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31定稿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286824
- 上传时间:2023-02-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43KB
论文31定稿文档格式.docx
《论文31定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31定稿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们既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骨干力量,又是科技发展进步的生力军。
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严谨求实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学生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和良好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大学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因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影响,有些大学生产生违纪行为,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甚至给自己的人生蒙上阴影。
毕竟大学是一个学校,宗旨是教育人,培养人,而如果大学生违纪就不仅没有顺应大学育人的宗旨,反而是背道而行,这样,我们的大学给社会,家庭的希望就会大大地打折扣,进而大学给予社会的印象就不再是以前的神圣学府的样子了。
当前,大学生违纪行为也是高校领导老师最为头疼的事,轻则影响到学生管理、班风校风建设,重则影响整个学校的声誉,因此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违纪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现状
根据《高校学生工作辞典》中解释“违纪行为是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
高等学校的纪律,是为了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并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都遵守的规章条文,在授课、考试、升留级、作息等方面都作了明文规定,并制定了日常行为准则。
(一)大学生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违纪行为主要表现有旷课、考试作弊、打架、盗窃、喝(酗)酒、扰乱学校秩序行为等。
从具体违纪行为上看,“旷课(包括迟到和早退)”为数最多,占全部违纪者的44.8%,远远高于其它。
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夜不归宿”(27.1%)、“考试作弊”(11.4%)。
赌博、打架、喝酒、盗窃等违纪行为虽较少,但是表现出很明显的上升趋势。
扰乱学校秩序的学生占违纪总数的12%,主要表现是扰乱课堂纪律,不服从宿舍管理规定,晚归,夜不归宿以及损坏公物等。
三者之和仅占所有违纪行为的4.8%。
说明大学生违纪行为多与学习、生活有关,与违法行为相比。
大学生是国家年轻的一代,是将来祖国的中坚力量,大学又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毕竟有句古话说得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生又是处在人生价值选择的交叉路口上,所以很多事,还是缺乏自主判断能力。
所以无论对于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需要对他们及时帮助教育,采取相应措施来引导和端正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和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违纪的现状
1.违纪现象趋于低年级化。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违纪违法行为在总体上呈现一、四年级少,二、三年级多的特征。
大学生初入高校,对环境显得陌生,行为方式上比较拘谨,违纪违法行为较为少见。
进入二年级以后,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已经熟悉,思想趋于稳定,开始对人生、事业、爱情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但波动较大,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有部分学生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故违纪人数剧增。
进入三、四年级以后,自我意识的成熟,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成才愿望增强。
尤其是就业的压力,使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因此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大学生违纪受处分率逐年下降。
考试作弊占违纪总数的比例却居高不下,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有的学生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破罐子破摔,或者对大学课程的讲授方法与学习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对此不能适应,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而自己又碍于情面和面对家长的压力,抱着侥幸心理,把考试作弊做为不劳而获取得成绩的捷径,而作弊的形式又多种多样:
打小抄,发信息,偷看,请人代考,甚至有人利用高科技手段等方式。
3.部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违纪行为。
不少学生干部是靠着关系上来的,因此他们本身的自律意识淡薄,自制能力不强,自我要求不高,藐视他人的存在。
甚至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违纪违规行为当中,因而受到处分,给学校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违纪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诱发大学生违纪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涉及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等多种因素,毕竟已经是作为大学生的人,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来看,都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认识,并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上述因素里,其中主要是个体因素。
(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他们政治意识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适应性强,有追求、有目标、有个性,思想活跃,有创新思维。
但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问题、官员腐败问题、法制法规不健全等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影响极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球化进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中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和交往方式的扩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的、深刻的冲击,使学生感到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反差,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茫然和混乱,造成信念的动摇和信心的失落,从而使他们产生消极违纪行为。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存在着偏差,即推行的是升学教育而非素质教育。
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忽视优良品德的养成教育。
到了大学,尽管开设了马列主义理论、思想品德教育及伦理学等课,而且课时量充足,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方法上等均存在着问题目前高校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与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道德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专题教育在“两课”教学中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难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一些大学生对于学习上的目标要求都普遍降低,不要求奖学金,并且当前多数学校的奖励制度完全对于多数学生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的,所以,思想纪律教育课程对于他们更是无足轻重。
