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114720
- 上传时间:2022-11-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73KB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x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抽学生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画面)。
(二至三人,抽学生点评。
)
5、学生小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
(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示:
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
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日月之行,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
这首诗写了几方面怕内容。
(课件展示明确)
4、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
(抽学生评价自己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讲述自己理解的改变。
5、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
6、学生讲述:
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内容方面:
⑴诗从看到了哪些景象?
你能按照他看的顺序叙述吗?
⑵诗人产生了哪些联想?
情感方面:
⑴文中哪个词是大海留给诗人的最初体验?
⑵澹澹再现了海水浩渺动荡的神韵,“何”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千古传颂的绝句。
⑷想象诗人写作时的情景,思考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与景的交融。
边读边理解,理解后再读。
2、你曾经在什么自然景物面前产生过豪壮的情感?
(意在培养学生融情于景)师可引导自己的经历(如:
在高山悬崖边,俯视山谷,看鹰在谷中盘旋,然后飞过远山,产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结拓展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说出古代一些写景抒情的诗句吗?
说说它们都主要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课内交流或布置课外搜集)
2、写一篇表达自己豪情壮志的诗歌或散文,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方法。
六、齐诵结束(或背诵结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读、背诵
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
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五)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子规:
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
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
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
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
(一)导入新课
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投影:
⑴次:
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
指北固山。
⑸行舟:
乘船前行。
⑹绿水:
长江。
⑺前:
向前航行。
⑻潮平:
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
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
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
未尽的一年。
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
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
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
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
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
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
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
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
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
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
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整合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 古代 诗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