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docx
- 文档编号:23385902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00
- 大小:2.23MB
管理学.docx
《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导论
1.1管理
什么是管理(management)?
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efficiency):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正确地做事)
效果(effectiveness):
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做正确的事)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以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美丹尼尔·A·雷恩
管理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美托尼·布洛克特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美弗里蒙特·E·卡斯特等
管理就是决策。
美赫伯特·A·西蒙
管理就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控制任何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
张尚仁.
管理是管理者为使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合乎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
戴金珊.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
有人类活动就有各种管理实践;
文化现象: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各种管理思想;
管理的必要条件: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
组织。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
通过监督和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而达到组织的目的。
管理(者)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者)的职能:
管理角色(Henry·Mintzberg):
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管理技能:
美国管理协会调查的事业经理管理能
概念技能
1.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识别创新的机会
3.界定问题的范围并实施解决方案
4.从大量数据中筛选重要信息
5.掌握技术在商业上的运用
6.掌握组织营运模式
沟通技能
1.将构思表述为语言,转化为动力的能力
2.同事,下属之间的信任
3.表现技能:
口头,书面或图示方式
人际技能
1.指导技能
2.多样化技能:
在不同的文化终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
3.组织内,外部网络化
4.在团队中工作:
合作与承诺
效果技能
1.为企业使命或部门目标做出贡献
2.关注顾客
3.多任务:
同时进行多项管理
4.谈判技能
5.项目管理
6.检查工作并实施改进
7.设定和维持内外的行为准则
8.赋予受关注的事物和特殊活动优先权
时间管理
管理技能与管理职能矩阵
管理者工作的变化: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
管理的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管理的协调是有意识、有目的协调,是以组织的目标为出发点、依据和标准
管理是维持协调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
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活动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科学性:
系统化的知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艺术性:
强调实践性、创造性。
1.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管理学及其特点:
管理学:
人类从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科学。
(广义)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
一般性:
试图从各种不同的组织中概括、抽象、提炼出共同的东西,并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多科性:
内容上:
方法上:
历史性:
实践性: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
合理配置资源,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
2.生产关系:
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3.上层建筑:
组织的内、外环境相适应。
历史的角度: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
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管理的普遍性:
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的。
工作的现实:
一旦开始职业生涯,你要么是管理者,要么被管理,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也要与组织打交道。
成为一名管理者的挑战与回报:
1.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
系统方法:
系统:
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学含义:
一个实体
一种方法或手段
系统方法:
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系统的特性:
整体性:
1+1>2(有效的管理)
目的性:
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开放性:
与外界相联系、交换能量与信息。
交换性:
变化。
相互依存性:
各要素之间
系统与系统(环境)之间
控制性:
通过信息与反馈。
系统的观点:
整体的观点:
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模糊分界的观点:
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信息反馈的观点:
分级观点:
不断分化个完善的观点:
等效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2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史前的积累
时期:
泰罗之前
来源:
1.始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需要
万里长城、金字塔、大运河等著名大型工程等历史遗迹,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组织大规模集体协作活动的实践和成就。
2.始于政治控制的需要
历史上发达最早的几种文明中,可以看到国家管理统治的思想和智慧。
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古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的管理实践,都是这方面的证明
3.始于战争
《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等著名军事、战略文献反映了军事方面的实践和成就
战争的逻辑与竞争的逻辑
4.始于宗教
宗教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超过国家、政府对个人生活的控制和影响,管理方面有更为突出的成就。
社会起点之不同。
史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管理发展奠定基础
1.集体协作、社会化活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为人类认识管理过程奠定了理解的基础。
2.商品交换、商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交换的逻辑”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
3.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开创的以试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的方法论,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1776年),这部著作中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或工作专业化中获得经济利益。
5.工业革命及近代工厂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2.1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科学观念
思辨的方法:
黑格尔、马克思
分析的方法:
牛顿、笛卡尔
科学观念:
科学与学说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制的要点包括: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最佳方法。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4.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
实行差别计件制。
5.“精神革命”。
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蛋糕”做大,即使不改变分配比例也同时有利于双方。
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
6.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职能工长制。
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管理。
8.例外原则。
日常事务部下负责,管理人员对例外事项保留处置权力。
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法约尔具有长期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全面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六种经营活动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
经营包含六种活动:
技术活动(生产)
商业活动(交换活动)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
安全活动(财物和人身的安全)
会计活动(记帐、算帐、成本核算和统计等)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指出,人们对前五种活动了解较多,但对管理活动知之甚少。
管理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
管理是一种具有一般性的、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组织的一般职能。
管理具有可概念化、可理论化、可传授的特点,应该大力发展管理教育。
他提出的关于管理五大要素或五大职能的思想,成为人们认识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一般性框架。
