第1节。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掌握第一节重点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4节
2、初步理解主旨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把握2——4节大意。
2、理解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课文第一节重点实词、虚词的释义。
如:
异:
章:
腊:
为:
岁:
募:
焉:
2、指名朗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2——4节
第2段
(一)合作翻译第二节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译。
2、指名翻译,集体解疑。
难点提示:
“专”:
独占,享有。
“则”:
却。
“是”:
这事。
“嗣”:
继承,接续。
“数”:
多次。
戚”:
悲哀。
“其”:
指捕蛇以抵租赋。
“之”:
①代蒋氏。
②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③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3、齐读,进一步理解大意。
(二)质疑交流,把握内容
1、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讲解:
这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
2、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讲解:
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
第3段
(一)教师范读并翻译第三节
重点词语:
“悲”:
怜悯。
“若”:
你。
“毒”:
怨恨。
“更”:
更换。
“则”表连接,那么。
“之”:
①代蒋氏。
②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二)把握内容
提问:
第三节主要讲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讲解:
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表达了作者怜悯之情,作者同情蒋氏的不幸。
第4段
(一)合作翻译第四节
1.小组合作翻译,发现问题画下来。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难点提示:
“戚”:
悲哀。
“涕”:
眼泪。
“生”:
使动用法,使……活。
“甚”:
厉害。
“病”:
苦。
“是”:
这。
“日蹙”:
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
“蹙”,紧迫,减缩。
“殚”:
尽。
“竭”:
穷尽
“往往”:
常常。
“曩”:
往昔,从前。
“室”:
家。
“以”:
因为“虽”:
即使。
“时”:
按时。
“齿”,人的年龄。
“岂”:
哪里。
“旦旦”:
天天。
“安”:
怎么,哪里。
“毒”:
怨恨。
3、自由朗读,理解大意
(二)质疑交流,把握内容
1、第四节主要写什么?
说明什么?
明确:
本段主要写蒋氏的哭诉,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
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2、第四节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来写苛政之毒,请找出。
并说说这些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
对比
(1)蒋氏一家与乡邻们的存亡情况: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两者不同的心境: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两者遭遇危险次数的多寡: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4)两者死亡时间的先后: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xī)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
揭示蒋氏宁愿冒死捕蛇而不愿意恢复赋税的原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衬托:
写蛇剧毒,是为了衬托捕蛇之险恶,以捕蛇之险恶衬托赋敛之苛酷,揭示了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
3、本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
(1)对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
从正面写出了乡邻的困苦。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从侧面写出了乡邻的不安。
(2)排比: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反映出苛捐杂税给乡邻们带来的灾难。
4、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三、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完成相关练习。
3、片断写作练习
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
300字左右。
(可以增加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
)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五节
2、理解主旨
3、小节本课内容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文言知识归类。
教学难点:
理解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文言字词。
2、背诵第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
(一)疏通文意
难点提示:
“而”:
表承接。
“愈”:
更加。
“于”:
比。
“乎”:
于,对。
“是”:
代孔子的话。
“孰”:
谁。
“敛”:
赋税。
“甚”:
超过。
“故”:
因此。
“俟”:
等待。
“夫”(fu):
指示代词,那。
“得焉”:
得到它;“焉”,之。
“以”:
①根据。
②而,表目的。
“之”:
①代孔子之言。
②的。
③代上述之事。
(二)质疑交流,把握内容
1、概括大意
明确:
得出结论: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表达了作者观点,并交代了本文写作意图。
2、“余闻而愈悲”照应前文的哪一句?
“悲”在此可理解为什么意思?
明确:
照应“余悲之”,“悲”可理解为同情。
3、“吾尝疑乎是”中的是具体指代什么?
明确:
“苛政猛于虎也”。
4、作者从“悲之”到“愈悲”,从“疑”到“犹信”,原因是什么?
这样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开始听蒋氏介绍身世时,因为没有具体真切的感受,所以只是“悲之”,对苛政之毒只是“疑”,而当他听完蒋氏的一番血泪控诉后,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切实感到苛政之毒,所以“愈悲”,“犹信”。
这样写自然得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
5、揭示全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明确: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本节体现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
把解除人们痛苦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身上。
7、本节文字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自主小结
(一)结合自主学习提纲深入探究,体会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你看到了当时怎样在社会现实?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点评总结
(当时朝政腐败,朝廷巧立名目,随意增设税收,无限度地收刮民财使得百姓走投无路,或因饥饿、疾病而死,或奔走他乡。
村子里十室九空,一片荒凉。
即使苟且活着在村民,也被凶暴的官吏逼得鸡犬不宁。
)
2.既然“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那么“捕蛇”是否算是一种美差?
作者以此想说明什么?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点评总结
(从蒋氏的经历来看,捕蛇可以享有很多好处,不会因为被租税所逼而像乡邻那样困苦不堪,不会因为交租税而天天冒死亡危险。
从这一点上看,捕蛇可以算是件“美差”。
但我们也看到蒋氏诉说捕蛇之事时竟“汪然出涕”,这就意味着捕蛇并非“美差”,它同样要冒死亡的危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者用“捕蛇”和“赋敛”作对比,仅仅是用来它来反衬“赋敛”之毒。
)
3.从文中看出作者对蒋氏态度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同情蒋氏不幸的遭遇)
4.文中哪一句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希望统治者看到这篇文章,从中了解百姓的疾苦,并能推行仁政。
5.柳宗元写本文在目的是希望统治者看到这篇文章,从中了解百姓的疾苦,并能推行仁政。
你认为作者这愿望能实现吗?
并说说理由。
(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二)、写作特点
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主要有两大特点?
