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10409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9.81KB
天水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水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市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学前教育迅速发展。
2010年,全市有幼儿园151所,在园儿童36889人,比2005年增加8730人,年均递增6%。
幼儿一年入园达到了65%,三年入园率达到了27.59%。
5.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5月,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与甘肃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整合创建了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全市高等学校增加到了5所。
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了3.5万人,比2005年净增1.74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年考生达到2.25万人次,考生覆盖到农业、林业、工业、医疗、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
㈡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通过选拔录用补充教师,中小学教师净增5187人,全市教师队伍数量达到35990人,生师比达到了高中16.1:
1、初中16.7:
1、小学20.7:
1;
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分别达到98.61%、97.04%和86.01%,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26、4.3和27.42个百分点;
继续教育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培训管理人员600多人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校管理人才。
大力开展新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等,五年累计培训4万多人次;
截止目前,共评选省级学科带头人39人、骨干教师32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85人、骨干教师1939人,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㈢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德育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先后实施了“六大育人工程”、“美德在我心”儿童美德教育工程,创建了201所“儿童美德”教育项目学校,推广儿童美德教育课程和实施美德卫生间建设项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
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承担市级以上教研课题18项,中小学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0余篇,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校刊或编制教研教改成果集等多种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天水教育》和《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已成为全市教育质量持续攀升的助推器;
科技、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
全面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市艺术等级测试和青少年科技小制作评选活动,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彰显与培养提供了环境。
坚持两操两课活动,开展眼保健操活动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的身心素质大幅提高;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十一五”期间,全市高考二本上线率逐年提高,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到7880人,比2005年的4353人增加3527人,增长44%。
高中会考成绩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
㈣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普及。
全市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乡镇以上小学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农村学校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2974所、卫星教学收视点2436所、计算机教室357所,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90%的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实现了“校校通”目标。
加快城域网资源库建设。
市县区教育局和870所学校通过光纤、ADSL和拨号方式与天水教育信息网连接,实现了教育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
建立了“天水电教交流平台”,开辟了教育新闻、远教经验、远教动态、远教资源、电教文件、技术支持等服务栏目;
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十一五”期间,全市有2181名师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课例、多媒体教育软件、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经验及案例在省级以上大赛评比活动中获奖。
各类学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力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㈤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发展后劲得到提升
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管理职责。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标准,顺利启动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制定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项管理制度和考试改革办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努力适应社会需求,面向市场、企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鲜明的职教特色。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和教师招考录用补充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实力显著增强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全市中小学由2005年的2176所调减至1776所,减少了18%,小学教学点由539个调整到548个,增加1.6%,初中由214所调整到216所,增加0.9%,高中由54所调整到51所,减少了5.5%,完全中学中有5所学校实现高初中分离,举办独立高中;
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9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58.5亿元,增长175%;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五年共实施教育项目112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23.6万㎡,消除中小学危房55万㎡。
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308.7万㎡,比2005年增加53.1万㎡。
生均达到4.76㎡,比2005年增加0.93㎡。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底子薄,需求量大,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㈠教育投入方面:
地方财政困难,财力薄弱,财政对教育发展的保障能力不强。
教育投资渠道窄,社会资源发掘不够。
㈡基础教育方面:
学前教育规模偏小,普及程度偏低。
“两基”普及水平不高,巩固提高任务艰巨。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㈢职业教育方面:
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产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民间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
企业职业教育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实习实训基地短缺,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
㈣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全市还有县聘代课教师2149人;
教师知识结构有待完善、更新,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少,骨干群体力量弱,示范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现有校舍建设标准低,危房数量大。
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短缺,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落后,中小学实验仪器、图书、体育、艺术等设施不足。
三、天水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以转型促发展的新一轮战略调整期,也是我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深入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全市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全市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
㈠发展的有利条件
1.优先发展有了政治保障。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并把教育放在社会事业发展之首,突出体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社会需求日益旺盛。
新世纪以来,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在步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点机遇。
4.加快发展有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教育体系基本健全,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逐步壮大,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办学条件日益雄厚,教育实力显著增强,为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㈡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
经济发展落后导致地方财政拮据,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教育投入不足,制约教育发展。
2.自然条件的限制。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貌区域分异明显。
受自然条件制约,人口主要沿河流谷地分布,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
3.传统观念的阻碍。
传统教育观念、择业观念依然束缚着人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识。
4.教育管理体制制约。
教育人权、财权、事权相分离,教育管理体制不顺,运行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
四、未来十年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未来十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天水将与关中地区形成产业对接、文化融合、资源共享、项目共建、错位发展的经济一体化格局,将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科学发展。
预计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371.3万人,3—6岁幼儿1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55万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17万人;
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377.7万人,3—6岁幼儿1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56万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17万人。