因而,在大学里,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上学生的违纪行为特别是“旷课”那是较突出的现象。
比如,在学生考勤管理过程中的监查缺位,任课教师不闻不问;
在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讲课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个别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教书,不育人,任凭学生旷课,不加以教育和管理,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基础教育我们不仅看到了它的奇迹作用,比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教育能达到这样程度,其正面作用,没有理由不去承认,但是在接下来,我们也明显地看到了,大批接受基础教育走过来的青年学生们,即当代大学们,在大学校园里就是这样来表现的,在一个由绝对管束的环境到一个如此自由自主的环境,没能很好地承受得住这样的巨大落差的冲击,而违纪行为由此而来。
大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大学的具体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完成的,而班主任、辅导员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工作能力、方式方法、是否尽心尽责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校纪校规遵守情况;
学校学院的学习风气、监考教师的职责履行等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违纪情况。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显得松散,弹性较大,强调的是大学生的自制、自我管理迁就学生的“个性发展”。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使学生行为无章可循;
高校管理工作的薄弱,使处于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容易滋生其违反校纪校规得行为。
有的管理者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到位,没有组织学生认真地学习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很大部分学生对对管理制度缺乏全面认识,以至于学生已经做了违纪行为自己都还不知道;
有的管理者过于强调宽松环境,迁就学生的“个性发展”片面地认为加强学生管理就违背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就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敢管学生,致使学风下滑,纪律松弛。
违纪行为由而严重。
(三)学生个体原因
1.基础教育阶段忽然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造成学生思想道德文明和良好行为习惯和滞后。
在“应试教育”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家长和学校过多重视学生智力和培养和教育,忽略了对基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取得较好的中考,高考和升学率,对学生的考试作弊有默认,纵容的倾向,试想一下,一个学校都这样引导学生,会对小小年纪的学生的看事,处事,认事等各方面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这样,很显然,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违纪现象普遍也就顺水推舟的事。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考上大学的目标一旦实现,许多同学便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一口气了”把宝贵的时间放在牌桌上,酒杯中,网络中,睡觉上,加以就业压力大,对前途感到渺茫,认为学与不学一样,缺乏学习的动力。
3.学生的侥幸心理作祟。
侥幸心理也是导致学生违纪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学生明知违纪是不对的,做了以后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但对违纪的侥幸心理,使他们常常认为不会被发觉。
尤其当几次违纪没有被发觉,或被发觉但处罚不重时,这些学生的侥幸心理就会被强化,认为“有空子可钻”、“有甜头可尝”,因而不计后果。
当侥幸心理充斥学生的头脑时,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就会被忽视,违纪思想便会日趋膨胀,这往往导致他们敢于冒险违纪,甚至陷入违纪的误区,发生屡次违纪现象。
4.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己我控制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能力,他们的自信心,自我意识较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好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违纪行为。
5.就业压力大,心理上存在浮躁、焦虑情绪。
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学生由于受年龄、经历的影响,心理上还存在半成熟的状态,表现出心理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个人受到挫折时的发泄心里;
舞弊犯错时的侥幸心理;
寻求刺激和好奇心理等。
它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和片面性,也有着情感上的冲动、盲目和意志上的薄弱、偏执,使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造成的问题,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自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过激行为。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就业和自身前途问题,90%以上的学生感受到了就业带来的压力。
沉重的就业压力,加上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困扰,致使有些学生产生了浮躁、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失衡和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而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不能选择科学有效的缓解压力和调适心理的方式,导致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这势必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违法违纪等问题。
6.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对外交流的加强与扩大,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自我意识,但也会诱发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明显向个人本位转移,崇尚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陷入了自我本位主义的泥潭中,社会上和种种不良风气,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和侵蚀着青年学生,模糊了他们的信仰,削弱了他们的意志,涣散了他们的组织纪律,出现的违纪行为。
三、对策思考
防止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高校各部门应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把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力争把违纪事件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加强纪律教育,防患于未然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性。
学生工作者要经常教育学生受到纪律处分甚至是法律制裁,不仅败坏了学校风气,伤及他人合法权益,更是给其本人带来痛苦。
若因违纪行为受到处分后,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很难摆脱阴影;
违纪严重的还会因之失去学位乃至毕业证,失去许多平等的就业和锻炼机会,在自己的人生档案中记上不光彩的一笔。
我们要以教育为先导,通过一些常见的鲜活的违纪案例警示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纪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大学生。
