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doc
- 文档编号:153384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1.79MB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doc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陕汽集团特种车事业部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陕汽集团特种车事业部
年月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装配通用工艺守则适用于特种车事业部各型汽车产品总装配的全过程,规定了特种车事业部各类汽车产品在装配中应当遵守的工艺规定和注意事项,适合于所有从事汽车装配的人员使用。
2装配要求
2.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积极遵照工艺纪律及质量管理各项规定要求,以严肃的工作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搞好产品装配生产作业。
2.2在装配过程中,装配工应遵守“三按”、“三定”、“五字法”规定,
其内容如下:
“三按”的内容是:
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
“三定”的内容是:
定人、定机、定工种。
“五字法”的内容是:
借、看、提、办、检。
借:
借阅资料、工艺;看:
仔细阅读工艺;
提:
对工艺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办:
照工艺执行;
检:
检查对工艺的执行情况。
2.3装配工在装配之前,应首先熟悉本工位的工艺文件、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在装配工作中,严格执行工艺及产品图纸等技术要求。
2.4装配完毕后,装配工应自检所装配的内容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保证质量,最后应及时在质量跟单上签名。
2.5装配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夹具、量具应符合工艺要求、且具备合格标准及完整性。
2.6各零部件及分总成,在装配中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应直接接触地面,装配场地应清洁整齐,做到文明生产。
2.7对缺少标识,未经检验及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得装配使用,装配前应主动检查零部件的正确性和外观质量,发现不合格产品及零部件不应装配,应及时向质量人员报告。
2.8装配工作中不得擅自更改装配挂单等工艺文件,防止错装、漏装;工作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以确保正确无误。
3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电器部分]
3.1安全操作
3.1.1线束、电器元件装配完毕后,均要进行自检。
以防止出现因装配不合格导致的故障和事故。
3.1.2起动整车前需确认周围人员处于安全位置。
3.1.3需在整车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断开整车电源总开关,以及其它精密控制单元的插接器(如电控发动机ECU,自动变速箱ECU等),焊接用搭铁线应尽量远离整车线束,并且搭铁要牢固、可靠。
3.1.4应尽量避免对整车进行带电操作作业,若不能避免时应使用带绝缘保护的工具进行工作。
3.2线束的敷设
3.2.1电线束应敷设整齐、走向顺畅、各线束之间不能相互交叉、缠绕、扭转。
线束应尽量不与尖锐金属、棱边、运动、发热部件接触;线束每隔20cm左右捆扎一塑料紧固带,每隔50cm左右要有固定点,特殊位置需增加固定点,见实例图
(1);不允许出现线束杂乱、悬垂、干涉摩擦等现象。
图
(1)
3.2.2车架内侧需要向外侧敷设线束时,线束需穿过相应过线孔,并要在过线孔处加装穿线护套。
