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官帖职制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041735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1.13KB
宋朝文官帖职制度Word格式.docx
《宋朝文官帖职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文官帖职制度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唐文》卷780,北京:
中华书局,1983年,第8145页。
唐初,李世民建秦王府,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杜如晦、房玄龄等18人各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那时,“诸学士并给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每军国务静,参谒归休,即便引见,讨论坟籍,商略前载”。
《旧唐书》卷72《褚亮传》第2582、2583页。
当是文馆制度最先的写照。
前人对于太宗此举推崇备至,以为正是这样方才出现了“太平俗洽,官人得材,功赏必实,刑不谬及,礼无愆度……天下晏如,遗粮在亩,盛德洽于人心,而祥风游乎海内”的贞观之治。
(宋)王钦若等编:
《册府元龟》卷533《规谏第十》,南京,凤凰出版社标点本,2006年,第6075页。
唐朝设昭文、史馆、集贤三馆,所收亦一时伶俐魁垒之材,文学多识之士。
如令狐德棻、虞世南、颜师古、李延寿、马怀素、张说、张九龄、徐安贞等俱那时一代名儒大臣。
唐朝“凡天子飨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
那时人所歆慕”。
《新唐书》卷202《李适传》,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第5748页。
六曹侍郎唐朝虽为衣冠之华选,自非履历清要、望实俱美者,无以居之。
但与学士相较,“终是具员之吏”。
(宋)孙逢吉:
《职官分纪》卷15《集贤院·
文儒美称》,北京:
中华书局景印本,1988年,第380、381页。
非如三馆学士为言语侍从之臣,出侍舆辇,入陪宴私,典司校讐,论思顾问,清切珍贵。
三馆学士为王者之师友,异时公卿之滥觞,故为“时所倾心,谓之‘登瀛州’”。
及至五代,增置枢密直学士及端明殿学士。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275,《后唐纪四》明宗天成元年五月,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63年,第8985页。
(宋)王溥《五代会要》卷24《枢密使》,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77页。
五代诸帝,不仅以其为言语侍从之臣,且往往委以重寄。
如,后唐天成四年,“以端明殿学士赵凤权知汴州军州事”。
后晋天福三年,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
后周广顺二年,以“端明殿学士颜衎权知兖州军州事”,“以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陈观权知开封府事”《旧五代史》卷40,天成四年二月辛酉,第548页;
卷77,天福三年正月丙寅,第1013页;
卷112,广顺二年五月乙亥、十月戊戌,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年,第1481、1485页。
等等。
五代这些措置虽属一时之举,但却是宋朝以学士兼判内外差遣制度的权舆。
宋朝上承唐、五代,根绝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禁军拥兵作乱之祸,是其迫在眉睫的最大课题。
宋朝统治者以为诸侯叛命、将帅骄亢、海内失驭,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
《新五代史》卷17,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188页。
他们以为“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
故秦衰则经籍道息,汉盛则学校兴行。
其后命历迭改,而风教一揆”。
(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79,大中祥符五年冬十月辛酉,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95年,第1798、1799页。
只有儒术治国的方针才是从根本上杜绝祸源的治本之策。
故太祖“益重儒臣”,以为“宰相须用念书人”。
其解决方镇割据的办法之一,就是“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以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又尽令武臣念书,使知为治之道。
但太祖之世,四郊多垒,王略犹梗,抑武事有余,兴文教不足。
宋朝教风寝盛,实始于太宗。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向为封建政治家们所企慕,他们以为唐朝所以能治臻泰平,实以开三馆建藏书之策,以书籍为古镜,纳贞臣正士,以儒学之士为人镜之所至。
故宋人何郯言:
“唐太宗置十八学士与之议天下事,故贞观一代称为至治,斯从臣辅助之明效也。
”《长编》卷163,庆历八年三月癸亥,第3936页。
范仲淹亦盛赞李世民说:
“唐太宗置文馆,延天下贤良文学之士,令更宿直,听朝之暇,引入内殿,讲论政事,至夜久方罢。
”又言:
“臣窃闻太宗皇帝慕唐文皇之英风,特建秘阁,与三馆并崇,听朝之暇,时或游幸,此祖宗盛事,不为不重。
”(宋)范仲淹:
《范仲淹全集·
政府奏议卷下·
奏杜杞等充馆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24、625页。
宋太宗于即位之初,即建三馆与秘阁,宠文臣以学士之名,盖欲借唐朝三馆学士之清名,稍示风向,以牢笼天下英雄,惩唐末五代海宇分崩、斯文扫地之祸,存封建纲常之体,以消除骚乱,扭转世风,稳固社会,维持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二、帖职制度的进展阶段及其特点
宋朝继承唐五代馆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增置了阁学士、观文资政等殿学士,进展成层次繁多、条法完密的一整套帖职制度;
