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判断音箱好坏标准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461132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45KB
整理判断音箱好坏标准Word格式.docx
《整理判断音箱好坏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判断音箱好坏标准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于倒相箱处理克服了倒相口容易生产气流噪音箱问题,不过无源辐射器音箱具有比倒相箱更陡峭的低频衰减特性,意味着瞬态响应比倒相箱还差。
美国PolkAudio公司是生产无源辐射器音箱最具代表性的厂家。
现在在多媒体音箱上的低音炮上,空纸盆已经不少见了。
不过有些产品在卫星箱上也用空纸盆,纯属胡来。
传输线音箱有什么特别之处?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或倒相箱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长的传输线来达到吸收单元谐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频下限这些目的。
传输线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低音单元后面接有一跟长长的导管(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取单元低频谐振频率(或稍高一点的频率)的1/4的波长,为了衫化,导管通常折叠于箱体内部,看上去象一个迷宫;
连接喇叭单元那端的传输线截面积至少比单元的辐射面积大25%,然后逐渐变小,到传输线的出口处刚好等于单元振膜的辐射面积;
传输线内敷设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特质。
传输线音箱与密闭箱和倒相箱等设计相比,具有更为深沉的低音,但以英国著名音箱专家MartinColloms为代表的一些人则认为传输线音箱较难避免因传输线谐振所造成的音染。
有些多媒体产品现在也号称使用了迷宫结构,其实只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变形倒相箱而已,真正的传输线设计,到目前我还没在多媒体音箱上见过。
初学者听音指南:
用耳也要用心对于听声音真用得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名言。
首先你要自信你的耳朵不比所谓的“金耳朵”们差。
人的听觉生理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膜和内耳听辨毛都会变硬,无法响应很高的频率。
只有低龄儿童听觉器官的尺寸小,质地柔软,可以听到20khz以上的超声。
而20岁以后就逐渐衰退了,50岁以上的人已难听到16khz的声音了。
当然老发烧友们的技巧和经验比较丰富能补偿一点损失,但硬件逐渐变坏是必然的。
所以,专业的主观试听评价需要有不同的年龄、性别的人员来参加。
只要没有听力缺陷,你也可以当评判员。
当然一些最基本的测听技术和常用主观试听评价的用语还必须了解,并把握住确切含义和分寸。
最先可以熟悉一下纯音,正弦单频交流信号的声音,这也是检查音响设备静态性能好坏的一种方法。
最方便的方法是播放雨果发烧碟
(一)》的最后17至45段,这里是正弦信号从25hz开始以1/3倍频程为一台阶至20khz,一共29段。
如有优质的模拟正弦信号发生器则更好,信号源中没有高次谐波也不需用cd机。
从第17段开始向后放,音调逐渐提高。
若电平不变的话,开始响度也逐渐增强;
到27、28(约三四百赫兹)段时音量就不再上升;
至40、41段(约七八千赫兹)后,音量又开始下降。
若设备不好,中间音量较平坦的段落就会变窄,听音乐时高音域和低音域分量都不足。
若整个频域的音调感不是逐渐上升,某个段落有突变,如19段听起来反而比20段更硬、更响,这就说明19段(40hz)处声音有互调,即原40hz低音上,有较高频率的音串入,所以音调也高了,响度也大了。
很多劣质音箱这时就会显现原形。
正常听音乐时,某一频率一会儿就过去了,并且大多时间同时就有很多谐波成分,靠声音的感觉不对去辨别设备的毛病,初学者操作就比较困难。
纯音试听就容易操作多了。
房间声学环境有缺陷,如有驻波、共振或冲着听众席的反射面,也会使不同频率上的响度不均匀,可以变换一下音箱摆位或房间家具摆放,找寻反射面或共振源来解决。
单一的纯音稳定、简单、容易找出串杂在其中的杂音。
另外,几个关键频率的音调25hz(17段),40hz(18段),500hz(29段),1khz(32段),2khz(35段)和4khz等应该心中有数。
不少音箱包括低音箱实际上并没有25、40hz的低音,不少人把较响的60—80hz左右的中低音当作次低音在感受。
同样,2khz、4khz的声音听起来也很刺耳,但它并不是人们要追求的12khz以上的高音。
理解听感描述词汇实际声音就复杂多了,声音的听感描述总要用词汇来表达,但词汇中数形容词最微妙。
如果要从外文的描写翻译过来就更难了,笔者手中有一份英文的音质评价用语说明,汇集了52个形容词,其中有些词连英汉词典上给出的中文注释就令人不知所云,怎样去理解表达的声音特性?
