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解读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09622
- 上传时间:2022-12-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66KB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解读Word格式.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解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解读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条件,机遇,对象。
B.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人在接受环境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学校教育是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最近发展区
c.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具有延时价值。
D.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人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才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6.学制制定的依据
(1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
(4依据本国历史学制发展和参考国外学制经验。
我国现行学制,多种形式并存。
课程改革,九年一体制。
7.义务教育特点及意义P40,41
特点:
国家强制性,公共性,免费性,基础性。
意义:
(1即标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即标志国家现代文明水平,又会不断促进现代文明水平提高。
(3即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能促进公民法律意识。
8.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9.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3我国:
以马克思主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基本要求,基本精神,根本途径
(1本质要求: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和知识。
(2素质要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鼓励个性发展。
(3根本途径: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相互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其中,德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灵魂和统帅,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基础作用,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是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
13.教育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二中学课程
1.教材(教科书编写原则。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要注意实用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方法相统一。
(4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要强化联系性。
2.学科课程的优(3缺(4点
3.活动课程的优(4缺(3点
4.校本课程的优(3缺(2点。
5.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能够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和可接受性
6.
7.新课改的理念(10P80--P85
8.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意义。
(1课程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2课程改革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3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4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教师的观念变——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
教师的角色变了。
课程理论流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要观点(5活动中心课程论主要观点(2
社会中心课程论主要观点(4人文主义课程论主要观点(4
(三中学教学
1、教学的特点(内容:
(1教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教学是育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3、教学的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特殊认识说理论要点(3
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P102--P105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2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一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
(5.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统一;
6.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补充
(1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③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与科学相统一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同时结合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品质的教育。
基本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重视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
资料和影像的补充(4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7.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可以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是: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③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还有,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育目的和目标
(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的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及个性特点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1、备课——基础环节
备课的内容包括:
明确教学目标,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学生(知识性结构,能力性结构,非智力因素,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中心环节,
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一节好课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方法得当;
④语言清晰;
、;
⑥组织严密;
⑦双边活动积极
3、布置和检查作业
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
①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③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4、课外辅导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和提高质量。
10.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及其优缺点
个别教学:
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
(最早采用。
优点:
因材施教,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缺点:
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
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熟练工人的大规模需求。
(2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
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
(3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工约
(4文纳特卡制——华虚朋(个别化教育
(5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打破年龄;
内部分组
(6项目教学制——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7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2.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1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①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渐趋平稳;
②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③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2遗忘的原因:
(1干扰说:
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
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2衰退说:
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3压抑说:
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如果压抑
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容易理解数量少的内容,保持效果最好。
2、学习程度:
学习强度达到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3、任务的重要性:
识记任务越重要,越不容易忘记。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首尾内容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5、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3.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科学地识记:
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
②充分利用无意记忆;
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④合理的安排识记材料;
⑤适当运用记忆术。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表征方式;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思维;
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
6、动机的强度;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6.创造性思维的特征P208
敏感性;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再定义性;
洞察性。
7.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1、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3、桑代克:
猫的实验,“试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定律,教师尽量使学生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尤为重要
4、斯金纳:
强化学说,将强化分为
5、班杜拉:
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观,教学观P176
——奥苏泊尔,意义学习P178
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3提倡发现学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P183
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3,学生观P181,
(1学习的主动构建性
学习者不是像接受东西一样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理解。
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2学习的情境性
情境性教学批评传统教学远离生活实际,倡导教学要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3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8.动机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
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
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以上四种需要都是缺失需要,这个生存所必需的,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其产生后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也会减少。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也是成长需要,通过学习以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这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它的特点在于这样的需要时不断产生的,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座。
一个需要满足了,新的需要又马上产生。
因此,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2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内部归因(能力、努力、身心状况、外部归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
稳定性归因(能力、任务难度、非稳定性归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可控性归因(只有努力程度这一因素、不可控归因(其余5个一个总是把是被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
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跟据归因理论,学生经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
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修改;
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来看。
强调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
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予更高的评价;
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学生则给予最低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3强化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9.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地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增加学习的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3、帮助学习者建立合理信念
4、目标导向与环境创设
10.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德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的结果。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三、概括化迁移说(贾德
原理理解和概括对迁移具有重要的作用,原理理解和概括得越深刻,迁移效果越好。
四、关系转换说(苛勒
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观点。
顿悟是学习迁移的决定因素。
五、认知结构迁移说(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11.影响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策略的水平,迁移的媒体。
12.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13.学习策略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视策略;
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
3.努力管理策略;
4.资源利用策略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记忆的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明显占据优势;
抽象记忆水平显著提高。
2.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1、青少年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4、思维品质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
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3.情绪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情绪理论
1.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
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丘脑的交感神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沙赫特——两因素情绪理论
(3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
(4汤姆金斯,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4.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自主性和反抗性
2、爆发性和冲动性
3、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4、外露性和内隐性
5,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p235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6.人格的基本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
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持久性。
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三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四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7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1胆汁质:
反应迅速,具有较强的反应性和主动性。
做事冲动,有干劲,爆发力强。
(2多血质:
活泼好动、敏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答题 梳理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