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42386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20.50KB
历史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历史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8.二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美苏两分天下B.美苏战时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D.美苏争夺霸权
9..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先后取得了两次战役的胜利。
其主观原因是( )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 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
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 ④中朝人民的正义抗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
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11.科举制改革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北宋科举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扩大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
B.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入仕参政提供了条件
C.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权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
13.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14.康有为曾说:
“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
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15.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最高统治者的变法态度发生动摇
B.新法推行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新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D.王安石迫于社会的压力而被迫离职
1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B.推行重农抑商
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
17.中东问题具有复杂性,下列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领土之争和石油资源之争B.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
C.大国插手和地区霸权主义D.贸易之争
18.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斡旋下,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中东和平进程启动的前提条件是( )
A.埃及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B.阿以双方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
C.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D.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国将耶路撒冷作为首都
19.“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
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
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
20.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21.梭伦注重在制度上和社会风气上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2.以作战时间长达八个月、战况惨烈,每一座房子、每一个街道都成为德军的
坟墓而著称的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B.阿拉曼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2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24.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包括( )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
B.欧洲列强的干涉
C.改革的措施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D.连年战争的影响
25.下列关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因上,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
②没有出现过暴力冲突
③二者的斗争直接促成了梭伦的改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26.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右面展示的是其中一张调查表,下列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调查表调查的对象是俄国在位沙皇
B.当时的俄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
C.废除农奴制后沙皇仍代表地主的利益
D.1861年改革保留了封建的残余
27.德、意、日法西斯兴起的社会根源不包括( )
A.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
C.民族主义情绪极其强烈
D.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28.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
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
D.领导者的软弱及维新思想的局限
29.当日本幕府统治陷入危机,而又出现了西方侵略的时候,尊王论和排外论相结合,形成了“尊王攘夷”的思潮。
“尊王攘夷”运动在政治上主张( )
A.协助幕府抵制外国侵略
B.推翻幕府统治,还政天皇
C.尊崇天皇,抵御外国侵略
D.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30.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观察以上两幅地图判断,它们指的是哪两场战争?
(2)请结合所学历史及时政知识分析这两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两场战争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哪些特点?
(4)对你有何重要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得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
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
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出现了示威游行。
1919年3月22日,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日记中写道:
“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
人民需要和平。
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匈牙利刚刚屈服。
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材料二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F.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一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哪些现象?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材料二中的“非凡预测”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预测”的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当怎样评价一战后“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
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
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中的A、C两项较容易判断,都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关键是对B、D两项进行判断。
戊戌变法只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而不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是在1905年。
2.【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最简单,因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3.【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这表明③的表述是不准确的。
4.【答案】A
【解析】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事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属性,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是一战前科技成果用于军事的背景,C、D两项是一战前科技成果用于军事的影响。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A项错误,二战后期已开始应用,如使用新科技制成先进武器原子弹等。
B、C、D三项符合史实。
6.【答案】D
【解析】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只能选D。
7.【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的演说词并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绝望,故排除③,选B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二战后初期”的时间限制和基本特征分析各项:
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初期开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不是战时同盟、和平共处,也还没有达到“争霸”的程度。
9.【答案】D
【解析】①与题干材料相反,所以排除;
②④是主观原因;
③是客观原因,应排除。
10.【答案】A
【解析】材料中信息体现出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1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王安石的阶级立场。
王安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其中科举制改革就是王安石为统治者选拔人才进行的改革,他调整的是考试内容,有利于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为统治者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巩固统治者的阶级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
所以A、B、D是正确的。
C忽视了王安石的阶级立场,说法错误,所以选C。
12.【答案】D
【解析】本题以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评价为载体,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市易法平价收购市场上滞销的货物,高价卖出,防止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所以D符合题意。
13.【答案】A
【解析】“汉化政策”指的是鲜卑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
制度。
14.【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说明议院仅仅是咨议机构,而最终的决策权仍归皇帝。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在王安石新法推行的过程中,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16.【答案】A
【解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
17.【答案】D
【解析】该地区简直是当今国际关系中各矛盾的“博物馆”!
但复杂性并不包括“贸易之争”,因为该地区主要出产石油及石化产品,主要供出口,再有欧佩克组织的协调,基本上不存在贸易之争。
18.【答案】B
【解析】中东和平问题的焦点双方是巴以双方,双方的焦点问题是土地问题;
耶路撒冷至今仍然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棘手问题。
19.【答案】B
【解析】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废藩置县”的措施消除了各藩国的封建割据状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20.【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通过比较,可知对于秦国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C项。
21.【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
①②③④都符合主题干之意。
22.【答案】D
【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城市中巷战的典型,历时8个月,最终使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2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理解。
方田均税法是通过丈量土地来收取赋税,地主不得例外,这势必引起这部分人的反对。
24.【答案】C
【解析】阿里的改革措施给埃及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他的改革措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全方位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治因素,并一直存在,在一定阶段甚至出现过武装冲突,因此排除②。
所以此题选C。
26.【答案】B
【解析】从调查表中等级一栏,可判定A项正确;
从调查表中的职业一栏,可判定C项正确;
从调查表中的副业一栏,可判定D项正确。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理解,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本题。
一是关键词“社会根源”,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只是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并不是社会根源。
二是意大利于1922年已经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显然不是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
28.【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再加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注定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29.【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
“尊王攘夷”,即要求尊奉天皇,进行改革,以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富国强兵,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B项不是突出表现。
31.【答案】
(1)图一反映的是海湾战争,图二反映的是伊拉克战争。
(2)原因:
①图一:
两极对立的旧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次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开始突现出来,导致地区的冲突加剧;
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干扰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图二:
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真正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形成美国一家主宰世界的单极格局,推行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3)特点:
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到处施威,同时地区冲突不断,因此,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并存的局面。
(4)启示: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霸权主义是导致世界及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
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一心一意谋发展。
【解析】本题两幅地图涉及两次战争的内容,是国际形势的热点。
第
(1)问要结合当今时势发展来判断。
第
(2)(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最后一问的启示侧重于理解。
32.【答案】
(1)理解:
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地位:
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
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
(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
国家结构的变化(答生产力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
第
(1)问结合克里米亚战争后当时的国际环境回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俄国仍然在沙皇的统治之下。
这是文中“进步”和“停止不前的”表现。
1861改革的地位根据其影响回答即可。
第
(2)问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但要注意“政治”角度。
33.【答案】
(1)现象: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社会动荡动摇各国统治。
原因:
战争破坏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各国人民反对本国政府的政策和统治;
十月革命指明了斗争的方向;
欧美各国工人运动普遍高涨的影响。
(2)含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依据:
一战期间,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激化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矛盾;
宗主国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得以壮大。
(3)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解析】第
(1)问中“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中“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应从战争破坏、人民斗争、外来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
(2)问中“‘非凡预测’的含义”应联系材料二中“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等信息进行判断,“依据”需要联系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第(3)问应注意“革命浪潮”与“独立浪潮”的区别,进而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
34.【答案】
(1)背景:
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
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民斗争的推动。
(2)作用:
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
内容:
土地: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
按地价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
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3)评价:
保留浓厚封建色彩;
给农民带来灾难;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提取材料信息,“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农民斗争”等回答“背景”。
(2)从材料二中“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入手回答“作用”,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内容”。
(3)从农业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和局限性等角度辩证分析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云南省 普洱 市墨江县二 中学 年高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