所以越详细越微妙的描述可能越难确切,还是先简单一些。
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测试音箱音质时,让评判员填的表中用了十种描述,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现解释一下它们在表达声音特性时的含义,对提高主观声音测听能力的人会有所帮助。
这些词汇分别是:
解析力:
解析力也叫清晰度,描述声音清晰程度。
听语言时,吐字干净利索,没有含糊不清之感。
听弦乐曲时,有几把乐曲,什么乐曲容易分辨出来。
听低音时,鼓点干脆利落,长号、大鼓各自音色表现正确,不似彩电或组合音响中那种嗡嗡之声不绝于耳的效果。
柔和:
听起来声音柔和温暖,让人感到顺耳舒畅,不刺耳没有沙哑之声。
一般女声节目听这方面特性比较好,用迪斯科和重金属摇滚乐来******的这方面表现就不合适。
虽然说这里的柔和指的是器材的性能而不是软件本身的内容,但软件节目本身就硬,用来听这方面性能就困难了。
从音频信号特性讲,柔和表示中、低音还原正确,噪声和谐波失真小。
器材的谐波失真会增加不良高音成分,听感生硬、刺耳、金属味重(好像金属材料发出的声音)。
丰满:
声音充实圆润,男中音和男低音这种感觉较明显。
表现出器材频带较宽、特别是低音端延伸好,中、低音的频响均匀,混响适度。
明亮:
声音清脆透亮,有鲜活感,在女高音和童声以及弦乐小号的高音器乐中较易找到这种感觉。
说明器材的中高音频平坦、均匀且失真小。
若高音过头或带有失真,明亮就会变成刺耳。
另外,也要有适度的混响,否则会有干枯的感觉,亮不起来。
开阔宽敞:
相反的描述就是狭窄、挤压,声场狭小,缺乏现场收听时那种宽大的场面。
立体声节目这方面的感受与两个声道间的串音水平和平衡度有关。
串音小、对称性好,混响正确,声场感觉就宽大。
亲切:
亲切或称现场感强是指声音好像贴近身边,伸手可以触及一般。
一般中音段表现好的器材,这种感觉较强。
噪声和失真:
没有信号输入时,音箱中发出的嘶嘶声、交流嗡嗡声称为噪声,是器件或工艺不良的表现。
失真是由于器材的线材不良或频响不佳,使原来的声音发生了变化所致。
没有输入时开足音量,在音箱一米处应听不到一点噪声,否则节目中需要无声时,就会有讨厌的背景噪音,平常使用时声音透明感就变差。
失真即声音走样,与熟悉的原声比较就能听出来。
力度:
力度和响度意义不同。
响度指声音感觉响。
两套设备可以把同一个曲目,用响度计调到一样响。
但一个可能响而平淡,另一个就响而有力。
力度为声音有劲、有气魄,表示声音中低频成分较强,动态范围宽。
光响不行,要响而不失真才有力度。
最后两项为满意程度和保真度,这是总体印象并含有个人的爱好和愿望。
自觉地用上述描述来比较不同器材发出的声音,就可以逐渐把耳朵练灵敏。
当你的听觉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后,就要注意排除心理因素对听觉的影响。
一个劳累一天的母亲在熟睡中,对汽车鸣叫或火车奔驰的很大声音都无动于衷,而对自己婴儿的啼哭或躁动却非常灵敏。
这是一个被经常用来说明人类听觉系统有选择性的例证。
在你试听某一音响器材的时候,设备的外观、价格和媒体狂轰乱炸的宣传,已给你造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
价格贵,进口品牌,都会在您心理深处打上一个底分。
所以,在你实际试听时要留神去掉这个底分。
但心理现象是一种科学,不管谁都不可能完全摆脱掉。
所以专业主观试听要采用双盲法:
一是听者看不到设备,音箱和设备都被透声不透光的织物挡住,只闻其声不谋其面;
二是操作人员听不到声音,完全按仪器的指示送出声音。
人类的生理听觉研究标明,只要音量略大一点,同样频率范围的声音给人的音调感就展宽了。
所以,若两只音箱的灵敏度不同,系统不对总响度进行校正,那么灵敏度低的那对音箱得分就会吃亏。
商家想诱导你买某一产品,试音时只要音量比别的放大些,你就会上钩。
所以操作人员也不应该听到声音,以免把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带给批判者。
以前的主观试听采用a-b-a制,先放参考器材,然后放被测器材,再放参考器材,最后打分。
后来发现这种程序仍有诱导作用,因为你知道第二段为被测声音,总要想听出些差别。
现在较为先进的电能控制主观试听实验室已采用随机送样的试听方法。
先给你听参考声,且随便你想听多少遍,再听被比较声同样可以听很多遍,这是训练阶段。
进入试听评分阶段时,先给你听参考声,接着给你送另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到底是参考声还是被试听声是由电脑随机给出的,然后由你打分。
如果你想再听一次参考声那可以,但要再重复刚才第二次给出的声音就不可能了。
这样经过若干轮的评分,计算机就可把结论统计出来。
如果第二次随机给出是参考声时,你也乱打分,电脑就认为你听力有问题,你的评分就会不被采纳。
只有参考分能打准的人,试听的评分才有效。