1.学前教育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水市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全市将实施推进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将会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预计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达到55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56万人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规模呈稳定趋势,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创造了条件;
《天水市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将有力推进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均衡配置,为提高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
“两基”国检将进一步助推全市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3.职业教育将向规模化发展。
关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学习和借助关中的先进经验,将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深入实施,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和功能发挥,机械装备制造类、商贸旅游类、农林类、医药卫生类四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发展。
4.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
《天水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推进,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规划》的实施,校舍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舍将实现高水平达标。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校园网和城域网资源库建设极大的丰富了信息技术资源等。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市情、着眼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全市教育事业跨越式科学发展,努力建成陇上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优先发展。
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
2.坚持育人为本。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统筹协调。
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和均衡,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抓手,促进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4.坚持分类指导。
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策略,形成定位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育发展格局。
三、总体目标
提高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标志为: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条件,提高教育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
到2015年,在园幼儿规模达到6万人,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0%,50%的乡镇建有公办幼儿园。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55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上,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9.5%以上;
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在校生巩固率达99.5%以上。
3.特殊教育。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努力普及残疾适龄人口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4.高中阶段教育。
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14万人左右,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数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
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7.5万人左右,全市有12所左右普通高中达到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办学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5万人左右,每县区重点办好1—2所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到“十二五”末,全市有3—5所职业学校(职教中心)达到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5.教师教育。
教师总体数量基本满足教育需要,教师结构更趋合理。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80%以上;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60%以上;
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10%以上;
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
累计培训教师和校长2万人次以上。
选拔培养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名学科带头人,40名专家型校长。
第三章“十二五”期间教育重点工作任务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构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全市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党的十七大“重视学前教育”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精神,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适龄幼儿提供学前教育机会。
㈠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市县(区)要制定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到2015年,全面普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努力提高三年幼儿入园率。
㈡明确政府职责
各级政府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㈢多元化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到2015年,50%的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中心,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承担本乡镇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多元化推进行政村幼儿园建设,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在行政村独立或联合举办幼儿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农村举办幼儿园;
边远贫困山区要依托农村小学(小学教学点)办好幼儿园或学前班,让适龄幼儿接受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所空闲的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农村幼儿园。
二、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通过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等途径,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㈠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教育布局调整后保留的教学点,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接受义务教育。
完善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坚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
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布局合理化、学校规模化、条件均衡化,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图书、体育、艺术等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少年的寄宿条件。
到2015年,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在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㈢大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着力解决城区超大班额问题,提高生均资源占有量和学生受教育质量。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㈣开展“教育强县”“教育强乡镇”创建活动
各级政府把创建活动作为执政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义务教育。
县(区)政府按照实事求是、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教育强乡镇”创建实施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
市政府把创建工作列入县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制定“教育强县”、“教育强乡镇”评估验收标准及办法,依据标准逐级开展验收。
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达标的县区和乡镇,授予天水市“教育强县”和“教育强乡镇”称号,对其主要领导,授予相应的“教育县(区)长”和“教育乡(镇)长”荣誉称号,并给予资金奖励。
到2015年,全市力争创建3个教育强县(区),全市45个建制镇都建成“教育强乡镇”(秦州区10个镇、麦积区10个镇、秦安县5个镇、甘谷县5个镇、武山县6个镇、清水县6个镇、张家川县3个镇)。
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㈠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在坚持稳定规模、内涵发展和注重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发展规模适度、管理体制科学、办学方向端正、内部运行规范、质量效益较高的现代高中教育体系;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
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机制,广开门路,坚持中职教育招生面向“两个拓展”(拓展生源范围、拓展服务范畴),努力做到“应招尽招”。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挥职业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战略作用,确保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规模大体相当,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到2015年,秦州、麦积两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㈡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加大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高考升学模式改革,大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全市高考上线率稳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㈢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
培植优质教育资源,促进高中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坚持一手抓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培植,一手抓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发展优质品牌。
引导普通高中学校苦练内功,做到硬件从实、软件从严、质量从高、模式创新、特色突出,向争创国家、省、市级示范学校方向发展,使更多的普通高中学校进入优质高中的行列。
到2015年,要力争再有2所高中进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4所进入市示范高中行列。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并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水市 教育事业 第十二 个五年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