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54157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30KB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下载.docx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务面向: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力争成为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库、人才库。
(二)专业设置与规模
截至2013年底,我校本科专业83个,当年新增本科专业2个,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1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5个,占专业总数的18.07%。
全日制在校生28713人,其中本科生2104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73.29%。
本科生中男生6462人,女生14583人,男女生比例为2:
5。
(三)本科生源质量
2013年,学校有78个本科专业招生,共招收新生5403人,其中省内2866人,省外2537人,省内省外生源比为8:
7,生源省份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
录取分数线省内文科超一本控制线26分,理科超一本控制线41分,各专业抛档线继续处于省属高校领先地位;
外省市生源情况普遍好于以往,大部分省份的录取最低分均高出控制分数线10分以上;
一志愿报考考生达七成以上,所有专业均无零一志愿。
2013年,学校继续在省内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选拔录取了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219人;
招收文体特长生及高水平运动员64人,人才选拔方式呈现多样化。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教师数量与结构
2013年,
学校新进各类人员98人,其中博士51人,专任教师59人。
续聘特聘教授3名,新增“潇湘学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
目前拥有专任教师1649人,外聘教师4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
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更趋完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4.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7.7%,36岁~55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7%,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占59.4%。
生师比为17.9:
1。
2.主讲教师状况
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审查和岗位责任制度,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要求。
学校明确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三年之中必须承担指导本科生专业实习(含教育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2013-2014学年度主讲本科课程(不含讲座)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5.2%,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24.5%。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
学校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本科教学,教学经费逐年增加,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3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456.15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941.41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85.97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247.07元。
2.教学行政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5902.9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14㎡,生均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2.0㎡。
3.实习基地
学校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2个,校外实习基地208个,其中新增8个。
在承继传统实习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2013年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946.17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103.2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189.39元。
5.图书资料
2013年学校投入经费900余万元用于文献资源购置,新增图书9万余册,订购报刊2697种,引进各类数据库86种。
现有馆藏纸质图书共375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30万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45万册。
可供利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86个,包含中文电子期刊23451种,外文电子期刊34883种,电子图书180万种,以及大量的学位论文和二次文献数据库等。
2013年,流通借还量约42万册次,CNKI数据库检索量408万余次,文献下载量达204万余篇,EBSCO、Springer、ACS、Wiley-Blackwell等外文数据库的利用率都比往年有较大提升。
2013年,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投入292万元,继续加强我校承建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了全省37所普通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源共享,惠及百万师生。
6.信息化建设
学校校园网覆盖全校五个校区,各校区之间采用光纤实现千兆互联,校园物理网络分为十个大汇聚区域,各汇聚点与核心机房采用万兆光纤连接。
校园有线网络覆盖了全校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部分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
校园网信息点超过2.5万个,为学校庞大的用户群体提供足够的接入保障。
网络出口带宽为3.3G,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教育科研网互联。
2013年学校大量更新服务器设备、SAN存储设备,丰富了我校的计算与存储资源,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教务管理系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平台等,实现了教学资源平台化管理。
同时依托“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项目,承建了“湖南省高校精品课程网”“湖南省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平台”“湖南省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库”等平台,整合了“质量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近3TB。
为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学校新建了集录像、制作于一体的精品课程录播系统,为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及其他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3年完成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33门优质课程的录制。
三、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强化品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按照“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基础,打造专业品牌。
1.稳步推进专业建设
2013年,学校新增物联网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个本科专业;
汉语言、酒店管理专业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投入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办专业建设,所有新办专业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了年度进展报告。
9个国家级、1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资助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化学、英语、法学和教育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研讨式、PBL、CBL教学方法改革。
所有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部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检查。