例如:
起动机线、主副油箱线、空滤器线、左右尾灯线、驾驶室锁止线、油中有水传感器线、燃油加热线、电动翻转线、前轴ABS传感器线、ABS电磁阀线、左右侧标志灯线等等。
见实例图
(2)。
图
(2)
3.2.3底盘各线束一般从横梁下部敷设,若横梁与纵梁之间有半圆形过线孔时,需从半圆孔中敷设,并且在横梁两边固定捆扎。
见实例图(3)。
图(3)
3.2.4纵梁之间线束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应选择远离传动轴的固定、捆扎点进行敷设。
见效果图(4)。
图(4)
3.2.5线束上带插接器时,线束在插接器处不得转弯太急,见实例图(5)。
图(5)
3.2.6敷设过程中出现线束过长时,将过长线束就近捆扎在主体线束上,过长线束要以最少的缠绕圈数进行捆扎,并且应尽量扩大线束在折弯处的角度。
3.2.7线束与存在相对运动关系的部件连接后,要按工艺要求保证敷设后预留有足够的余量。
见实例图(6)。
图(6)
3.2.8驾驶室附加线束要沿驾驶室线束主体敷设,各分支沿驾驶室线束各相应分支进行敷设,不可以出现斜拉、架空、散乱布置等现象。
3.2.9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线束应尽量置于整车内部,或者其它遮盖物下。
3.3线束的连接
3.3.1两个插接件连接时,要插接到位、牢固,两插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100%,插接件连接完毕后,将自带的橡胶或塑料绝缘护套套好,线束内及插接件上的金属介质不能外露。
两个多孔插接器连接时,插接器之间的自锁机构要徒手装配到不能动为止,保证自锁机构装配到位,插接完毕后,要检查插接器中插接件不能退出插接器。
插接器连接完毕后,应尽可能水平布置。
见效果图(7)。
图(7)
3.3.2插接件或插接器与电器部件连接时,插接要到位、牢固,插接件上的绝缘护套要套装好,金属介质不能外露。
多孔插接器插入电器元件后,插接器上自锁机构徒手装配到不能动为止,保证自锁机构装配到位。
连接完毕后护套进线端要尽量向下布置。
见实例图(8)。
图(8)
3.3.3电器元件往电器装置板、继电器插座、开关板、仪表板等部件上装配时,电器元件插到不能再推动为止,电器元件不能存在歪斜、松动现象。
插接完毕后要检查后部带插接件线束有无退出现象,并对退出插接件及时修复。
3.4线束的保护
3.4.1线束在敷设过程中,在可能出现与金属部件相互摩擦的位置均需加装线束保护。
3.4.2在发热元件附近敷设线束时,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捆扎固定(安全距离≥20cm),距离过近时需加装隔热保护。
3.5线束、电器的紧固
3.5.1驾驶室附加线束沿驾驶室线束敷设好后,用塑料紧固带按常规方法捆扎,不同直径时应使用不同长度的塑料紧固带。
若出现分支较多时,在分支处用塑料紧固带采用十字交叉法进行捆扎。
分支较少时,在分支处缠绕后在主线束上捆扎。
见实例图(9)。
图(9)
3.5.2线束在金属部件上捆扎固定时,必须在金属部件与线束之间加装塑料隔环、塑料支架、保护垫等非金属介质,然后再用塑料紧固带固定。
见实例图(10)。
图(10)
3.5.3线束敷设、捆扎好后,由于后序装配需要,将捆扎、固定点的塑料紧固带剪开,在工作结束后必须将线束恢复到原来状态。
3.5.4带插接器的线束距离插接器最近的塑料紧固带不能小于80mm。
见效果图(11)。
图(11)
3.5.5所有塑料紧固带捆扎完毕后,用斜口钳按图中所示剪整齐,塑料紧固带不能出现过长、有尖角现象,剪下部分应及时清扫,保持场地整洁。
见实例图(12)。
图(12)
3.5.6搭铁线接地时,要将连接件的平面与驾驶室或车架的金属本体接触,见实例图(13),并要在金属本体与搭铁线之间加装齿形垫圈。
见实例图(14)。
图(13)
图(14)
3.5.7两根以上搭铁线接地时,连接件之间要互相成角度叠加,不可直接叠加到一起。
见实例图(15)。
图(15)
3.6汽车电路检修
3.6.1带精密控制单元的电器部件装配、检修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控制器内部的针脚。
3.6.2第一次打开电源总开关前,需对整车电器进行检查。