2.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教育不得法,学生生活枯燥乏味,也是学生违纪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去,开展思想交流、心理咨询活动,认真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材料,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时发现影响学生思想的各种因素,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及时地将违纪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于那些带有普遍性的违纪现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性集中教育,进行阶段性治理等方法来减少违纪事件的出现,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是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机遇,彻底改变以前那种陈腐的教学方法。
变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为老师学生齐动手、齐动脑,变以前枯燥乏味的教学为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养成乐学、愿学的良好学习风气。
3.要突出重点、完善措施。
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对表现差的个体,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超前教育;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屡教不改的,要及时掌握、重点帮教。
总之,要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消除隐患,确保学生工作的稳定。
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明辨别是非的能力。
无论社会风气的影响,还是学生自制能力差,只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能力得以提高,学生就会自觉去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了纪律教育,学生就会认到违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不利影响,学生就会少违纪甚至不违纪。
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常抓不懈。
要让学校每一个教职工都来为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献计献策。
形成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良好氛围,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
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有良好育人氛围的学校里,违纪行为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二)加强学风建设和考风考纪教育
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是学生违纪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和考风考纪教育是降低学生违纪率的关键之一。
学校学院要通过学习方法座谈会、学业预警制度等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会学习、乐学习、自觉学习,而不是到考试时抱佛脚,搞临时突击;
要通过考试前学习有关规章制度、营造诚信考试氛围、案例警示教育和对特殊学生进行针对教育等形式和黄牌警告制度、诚信考试签名等有效措施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切实降低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现象。
建设文明校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
学风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学生所展示的理想、志向、精神、态度、风格、行为习惯等诸要素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
学风建设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我们只有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
学风建设就像党风建设一样,在学校里,对于学风建设要从低年级学生开始抓起,开办学习班,运用多种方式如电影播放,名师讲谈等,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作为一种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会感到无事可做的同时,让他们能在一种意义中体验作为一名学生的任务和目标,为作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而去努力探索,寻找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路。
(三)不断改革学生管理工作
新时期大学生的违纪有新的特点,如果仅仅用老办法、老经验来应对,那只会是事倍功半。
我们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开展深入研究,摸索出新对策。
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严格管理”与“发展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
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学生违纪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学生管理工作上升到理论高度,再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降低学生违纪的发生率。
1.对学生的处罚要力求公正客观。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如果该处罚的没处罚,不该处罚的又处罚了。
该严却放松了,该宽的又过重了。
这样人为造成的宽严不适度,极易在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给其他未违纪的学一个错误的印象:
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特为某些同学制定的,可轻可重。
这就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全体学生的作用。
所以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据可循,要进行细化和量化,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积极开展心里咨询和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是将医学、遗传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融为一体的思想教育学科。
它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预防、调节、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和预防大学生违纪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积极开展心里咨询和教育,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帮助他们从心理矛盾中解脱出来,增强自我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扭转偏差,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可以使同学懂得善恶、是非、荣辱等道德舆论的褒贬,可以使同学“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弃之”。
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从思想上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社会及公众面前的影响和违纪对个人、集体、学校乃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的保证。
对学生严字当头,敢于批评,敢于教育,敢于管理。
要科学地运用奖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
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中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及时打击,依法严肃处理做到有令即行,令行即止。
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地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4.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时,要做到突出重点,要有防范措施。
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对表现差的个体,进行有针对的超前教育,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屡教不改的,在及时掌握,重点帮教,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消除隐患,确保学生工作的稳定。