1.衬托。
请学生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展示,老师点评、纠正、总结。
(1)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件事上,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衬托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突出文章主旨。
2.对比。
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突出文章主旨。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当今政府“关注民生”,制定了许多有关政策法规,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请你从生活中举一例。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整笔记。
2.做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捕蛇缘由:
虽剧毒,当其租入——争奔走焉悲
经历吾祖吾父死于是——貌若甚戚
捕辛酸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
蛇蒋氏更若役复若赋——大戚出涕
论存赋税生日蹙非死则徙
遭遇体会不幸亡捕蛇独存对比愈悲
者深刻之甚议安赋税:
悍吏入乡,鸡犬不宁
说危捕蛇: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推出苛政猛于虎——————————————疑
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信
语文自主预习提纲编号:
课题:
《捕蛇者说》①年级:
初三班级:
姓名:
等地:
1.熟读课文两遍。
读书情况(一般、良好、优异),家长签字:
2.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啮人腊之莅事者日蹙顿踣
曩叫嚣隳突俟相藉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在括号内解释下列重要词语,在横线上翻译课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
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
奔走焉()。
4.读课文第一节,思考下列问题。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⑵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蛇的“异”?
外形、毒性、疗效
⑶蛇有剧毒,永之人还争着捕蛇,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因为能“当其租入”,人们不避剧毒,冒死捕蛇,是为了免受重税之苦,可见当时赋税之毒比毒蛇更厉害。
5、自主阅读课文,你有什么有价值的疑问或发现吗?
语文自主预习提纲编号:
课题:
《捕蛇者说》②年级:
初三班级:
姓名:
等地:
一、在括号内解释下列重要词语,在横线上翻译课文。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
(),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
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
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
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
()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
()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
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
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
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
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
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
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
二、读课文2—4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作者听了蒋氏诉说三代人遭遇后的态度的语句,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余悲之”,反映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为下文的建议,引出蒋氏的血泪控诉伏笔
2.找出文中相邻们因为缴纳租税而生活更惨的语句。
(1)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而徙尔。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3.如何理解蒋氏血泪控诉时所说的“其余,则熙熙而乐”中的“乐”?
(1)“乐”是相对于“乡邻之旦旦有是”而言的,是一种不幸中地自我庆幸。
(2)蒋氏以比受赋税之苦的相邻“后死”为乐,其实根本无乐可言,“乐”中充满了辛酸、恐惧,这是以乐写悲,使“悲”显得更令人心酸。
(3)“乐”用得很巧妙,冒死亡威胁的捕蛇生活竟比因缴纳租税的相邻生活快乐,突出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主旨。
三、自主阅读课文,你有什么有价值的疑问或发现吗?
语文自主预习提纲编号:
课题:
《捕蛇者说》③年级:
初三班级:
姓名:
等地:
一、在括号内解释下列重要词语,在横线上翻译课文。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
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
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读第五段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愤慨地谴责重赋苛政其害远远超过毒蛇剧毒,同时言明写此说的目的。
2.课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2)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依据.(3)突出了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重税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的,深化文章的主旨。
3.找出点明本文的主旨的一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三、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课文中你看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当时朝政腐败,朝廷巧立名目,随意增设税收,无限度地收刮民财使得百姓走投无路,老百姓或因饥饿、疾病而死,或奔走他乡。
村子里十室九空,一片荒凉。
即使苟且活着在村民,也被凶暴的官吏逼得鸡犬不宁。
2.从文中找出表现出作者对蒋氏态度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余悲之、余闻而愈悲表达了转折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表明作者写作本文意图是什么?
希望统治者看到这篇文章,从中了解百姓的疾苦,并能推行仁政。
4.第四节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文中四组对比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比:
生存状况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尔”
生活状况蒋氏“则弛然而卧”乡邻“鸡狗不得宁焉”
冒死亡次数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乡邻“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
死亡情况蒋氏因捕蛇后死乡邻因缴纳租税先死
(通过对比,清楚地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突出文章主旨。
)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课课练编号:
课题:
《捕蛇者说》
(一)命题: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以啮人()腊之以为饵()挛踠()()疠()
当其租入()几死者数矣()嗣()更若役()蹙()
号呼而转徙()顿踣()殚()曩()恂()
视其缶()莅事者()隳()叫嚣()俟()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字,河东人,代著名家,著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三、选出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永之人/争奔走焉。
C、苛政/猛于虎也。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以啮人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无御之者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当其租入
募有能捕之者吾祖死于是几死者数矣
永之人争奔走焉貌若甚戚者余悲之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专其利三世矣若毒之乎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永州之野产异蛇()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太医以王命聚之()可以已大风()
永之人争奔走焉()太医以王命聚之()
吾嗣为之十二年()貌若甚戚者()
若毒之乎()若毒之乎()
言之,貌若甚戚者()更若役()
余悲之()
六、翻译下列句子。
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然而捉到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
4.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们的赋税。
5.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6.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7.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现在我继承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送掉命。
8.言之,貌若甚戚者。
他说这些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9.若毒之乎?
你怨恨这差事吗?
10.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七、阅读课文1—3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节主要内容?
异蛇的剧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争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顶替租赋。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蛇的“异”?
外形、毒性、医疗效用。
3.蛇有剧毒,永之人还争着捕蛇,作者写这些要说明什么?
因为能“当其租入”,人们不避剧毒,冒死捕蛇,是为了免受重税之苦,可见当时赋税之毒比毒蛇更厉害。
4.作者听了蒋氏诉说三代人遭遇后的感情和态度如何?
文章写它有什么作用?
“余悲之”,反映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为下文的建议,引出蒋氏的血泪控诉伏笔。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课课练编号:
课题:
《捕蛇者说》
(二)命题:
做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捕蛇者说 教学 设计 预习 案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