此外,英语专业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二性三维四驱”人才培养模式,以其显著的教师教育特色和广泛的实用性获湖南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广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院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为目标,从2013级新生中选拔组建了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建立了湖南省检察院等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私法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四门课程教学中,推行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组织编写了与研讨式教学相应的教材。
在实施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医学院从2013级新生中选拔组建了卓越医生实验班,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了课程体系,大力开展PBL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拔尖医学人才。
依托国家级“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专业深入推进“浩青实验班”建设,探索“融合-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本科生。
依托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点的建设,体育教育专业实行重实、重教、重能、重异、重健的“五重型”阶梯性师范教育模式,将单纯的师资培养拓展到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实现“多能一专”的培养目标。
(二)系统修订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教材体系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在做好本科专业调整后的基础上,学校对201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
一是强化专业教育,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新增专业导论类课程,压缩了公共课和选修课学分,增加专业必修课学分。
调整后,专业必修课程由54~58学分增加到75~79学分,增幅达36.2%~38.9%,专业教学大大加强。
二是强化培养特色,进一步注重分类指导。
在总学分框架内对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卓越工程”建设项目、4个省级以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及“浩青实验班”的课程设置进行个性化调整,力求办出特色、形成品牌。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鼓励各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着力建设优质课程
2013年,全校共开设本科课程
3214门,其中必修课1578门,选修课1636门。
全校有精品课程161门,双语教学课程91门。
2013年,新立项校级精品课程15门,双语教学课程7门。
8门省级精品课程通过湖南省教育厅复核并获得进一步资助。
立项建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10门课程中有7门在爱课程网上线,并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等国内主要课程教学网站同步播出。
2013年学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和《武汉宣言》“共享优质课程”同盟,积极推进MOOC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3.努力提高高质量教材使用率
2013年,全校本科课程选用“马工程”教材、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的比例达90%以上。
教师主编出版教材32部,《演讲与口才》获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
学校立项了14部校级规划教材,每部给予4000元奖励。
(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013年,全校共开设有实验的课程1479门次,独立开设实验的课程357门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课程907门次,实验开出率100%。
5100名学生开展了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其中专业实习人数3662人,教育实习人数1438人。
历史学和地理科学两个专业结合“国培计划”,共遴选111名优秀毕业班学生到县市基层学校开展了顶岗实习。
1.搭建高水平实践平台
学校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学科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构建复合型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2013年,以化学专业为基础,整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构建了理工教融合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并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依托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相关专业,建立了物理与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该创新训练中心组织了学校首届实验技能比赛、首届电子设计比赛、创新沙龙及创新训练宣讲会等实践创新活动,参与训练的学生达800余人,近9万人时数。
工程与设计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湖南派意特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服装与服饰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并获批为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分类指导和开题、撰写(设计)、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
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表演、舞蹈学、艺术设计学等艺体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作了合理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013年,全校共有73个专业的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104篇,其中152篇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学校强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及成果推广,对已立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评选出优秀项目7项。
2013年,学校立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20项,省级创新训练中心项目22项,校级项目68项,获省级资助项目经费19.4万元,学校配套项目经费80.4万元。
2013年,参与项目的学生共发表论文20篇,获专利7项,制作科技作品16件。
其中有5篇论文、7件作品入选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1篇论文评为“十佳”优秀论文,1篇论文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进行分组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加大投入,激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
为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修订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了教改项目资助力度,资助总金额从原来的30万元提高到85万元,同时强化了教改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质量控制。
2013年学校共投入228万元用于教改立项、多媒体教学课件等项目的建设,立项校级教改项目75项,校级多媒体教学课件项目50项,获得省级教改项目26项。
18个省级、26个校级教改项目,47个校级多媒体教学课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在第十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14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11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居省属高校首位。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创新。
法学院选取4门课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研讨式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讨论,并以示范课形式向全校推广。
