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3542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47KB
模糊限制语文档格式.docx
《模糊限制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糊限制语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如,某些形容词、副词、非人称短语,情态动词,感觉动词等等,都可以充当模糊限制语或起到模糊限制语的作用。
模糊限制语的行为不同,所使用的模糊限制手段或方式也就不同。
从语用功能角度来看,模糊限制语可分为两类。
一类模糊限制语对话语结构的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正或给出一个大体的变动范围,或是对话语本身进行模糊限制,即称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
而另一类不对话语的内容进行限制,而是表明话语的内容与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即对说话者本人进行模糊制,称之为关系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
3.1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可以改变甚至取消话语的原意。
这种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模糊限制语(adaptors)和范围模糊限制语(rounders)两种类型。
3.1.1程度变动语
这一类的模糊限制语在话语中可以把那些接近于正确,但又不敢完全肯定的话语说的得体一些,从而避免武断。
例如:
(1)病人家属:
whatabouthisears?
Ishestilldrainingfluid?
医生:
It’sjustsortofcrusted…notreallydraining.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医生对病人的症状不敢给予完全肯定,故在症状名词(crustedears,draining)前面加上了有关的程度模糊限制语sortof和really,对病人的病情作一大致的描述。
但是,如果他不用模糊限制语的话,他的话语就会显得十分肯定,就成了是耳朵结痴,不再流脓了。
这一类的模糊限制语还有:
kindof,somewhat,almost,some,moreorless,entirely,quite,etc.
3.1.2范围变动语
在对人或事物进行描述时,人们常常会使用这一类的模糊限制语。
这种模糊限制语不考虑所用的语言与现实情况的接近程度如何,而只考虑范围的大小,因为说话人在他的话语中往往会给出较为具体的数字。
(3)Hewasaboutsixfeettall.
(4)Theman’sagewasaboutsomethingbetweenfortyandfifty.
说话人之所以使用这一类的范围限制语,其原因是说话人不想把数字说得太死,以免与事实差距太大(例3),或是无法给出准确的数字(例4)。
在实际言语交际中,这类模糊限制语可以给听话人一定的数量范围,使他能在这个范围内理解事物,不致于产生很大的差错。
approximately,nearly,roughly,around,perhaps,or,等等。
3.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不同,关系型模糊限制语并不改变话语的真实条件或原意,如果我们在上面所列举的例子之前加上“Iguess,”或“Ithink”,句子的真实条件不会改变。
这种关系型的模糊限制语只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所表达的内容是说话人或别人的看法。
这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也可分成两种。
3.2.1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Shields)
直接缓和语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的猜测,或表示说话人对此所持有的某种态度,直接缓和语包括:
Ithink,probably,asfarasIcouldtell,seem,wonder,hardtosay,Iassume,Isuppose,Iafraid等。
(5)AndIthinkwecanprobablyjustfinishtheworkbeforeevening.
(6)Ihavetobelievethathehasstomachtrouble.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发现,一些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和一些表示犹疑的词语,都可以构成直接缓和语,表示说话人的直接推测或犹疑。
这类模糊限制语常用于说话人对某事情真实程度信心不足,无很大把握或不敢给予肯定,于是,在陈述这些事件时,便加上了“就我所知”、“可能”等词语,使肯定口气得到缓和,表示了说话人的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或初步看法。
3.2.2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Shields)
间接缓和语所表达的内容不是说话人本人的看法或推测,而是说话人引用他人的看法或观点,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
这一类的模糊限制语主要有:
accordingto,It’ssaidthat…,someonesays,asIknown,等等。
例如:
(7)Therewaspresumablynoacutedecreaseinheartrate.
(8)Mothersaysthathe’s...hehas...he’sa...inawayaveryfinickyeater.