即对于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依学生违纪情况,依学生违纪结果的严重程度,依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认错的态度来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争取最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对初次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由于受到处分而可能产生的逆反情绪。
仅仅对违纪行为加以处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忽视对初次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会导致其更多的违纪行为。
这一点在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应该建立起违纪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以解决目前严重的学生多次违纪现象。
5.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化水平,学校与学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主体关系。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从以往的管理和惩罚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学校管理工作的任务应该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及对违纪行为的惩罚。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使学生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
(四)增强依法管理意识,完善违纪处理制度
2005年2月4日教育部通过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在《规定》中首次以专章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处理和违纪处分标准更加明确清晰,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等等。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建立听证制度、完善证据制度以及权利救济制度。
1.实行听证制度,保障学生参与权的实现。
主要指一方面学校制订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时征求学生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听取被处分学生的陈述、申辩和质证。
只有在违纪处理中建立听证制度,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民主化管理。
2.完善证据制度,平衡学校与学生权力。
学校应承担举证的责任,全面、客观、及时收集证据,包括人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并给予学生质证的机会和权利。
3.完善权利救济制度。
目前,学生违纪记录归入学生档案,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
“处分解除”按处分后不同表现给予不予解除或提前解除,是对学生受处分后表现的肯定,也是发挥学生管理育人功能的有效机制。
没有什么能比立法更体现出公正,公平的了,当然也很有权威性。
对于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包括传授知识,而且也要育人、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校应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校学生违纪预防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促进全体教师对这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在考试前夕,要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培训工作。
辅导员、班主任能否贯彻落实上级和校、院工作精神,落实的好坏,以及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影响大学生教育管理效果与工作水平。
因此,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来说非常重要。
(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调动多方资源,建立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学校学生问题专家、心理咨询专家以及社会专门机构相结合的违纪违规学生教育转化机制,以最大力量关注和参与违纪学生教育,达到教育合力的最佳效果。
第二,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学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违纪学生非常重要。
在工作中,学生所在院系要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通报给学生家庭,争取学生家庭与学生有更多的亲情交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教育。
如果学生的问题严重,还需要学生家长到学校,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工作。
(七)重视对受处分学生的再教育,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教育,既教育违纪学生本人,也教育其他学生,起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的作用,从而严肃校纪校规,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但部分违纪学生受处分以后,会表现为自卑和孤独,有的还存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因此,要从多方面关心他们,充分理解学生违纪后的痛苦心情和成长愿望,使之感受到温暖,激发其进取的热情。
部分受处分的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无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既成事实,自暴自弃的思想包袱沉重,在种种不正常的心理压力下,导致无心问学,甚至再次违纪。
因此,对违纪学生不能冷落、歧视他们,而是要加强跟踪管理和再教育。
既要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过去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关心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感到温暖,看到前进的方向。
(八)倡导文明修身,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教育管理应该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借助于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柔性管理。
高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去,在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时要积极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将文化建设深入到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
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化解学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主动接触他们,为其思想转化打通心灵的渠道。
同时要注意发掘学生违纪的深层原因,加强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业提供切实的帮助,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其成长的关心爱护,促进学生能尽快提高认识、改正错误,从违纪的“阴影”中走出来,真正达到“教育学生本人及其他广大同学”的目的。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也是以人为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个人和整个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开展评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行之有效的活动,调动班级和学生个人的积极性,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生不断发展的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活动,要重点抓好学生学习、生活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31 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