3.6.3整车起动前,需对整车电器、发动机上各传感器进行检查,并在起动后下车检查有无漏油、漏水等现象,若出现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修。
3.6.4检修中各插接器、电器部件不得带电插拔。
3.6.5起动机单次起动时间不得超过5s,(连续起动从第一次起动结束到第二次起动开始)间隔时间不小于30s,起动后应立即松开点火钥匙、按钮开关,发动机运转时不得将点火钥匙置于起动档。
3.6.6检修完毕后,应恢复整车原有的装配状态。
对裸露线束应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
3.6.7在进行整车电器功能检验时,对同一电器功能除了检验打开功能还必须检验关闭功能,并且将前一电器功能关闭后才可以进行下一电器功能的检验。
4装配通用工艺守则[气管路、油管路部分]
4.1气管路、油管路在敷设、捆扎时,可参照[电器部分]中3.2.1、3.2.2、3.2.3、3.2.4、3.2.7、3.2.9相关要求。
4.2气管路、燃油管路捆扎时优先考虑同走向一致的钢管及线束一起捆扎,但应避免与高温零部件(如:
打气泵钢管、排气管)靠近或接触(与排气系的最小距离为20cm,与发动机本体的最小距离为10cm)。
4.3气管路、油管路连接前,应检查头部、坡口有无折裂及异物,管内、管口应清洁,联管螺母牙型完整,以保证可靠连接。
4.4气管路走向要自然、流畅,避免缠绕,不得产生扭曲,装配过程中出现打折的气管要重新剪裁,气管长度剪裁要合适,不能因过长或过短造成走向不合理,以免造成气管路振动磨损或因拉应力漏气。
4.5气管路、油管路的接头装配时,应常温自然装配,严禁采用火烤等加热方法装配,燃油管路软管应完全插入管接头的倒齿台阶面上;卡套式管接头连接时,应在螺纹部分涂适量回天5691管螺纹密封胶,注意不得使胶液进入管腔,以防堵塞管路。
4.6橡胶软管用卡箍与钢管连接时,卡箍应卡在钢管凸台(滚筋)的内侧,软管边缘距卡箍的距离应不少于5mm,然后按卡箍推荐的力矩拧紧,软管卡箍拧紧力矩见表1。
表1各种软管卡箍的拧紧力矩
箍紧范围(mm)
拧紧扭矩(N·m)
10~13,13~16,13~19
2.5~3.5
16~22,22~29,25~35
3.5~5
29~41,32~48,38~54,44~60,51~70,60~79,70~89,83~102,95~114,105~127,127~146
5~6
4.7燃油管路的空心螺栓在连接时,必须在空心螺栓两侧加密封垫圈,并按具体工艺要求力矩紧固。
见实例图(16a)
4.8各种接头体用支架固定时必须加装外锯齿锁紧垫圈。
见实例图(16b)。
两侧需加密封垫圈
加装锯齿锁紧垫圈
图(16a)图(16b)
5装配通用工艺守则[机械部分]
5.1零部件螺纹连接的几种常见方式:
图(17)
图(17)
(1).螺栓—平垫圈(选用)—连接件(金属体)—弹簧垫圈—螺母(平母),如图18左侧图示;
(2).螺栓—平垫圈(选用)—连接件(金属体)—自锁螺母,如图18右侧图示;
(3).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连接件(金属体)—焊接螺母,如图19左侧图示;
(4).螺栓—弹簧垫圈—连接件(非金属体)—弹簧垫圈—螺母(平母),如图19右侧图示;
说明:
(1).多个连接件套装时,有一个连接件为非金属体,即看做“连接件(非金属体)”;
(2).“平垫圈(选用)”在螺栓直径D≥10mm时,可不选用;螺栓或螺母与连接件的接触面不平整时,必须使用平垫圈;长圆孔装配时两侧应加平垫圈。
(3).螺栓与螺母紧固时,紧固扭矩参见SQB03006-2009(见附表1),特殊车型特殊部位如铸铁壳件、铝壳件和其它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拧紧力矩参见具体车型工艺要求)。
5.2调整间隙用的垫圈,应平整无凹凸不平,无其它异物。
5.3螺纹连接件,不得用气扳机直接拧紧,应用手带上几扣以后,再使用气扳机。
5.4螺纹连接件紧固时,应选用尺寸相当的规定扳手、套筒、气扳机进行操作,见“附表2SQB42005-2008风动扳手选型标准”,更详细资料可参见《SQB42005—2008总装配工艺常用工具选型规范》。
5.5螺纹连接件,螺栓应伸出螺母一扣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车 装配 通用 工艺 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