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16p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75996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61KB
GPS 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16p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GPS 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16p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 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16p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19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关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年大地参考数和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2.9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InternationalTerrestrialRefference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IERS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
2.10永久性跟踪站PermanentTracking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2.11广域增强差分系统(WAAS)WideAreaAugmentationDifferentialGPSSystem
WAAS系统是将主控站所算得的广域差分信号改正信息,经过地面站传输至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以GPS的L1频率为载波,将上述差分改正信息当作GPS导航电文转发给用户站,从而形成广域GPS增强系统。
美国已计划将WAAS发展成国际标准,是美国GPS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
2.12局域增强差分系统(LAAS)LocalAreaAugmentationDifferentialGPSSystem
将基准站所算得的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值、C/A码测距信号,一起由地基播发站调制在L1频道上传输给用户站。
2.13在航初始化(OTF)OnTheFlying
是整周模糊度的在航解算方法。
2.14截止高度角ElevationMaskAngle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角度阀值,低于此角度视野域内的卫星不予跟踪。
3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3.1坐标系统
3.1.1RTK测量采用WGS84系统,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等)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表3.1.1
项目地球椭球参考椭球
坐标系名
参数名称WGS-84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
长半轴a(m)637813763781406378245
短半轴b(m)6356752.31426356755.28826356863.0188
扁率α1/298.2572235631/298.257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0.00669438499959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4967422270.006739501819470.006738525414683
3.1.2坐标转换求转换参数时应采用3点以上的两套坐标系成果,采用Bursa-Wolf、Molodenky等经典、成熟的模型,使用PowerADJ3.0、SKIpro2.3、TGO1.5以上版本的通用GPS软件进行求解,也可自行编制求参数软件,经测试与鉴定后使用。
转换参数时应采用三参、四参、五参、七参不同模型形式,视具体工作情况而定,但每次必须使用一组的全套参数进行转换。
坐标转换参数不准确可影响到2cm~3cm左右RTK测量误差。
3.1.3当要求提供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或其它高程系高程时,转换参数必须考虑高程要素。
如果转换参数无法满足高程精度要求,可对RTK数据进行后处理,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3.2时间系统
3.2.1RTK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
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时,应考虑时区差加以换算。
这在RTK用作定时器时尤为重要。
4RTK测量技术设计
4.1RTK技术当前的测量精度(RMS)
平面10mm+2ppm;
高程20mm+2ppm。
4.2RTK测量可用于的测量工作
4.2.1控制测量:
RTK技术可用于四等以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的工作。
4.2.2地形测量:
采用RTK,并配合一定的测图软件,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普通测图;