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些原则包括
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
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著名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理论,对工业化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
其他贡献: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权威的基础:
人类组织管理历史上,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曾经有不同类型的权威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
早期组织管理中多依靠个人的权威,以传统的权威和“神授”的权威为基本的控制手段。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马克斯·韦伯指出,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
官僚制的特征:
1.分工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3.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根据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
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所有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于某个人。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职能必要的权力;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
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官僚制的优越性: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体现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
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职权和责任,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
3.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传统组织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
工业化以来大型企业组织规模大,分工细,层次多,需要高度统一,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
官僚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古典管理时期的基础作用:
古典管理时期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为管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近代科学方法,开辟管理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之先河。
法约尔明确管理是企业一种基本活动,其过程或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为研究管理过程打下坚实基础。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提出最适合于企业组织发展需要的组织类型和基本管理精神,成为各类大型组织的“理想模型”。
古典管理时期管理研究的实践,为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近代管理的发展
时期: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巴纳德——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组织论的管理论:
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
组织论的管理理论。
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其理论结构为:
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
比起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来,更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原理。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
1924年开始,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出乎研究者预料,不论照明程度提高还是降低,产量都增加了。
当时试验者无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从1927年起,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参加到该项试验中,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总结霍桑试验研究工作。
霍桑试验的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
工厂的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有心理上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
他们有诸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
试验中比起照明程度的变化来,工人受重视的感觉更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工人作为社会人的需要。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由非正式的接触和感情纽带联结在一起,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很多时候与管理者的正式规定相冲突,影响劳动生产率。
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既要有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也要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
行为科学:
继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研究之后,有很多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通常被称作人际关系学说,1949年起,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该称为行为科学,60年代以后,更多地使用组织行为学一词。
行为科学的研究成为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侧面。
主要涉及到对个人需要、行为的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激励方式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等大的方面。
2.3当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管理过程流派
管理科学流派
组织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流派
经验管理流派
管理过程流派
管理过程流派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
作?
”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
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
其间有很多管理学家从事这方面研究。
管理过程流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的内容,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
管理科学流派
管理科学流派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
管理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虽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继有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探讨,但管理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应当说是在二战后运筹学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为组织管理过程中运用数量方法和科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组织管理流派
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
管理过程流派关心的核心是“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组织管理流派关心管理人员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
巴纳德是组织管理流派的奠基人。
西蒙、马奇、赛尔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这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西蒙关于决策问题的研究对管理理论作出很大贡献。
在当代组织理论已成为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行为科学流派
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继梅奥的开创性研究之后,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长盛不衰,构成管理学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著名的成果如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求五层次论”,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利克特(RensisLikert)的“领导方式”理论等等。
行为科学研究以西方心理学理论假设为基础,反映西方人际关系特征较多。
适合于中国人际关系的理论解释,目前发展还不很充分。
经验管理流派
重视管理经验的传统古已有之。
这是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经验借鉴、重视案例分析的流派。
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鲁克(PeterF.Droccker)、戴尔(ErnestDale)等。
其他学说和主张
经理角色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系统管理及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时期:
80年代以来
企业文化
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内部管理过程
企业间关系
对组织和管理过程的影响:
工作内容——具体操作和设计、维护
管理手段——人际、情感—理性、科学
组织结构——扁平化、合理化
权力结构——集权化趋势
总的方向——科学化、合理化
适应问题
2.4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线索
理思想发展与历史进程
1.什么样的历史观,把握管理的历史?
