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1113062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2.14M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4.理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及应用领域
1..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读内力作用形式表达图(图12-1),回答问题。
图12-1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
(2)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种表现形式。
图中甲、乙为 造成的,丙是 的表现。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如图 )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 (如图乙)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如图 )
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
使地表变得 。
2..板块运动与地貌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图12-2),完成下列内容。
图12-2
(1)补全图甲中板块的名称。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①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 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
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 处,地壳比较活跃,多 。
③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 ,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由图乙可知,海沟属于 边界,海岭属于 边界。
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图12-3,完成下列问题。
图12-3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作用、 作用、搬运作用和 作用等。
(2)图甲中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3)图乙是 ,其形成原因是 ,分布于 。
图丙是 ,其形成原因是 ,多分布于 。
(4)图乙所示的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面积最大。
图丙所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较为典型。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12-4),回忆基础知识。
图12-4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 。
(2)图示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填数码)
(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 ,它来自上地幔中的 ;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 。
(4)写出图12-5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
(其中丙为沉积岩)
图12-5
甲为 ,乙为 ,丁为 。
①为 ,②为 、侵蚀、搬运、 和固结成岩作用,③为 ,④为 。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 圈、水圈和 圈等。
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命题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2017·江苏卷]图12-6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2-6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
C.3D.4
命题点二 板块分布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2016·北京卷]图12-7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平顶海山( )
图12-7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高原的戈壁、新疆的雅丹地貌
侵
蚀
作
用
流
水
侵
蚀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分布普遍,如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常见于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地区,如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重庆天坑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北美五大湖
(续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
侵
蚀
作
用
海水侵蚀
形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等
海滨地区,如福建平潭岛的海蚀地貌、台湾北部野柳地质公园的海蚀地貌
堆
积
作
用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
河流出山口和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
风力堆积
沙丘、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东欧、中欧平原的波状起伏,日内瓦湖
海水堆积
波浪向海运动,速度减慢,沙子堆积,形成沙滩
海滨地区,如广西北海银滩、海南三亚亚龙湾海滩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12-8所示)。
图12-8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命题点一 洪积扇的形成原因
3.[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12-9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
(1)~
(2)题。
图12-9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命题点二 海岸地貌的发育
4.[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图12-10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图12-10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2016·江苏卷改编]图P10-1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图P10-1
A.①指侵蚀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1..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主要特点
按成因
分类
形成
种类
特点
岩浆岩
(火成岩)
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
最常见的是花岗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续表)
按成因
分类
形成
种类
特点
沉积岩
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漫长的岁月,固结成岩
常见的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突出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化石。
化石是判断地质年代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变质岩
已存在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多具有片理构造
2.理解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转化而来。
(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能重新变质。
(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
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处堆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沉积岩。
(4)各类岩石均可重熔成为岩浆。
图P10-2
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玻璃的特性。
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图P10-2),完成1~2题。
1.黑曜石与其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a—③B.b—②
C.c—④D.d—①
2.图中b到d的过程( )
A.均在地表进行B.能量均来自太阳能
C.物质都来自地壳内部D.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和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4.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1..褶皱
读地质剖面图(图13-1),回忆下列知识。
图13-1
(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是 ,判断理由:
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 ,
两翼岩层 。
B是 ,判断理由:
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 ,两翼岩层 。
C是 ,判断理由:
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 。
(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 (由老到新)。
(3)A的地貌类型是 ,其形成原因是 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 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 ,其形成原因是 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 。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 ,有泉水出露的是 ,适合开挖隧道的是 。
(填字母)
2..断层
读图13-2,回答问题。
图13-2
(1)该图表示的地质构造为 ,其成因是受到强大的 ,其主要表现为 。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 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
相对上升
发育成
3..火山
读火山示意图(图13-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3
(1)成因: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 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甲为 ,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为 ,上部坡度较陡,下部坡度较缓。
4..河流地貌的发育
(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图13-4),回忆下列知识。
图13-4
①A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 ”形,河流侵蚀以 侵蚀和 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②B、C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 岸侵蚀, 岸堆积,形成槽形河谷。
③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时,往往形成 ,在入海口处往往形成 。
(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图13-5),回忆下列知识。
图13-5
①a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 ,主要分布在 。
其形成过程是:
在山区,由于地势 ,河流挟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②b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主要分布在 。
③c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 ,主要分布在 。
其形成过程是: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口处坡度 ,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便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 。
5..山地与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区域图(图13-6),回忆下列知识。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 ,分布相对 ,人口较多。
图13-6
②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 ,分布相对 ,人口较少。
③图中表示山区聚落的是 ,表示平原地区聚落的是 。
(填“a”或“b”)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密度:
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 ,
西部交通线路分布 。
②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
平原
山区
限制因素
较少
较多
线路形态
呈 状分布
呈“ ”字形,线路曲折
工程造价
较
较
③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
或河流延伸。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 上,密度 。
②山区聚落多分布在 和河漫滩平原上,密度较小。
③平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和 上,密度 。
探究点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
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续表)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有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构造
地貌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
地或盆地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图13-7进行理解。
图13-7
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答题要点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注意:
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的拱形
命题点一 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判断
1.[2017·天津卷]读图,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图13-8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命题点二 地质构造的相关判断及实践意义
2.图13-9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3-9
(1)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的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图示地区(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探究点二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河谷的发育
图13-10
图13-11
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河流的下游,堆积作用明显。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图13-12
类型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
—冲
积平
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洪(冲)积扇。
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
滩平
原
河流
中下
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
洲
河流
入海
口的
海滨
地区
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图13-13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图13-14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图13-15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图13-16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图13-17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所以图13-17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命题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的发育
3.图13-18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图13-18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命题点二 河流的堆积地貌
4.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13-19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
(1)~(3)题。
图13-19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13-19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13-19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图13-20
探究点三 主要地貌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山区交通线路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
山区交通建设
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五 地表 形态 塑造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