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
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水下地形图;
航海海洋测图等。
RTK外业可进行属性编码。
4.2.3放样测量:
将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
在外业可直接设计线路,增强了设计的应用范围。
由于RTK在行进中不断计算测站位置、偏移量及填/挖方量,此时放样可以与设计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RTK硬件设备特性和观测精度、可靠性及可利用性综合考虑,现阶段RTK的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RTK测量技术设计要求表4.2
等级精度要求距离(km)测回数
四等以下平面控制最弱点位误差≤5c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万≤8≥3
等外水准30
≤8≥3
图根控制(测图控制、像控测量、放样、中桩测量等)最弱点位误差≤5c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000≤10≥2
地形测量平面:
图上0.5mm
高程:
1/3等高距≤10≥1
4.3RTK的测量距离
4.3.1由于RTK数据链的传播限制和定位精度要求,RTK测量一般不超过10km。
各等级测量要求可按4.1的测量计算某个测区的最长流动站距离。
但在中小比例尺测图时,在等高距>2m时,可将测距放宽至≯15km。
当等高距小于2m时,应≯10km。
但要注意下列要求:
(1)GPS接收机的性能要高,且机内有先进的数学模型,能确保长基线进行正确整周未知数的求解。
(2)数据链的性能要好,传送距离要远,能正确无误的将参考站的数据发送到流动站。
(3)根据无线电传播的规律,参考站和流动站离地面要有一定的高差。
(4)参考站和流动站之间必须没有山体、楼群之类的遮挡,另外作业区域内还不能存在强烈的电磁波等干扰。
4.3.2发射距离与电台天线的高度也有关系。
由于参考站电台天线发射UHF波段差分信号电波,天线的高度对RTK测量距离影响很大,天线高与作用距离服从于下列公式:
D=4.24×
(+)(4.3.2)
式中I1和I2分别是基准站和流动站电台的天线高,单位为m;
D为数据链的覆盖范围的半径,单位为公里。
上式是在无障碍物遮挡和无电波干扰的理想条件下的覆盖范围,实际应用中将会有所出入。
根据测区大小,可设置不同的发射天线高度。
4.4RTK测量准备
4.4.1测区内欲用作参考站的控制点应首先进行图上设计,分析RTK链的覆盖范围。
如果某处距控制点过远,应加测高等级控制点,再进行RTK测量。
4.4.2RTK测量时应视测量目的、要求精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测区已有控制点情况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作业。
4.4.3当测区内有GPS永久性跟踪站、国家A或B级网点、GPS地壳形变监测点时,应首先选用作参考站点。
4.4.4为了检验当前站RTK作业的正确性,必须检查一点以上的已知控制点,或已知任意地物点、地形点,当检核在设计限差要求范围内时,方可开始RTK测量。
5参考站的设置要求
5.1点位要求
5.1.1参考站的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5.1.2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º
;
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5.1.3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5.1.4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m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m外。
5.2参考站设置
5.2.1参考站上仪器架设要严格对中、整平。
5.2.2GPS天线、信号发射天线、主机、电源等应连结正确无误。
5.2.3严格量取参考站接收机天线高,量取二次以上,符合限差要求后,记录均值。
5.2.4参考站的定向指北线应指向正北,偏离不得超过左右10°
。
对无标志线的天线,可预先设置标志位置,在同一测区内作业期间,应每次标志指向做到基本一致。
5.3参考站运行期间作业要求
5.3.1当为了节省控制器电量或用于流动站时,参考站在工作期间可关闭手持控制器后去掉。
5.3.2尽管各RTK设备在设计时考虑到防水、防晒等因素,但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烈日暴晒或雨水淋湿。
5.3.3参考站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不能远离,要间隔一定时间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对不正常情况及时作出处理。
5.3.4由于参考站除了GPS设备耗电外,还要为RTK电台供电,可采用双电源电池供电,或采用汽车电瓶供电。
条件许可时,可采用12V直流调变压器直接同市电网路连接供电。
6流动站的设置要求
6.1流动站作业准备
6.1.1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或PC卡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6.1.2由于RTK作业耗电量大,工作前,应备足电源。
6.2流动站作业要求
6.2.1由于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
6.2.2在信号受影响的点位,为提高效率,可将仪器移到开阔处或升高天线,待数据链锁定后,再小心无倾斜地移回待定点或放低天线,一般可以初始化成功。
6.2.3在穿越树林、灌木林时,应注意天线和电缆勿挂破、拉断,保证仪器安全。
6.3流动站内置软件的一般功能要求
6.3.1三差模型求定近似坐标。
6.3.2双频动态解求整周模糊度。
6.3.3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解算WGS-84坐标。
