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规范资料下载.pdf
- 文档编号:20390223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48.42KB
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规范资料下载.pdf
《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规范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技术规范资料下载.pdf(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标准适用于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DB33/T477羊栖菜养殖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种藻breedingalgae用于繁育和增养殖的成熟健康藻体。
3.2生殖托receptacle铜藻进入生殖期后,藻体的“叶”腋处生出的一种特殊的小枝,是铜藻生殖细胞形成和发育的载体。
3.3附着基adhesionsubstrates铜藻孢子体附着、生长的基质。
一般为附苗帘、棕绳、石块或水泥砖。
3.4幼苗seedling第二片初生叶形成至可以分苗养殖的藻体。
4苗种培育4.1幼苗室内培育4.1.1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质符合GB3097的规定;
DB33/T242420212水温1826;
盐度2030;
pH7.88.5;
光照强度2000lx6000lx,尽量避免直射光。
4.1.2育苗池一般为混凝土结构,池深0.8m1.0m,长、宽根据育苗管理习惯而定,池子为南北走向,上方设光线调节设施。
育苗池可兼作种藻暂养池或附苗池,配套充气增氧设施等。
4.1.3沙滤池铺沙厚度80cm以上,沙子颗粒直径0.1mm0.3mm。
4.1.4蓄水池总容量要大于育苗日用水量1倍以上。
4.1.5附着基的选择海区养殖以附苗帘和棕绳为宜,海区增殖以硬质水泥砖和石块为宜。
4.1.6附着基的处理制备好的附苗帘、棕绳、石块先用淡水浸泡24小时,再用漂白粉消毒处理20小时以上,清洗干净备用;
新浇筑的水泥砖应浸泡20天以上,方可使用。
4.1.7种藻的选择与处理4.1.7.1种藻选择4月5月,海水温度达到16时,应进行海区种藻筛选,获得成熟度好的种藻。
铜藻的种藻以人工培育的为主,自然采集的作为补充,选择色泽鲜亮健康完整的藻体,并去除附着物。
4.1.7.2种藻用量按照2.0kg/m22.5kg/m2的密度在附着基上投放种藻。
4.1.7.3种藻检测与采收当发现种藻生殖托表面略有发白,有粘液排出时,应及时进行收集,尽量减少种藻干露时间,清洗处理后,移入育苗池暂养。
4.1.7.4种藻雌雄比例雌雄种藻的重量比例控制在(1015):
1。
4.1.7.5种藻培育种藻按成熟度分级分池,培养密度为3kg/m35kg/m3,冲气培养,光照控制在1000lx1500lx,水深控制在80cm100cm,每天100%换水,盐度在2030。
4.1.7.6种藻成熟DB33/T242420213成熟的雌藻生殖托表面有明显粘液产生、具粒状突起或可见卵排于表面。
雄藻生殖托表面有明显粘液产生、具粒状突起或显微镜下可见白色精子团排于外部。
4.1.8受精卵的收集与附着4.1.8.1受精卵的放散将成熟种藻放置于采苗池中,用水流刺激,加快受精卵的放散,受精卵放散高峰一般发生在凌晨至上午8点钟,之后快速分裂,并形成假根。
4.1.8.2受精卵的收集放散高峰后应及时收集受精卵,先用80目网袋过滤藻体碎屑及杂质,再使用150目网袋收集受精卵。
4.1.8.3受精卵的附着附着方式为泼洒附着法,将收集好的受精卵反复清洗,去除上清杂质,加水混匀后,按20个/cm260个/cm2密度喷受精卵,均匀地洒在附着基上方,下沉附着。
受精卵的收集和附着应在中午以前完成。
4.1.8.4日常管理水温控制在1826,光强控制在2000lx6000lx。
附着后可以轻微移动附着基和换水;
经检查假根发育正常后清洗换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2/3,换水周期为3天;
幼孢子体在育苗池中培育25天30天后可下海培育。
4.2幼苗海区培育4.2.1海区条件选择温度2628,盐度2030,风浪小,水流通畅,透明度30cm的近岸海区。
4.2.2筏架设置采用以毛竹或镀锌铁管为撑杆的筏架,长度为50m80m,在筏架周围设置安全标志。
4.2.3附苗帘张挂将有幼苗的附苗帘张挂在30cm50cm水层,幼苗面朝上,随水温下降逐步提升至海面。