2.马克思历史观:
技术变化—劳动生产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结构制度层面—意识形态
3.技术变化—生产组织方式—科学管理、泰罗制
4.劳动者的工作观念、习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行为科学。
5.单一企业单位内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制度层面、组织管理理论、企业制度、管理过程。
6.企业与外部环境相关问题—企业战略、营销、竞争与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
7.意识形态、文化层次—日本战后、企业文化。
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
总的趋势——科学化和理性化
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
科学化、理性化线索
重视人的趋势
管理过程线索
实证分析线索
第3章环境管理、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3.1企业的环境管理
一、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与企业发生关系的主要对象:
交换关系
(1)顾客
(2)资金供应者
(3)劳动者
(4)原材料、设备、商品供应者
(5)政府
竞争关系
竞争对手
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
企业面临的三种关系:
以市场为中心对相关者进行分类,企业面临三类关系:
1.与销售市场的关系
2.与供应市场的关系
3.与政府的关系
二、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
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
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1.经济利益并非企业的全部
2.企业要为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服务
三、谋求发展与稳定的途径
企业发展所需的决策:
1.企业战略决策
2.企业制度决策
适应变化的途径:
从降低风险、增强稳定性的出发考虑,竞争战略和多种经营战略也是两个基本的杠杆。
风险的转移:
企业环境管理基本框架
3.2企业的外部关系与社会责任
一、环境的合法性约束
什么是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在一个由社会构建的规范、价值、信念和定义的体系中,一个实体的行为被认为是可取的、恰当的、合适的一般性的感知和假定。
合法性机制的基本思想是:
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等一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就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观念因素,能够诱使或者迫使组织采纳与这种共享观念相符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合法性制约:
制度环境包含了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三个层面。
每一个层面都构成了不同的合法性评估标准,同时也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运作机制:
强制、规范和模仿。
二、协调企业外部关系的重要性
协调企业外部关系定义:
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正确选择、处理、调整和改善与利害者关系集团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及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的行为
调企业外部关系的重要意义: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
指企业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特点。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演变:
1、上世纪初:
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获取最大利润也就是为社会作出了最大贡献
2、到30年代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
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与公共社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彼此的生存而共同努力
3、60年代以后:
认为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整体利益作出贡献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4、当代:
环境保护,绿色经营,管理伦理日益成为社会对企业新的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对股东:
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
对新闻媒介:
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
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对社区:
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持环境清洁;
对政府:
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或管理,自觉履
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对消费者:
把满足消费者需要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担负起教育、导消费者的职责。
四、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
环境意识:
环境管理
3.3利害者关系协调
一、股东关系协调
股东关系定义:
指企业与投资者以及投资相关者的关系,也称投资者关系
股东关系类型:
为数众多的个人股东
各种投资机构
专业的金融舆论专家
股东关系对企业的制约:
协调股东关系的方法:
协调股东关系的根本要义
充分尊重股东的基本权利和特权意识
协调股东关系的具体工作
及时向股东通报企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持续的股东调查,广泛征求股东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二、消费者关系
消费者定义:
指企业面临的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公众群体
消费者类型:
直接从企业购买商品的顾客
所有商品使用者和潜在需求者
各种精神产品及劳务的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关系对企业的制约: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消费者关系协调:
树立正确的经营宗旨
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与消费者密切联系。
三、交易伙伴关系
交易伙伴关系定义
指企业与在经营活动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组织的关系
交易伙伴关系类型:
供应商关系
供应商定义
为企业提供设备、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的其他企业组织。
经销商关系
经销商定义:
以经销、代销、批发、零售等方式为企业销售商品的各种企业组织。
同业关系
四、政府关系
政府关系协调:
1.及时了解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研究政府政策法令的变动,准确掌握政府的大政方针和宏观意图,正确接受,积极配合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指导。
2.自觉遵守法规条令,主动协调和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关系,维护和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
3.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经常联系,协调关系。
4.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企业经营情况,争取政府部门的了解与理解,为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令提供依据。
5.邀请政府官员到企业参观访问,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