这样做基本上可消除心理因素的干扰和清洗混事的“南郭先生”这样的操作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还会受到一批有利益冲突的人的反对,推行颇有一些难度。
某权威机构预选了一批录音工程师和发烧友来试听,结果八分之一的人被剔除,他们可都是“金耳朵”里的“金耳朵”。
另外,在开始训练阶段各人的评价很不相同,而进入主观听觉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任何听力没问题的人,稍加训练也可以当主观试听的评委。
科学的结论是惟一的,可重复的。
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生理角度而言的真正的“金耳朵”是百万中无一的,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多做合理的听音联系,才是提高评判水平的关键。
不过,“耳朵收货”只适用于自己的选择,给别人做推荐,还是少用“耳朵”作标准的好。
听音乐用心灵听声音用耳朵
至此可以明白物理声音的复杂但不神秘,可当声音构成音乐时情况就变了。
人们听音乐和听声音是不同的,前者用心灵,后者用耳朵。
当听音乐的时候,耳朵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贝多芬耳朵聋了,还能创作并指挥出传世经典,可见耳朵在这里的作用并不致命。
******的好坏应该靠耳朵,用耳朵来识别空间中声波的好坏,心灵会误导你的判断。
发烧友往往同时用耳朵和心灵在听声音,这就成为一般人无法读懂或接受他们观点的原因。
我想当你去选购器材时要注意用耳朵去听,而回家玩器材时不妨也用点心智,最终用于欣赏音乐时,当然要力图与音乐家们心灵相通,器材甚至声音都不过是通向彼岸的一座桥梁。
功放与音箱的配接技术
在设计、安装一套音响系统时,总会遇到功放与音箱的配接问题。
在音色方面,最终应使整套器材还原音色呈中性,这仅是从艺术方面考虑。
从技术方面考虑,功放与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功率匹配
为了达到高保真聆听的要求,额定功率应根据最佳聆听声压来确定。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动态出不来,无光泽、低频显著缺少、丰满度差,声音好像缩在里面出不来;
音量合适时,声音自然、清晰、圆润、柔和丰满、有力、动态出得来;
音量过大时,声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觉,因此重放声压级与声音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规定听音区的声压级最好的80-85dB(A计权),可以从听音区到音箱的距离与音箱的特性灵敏度来计算音箱的额定功率与功放的额定功率。
功率储备量匹配
为了使音箱能随节目信号中猝发强脉冲的冲击而不至于损坏或失真,这里有一个经验值得参考:
所选取的音箱标称额定功率应是经理论计算所得功率的三倍。
电子管功放和晶体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储备是不同的。
这里因为电子管功放的过荷曲线较平缓。
对过荷的音乐信号巅峰,电子管功放并不产生明显削皮现象,只是使颠峰的尖端变圆;
这就是常说的柔性剪峰。
而晶体管功放在过荷点后,非线性畸变迅速增加,对信号产生严重削波,它不是使颠峰变圆而是把它整齐削平。
由此对于晶体管功放储备量的选取是:
高保真功放为10倍;
应用高档功放为6-7倍;
应用中档功放为3-4倍;
而电子管功放则可以大大小于上述比值。
对于系统的平均声压级与最大声压级应留有多少余量,应视放送的内容与工作环境而定。
这个冗余量最低10dB,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蹦迪等音乐,则需要留有20-25dB冗余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应与音箱的额定阻抗相一致。
此时,功放处于最佳设计负载线状态,因此可以给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大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功放的实际输出功率会小于额定输出功率。
如果音箱的额定阻抗小于功放的额定输出阻抗,音响系统能工作,但功放有过载的危险,要求功放有完善的过流保护措施来解决,对电子管功放来讲阻抗匹配要求更加严格。
阻尼系数的匹配(这个最难理解)
阻尼系数KD定义为:
KD=功放额定输出阻抗(等于音箱额定阻抗)/功放输出内阻。
由于功放、输出内阻实际上已成为音箱的电阻尼器件,KD值便决定了音箱所受的电阻尼量。
KD值越大,电阻尼越重。
功放的KD值并不是越大越好,KD值过大会使音箱电阻尼过重,以至使脉冲前沿建立时间增长,降低瞬态响应指标。