以上例句表明,间接缓和语是通过一些有根据,有来源的说法间接地表达出说话人所持有的态度。
这些依据有时会明确地表达出来(例8),有时则不加以具体说明(例7),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不属于说话人自己的看法。
说话人在话说中使用间接缓和语来做为话语的依据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同意这个依据的,但这个程度到底有多大,在话语中到看不出来。
但由于说话人引用了客观依据,这就使得他的话更具有客观性、权威性。
4.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4.1提高语用的精确度
说模糊语言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似乎有悖于模糊的属性,其实模糊与精确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模糊中蕴涵着明晰性,不确定中包含着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模糊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有时反而会更为准确。
这体现了模糊与精确的辩证统一。
因此在特定的交际场合,模糊言语往往可能比精确言语更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更能获得高效的外交效应。
如面对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中国政府在对待台湾主权上,重申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态度。
“决不放弃”自然是可用可不用,最终当然完全取决于台独分子。
这个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精当至极,寥寥数语,不仅表明了我们的宽容与忍让,同时也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保卫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方面无可妥协的刚强意志和坚定立场。
4.2增强语用的效率性
言语交际是讲究效率的。
信息传递不仅要求准确,而且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既快速又节省。
人际交往中,精确语言往往需要“连篇累牍”,而“模糊语言”却只需寥寥数语。
加利福尼亚大学哥根教授说:
“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做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
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
”伍铁平先生在《模糊语言初探》中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你要求别人帮你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人的大致情况即可,如是“中年,高个,胖子,高鼻子,大耳朵,戴近视眼镜”等,假如换用精确语言说他“36岁5个月,身高1.75米,体重70公斤,腰围1米,鼻高2厘米,戴500度近视眼镜”,你反倒很难找到这个人。
4.3 强化语用的效果性(修辞性)
言语交际中因受话题、语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说话人采用模糊语言来应对,其交际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如对尚无把握回答的问题,用模糊语言可避免把话说得太死太绝,像官话中的“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就是模糊的言语,其功能就是为了给言语交际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批评指责他人时,模糊语言既能使话语含蓄委婉,又不至于刺激、伤害对方,也会使对方更乐意接受;
政治、外事活动中针对一些敏感话题,模糊语常能起到掩饰或回避作用;
对不便也不能明说的尴尬话题,模糊语言则可缓解气氛,使双方摆脱尴尬,又不失礼貌。
修辞可以用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准确、鲜明、生动”是传统修辞的基本要求。
而模糊是本该力求避免的。
模糊理论介入后,人们发现,“准确”目的的实现,并不单靠精确,模糊也是达到“精确”目的的重要因素。
模糊修辞所传递的美学信息,所产生的美学效应是丰富俊美的。
4.3.1强化语言的委婉,含蓄和礼貌性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话语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
“为保证对方的负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就要有负面的礼貌策略。
”(何自然,1997:
111)出于礼貌原则(Leech1983),说话人有意含糊其辞,使用模糊语或模糊限制语,把话说的模棱两可,拐弯抹角,声东击西。
A:
Howdoyoulikepainting?
B:
Idon’thaveaneyeforbeauty,I‘mafraid.
4.3.2强化语言的灵活性,体现出说话者的幽默与机智
在语言交际中,为了照顾面子,避免把话说的太死、太绝,说话人往往使用模糊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如官话中的“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就是模糊言语,其功能就是为了给言语交际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模糊语言也可以使人巧妙地摆脱尴尬局面,调节气氛,显示出说话者的机智与幽默。
一位英国的面包师每天都到附近的农场主那里去买黄油,但有一段时间面包师发现黄油的份量不够,于是面包师将农场主告上法庭,农场主在法庭上说道:
“Ireallyhaveabalance,butsomekindofspecialbalance,foraweightIuseaonepoundloafIbuyfromthebaker.”农场主通常使用“somekindof”这个模糊词语既解脱了自己的罪名,又讽刺了面包师做的面包份量就不够。
4.3.3强化语言的诗意朦胧的美感效应
模糊语言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是言语表达朦胧美的重要手段,但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情感因素和感知能力往往具有不准确性,而审美对象又常常是飘忽迷离、若隐若现的。
运用模糊修辞手段就可以把审美对象的这种似幻似梦的意象着意渲染出来以刺激人们去品味、探求和破译,从而创造出更具魅力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形象生动的图画美。
如歌词“你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月亮”作为一种意象,它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是皎洁、明亮?