6.3.4根据给定的坐标转换参数,给出任务(项目)要求的坐标系内坐标。
6.3.5坐标精度的评定。
6.3.6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和绘图(示意)。
6.3.7失锁后的重新初始化。
6.3.8数据I/O端口。
6.4流动站用作GIS采集器时的技术要求
6.4.1当RTK将功能扩展向GIS采集器时,要实时输入点位属性、文件和定位有关信息,并且实时存储时间有关信息。
不同的RTK类型对属性输入要求不同,要根据不同的GIS、AutoCAD软件要求设置不同的数据格式。
6.4.2当RTK用于GIS采集器时(主要是GIS空间和属性数据),应有下列主要特征:
(1)轻巧便携,尽量减少劳动强度;
(2)精度适中,根据不同的测量地形图要求选用不同的RTK设备;
(3)操作简便,简约式操作,效率要高;
(4)属性功能:
采集点的类别、种类、高度、坡度、植被覆盖情况、设施使用情况、归属等文字或数字信息;
(5)处理简单,与GIS数据库接口良好,支持国际、国内通用GIS软件格式。
(6)数据字典,内容丰富,分类详细。
7RTK作业
7.1RTK作业基本条件要求
7.1.1RTK作业的基本条件要求见表7.1。
RTK观测的基本条件要求表7.1
观测窗口状态卫星数卫星高度角PDOP值
良好窗口≥520º
以上≤5
勉强可用的窗口415º
以上≤8
避免观测的窗口415º
以上≥8
不能观测的窗口≤3
7.1.2RTK作业应尽量在天气良好的状况下作业,要尽量避免雷雨天气。
夜间作业精度一般优于白天。
7.2卫星预报
7.2.1RTK作业前要进行严格的卫星预报,选取PDOP<6,卫星数>6的时间窗口。
编制预报表时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
7.2.2卫星预报表的有效期以20天为宜,当超过20天时,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概略星历进行预报。
7.2.3卫星预报时应采用测区中心的经纬度。
当测区较大时,应分区进行卫星预报。
7.3RTK测量初始化
7.3.1RTK测量必须在完成初始化后才能进行。
初始化可以采用静态、OTF两种。
初始化时间长短与距参考站的距离有关,两者距离越近,初始化越快。
7.3.2推荐静态初化化,只有在运动状态下才进行OTF初始化。
OTF方式一般在测量船、汽车等运动载体上使用。
7.4RTK作业时设备启动状况基本要求
7.4.1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号(测点号)、仪器高等信息。
7.4.2接收机启动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盘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卫星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收敛值、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7.5RTK观测期间的作业要求
7.5.1不得在天线附近50m内使用电台,10m内使用对讲机。
7.5.2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
天气太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
7.5.3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下列操作:
(1)关机又重新启动。
(2)进行自测试。
(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或仪器高度值、测站名等。
(4)改变天线位置。
(5)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
7.5.4RTK工作时,参考站可记录静态观测数据,当RTK无法作业时,流动站转化快速静态或后处理动态作业模式观测,以利后处理。
7.5.5在流动站作业时,接收机天线姿态要尽量保持垂直(流动杆放稳、放直)。
一定的斜倾度,将会产生很大的点位偏移误差。
如当天线高2m,倾斜10°
时,定位精度可影响3.47cm。
⊿S=20×
sin10=3.47cm(7.10)
7.5.6RTK观测时要保持坐标收敛值<5cm。
7.6RTK测量放样
7.6.1放样主要进行下列RTK工作:
(1)测线设计(既可在计算机上设计,也可在手簿上设计);
(2)基准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3)流动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4)按设计测量和采点(线路放样时测线上按线路测量和采点);
(5)查看卫星可见状况显示,自动接受或用户自定义容差,均方根误差(RMS)显示;
(6)图解式放样,通过前后、左右偏距控制,能快速完成放样工作。
(7)存储点名、点属性与坐标。
7.7RTK断面测量
7.7.1RTK断面测量的工作流程如下:
(1)建立工作项目。
(2)进行RTK测量,记录点名、点位属性信息及三维坐标信息。
(3)将接收机控制器中的数据传输到微机中。
(4)进行观测点的筛选,删除不必要的观测点。
(5)形成纵断面和横断面数据文件,根据设计需要,可进一步建立断面测量资料数据库、DEM模型、制作DLG图。
7.8RTK水下地形测量
7.8.1RTK配合数字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应保证RTK与测深仪采集信息同步。
根据不同要求进行验潮或非验潮模式下的水深测量。
7.8.2RTK+测深仪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
(1)基台分系统:
基准控制中心(一般设置于岸上)负责计算差分改正数,记录载波相位等数据,传送基准台定位数据及改正数信息。
(2)流动台分系统:
流动台负责位置、航向测量,接收GPS定位信号、GPS差分改正数,记录定位数据、载波相位数据等,利用航向及距离数据推算目标上其它作业点的准确地理位置。
(3)事后处理分系统:
负责实时记录GPS接收机的定位数据,并事后对记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精度位置。