因此在选取功放时不应片面追求大的KD值。
作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灵敏有一个经验值可供参考;
晶体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40,电子管功放KD值大于或等于6。
保证放音的稳态特性与瞬态特性良好的基本条件,应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学品质因素(Qm)与放大器阻尼系数(KD)的配合,这种配合需将音箱的馈线作音响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
音箱馈线的功率损失小0.5dB(约12%)即可达到这种配合。
一般来说,线越粗越好,最好是双线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双线分音的分频器,一般中高档的都有4个接线座,上下的2个负极是独立的,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在老烧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认同,就是功放的价格应该至少是音箱价格的1.5-2倍,越是高档的产品这个比例就越高。
换句话说,在配套上,宁可“大马拉小车”,不可“小马拉大车”。
这是因为往往越是高档的音箱,一个只能发挥70%水平的高档产品,往往反不如一个发挥100%的低档产品。
不过放到多媒体产品上,情况就倒了过来,越是高档的产品,其功放占整套产品成本的比例往往越低。
有些产品几乎要用4000元档次的功放推其裸箱,才能将单元的水平发挥个八九不离十,但配的仅仅是个最多值100元的功放。
有些多媒体发烧友还往往看好这些产品,其实,如果不考虑摩机的话(当然,对于摩机来说,这样的产品是最佳的,因为摩电路是可行的,摩单元,对大多数人是完全不可行的),这样的产品不管在实际发挥的效果上,还是作为商品的设计上(特别是这一点),都是不理想也不合理的。
说到底,还是文章的主旨——合理搭配,在功放上下功夫,用差单元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将成本全花在单元上,配一个仅仅是刚刚能用的功放同样是不可行的。
单元虽然是多媒体音箱最重要的部件,但决不是单元好就是好箱子。
常用的音箱摆位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
假若您要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
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
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
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
或者,我更要说,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第一法:
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
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
(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
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
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
1.25:
1.6或约l:
1.6:
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第二法:
三三一比例法
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
(一)。
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
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
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
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
。
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
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