还是圆满、朦胧?
说不清、道不明,但这种模糊的情感表达较之那种海誓山盟的直诉衷肠,则更加朦胧,更富有诗情画意。
这又恰恰与纯洁甜美的爱情给人的情感体验相吻合。
这是其他言语表达所无法取代的审美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接受和处理模糊信息的例子比比皆是。
婴儿并不依靠外形尺寸和衣着来辨认母亲;
儿童也可以辨认某些潦草的字迹;
作家也不会只用严格量化的语言和完整的三段式来表达意境,塑造任务。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自然语言精确到数字化。
在日常交际中,只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就容许含混、模糊等的存在。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特征之一。
词义、语义模糊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论学术英语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
摘要:
情态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分类,有着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
本研究在对比分析JDEST学术英语语料库和两个通用英语语料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和归纳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倾向及特征,由此揭示出情态模糊限制语在促使学术语言的表达更委婉、更含蓄的情形下,达到写作者适度推测、缓和语气和自我保护的语用功效。
关键词:
情态模糊限制语;
学术英语;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795(2006)04-0047-0005
作者简介:
蒋婷(1974-)女,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
语料库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
收稿日期:
2006-01-11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年科研教改项目的成果。
一般看来,作为正式书面语体的学术英语应该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明晰,观点客观、严谨。
然而,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具有模糊和非定化的特点,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就必然存在着模糊形式(赵英玲,1999:
15)。
学术文体也不例外。
随着模糊语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模糊限制语(hedges)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语言研究者所关注。
本文将着重关注学术英语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利用语料库的定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学术英语语料库和两个通用英语语料库中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并进一步深入讨论它们在学术语体中的语用功能。
1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模糊限制语(hedges)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也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注意。
模糊限制语用来指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伍铁平,1999:
66),如kindof,sortof,Ithink,Iguess这些词语让听者似乎得不到明确信息。
模糊限制语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这是其它词语无法替代的。
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但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颇有实用价值。
美国语言学家拉可夫(G.Lakoff)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较为仔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为197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Hedges:
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语言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某些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陈治安,冉永平1995;
董娜2003;
李艳华2002;
苏远连2002;
赵英玲2002)。
但是,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模糊限制语的总体特征上,尚未深入研究各个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研究仍然固守着传统的直觉和内省法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定性研究;
而利用海量的语料,对模糊限制语的定量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按照传统的语法分类标准,选取情态模糊限制语作为研究对象。
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所谓情态,是语句或说话人所表达的命题或事件是否成真所关涉的态度或观点。
在语义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推测性的(epistemic)和非推测性的(nonepistemic)。
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指的是说话人对所述命题(proposition)的一种判断,如可能(possibility),必然(necessity)和预见(prediction)等。
情态动词的非推测性用法指的是说话人或句中主语对所述命题的一种态度,如表示允许(permission),义务(obligation)或意愿(volition)等。
不管说话人想要表达一种判断还是态度,句子中使用的情态动词都没有将命题绝对化,因此从模糊语言学的范畴来看,情态动词是其中的一大分类。
迄今为止,尽管语言学界对情态动词进行了多维的深入研究,但对学术语体中的情态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鲜有涉足。
因此,本研究将从定量到定性的角度,着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①在学术英语中,是否对某些情态模糊限制语使用有明显的倾向;
②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在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③在学术英语中,情态模糊限制语具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手段是语料库方法。