医学院组织了PBL课堂教学竞赛暨现场教学观摩教研活动,引导全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基于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体现了“自主式、个性化、主导性”的特色,既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术学院针对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的思维发散性、结论非标准性、学科交叉性特点,构建了由开放的教学专家团队、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开放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开放的专业学科界限构成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全校共534名青年教师参赛,41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6名教师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3.突出优势,“本科教学工程”初见成效
自教育部、财政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以来,我校以争取项目为突破口,集中精力,整合资源,瞄准优势项目下功夫,带动与引领全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2012年获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7项的基础上,2013年,又获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12项。
其中《船山哲学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际私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女性文化》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设计与评价》、《幼儿园政策与法规》、《中职设计类专业教学法》等3门课程被评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学化工实验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在2011年、2012年大规模清理、修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2013年修订了《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实验室工作优秀奖评选条例》,制定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教学管理队伍。
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队伍建设方面,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共同为本科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教学委员会对校、院两级教学工作进行咨询、审议、监督和指导;
教学督导委员会采用督查、鉴定、诊断、反馈、沟通、导向等方式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二)实施多元动态质量监控
在日常监控方面,学校实行“三查”“三督”“三评”,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三查”,即期初查、期中查、期末查。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重大节日后的第一天,校领导以及校院两级管理人员对本科教学秩序进行集中检查,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材到位情况等。
期中,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开展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课堂教学情况、毕业生综合实践环节情况、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等。
期末,教务处人员检查各学院(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科生课程考试的管理、考风、考纪情况,检查结果及时在校园网上通报。
“三督”,即教学督导开展“督教”“督学”“督管”。
2013年,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以诊断性听课、随机听课、专题听课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督查,共听课2300多节;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指导、答辩等环节进行督查,重点查阅了20个专业学院的430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对期末考试试卷进行抽查,共查阅了19个学院的807门课程的试卷;
对个别学院的教学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三评”,即学生评、教师评、社会评。
一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类评价活动。
如学生评教、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学生满意度调查,组织学生信息管理员收集、整理教学一线情况。
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开展教师互评。
按照《湖南师范大学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办法》,同行评价成绩占教师课程教学考核成绩的30%。
三是注重社会效益,开展用人单位评价。
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制度,通过对用人单位、实习单位的走访、调查,了解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为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三)深入推进教学评估工作
一是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定期、如实上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报表》等质量信息,向社会公开发布《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和社会监督。
二是引导教学院(部)切实转变观念,在教学评估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开展本科教学自评工作。
2013年,学校将质量报告工作向院(部)延伸,组织开展了院(部)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使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在更大程度上面向社会公开。
三是以各类评估工作为契机,开展自评自建。
2013年,汉语言、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创新训练中心、精品课程等项目通过了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
(四)科学运用教学质量信息
学校科学运用质量信息,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切实加强整改。
一是注重质量信息的反馈,教务处及时将学生评教结果、教学检查结果反馈给院(部)及教师本人,并要求院(部)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
二是不断健全自我完善机制,将新专业评估、课程评价、实验室评估等专家提出的建议,内化为自身不断提升的动力。
三是将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结果广泛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履职考核、职称评聘和各类评优评先中,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三查”“三督”“三评”的质量监控机制,以及教学评估的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推动了教学改革,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赢得了社会好评。
2013年,教学计划执行良好,无重大教学事故,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优秀率达到98.4%。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成果丰硕
学校深入开展层次高、立意新、受益面广的校园文化艺术和学术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举办了第二十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十八届学生学术节、第十届女生节、第十届社团文化节、第八届读书文化节、第九届“师大之星”评选活动、首届“师大好声音”评选活动等品牌活动,覆盖人数超过5万人次。
目前全校有学生社团174个,会员1.8万余人。
每个社团都至少拥有一个特色活动,社团活动总量达2000余项,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各类竞赛再创佳绩。
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262项,省级奖项38项。
在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在湖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以及“高校优秀组织奖”。
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共获得国际竞赛金牌2枚,银牌1枚,国家级奖项84项,省级奖项23项。
在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中,荣获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3个,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相继举办了第三届大学生金点子创意大赛、第四届大学生就业素质(技能)竞赛、大学生就业能力竞赛、职业形象设计大赛等10个竞赛活动,评选了“学生科技创造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师范 大学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