7.8.3由RTK与数字测深仪组成的自动控制水下测量系统的一般功能:
(1)驱使系统同步采集各观测数据;
(2)导航图形和采集数据实时显示;
(3)差分数据处理和坐标系转换;
(4)数据编辑;
(5)图形文件的生成和输出;
(6)能够校核RTK与测深仪之间的数据延迟;
(7)能够进行接口参数设置:
接口号、传输率、数据位、记录速率及文件格式的选择。
7.8.4水下地形测量的标准配置是:
GPS接收机2套(最好基准站、移动站可互换)、电台2套、水上测量/导航软件1套、测量控制手簿2套、后处理软件1套(动、静态解算和平差、坐标转换)、笔记本电脑1部。
7.8.5在水下地形测量时,如需进行验潮位测量,可首先用RTK设置于验潮船上,实时测量水位后将改正值输入系统软件后,再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7.8.6在RTK测量水下地形时,为了保持数据链的连续,应尽量保持测量船匀速,不出现显著的加速度。
7.9RTK测量误差源
7.9.1RTK测量主要有仪器误差、软件解算误差、对中(对点)误差、基站坐标传算误差、不同时刻卫星状态和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等。
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上述误差。
7.10RTK测量过程中注意事项
7.10.1参考站和流动站的项目(任务)设置参数应准确无误。
根据不同仪器类型而设置不同,作业时要严格按各仪器配套操作手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
7.10.2流动站接收机只有经过初始化完成后才能进行RTK测量,初始化分静态初始化或OTF两种。
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宜采用静态初始化(快速静态或在已知点上),地形点测量可采用OTF初始化。
7.10.3由于RTK测量有时会出现点位坐标漂移误差,当按设计要求进行RTK作业时,在距离和测回数都按设计掌握时,仍有部分测点超限时,只有通过减小测距和增加测回数加以解决。
8RTK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8.1RTK基本配置要求
8.1.1参考站的基本配置要求
双频RTKGPS接收机,双频天线和天线电缆,基准站数据链电台套件,基准站控制件(计算机控制、显示和参数设置等),脚架、基座和连接器,仪器运输箱等。
8.1.2流动站的基本配置要求:
RTKGPS接收机,双频GPS天线和天线电缆,流动站数据链电台套件,手持计算机控制或数据采集器(含各种实用软件),手簿托架,2m流动杆,流动站背包,仪器运输箱等。
8.1.3数据链的基本配置:
由调制解调器和电台组成。
数据链频率可调,发射天线通常应分为鞭状天线与1/2波长天线两种。
8.2RTK接收机的一般标称精度要求
8.2.1RTK的定位精度一般为平面10mm+2ppm,高程20mm+2ppm;
8.2.2RTK作用距离:
标称:
15km;
一般应为:
6km~10km(与当地环境有关)。
8.2.3在中国沿海有信标地区,实时DGPS定位精度1m,DGPS作业距离50km。
8.3RTK主要物理性能要求
8.3.1标准12V电源(推荐),功耗低。
8.3.2体积小,重量轻。
8.3.3工作温度范围大,并防水、防尘、防晒、防震。
8.3.4有功能强劲的处理软件。
8.3.5冷启动:
60s,热启动:
10s,再捕获:
1s。
8.3.6存储器容量大(最好是内存与PC卡都有)。
8.3.7定位数据更新速率:
10次/s。
8.3.8数据输出有RTCM-SC104、NMEA0183两种格式。
8.3.9参考站或流动站可以互换(建议)。
8.3.1024通道C/A码、P码及L1/L2载波相位接收机。
8.4建议的扩展功能和特点
8.4.1具备L2上C/A码、第三个民用GPS频道L5、WAAS、INMARSAT等功能,并内置WAAS和EGNOS。
8.4.2双频系统(GPS+GLONASS)。
8.4.3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可靠性高(优于99.99%)。
8.4.4数据链能同时支持多种数据通信手段接收来自参考站的信息。
如UHF、GSM信号方式或者任意通信方式的组合来建立数据链的系统。
8.4.5RTK测量在30km范围内精度可达到2cm以下。
8.4.6可连接其他外部测量设备,形成超站仪。
8.5RTK随机后处理软件性能要求
8.5.1应有的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配置设置、作业计划、项目管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椭球设置、地图投影、地球模型、处理报告、网的设计与最小二乘平差、代码和属性清单、调阅与编辑、坐标转换、GIS、CAD输出。
8.5.2从软件工程设计角度要求
(1)软件应为多用户、多界面的操作系统。
(2)输出数据格式可以用户定义,可兼容其它品牌GPS的数据,可直接输出其它应用软件的数据格式,不需编制格式转换软件。
(3)数据处理能以自动和人工两种方式进行。
(4)能够对数据成果进行科学的整体评价。
8.5.3有关操作手册、说明书齐全。
8.6RTK设备的检验与维护
8.6.1可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有关规定执行。
9数据后处理
9.1数据下载
RTK数据下载一般采用随机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
下载信息应包括点名、三维坐标、点属性、坐标残差等信息。
9.2数据检查、分析
根据精度要求和实际情况、软件的功能和精度,分析下载的数据,查看是否各测回值满足要求,收敛误差满足要求等,点属性是否齐全。
9.3重测与补测
当一个点或一组点成果经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重测或补测。
重、补测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PS RTK测量技术规范说明16p RTK 测量 技术规范 说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