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1178436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6KB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分、1时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表、答题纸、小组合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出示谜语)
钟表有什么作用?
(生答)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亮亮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作息时间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幅图画,看看亮亮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选择一幅说一说。
(生答)
师: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但是这在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
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任一时刻。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钟面,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钟面
1、师: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2、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钟面(出示课件)
数一数: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几个小格。
算一算: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想一想:
时针走一大是几个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做完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学习新知
1、师: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
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刚才我们是用数的方法知道的,有谁是用算的方法得出来的?
下面我们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也就是时针从12走到1是一小时。
提问:
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
谁来说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小结:
也就是说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
只要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
(板书: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
1、师:
分针走1小格是几分?
(板书: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
(板书: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
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
怎么算的?
分针从12走到8是多少分?
分针走一圈儿呢?
2、引导学生思考:
时和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时等于多少分呢?
课件演示: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请学生注意观察。
师: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钟表都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呢?
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3、请每组同学拿出组里的学具表,一名同学拨表,其他同学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谁来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
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1时和60分有什么关系?
4、请学生听音乐,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估计一下,你1分钟能做些什么?
请一部分学生做口算题,一名拍球,其他同学帮他数。
一部分同学,读文章,看自己能读多少个字。
小结:
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课件出示)
一分钟能做那么多事情。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结: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5、一时有多长呢?
(课件出示)一节课是多少分?
课间休息多少分?
再加上多少分就是一小时?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课件出示时间名言)
同学们,希望你们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时间吧!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时、分的认识》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习惯根据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
在时间的认识方面学生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虽然比较直观、零散,并且学生之间差异较明显,但总体来说,他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是可以作为本单元教学的基础的:
对时、分的概念有直观认识;知道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结合生活规律,对什么时刻可能做什么事情有大体映象。
《时、分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谜语,并通过“亮亮的一天”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
在归纳总结后,我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教学目标时几次修改,最终定为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分、1时的时间观念。
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检测,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尽量结合实际,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分的认识》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窗口的内容。
(一)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生活化,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本单元的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素材选取现实、有趣。
元旦联欢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活动。
本单元以“庆元旦”这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素材,通过三幅情境图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
2、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时、分、秒的含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本单元设计重视学生身边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长短。
体验1分有多长的活动有:
数脉搏、学算式等;体验1时有多长的活动有:
利用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大风车节目的时间是40分进行推想等;体验1秒有多长的活动有:
听闹钟“滴答”一声响、问声“你好”等。
(二)编写体例
在青岛版教材的诸多特色中,其栏目的设置可谓独具匠心、特色鲜明。
这些栏目在整套教材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信息窗:
通过情境串、故事串、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
就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充分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和团队力量。
问题口袋:
对于有价值但不属于本课所学的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一旦具备解决能力,随时取出加以解决。
自主练习:
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及时巩固练习所学知识。
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相关的资料,开阔视野,了解数学文化。
我学会了吗:
每单元一个,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聪明小屋:
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思想,增长智慧。
丰收园:
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定性评价。
便于学生养成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与之前的青岛版同册教材相比,又增加了智慧广场栏目,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体现数学价值。
(三)内容结构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个信息窗。
信息窗1学习时、分的有关知识;信息窗2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信息窗3学习秒的有关知识。
(四)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从横向角度来看,本单元由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本册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纵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学生在一年级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为三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
总之,本单元在编排上既总结、利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更复杂的内容作铺垫,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层递进关系。
A级:
数一数: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又分成()小格。
算一算: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想一想:
时针走一小格是()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分。
B级: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时针从()走到(),走了()小时。
《时、分的认识》课后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谜语,并通过“亮亮的一天”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
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
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情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通过拨钟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变化,让学生体会1时=60分。
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
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时、分的认识》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二、数学思考目标:
1.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三、问题解决目标:
1.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2.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四、情感态度目标:
1.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生活与时间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分的认识 小学 数学 时分 认识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