4.2.4日常管理不定期冲洗附苗帘,清除敌害生物,检查筏架是否损坏或松动,加强海区水质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台风来临前,加固筏架、沉降附苗帘或收于室内保湿存放。
5海区养殖5.1海区选择养殖海区应设在潮流畅通,营养盐丰富,海底平坦,泥或泥沙底质,最低潮位水深大于3m。
水质应符合GB3097要求,盐度在2030,透明度30cm。
海区选择应符合当地海洋功能区划相关规定。
5.2养殖筏架设置DB33/T242420214按照DB33/T477的要求设置养殖筏架。
5.3夹苗5.3.1幼苗质量色泽正常、大小均匀、株高5cm以上,具假根且顶端完整。
5.3.2夹苗时间10月下旬,海区水温25以下为宜。
5.3.3夹苗方法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把铜藻幼苗从附着基上取下,将幼苗假根部穿过苗绳夹紧。
5.3.4夹苗密度在3.5m的苗绳上,夹30棵35棵的幼苗,以4500条的苗绳为1公顷。
5.4挂养前期为方便管理可采取密挂,根据藻体生长情况,适时分挂。
夹苗后采取单绳挂养,苗绳平行挂于水面,绳距为150cm200cm,平行附加一条空苗绳。
5.5日常管理定期下海检查筏架,及时补苗,对养殖海域水质及藻体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
6海区增殖6.1海区选择选择风浪小,水流通畅,沉积物、附生生物少,岩礁底质,大潮干线以下2m水深的海区进行增殖。
6.2移植将成熟铜藻和附有幼苗的附着基移至增殖海区。
7收获当藻体出现生殖托时,将藻体连同苗绳一起收获上岸,将藻体剥离苗绳。
8铜藻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模式图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附录A。
DB33/T242420215AA附录A(资料性)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见图A.1。
种藻选择与培育受精卵的收集与附着苗种培育海区养殖海区移植收获1.种藻选择:
4月5月,海水温度达到16时应进行海区种藻筛选,每附着基投放种藻2.0kg2.5kg。
2.雌雄比例:
雌雄种藻的重量比例控制在(1015):
3.种藻培育:
种藻按成熟度分级分池,培养密度为3kg/m35kg/m3,冲气培养,光照控制在1000Lx1500Lx,水位控制在80cm100cm,每天100%换水,盐度要求在2030。
4.种藻成熟:
成熟的雌藻生殖托表面有明显粘液产生、具粒状突起或可见卵排于表面。
1.受精卵的放散:
将成熟种藻放置于采苗池中,用水流刺激,加快受精卵的放散,受精卵放散高峰一般发生在凌晨至上午8点钟,之后快速分裂,并形成假根。
2.受精卵的收集:
放散高峰后应及时收集受精卵,先用80目网袋过滤藻体碎屑及杂质,再使用150目网袋收集受精卵。
3.受精卵的附着:
附着方式为泼洒附着法,将收集好的受精卵反复清洗,去除上清杂质,加水混匀后,按cm2喷20个60个受精卵,均匀地洒在附着基上方,下沉附着。
1.海区条件:
温度2628,盐度2030,风浪小,水流通畅,透明度30cm的近岸海区。
2.筏架设置:
采用以毛竹或镀锌铁管为撑杆的筏架,长度为50m80m,在筏架周围设置安全标志。
3.附苗帘张挂:
将有幼苗的附苗帘张挂在30cm50cm水层,幼苗面朝上,随水温下降逐步提升至海面。
4.日常管理:
不定期冲洗附苗帘,清除敌害生物,检查筏架是否损坏或松动,加强海区水质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做好防台工作。
1.海区选择:
养殖海区应设在潮流畅通,营养盐丰富,海底平坦,泥或泥沙底质,最低潮位水深大于3m。
水质应符合GB3097要求。
盐度在2030。
透明度30cm。
2.养殖筏架参照DB33/T477。
3.夹苗:
海区水温25以下,在3.5m的苗绳上,夹30棵35棵左右的幼苗。
4.挂养:
前期密挂,后期分挂。
5.海区管理:
定期下海检查筏架,及时补苗,对养殖海域水质及藻体生长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
选择风浪小,水流通畅,沉积物、附生生物少,岩礁底质,大潮干线以下2m水深的海区进行增殖。
2.移植:
将成熟铜藻和附有幼苗的附着基移至增殖海区。
当藻体出现生殖托时,将藻体连同苗绳一起收获上岸,将藻体剥离苗绳。
图A.1铜藻苗种人工繁育及增养殖标准化技术模式图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苗种 人工 繁育 养殖 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