不仅如此,它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造并进展了唐五代之制,给予帖职制度以新的特点与新的作用。
1.元丰改制前——改造进展唐制的时期
唐世甚重职名,但明确地将馆阁作为储才之地、辅相养材之所乃是宋朝的事,这是宋人对唐制的一个重大进展。
太宗于修三馆之初,即表明建馆阁“蓄天下图籍,延四方贤俊”之意。
仁宗则明言,“朕设三馆以育才”。
《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二月丙辰朔,第422页。
(宋)程俱:
《麟台故事校正》卷3《选任》,北京:
中华书局2000年标点本,第127页。
范仲淹说得更清楚:
“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使之直秘庭、览群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大用之备。
”《范仲淹全集·
政府奏议卷上·
治体·
答手韶条陈十事》,第528页。
因此,宋朝于职名的授与极慎其选。
宋朝以三馆职事为文儒高选,因此,自非儒学名人,不预其选。
太宗时,王禹偁以“文章独步当世”,命直昭文馆。
钱若水以“文学高第”,授秘书丞、直史馆。
梁周翰“善属文”,“有良史之材”,得史馆修撰。
《长编》卷34,淳化四年八月己卯,第752页;
卷31,淳化元年冬十月乙巳,第706页。
(清)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
职官》18之51,北京:
中华书局,1957年。
一般地说,“进士第三人以上及第者并制科及第者不问等第,并只一任替回,便试馆职;
进士第四、第五人经两任亦得试”,(宋)欧阳修:
《文忠集》卷114《又论馆阁取士札子》,台北:
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1103册,第163页。
即所谓进士高科入馆之路。
然授与之吝,往往状元亦不与。
如杨砺以建隆元年建国首榜状元、王嗣宗以开宝八年状元,(宋)马端临:
《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卷32《宋登科记总目》,北京:
中华书局,1986年,第304、305页。
《宋史》卷287《杨砺传》、《王嗣宗传》,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第9643、9647页。
亦不得兼而有之。
嘉祐中,大理寺丞罗恺“既召试而考其赋落韵”,虽“第二人及第”亦不得馆职。
《长编》卷195,嘉祐六年十一月庚午,第4731页。
另外,进士科之外科目身世者,更不得授与职名。
景祐时,“经科身世者,虽官至给谏无带职者”,《长编》卷120,景祐四年十二月壬申,第2840页。
已奉以为故事。
另外,“历任繁难久次,或寄任重处者特令带职”,亦是入馆之路。
如咸平二年,左正言知襄州耿望即以兼制置营田使得直史馆。
《长编》卷44,咸平二年夏四月,第941页。
宋时入馆又极重其人之“行义”。
太常少卿知广州狄棐“代还,不以南海物自随,人称其廉”,故加直昭文馆。
知凤翔府、兵部员外郎司马池恳辞知谏院,“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
《长编》卷109,天圣八年春正月壬申,第2533页;
《长编》卷114,景祐元年二月庚子,第2668页。
相反,凌景阳、魏廷坚、夏有章等以谏官王素、欧阳修言其“给婚非类”、“尝坐赃”、“有逾滥之罪”,而罢其召试学士院。
屯田员外郎夏倚、雄武节度推宫章惇召试学士院诗赋中等,而御史吕景、蒋之奇言倚素无学术,尝任麟倅败事;
惇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掷勅于廷,皆不可奖。
故不除馆职。
《长编》卷141,庆历三年五月己巳,第3373页;
《长编》卷209,治平四年闰三月庚子,第5087、5088页。
得预馆职之选者,往往由公卿荐引,为人主亲知。
景德元年六月,“上密采群臣之有闻望者,得刑部郎中边肃……凡二十四人,内出其姓名,令閤门祗候,崇政殿再坐引对,外任者乘驿赴阙。
每对,必往复紬绎其词气,或试文艺,多帖三馆职”。
理宗时,“丞相范锺进所召试馆职二人,上思霖之忠,亲去其一,易霖名”。
张公裕以“相国韩魏公荐公可任文馆”,得充秘阁校理。
《长编》卷56,景德元年六月丙辰,第1238、1239页。
《宋史》卷425《徐霖传》第12678页。
(宋)范纯仁:
《范忠宣集》卷14《承议郎充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台北:
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1104册,第687页。
总之,宋朝入馆条件极苛刻,“必其流品才地辞学器识改日能够备大臣之用,而后擢处其职”。
《长编》卷203,治平元年十二月丙午,第4927页。
至于殿阁学士员数至少,选用更艰。
譬如,“待制始置二具”,以杜镐、戚纶为之。
至祥符中,特置“四员,令更直秘阁,以备顾问”。
《长编》卷182,嘉祐元年三月庚申,第4398页。
(明)杨士奇:
《历代名臣奏议》卷160,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088页。
枢密直学士,太宗时亦“但置两员”,祥符中,“诏枢密直学士限置六员”。
《长编》卷78,大中祥符五年八月甲辰,第1779页。
因此,“自祖宗以来,尤精其择,苟非清德美行,蔼然众誉,高文博学,独出一时,则不得与其选”。
《文忠集》卷111《乞定两制员数札子》,第134页。
馆阁为育才之地。
在馆供职者,俱廪食太官,不任吏责,以念书为事。
馆内藏书极富,所谓道山册府,图籍钜万,“上自文籍之初,六经传记,百家之说,翰林子墨之文章,下至医卜、禁咒、神仙、黄老、浮图、异域之言,靡所不有,号为书林”。
《文忠集·
表奏书启四六集》卷95《上执政榭馆职启》,第1102册,第796页。
因此在馆供职者得益读未见之书,以鉴观古今理乱成败。
孙何入直史馆,王禹偁作诗贺之,有“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之句。
(宋)王禹偁:
《小畜集》卷4《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四库全书》本,第1086册,第31页。
在馆供职者,掌国史、日历、四库图籍及乐章、赞颂、国书的修写与校讐。
三馆学士“因其校讐,得以考阅,使知天地事物,古今治乱,九州四海,幽荒隐怪之说,无所不通”,《文忠集·
表奏书启四六集》卷6(应是卷95)《上执政榭馆职启》,第796页。
“且所以试三馆翰墨之才,异时内外制阙人,多于此取之”。
(宋)費衮:
《梁溪漫志》卷2《秘书省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朝 文官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