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
正三角形法
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
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
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
或更多。
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
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
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大些。
效果:
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
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
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
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其余4种就省略。
这是台湾刘汉盛先生的老文。
刘汉盛是发烧界的老前辈,为发烧普及花了不少心血,做了不少贡献。
不过在港台HI-FI玄学的大环境下,他的文章也并不都能免俗。
但这篇小文还是很科学的。
其中这些摆位法其实除了这些俗称外,大都有正式的外文学名,不过现在我是想不起来了(大汗)……
选购音箱十要诀
音箱是音响和AV器材中最难于选购的一种,原因是品牌多,往往让人无所适从。
然而,音箱又完全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判断其优劣,从中选出称心如意的好音箱来。
音调自然平衡
音箱重放出的人声和器乐声应尽可能接近于原声而不太走样,听到的声音应该平滑而无声染,听不出过强音和过弱音(峰和谷),中频段和高音不应过于响亮或憋着而放不开。
可找些频率范围宽阔的器乐(比如钢琴曲)录音来放放,注意听低、中、高音阶时音色的变化情况。
声音特性
1、频率平衡
可依次试听不同频段的声音。
听到的低音应当紧凑、清晰,音调确切,不嗡嗡作响,不拖泥带水或含混不清;
而作为音乐主要部分的中音频段则更为重要,人声和器乐声应自然,有细节,不得过响或发闷,也不能过亮或过轻,高音则应开阔,有空气感和延伸性,无尖叫或衰落的现象。
2、解析力
仔细聆听能否听到音乐中的细节,比如钹音或钢琴声的衰落,音乐厅或爵士俱乐部中的堂音。
如果低电平的细节听不太清,便说明音箱缺乏透明度。
这也是好的音箱与蹩脚的音箱的差别。
3、瞬态响应
音箱应能复现音乐中的瞬态。
敲击弦响鼓或拨吉它时的声响应有力度和听来确切,不能让人“吃惊”、“激动”或者“慢吞吞”并有“迟钝”感。
此外,自然衰落的声音,比如钹音和语声的“拖尾”,则应当逐渐衰减而不应嘎然而止。
4、动态范围
应当对比在低电平和高电平动态时的声重放情况。
理想的是,音箱应能从对最低的声音到最强的管弦乐能连续地予以重放,不会让寂静部分听不清或是很响的段落时会有些力不从心。
5、声音定位及音场(立体声)
聆听声像的定位。
注意器乐或是人声是否发自空间的音场,前提条件是音箱得在室内有正确的摆位。
可以找些单声道的录音制品来试听,还可着重了解音箱的其他性能。
声像定位好的音箱会在音场中“消失”,让听者根本感觉不到美好悠扬的音乐是从前边的一对音箱中发出来的,音乐扑面而来,歌唱家好像就站在前边中间位置的某处,正在引吭高歌。
6、散射特性
要到室内不同的位置上去听听。
可以坐着和站着听,以检查垂直面内的声散射情况。
此时,听到的高音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变。
有些音箱的“皇帝位”仅局于很窄的范围内,而有些音箱则可在比较宽的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声像定位。
声染色
有些音箱具有“声染”或是声重放的缺陷,而且还会强加在重放的音乐之上。
如由于箱体设计欠佳而出现的刺耳声、金属高音声、粗糙或不平滑的中音之类。
如果不论是播放哪一种录音制品皆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么便可以肯定音箱已将其怕固有的声染加到了重放音乐的上边。
通常,在重放时漏掉一些声音总比以往音乐中再添加一些原来没有的声染要更能让人容忍些。
有些音箱有意添加声染,如加重些低音分量和让高音更亮一些,虽然咋一听来,这样的音箱似乎不错,但久听之后,便会感到厌烦甚至让人疲劳,这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判断 音箱 好坏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