学术英语语料来自上海交通大学JDEST语料库(JiaoTongDaxueCorpusof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
该库目前已含有400万词的连续文本(runningtexts),涵盖了化工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近30个专业领域。
文本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学术论文、摘要、引语、研究报告、专利书、科学教科书等。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文本中的could/can,will/would/,may/might,shall/should和must等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词的使用特征。
同时,以容量均为100万词的Brown语料库(BrownUniversityStandardCorpusofPresentDayAmericanEnglish)和LOB语料库(LancasterOsloBergenCorpus)作为参考语料库,将专业学术英语语料与这两种通用英语语料进行对比研究。
本研究使用的检索工具为Wordsmith,拟对以上三种语料库中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词进行检索、分类,然后分析、对比其频率特征,最后进一步讨论它们在学术英语中的模糊性特征和语用功能。
3对语料库数据结果的理论分析
借助检索软件Wordsmith,作者分别提取三个语料库中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语的观察频数,然后按照每一万字出现的频率进行标准化,得到以下词频数据(见表1)。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数据,作者将三个语料库中九个模糊限制语的词频由大到小,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新的序列,并计算出各个情态模糊限制语所占的比例。
见表2:
对比分析表1、2的数据,可见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在使用情态模糊限制语上存在一些共性,但差异也十分明显。
据此,作者将学术英语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归纳如下:
1.学术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与通用英语大致相当。
人们通常认为,为了达到精确性、客观性或严谨性,学术英语会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意义的情态动词。
然而,在表1中的三个语料库里,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语的总标准频数却相差无几,即在一万词的连续文本中,这九个情态模糊限制语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23.71,127.96和128.18。
由此可见,总体而言,学术英语在使用这九个模糊限制语与人们日常使用的频率差不多。
尽管这些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总频数相当,然而作为学术英语语料库的JDEST在各个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征上,与其他二个通用语料库有着显著的差异。
2.学术英语中更倾向使用表示推测、允许含义的情态模糊限制语,以此“使精确命题模糊化”,做出适度推测,达到直接缓和语气的语用功效。
在JDEST的情态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排列中,位居首位的是情态动词can,其次是will和may,而can和may都属于表示可能性情态动词。
相反,在BROWN和LOB这二个通用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排列前三位的依次是would,will和can,多表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确定性预测。
相比而言,在学术英语语料库里,can和may的使用频数比例分别为26.19%和18.66%,远远超过了其他二个通用语料库的频数比例(见表2),几乎是它们的两倍。
从语义的角度看,can可分为三类:
能力(ability)、可能性(possibility)、允许(permission)。
而may也具有表示可能性和允许的情态意义。
二者都属于“使精确模糊化的限制语”(accuracyorientedhedges),表示说话人的推测或犹疑。
这种模糊限制语常用于说话人对某事情的真实程度信心不足,没有把握。
于是,在陈述时加上了模糊限制语,使肯定的口气得到适当的缓和,以表示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或推测。
例如(以下所有例句均来自JDEST学术英语语料库):
(1)Highpressurecanleadtoplasticinstabilityofthecladding,resultinginlocalcladdingrupture.
(2)TheconceptofK(Max)isimportantbecauseoncewearegiventheconstituentsanddimensionsofaunitcellofthelatticewecancalculateK(Max)forallreactorsofthistypewhatevertheirsizeandexternalgeometry.
(3)Inmultiplexersthelinesarescannedsequentially,whileinconcentratorsthelinesmaybeeitherscannedsequentiallyoroperatedbyrequest.
(4)Hemaybeabletoaccessprofessorswithintheotherkindsofpragmaticsetstobeillustratedbelow.
在例
(1)中,如果去掉模糊限制语can,句子变为十分肯定的陈述句,意为:
压力高导致塑料镀层的不稳定。
这时,原因(压力高)和结果(不稳定)之间的关系,变为了一对一的关系。
然而这并不符合该句的原意,因为“压力高”可能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或者“塑料镀层的不稳定”是由其他原因造成。
所以,作者在动词leadto前面加上了can,使精确的概念变为了模糊的概念,表示对主宾之间因果关系的适度推测,从而起到了缓和肯定语气的作用。
同理,在例
(2)、(3)中,can和may修饰精确词(组):
calculate,beeitherscannedsequentiallyoroperated,于是,动作就由精确概念变成模糊概念,表示能力、可能性和允许。
在例(4)中,beableto为半情态动词,表示能力和可能性,may放在其前面,使谓语的概念更加模糊化。
从语用的角度看,can和may也属于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plausibilityshields)。
它们并不能改变话语结构的真值条件或原意,而使其肯定语气趋向缓和。
学术写作者在词语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表示作者本人直接推测或犹豫。
这类模糊限制语常常表示说话者本人对某种事物的真实程度没有把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糊 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